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上的八大事件:鸦片战争、中日战争、中法战争、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天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P8:清代闭关锁国的原因:1.中国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延续. 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2.中国封建统治着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向来具有“天朝上国”“四方皆蛮夷”“我天朝无所不有,焉用外求”的传统自大思想,这就导致了他们无视西方的存在,认为闭关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我天朝毫无损伤。3.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利于专制统治.
2、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4.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P10、三角贸易:英-印-中;即棉纺织品-鸦片-茶叶P12、1836年6月太常寺少卿许乃济 “驰禁说” 变通办理 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 “严禁说”重治吸食P17、【林维喜事件】1839年(道光十九年)7月 7日英船水手在我国九龙尖沙嘴打死农民林维喜。清钦差大臣林则徐为捍卫主权,令英
3、国代表义律交出凶犯,义律拒不交凶。8月 15日林则徐下令停止供应英人柴米食物,三日内撤回澳门英商雇用的中国职员和工役,对英国侵略者作了坚决斗争。是引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24、三元里抗英:黑底白边三星旗;刘永福 黑旗军P27、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赔偿英国2100万元;协定关税;废除“公行”制度后又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一些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P38/魏源 海国图志 圣武记 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畬瀛环志略梁廷枏夷氛闻记夏燮中西纪事植物学家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拜上帝会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
4、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曾专程到广州学习基督教教义,但因其“信仰不纯”而未能受洗。其后他便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亦称“拜上帝教”或“太平基督教”。拜上帝会的首领是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前身。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
5、帝教,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厘金: 清政府为了筹措军饷,便采用滥发钞票、广铸大钱、设厘金等想办法,搜刮民财。 厘金是一种繁重负担的商业税。它的名义是“捐厘助饷”按商货物价征收1%的税额。它的来历创自苏北前线。后推广至全国各地,演变为地方的一项重要税收制度(直到1930年取消)。它的实际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抽取于行商的过境税,称为行厘(又称活厘);一种是抽取于坐贾的交易税,称为坐厘(又称板厘)。厘金制度坐胎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它的恶劣作用明显地表现为保护洋商洋货,严重地阻碍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1860年10
6、月火烧圆明园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1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从此,慈禧作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和他们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罪恶统治。政变后的政治格局:借师助剿;中央机构发生变化;汉族督抚势力崛起【资政新篇】书名。“洪仁玕著。1859年(咸丰九年)刊印。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根据自己接受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向天王洪秀全提出的建议书。经洪秀全批示后颁布,称资政新篇。作者提出“要自大到
7、小,由下而上,权归于一”,主张发展民办的工业、矿业相交通运输业;办银行,设新闻馆及对外采取通商政策等,企图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因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而太平天国又处在战争环境和外国侵略看封锁之下,上述各项建议没有具体实施。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在山东菏泽县西北的高楼寨被捻军击毙1863年赫德被清政府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作局外旁观论、条陈海防章程1870年天津教案,崇厚赴法致歉,1875年马嘉理事件,郭嵩焘向英致歉丁戊奇荒丁戊奇荒,是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于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至四年(1878年)之间的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
8、寅年,因此史称“丁戊奇荒”。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1。主要是饥荒是人民的灾难,又是豪绅、贪官、奸商、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有所谓“一欠等三收”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对中国晚清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洋务运动的思想以及内容思想:变局观;借法自强论;工商立国论,商战;中体西用;外需和戎,内需变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对洋务思想最完整的、最透彻、最早的是冯桂芳的校分庐抗议“采洋学”、“制洋器”、“中体西用”官督商办:是政府出面招集商人出资认股,委派官员负责经营管
9、理的民用工业组织形式。这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官督商办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兴盛于80年代。企业已基本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因素浓厚。洋务运动中属于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局和上海织布局 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少量民用企业采取官办,类似西方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招集私人资本入股,由官府借部分资金,由官方委派总办和会办代表官方经营,所以是半商半官、亦商亦官,具有双重身份,使这些企业既具有商办性质,又有官办色彩,为创造剩余价值进行.中国第一家商办企业(私企)为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设立的继昌隆机器丝厂早起维新
10、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郑观应盛世危言、王韬?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筹洋刍议、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纪行1878年6月,清政府派崇厚为使,前往俄国谈判索还伊犁的问题。崇厚在沙俄的愚弄胁迫下,于1879年10月2日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简称崇厚条约。1881年2月曾纪泽签订改订条约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设置州县,第一任为刘锦棠。1885年10月,在台湾设置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牡丹社事件:琉球国宫古岛民台湾遇害事件发生于公元1871年,主要因是琉球国宫古岛岛民上缴年贡的船队归途中遇台风漂流至台湾东南部,船上69人当中三人溺死,54人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仅12人生还回国。1874年(中国清朝同治十三年,日本
11、明治七年),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称琉球是日本属邦试图吞并清朝蕃属国琉球国并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台湾岛的军事行动。这是日本政府自从明治维新以来第一次向国外发动的战争,也是清朝与日本在近代史上第一次的重要外交事件。此事中国方面称之为牡丹社事件,而日本方面则称为台湾出兵或是征台之役。由此签订了北京专约,承认了日本对琉球I的所有权甲申易枢之变:1884年4月8日,慈禧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这就是著名的“甲申朝局之变”,也称“甲申易枢”。是慈禧继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发动的第二次宫廷政变。光绪十年(1884),法国侵略越南。奕及其主持下的军机处不想轻易开启战端,引起朝
12、臣交章弹劾。适值清军在前线溃败,慈禧太后同醇亲王奕譞合作,以 “委靡因循”的罪名,将以奕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部罢黜,停奕亲王双俸,命他“家居养疾”。又命礼亲王世铎主持军机处,庆郡王奕劻主持总理衙门,并命遇有重大事件,先与醇亲王商办。奕譞为幼帝生父,照例不能主持朝政,但有“商办”之名,实际隐操枢府大权。慈禧太后这次改组军机处,因发生在甲申年,史称“甲申易枢”。“甲申易枢”后,太后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实际标志着她专权统治的确立。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3千万两白银;
13、中国开放府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增辟通商口岸对中外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1)从中国方面看,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2)
14、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反割台:反割台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爱国主义的壮举。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忘的紧要关头,在反对帝国主义侵占祖国宝岛台湾的斗争中,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相互支持,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瑰丽诗篇。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德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
15、本与三国达成协议: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清廷赎回了辽东。三国借口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为此深感屈辱。是日俄战争的原因。中俄密约,即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一般称为中俄密约。共六款,主要内容为:(1)如遇日本侵犯俄国亚洲东部或中国、朝鲜领土时,中俄两国共同出兵并互相接济军火、粮食;(2)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
16、入中国所有口岸;(3)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区域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第一个中外同盟条约,也是中国第一个对日同盟条约。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影响:它标志着美国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是
17、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公车上书】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4 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康有为联合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签名上书,提出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史称“公车上书”。(因举人由各省派送进京会试,依照汉代举孝廉、乘公车赴京例,称为“公车”。)谭嗣同1897年仁学严复(1
18、8541921)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后易名宗光等,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卒于1921年10月27日。严复最重要的活动,也是他毕生最大的贡献,是对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的翻译介绍。其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译作,是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天演论的出版使进化论的新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尤其是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给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先进分子以爱国救亡、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张之洞劝学篇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始,至9月21日发生政变止,是戊戌变法实施时期,历时一百零三天,故称百日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经济上,中央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各省
19、设商务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发展,提倡商办各种实业,私人兴办后工厂,兴办商会、农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政治上,允许上书言事,改定律例,澄清吏治;文化上,设中小学和京师大学堂,设翻译局,创办报馆,改革科举,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客观评价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符合发展趋势的。变法的失败暴露出依赖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行不通,激发了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2、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变法期间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堂、建学会大量传播了西方自然和社会科学等知识,介绍了西方自由平等学说,抨击封建制度。鼓吹兴民权、开议院、君民共主、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为后来民主思想传播奠
20、定了基础。在人才方面,也为以后的立宪运动和革命做了一定铺垫。3、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4、新政为民族资本、近代企业和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清政府颁发了一系列保护和鼓励民族企业发展的政策,激发了人们的实业救国热情,形成了民族企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5、运动还对近代的文化、教育、学术事业的发展,近代知识分子队伍的集结,以及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9、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1)政治方面:要求臣民无论大小皆可上疏言事;裁撤冗官闲衙;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法律特权。2)经济方面:改变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设立农工商
21、总局,鼓励各地办农会,鼓励科学著作和发明专利,制定国家预算决算,撤驿站,设全国邮政局。3)军事方面:军队习用洋操,重新建立海军4)文教方面:设立学堂,提倡新学,创设京师大学堂。 10、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以康梁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2)、顽固派势力比维新派强大,统治经验丰富,并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3)、清政府变革时期内部呈现二元权力格局,维新派片面倒向一边,缺乏政治平衡能力。、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1)政治方面:要求臣民无论大小皆可上疏言事;裁撤冗官闲衙;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法律特权。2)经济方面:改变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各地办农会,
22、鼓励科学著作和发明专利,制定国家预算决算,撤驿站,设全国邮政局。3)军事方面:军队习用洋操,重新建立海军4)文教方面:设立学堂,提倡新学,创设京师大学堂。 10、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以康梁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2)、顽固派势力比维新派强大,统治经验丰富,并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3)、清政府变革时期内部呈现二元权力格局,维新派片面倒向一边,缺乏政治平衡能力。11、洋务运动的思想以及内容思想:变局观;借法自强论;工商立国论,商战;中体西用;外需和戎,内需变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有抵御外辱的性质,不仅是为了镇压农
23、民起义,通过自强,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延缓了清政府的灭亡。2、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主要表现在军事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等方面,客观上对中国早期的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3、传播了新的知识,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4、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中国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狭隘观念。 局限性:1、起点低、规模有限,想在不触动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帝国主义的前提下搞现代化行不通。2、对外国有依赖性3、管理方面采用封建衙门管理方式,有腐朽性。4、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是困境中的现代化。13、中日战争的影响 1)、甲午战败,使清王朝遭受统治危机,即信任危机,清政府内部涌现改良派,而民间在这一时期也出现革命党;2
24、)宫廷内部危机加深,帝后矛盾日益加深3)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4)思想危机,催生大批赴日留学生,天朝上国的思想破灭5)军事上,促使了清政府编练新军的进程14、办报刊兴起的原因 P235 办报特点:以中国人自办为主;都是宣扬救亡图存、变法图强思想;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 原因:一是受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物质条件);二是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文化的传播,客观上为报刊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三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刊起到引领潮流作用,促进中国人文化的启蒙。15康有为的三统说和三世说 “三统说”:夏商周三代的因革;“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用三世说来解释历史的演进,所谓“据乱世”就是君主专制时
25、代;升平世就是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就是民主共和时代。马嘉理事件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即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英国借此向清政府提出广泛的侵略要求,并一再以断绝外交关系、增派军舰来华等手段实行恫吓。1876 年(光
26、绪二年)清政府被迫派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公使威妥玛在烟台签订了烟台条约。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的主要内容即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东南各地方政府不奉行宣战诏令,列强也不得在东南地区启衅。东南督抚们的举措,也得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的支持。 辛丑条约:1.
27、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俄、英、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3.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本息合计达白银9.8亿两,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简
28、述“清末变法”答案:所谓“清末变法”,主要是指在1901年以后,清朝政府在内外压力之下,被迫进行的法律变革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进行以“预备立宪”为中心的宪政活动,炮制出钦定宪法大纲、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等宪法文件;其二,初步改革法律旧制,颁布大清现行刑律等;其三,制定新律,如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等;其四,改革司法体制,初步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包括审判制度、警察制度及监狱管理制度等。奖励实业;军事改革“清末变法”的特点表现为:首先,在修律宗旨和基本方针上,即存在着根本的矛盾。一方面仿效资本主义法律的形式,一方面把固守传统、维护“国粹”作为变法修
29、律的实质要求;其次,在内容上,清末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的传统与近代资本主义最新法律成果的奇怪混合;再次,由于保守势力的顽固阻挠,在变法过程中一直充斥改革与守旧的矛盾与冲突。“清末变法”在客观上具有重大的影响:清末变法直接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清末变法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清末变法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4)清末变法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司法独立的先河,有利于当时法制的推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自立军起义:自立军起义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时期中所发生的一个事件。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派得到孙中山、梁启超两派的一致支持。这段时期正是革命历史中最
30、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而此事件在激发中国人政治思想转变上起了关键作用、又对随后的惠州起义造成了重大影响。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钦定宪法大纲 答案: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于1908年颁布的宪法文件,是一个以确认君权为核心的制宪纲领,共23条。“正文”14条只规定了“君上大权”,“附录九条”是臣民的权利义务;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以维护专制主义统治为其根本目的。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袁记约法”:1914年公布,即中华民国约法,主要内容为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其主要内容有:实行总统制,并赋予总统形同封建帝王的巨大权力;取消国会制,规定设置有名无
31、实的立法院及纯属总统咨询机构的参议院;为限制、否定人民的权利提供宪法依据。袁记约法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度,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 因在袁世凯操纵下制定的,故人们称之为“袁记约法”。天坛宪草:其全称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欲以法制约袁世凯的产物。因该起草委员会办公地点在北京天坛祈年殿,故人们将其称之为“天坛宪草”。该宪草仍坚持责任内阁制,并强化了国会对大总统的制约等,由于遭袁世凯破坏,“天坛宪草”并未正式颁布。唐宋内阁:又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任职期限为1912.3-1912.6。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给袁世凯后,宋教仁力主政党内阁,唐绍仪亦不甘一味仰袁鼻息,“每有要议,必就商于蔡、宋两君”,因此,人称唐绍仪内阁为“唐宋内阁”。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首先迫使“唐宋内阁”辞职。第一流人才内阁:1913年7月至1914年2月中国北洋政府的熊希龄内阁。1913年7月底袁世凯任用进步党名誉理事熊希龄组阁,并提出外交孙宝琦、财政周自齐、交通杨士琦、内务朱启铃、陆军段祺瑞、海军刘冠雄的内阁主要成员名单,只留农商、司法和教育三个不重要的部门由进步党人梁启超、汪大燮、张骞等分别担任。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因此这个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1914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