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8 ,大小:118.94KB ,
资源ID:744064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40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语文古诗文归纳梳理打包14套.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语文古诗文归纳梳理打包14套.docx

1、中考语文古诗文归纳梳理打包14套钱塘湖春行一、趣文导读圆 谎有人惯会说谎。其仆每代为圆之。一日,对人曰:“我家一井,昨被大风吹往隔壁人家去了。”众以为从古所无。仆圆之曰:“确有其事。我家的井,贴近邻家篱笆,昨晚风大,见篱笆吹过井这边来,却像井吹在邻家去了。”一日,又对人曰:“有人射下一雁,头上顶碗粉汤。”众又惊诧之。仆圆曰:“此事亦有。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有一雁堕下,雁头正跌在碗内,岂不是雁顶着粉汤。”一日。又对人曰:“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些空隙也没有。”仆人攒眉曰:“主人脱煞,扯这漫天谎,叫我如何遮掩得来。”【译文】有个人习惯说谎话,他的仆人每次都替他圆谎。有一天,他对人

2、说:“我家的一口井,昨天被大风吹到隔壁家去了。”大家认为这样的事从古到今都没有过。他的仆人为他圆谎说:“确实有这样的事,我家的井挨近邻家的篱笆,昨晚风大,把篱笆吹到井这边来,就像井吹到邻居家去了。”一天,他又对人说:“有人射下一只雁,头上顶碗粉汤。”大家又非常惊讶,不相信他说的话。他的仆人又为他圆谎说:“这件事也有,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然,有一只雁掉下来,雁头正好跌在碗里,岂不是雁头顶着粉汤?”又一天,他又对别人说:“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点空隙都没有。”仆人听了这话,很为难地皱着眉头说:“主人说得太过分了,扯这漫天大谎,叫我怎么遮掩得来。”二、美诗精读【作品卡片】白居易(7

3、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原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古今对碰】原 诗注 释译 文【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4、。【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

5、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处【早莺】【争暖树】,【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浅草】才能【没】马蹄。【浅草】浅浅的

6、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遮没,盖没。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绿杨【阴】里【白沙堤】。【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作品赏析】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

7、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三、强化训练(共20分)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

8、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3. 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

9、、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5. 下列理解正确

10、的一项是( )(2分)A.“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平行。B.“争”与“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C.“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D.“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6.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2分)7.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写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2分)8.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 , ”两句抓住早春特点,写仰视所见禽鸟,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2分)9.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 , ”两句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2分)10.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以“ , ”两句

11、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2分)【参考答案】1. D 2. C 3. D 4. C 5. A 6.(2分)春天在西湖漫步(赏景)7.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0.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四、真题链接(2015年泰安中考)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2225题(共8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

12、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暖树:向阳的树。不足:不够。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22. 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B. 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C. 给人丰富

13、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D. 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23. 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B. 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C. 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D. 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24. 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C. 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

14、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D. 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25. 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B.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D.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参考答案】22.D 23.A 24.C 25.B2 武陵春一、趣文导读利水学台秀才家丁,把娃娃撒尿,良久不撒,吓之曰:“学台来了。”娃娃立刻撒尿。秀才问其故,答曰:“我见你们秀才一听学台下马,吓得尿屎齐出,如此知之。”秀

15、才叹曰:“想不到这娃娃能承父志,克绍书香;更想不到这学台善利小水,能通二便。”【译文】秀才家里的仆人,抱娃娃撒尿,很长时间小孩也不撒。仆人就吓唬他说:“学台来了。”娃娃立刻就撒尿。秀才问他为什么,回答道:“我见你们秀才一听学台来了,吓得尿屎都出来了,所以就这样吓唬他。”秀才感叹地说:“想不到这娃娃能继承父亲的志愿,接续书香;更想不到这学台善于利尿,能通大小便。”二、美诗精读【作品卡片】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

16、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校注。【原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古今对碰】原 词注 释译 文【武陵春】【武陵春】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

17、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拟】准备、打算。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作品赏析】这首武陵春为作

18、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三、强化训练(共37分)1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2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

19、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3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B. 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C.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

20、都承载不动。5. 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 6.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7. 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8. 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3分) 9.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10. 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11. 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12. 下阕

21、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1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14. 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3分) 15.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3分) 16. 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4. C 5.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6.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7. 诗人经历了

22、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8. 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9.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0. 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11. 倦梳头,泪先流12. 又多又重。13. 物是人非14. 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

23、如雨下。 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15. 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16.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四、真题链接(2016年泰安中考) 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18-20题(共6分)。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4、。 【注】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拟打算。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18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19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

25、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20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参考答案:18. A 19. B 20. C使至塞上一、趣文导读孝 媳一翁曰:“我家有三媳妇,俱极孝顺。大媳妇怕我口淡,见我进门就增盐了。次媳妇怕我寂寞,时常打竹筒鼓与我听。第三媳妇更孝,闻说夜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故早饭就不与我吃。”【译文】一位老人说:“我家有三个媳妇,都很孝顺。大媳妇怕我口淡,

26、一看我进门,就往菜里多放盐。二媳妇怕我寂寞,时常打竹筒鼓给我听。第三个媳妇更孝顺,听说夜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所以,干脆连早饭也不给我吃了。”二、美诗精读【作品卡片】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

27、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古今对碰】原 诗注 释译 文【使至塞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单车】欲【问边】,【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属国】过【居延】。【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征蓬】随风飘飞

28、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归雁】入胡天。【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漠】孤烟直,【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长河】黄河。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萧关】逢【侯骑】,【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在【燕然】。【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作品赏析】使至

29、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三、强化训练(共30分)1.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2.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

30、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 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3.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3分) 4.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3分) 5. 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6. 诗人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功夫,而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