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49.21KB ,
资源ID:74428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428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齐河县十二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齐河县十二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1、齐河县十二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齐河县“十二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齐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县域概况齐河县隶属于德州市,位于德州市的南部,处于黄河北岸,地理坐标东经1162311657,北纬3624371。西临高唐县、茌平县,西北与禹城市接壤,北与临邑县接界,东北与济阳县毗连,东与济南市的天桥区相邻,东南与济南市的槐荫区、长清区隔河相望,南临东阿县。县境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22公里,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共辖九镇五乡,1012个行政村。2005年末,齐河县总人口为61.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5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1.70%。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8

2、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第一产业15.50亿元,比上年增长8.50%;第二产业4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0%;第三产业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9%。齐河县交通网络密布,各类交通运输设施齐备,铁路方面有南北向的国运大动脉京沪线和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以及东西向的邯济铁路;公路方面有南北向的京沪(福)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青银高速公路、济聊高速公路,国道308、省道804、省道101、省道324贯穿全境。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一、主要指标实施情况齐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以下简称“上轮规划”)实施九年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

3、)耕地保有量上轮规划确定全县2010 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84415.68公顷。200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为84066.65公顷。(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71491.00公顷,2005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71491.00公顷,保护目标得到很好实现。(三)新增建设用规模上轮规划确定1996201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4040.85公顷,1996-2005 年各项建设累计新增用地2325.94公顷,年均新增建设用地232.59公顷,比上轮规划年均新增建设用地(269.39公顷)少36.8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上轮规划

4、确定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数量不少于1126.48公顷; 19962005 年期间,实际补充耕地2196.64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二、规划实施成效上轮规划自实施以来,全县土地利用管理的力度加大,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规划已成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实施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一)耕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保护体制初步健全,改变了以往耕地只占不补的局面,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到位,连年实现了占补平衡,确保了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实现。(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积极推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1996-2005年全县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际补充耕地2196.64公顷,

5、比上轮规划的补充耕地指标1126.48公顷高出1000余公顷,土地整理复垦成效突出。(三)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上轮规划的实施使得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得到充分的保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高,有效遏制了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水平。单位面积建设用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单位面积建设用地工业产值由1996年的8.98万元/公顷和2.05万元/公顷提高到2005年的38.88万元/公顷和20.76万元/公顷。由于耕地保护受到重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的1857元提高至2005年的3888元。(四)土地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6、上轮规划的实施,把国家关于土地利用的政策方针和管理的基本原则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方案中,解决了长期以来在管理实践中难以具体落实的突出问题,做到了方针明确、目标清晰、管制有力,全县土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依法用地观念深入人心,土地纠纷案件明显降低,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规划存在的问题由于历史条件、技术手段和人们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上轮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加大上轮规划编制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对耕地保护强调较多,对正常建设用地需求考虑不充分,导致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耕地保护与用地需

7、求相冲突的情况,不仅制约了规划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导致耕地与基本农田的保护难度加大。(二)建设用地布局不尽合理由于规划理论和规划技术手段不完善,建设用地布局不尽合理,规划实施过程中部分乡镇的发展受到了规划的制约,规划权威性和科学性受到影响。在建设用地结构上,部分乡镇农村居民点过多,分布较零散,空心村、闲置地和其他低效建设用地有待挖潜。(三)与行业规划衔接不够虽然上一轮规划注重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但由于土地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等相关规划分属不同的体系,规划之间统筹协调的机制尚未形成,土地规划对各业的统筹能力偏弱,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力度不够,矛盾突出。

8、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现状2005年齐河县土地总面积141119.80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112601.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79 %;建设用地面积为21166.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00%;其他土地面积为7351.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1%。(一)农用地全县农用地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为84066.65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4.66%;园地为360.4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32%;林地为14523.83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2.90%;其他农用地为13650.84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2.12%。(二)建设用地全县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

9、地规模为16688.6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8.84%,其中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3000.9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1.4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4477.9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1.16%。(三)其他土地全县其他土地的面积为7351.4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3504.71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47.67%;自然保留地面积为3846.77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52.33%。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农用地比重较大全县农用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79%,高于德州市的农用地比重(78.51%)。(二)后备资源相对不足全县其他土地中自然保留地的面积为3846.77公顷,占

10、土地总面积的2.73%,土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三)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较大,整治潜力大2005年底全县农村居民点总规模为13000.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21%;占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1.42%,高于德州市平均水平(56.44%);占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7.90%,村庄整理的潜力大。第四节 机遇与挑战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一)区位优势齐河县地处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北部,北属环渤海经济圈,东联山东半岛城市群,南可接长三角经济圈,西通华中北部崛起带,与省会隔河相望,是济南市周边距离最近的郊县,山东省大济南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济南城区“北跨”、德州“南融”的桥头堡。在华东

11、地区北部,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条件。(二)交通优势齐河县交通网络密布,各类交通运输设施齐备。铁路方面,南北有国运大动脉京沪线和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东西有济邯线和正在规划中的黄河北铁路晏利线,三线在齐河交汇。公路方面,南北向京沪(福)高速公路和东西向青银高速公路、济聊高速公路汇集于齐河,国道308、省道804、省道101、省道324贯穿全境,境内有6条县乡公路和1250公里通村公路连接每一个乡(镇)村,有两座公路桥和7座浮桥与济南市区相通。航空海运方面,距济南国际机场仅50公里,乘车30分钟便可到达。距天津、青岛只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到北京也仅需4个小时。再加上各种输气、输油管道纵

12、横全境,齐河已经成为山东省的交通枢纽。(三)资源优势齐河资源丰富,景色宜人。主要资源包括:1、山东黄河北煤田主要开发区齐河县是山东黄河北煤田的中心地区,已探明地质储量超过40亿吨,大部分煤炭可作炼焦配煤、工业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2、江北丰水县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556.40毫米,地表水资源0.8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64亿立方米,水质良好,多数可作为矿泉水开发利用。境内沿黄62.50公里,全县年均引黄水量为2.00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4.5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9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全省前列,是江北地区少有的丰水县。3、大面积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

13、中东部,储量偏中。目前已成功开发两眼地热井,井深1600米,出口水温57,出水量114立方米/小时。4、相对充足的供电供气能力电力供应充足,由济南、德州双向供电,全县形成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供应充沛的现代化供电网络。拥有公共热电厂1座,实现了城区工业统一用气和居民集中供暖。5、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齐河县林木覆盖率47.20,晏婴祠、龙山文化遗址、东汉古墓、时传祥纪念馆、百里黄河风光、百万亩绿树揽翠、500年银杏树、天然温泉、高尔夫球场等景观美不胜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四)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齐河县围绕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鼓励投资者创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爱商、敬商、留商的社

14、会环境,公平竞争、互利双赢的市场环境,内部投资环境逐步优化。经济国际化、国内南资北移、省内半岛城市群产业调整、济南城市圈建设和济南市北跨战略等的实施和推进,为齐河县的更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齐河县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规划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土地需求将不断增加,并且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进一步加强,对用地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保障民生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随着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齐河县新增建设

15、用地的空间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尤其突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难度不断加大。(二)统筹区域间土地利用任务更加艰巨受历史、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均衡日趋明显;土地利用模式和方式亟需转变,各业土地利用结构亟待优化;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对区域土地利用调整的要求更高。(三)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耕地。然而,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齐河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补充耕地的潜力有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空间越来越小,制约了全县耕地资源补充能力,耕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四)土地生态建设

16、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我县的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有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第二章 规划目标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注重开源节流,调整用地结构,优化用地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坚持统筹规划,

17、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二、规划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坚持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维护生态文明出发,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二)重点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符合齐河县特点的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切实防止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以供给引导需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新增

18、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划定城乡扩展边界,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三)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区域用地充分体现规划的长远性、综合性和战略性,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优化配置各行业用地,合理布局区域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五)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立足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对生态脆弱区和地质灾害

19、易发地区的不合理开发,加快土地整治步伐,强化土地资源保护,遏制土地退化,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第二节 县域发展目标一、发展战略在2006-2020年规划期内,齐河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融入省会、服务济南、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工作主线,把融入省会济南和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做强工业,做活现代服务业,做优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经济结构愈加优化合理的工业强县、济南周边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全省最具魅力的旅游名城之一、黄河百里绿色长廊和生态渔业休闲观光带,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一)打造省城周边最具

20、魅力的卫星城之一坚持高起点定位,围绕济南“北跨”战略的实施,搞好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对接,大力推进“主城区、开发区、北展区三区连体、一城两核”建设,实施城南新区规划、主城区水系规划、城市建设控制性规划等专业规划,构筑面向济南的“四地一城”格局,突出城市文化、文明、生态新理念,彰显城市品位和特色。(二)打造加工制造业、产业转移承接和链条延伸服务基地围绕工业、突出工业、突破工业,以膨胀总量、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抓投资、上项目,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依托煤炭、钢铁、林木加工等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膨胀经济总量,着力培植永锋钢铁、金能煤炭化工等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转变经济增

21、长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钢铁、浆纸、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积极培植新兴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三)建设面向济南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围绕济南市场消费需求,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品质农业,建设面向省会济南的蔬菜、畜牧、水产供应基地。着力发展林业、渔业、花卉生产,打造黄河百里绿色长廊和生态渔业休闲观光带。不断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畜牧业,不断扩大养殖小区。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培植农业品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申报认证。(四)打造全省旅游文化强县以争创全省

22、旅游强县为目标,发挥背靠济南优势,依据黄河北展国际生态城旅游规划,逐步完成旅游区景观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足做活水、温泉和休闲度假三篇文章。持续加大招商开发力度,加强与国内大企业合作,精选项目,形成特色,提升旅游项目的档次和规模。以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齐晏温泉度假村、齐晏古城、定慧寺景区、天心湖景区、广州恒大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把黄河北展区打造成集生态性、开放性、国际性、现代化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新城,带动齐河经济繁荣发展。(五)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大型物流配送基地围绕与济南龙头企业和主要物流园区相衔接,编制落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中油仓储物流、盖世冠威物流、中央直属糖库物流和省

23、煤炭储配基地等项目,有计划招商引进钢材、建材等物流企业,建设济南周边重要物流集散地。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预期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4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243亿元,年均增长2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90亿元、129.90亿元和76.2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8:58:3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50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实现11.50亿元,年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4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6577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年均增长16%。全县总人口控制在75.60万人以内,其中城镇人口31.9

24、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2.29%。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由粗放增长到集约化增长的根本转变,力争建成经济实力发达、社会和谐进步、生态环境优良、生活文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全县总人口控制在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4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5.17%。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规划期内遵照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力求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基本稳定、质量逐步提高,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土地利用综合利用效益明显提升,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25、发展,为齐河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用地支撑。根据上级要求,本轮规划从总量、增量和效率三方面对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共设置15个控制指标,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约束性控制指标,二是预期性控制指标。约束性控制指标有6个: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预期性控制指标有9个,包括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占有农用地规模、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通过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的全面调控,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落实。主要的土地利用目标如下:

26、一、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严格保护基本农田。2010年和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分别达到77380.19公顷和77260.88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72291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控制在250公顷和858公顷以内。规划期内做到耕地保有量基本稳定,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和低效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高。建设用地总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21700.96公顷和22312.45公顷,全县新增建设用

27、地规模分别为355公顷和1414公顷。到2010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73平方米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60平方米以内。三、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到2010年和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962.57公顷和17208.06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由2005年的3687.75公顷增加到2010年和2020年的4081.46公顷和4293.46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22.10%提高到2010年的24.06%和2020年的24.95%。四、优先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保障交通、

28、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期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到2010年为4738.39公顷,到2020年为5104.39公顷。五、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根据齐河县实际情况,开展以“深入挖掘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切实拓展用地空间,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为主要内容的迁村并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到2010年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232公顷,到2020年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775公顷。因地制宜推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期内 2006-2010年补充耕地425公顷,2006-2020年补充耕地1394.49公顷。

29、齐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详见附表1。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原则一、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内部优先安排耕地。在保障耕地面积和质量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适当增加园地、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二、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城镇空间布局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城市紧凑发展,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发挥城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三、促进城乡统筹用地原则城镇用地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城乡人口因素;城镇新增用地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挖潜(挂

30、钩)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加快城中村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城镇有序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四、落实上级规划原则严格落实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调控目标。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总体结构调整到2010年农用地调整为112512.86公顷,比现状减少88.8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减少到79.73%;到2020年,调整为112940.98公顷,比现状增加339.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增加到80.03%。到2010年建设用地调整为21700.96公顷,比现状增加534.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增加到15.38%;到2020年,调整到22312.45公顷,比现状增加1145.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增加到15.81%。到2010年其他土地调整为6905.98公顷,比现状减少445.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减少到4.89 %;到2020年,调整为5866.37公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