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0.63KB ,
资源ID:74365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365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基础综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基础综合.docx

1、心理学基础综合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05 考试科目名称:心理学基础综合 1 (含西方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 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一)西方心理学史50分(二)社会心理学50分(三)普通心理学50分4)题型结构西方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综合题: 1小题,每小题11分,共11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西方心理学史考试目标:1、 系统掌握心理学流派的形成基础、发展脉络、具体内容和各自特点。2、 学会和理解心理学流派更迭的内在逻辑,品评各流派的是非功过。3、 能对心理学各流派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并据此指导当前的心理学研究。考试内容:一、 心理学流派概述(一) 心理学流派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西方心理学流派研究的对象,西方心理学流派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学习和研究西方心理学流派的意 义。(二) 心理学流派研究的具体内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阶段,西方心理学流派的特点,西方心理学流派的主要内容。二、 西方心理学的起

3、源与建立(一)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古希腊哲学心理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近代哲学心理学及其对心理学流派的影响。(二) 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古代医学和生理学,天文学,生理学、心理物理学与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三、 内容心理学(一)内容心理学概述内容心理学诞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科学基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二) 内容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冯特内容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冯特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具体思想,其他内容心理学家及其思想。(三) 内容心理学的评价内容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四、意动心理学(一)意动心理学概述意动心理学诞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科学基础

4、,主要代表人物。(三)内容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布伦塔诺、斯顿夫形质学派的具体思想。(三) 意动心理学的评价意动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四) 二重心理学二重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产生的背景、二重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五、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一) 詹姆斯的生平与著作詹姆斯的生平,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来源,詹姆斯的主要著作。(二) 实用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意识流的定义、特点,与冯特内容心理学的异同。本能论与习惯论,詹姆斯情绪学说,詹姆斯自我理 论。(三) 实用主义心理学的评价詹姆斯对美国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六、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一) 铁钦纳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由来。构造主义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构造

5、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构造主义的贡献与局限。(二) 芝加哥机能主义芝加哥机能主义的形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芝加哥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三) 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哥伦比亚机能主义是美国心理学发展的总趋向。哥伦比亚机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哥伦比 亚机能主义的共同特点。机能主义的贡献与局限。七、 早期行为主义(一) 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机械论、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行为主义产生的动物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是机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二)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行为主义的形成的标志。华生行为主义的对象与方法。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本能、习惯、 情绪、

6、人格、思维等问题的观点。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三) 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华生行为主义的贡献与局限。八、新行为主义(一)格思里联想行为主义格思里的生平与著作。格思里联想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格思里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格思里行为消退的三种方法。对格思里的评价。(二) 赫尔逻辑行为主义赫尔的生平与著作。赫尔假设演绎系统的原理。赫尔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赫尔关于强化的观点。赫 尔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三) 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生平与著作。托尔曼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托尔曼符号格式塔学习理论。 托尔曼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四)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的生平与著作。 操作性行为与应答性行为的区别。斯金纳操作

7、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 斯金纳的影响。九、新的新行为主义(一) 从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基础。新的新行为主义的特点。(二)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生平与著作。观察学习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尝试错误学习、强化学习的区别。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与自我效能轮。对班杜拉的评价。十、古典精神分析(一) 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精神分析产生的社会、哲学、科学、心理病理学背景。(二)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的生平与著作。弗洛伊德思想形成的背景。弗洛伊德的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观 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能理论、焦虑论及社会文化观。(三) 弗洛伊德的贡献与局限弗洛伊德的贡献

8、与局限。十一、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家(一)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生平与著作。荣格的人格结构论、集体潜意识理论、人格的动力与发展阶段的理论。荣格的贡 献与局限。(二)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生平与著作。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产生的背景。阿德勒人格发展的动力思想。阿德勒生活风格、 社会兴趣理论。阿德勒的贡献与局限。十二、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一) 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形成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形成的四个阶段。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家安娜关于自我与伊底的关系、自我防御机制及发展线索概念的理论。(二) 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

9、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十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一)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形成的社会背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精神分析社会文化 学派特点。(二)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观点霍妮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及其评价。沙利文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及其评价。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 析理论及其评价,十四、格式塔学派(一) 格式塔学派的形成格式塔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背景及心理学背景。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二) 格式塔学派的主要思想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似动现象的解释。格式塔学派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鱼研究方法的理论。格式塔学派 的知觉学说。格式塔学派的身心关系学说。格式

10、塔的学习理论。(三)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勒温的生平与著作。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学思想。对勒温的评价。(四) 格式塔学派的贡献与局限格式塔学派的贡献。格式塔学派的局限。十五、皮亚杰学派(一) 皮亚杰生平与著作(二) 皮亚杰的主要思想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皮亚杰的评价。十六、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一)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二)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十七、人本主义运动(一) 人本主义运动的的产生人本主义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人本主义运动产生的哲学背景。人本主义运动产生的心理学背景。人 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与方

11、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与价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十八、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一) 马斯洛的生平与著作(二)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马斯洛动机论与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高峰体验论与存在性认知学说。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三) 马斯洛人本主义的评价马斯洛的贡献与局限。十九、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一) 罗杰斯的生平与著作(二) 罗杰斯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罗杰斯的人性观、自我理论、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三) 罗杰斯的贡献与局限。罗杰斯的贡献与局限。二十、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一) 罗洛梅的生平与著作(二) 罗洛梅主要观

12、点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焦虑理论与人格理论。对罗洛梅的评价。二十一、总结与展望总体把握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脉络与发展趋势。尝试总结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规律。三、参考书目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社会心理学考试目标:1、 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 能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来分析社会心理现象。考试内容:一、 社会心理学概论(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 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

13、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 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岀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 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等 4个层面。(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辨证唯物论(包括历史唯物论)是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这也是从事其他科学研究的最高指导原 则。2、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变量(2) 效度(3) 信度3、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 )观察法(2) 实验法(3) 调查法(4) 档案研究法4、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1 )研

14、究者偏向(2)被试者偏向(3 )伦理问题二、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1)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1、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心理学同心理学、社会学一样,在其形成之前都依附于西欧思辩哲学的母体之中,因此也叫“社会哲学阶段”。2、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3、 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 近50年来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社会心理学2、 社会心理学的现状(3)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2、 符号互动论3、 社会学习理论4、 社会认知理论三、 社会化(一) 社会化的含义1、 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2

15、、 社会化的种类(1 )基本社会化、(2) 预期社会化(3) 发展社会化(4 )再社会化前两种指个体岀生到成年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后两种指成年期后的社会化阶段。3、 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二) 社会化的基本特征1、 以遗传素质为基础2、 具有独特的个性3、 具有普遍的共性4、 具有能动性5、 贯穿人生全程(三) 社会化的因素1、 遗传因素2、 社会环境因素四、 社会认知(一) 社会认知概述1、 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人际 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2、 社会认知的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

16、理过程,社会认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如选择性、认知反应的显著性、防御性和认知的完形特征。(二)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1、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外部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仪表、表情等肉眼可见的特性,其中表情可以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 神和言语表情。2、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性格除了包括情绪反应的特征,还包括意志反应的特征,人们对他人的认知 更多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实际交往而实现的,因此认真的交往是实现性格认知的基本条件。3、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这种认知包括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三)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1、认知者因素认知者因素包括原有经验、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和认知偏见,其中认知偏见中又包

17、括光环作用、相似假定作用、类化作用、积极偏见、隐含人格理论和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 认知对象因素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自我表演。3、 认知情景因素认知情景因素包括空间距离和背景参考。(四) 印象的形成1、 印象形成的一般原则印象形成的一般原则包括一致性、评价的中心性和中心特性作用。2、 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包括平均模式和增加模式,平均模式表明人们是以特性的平均价值来形成对别人 的印象;增加模式是人们形成印象并不是以特性的平均价值,而是以特性价值的总和为依据的。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宽大效应和刻板印象等。(五)

18、社会判断1、 背景的影响背景对社会判断的影响主要有参照点与对比效应、先入为主、决策的形成方式、信息的数量等。2、 图式及其作用(1)图式的分类(Taylor & Crocker,1981):人的图式、自我图式、角色图式和事件图式。(2 )图式的作用:回忆和解释这个世界。3、 启发式判断人们常用的启发式判断有代表性启发、可用性启发、锚定与调整性启发和态度性启发。(六)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1、 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岀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光是心理学家,都对各种行为的因果 关系感兴趣,力图弄清人们行为的前因后果。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海德所要分析的朴素心理学。2、 琼斯和戴

19、维斯的对应推论说(动“对应推论”是人们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 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持有的内在属性机、品质、态度、能力)相一致时,就是进行对应推论,它由琼斯和戴维斯提岀。3、 凯利的归因理论凯利的归因理论也叫三度理论,他指出人们在试图解释行为时可能的三种形式,即归因于行为者、 客观刺激物和归因行为者所处的情境或关系。4、 维纳的归因理论维纳研究了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他同意海德提出的尺度,把原因分为外在、内在两种,同时 还提出了另外一种划分方法,即区分为暂时、稳定的两个方面。5、 归因偏差在归因理论中基本都假定归因是一种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但是学者们指岀,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对行 为原因

20、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和实际的偏见,如过高估计内在因素、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析、忽视一致性 信息、自我防御性归因。五、 社会态度(一) 态度概述1、 态度的定义及其特征所谓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它具有社会性、主观经验性和动力性的特征。2、 态度的构成要素态度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3、 态度、价值和信念个体所持有的态度与个体观念世界中的价值和信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方面个体的态度往往反映和体现岀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又影响和决定着个体所持有的态度。(二) 态度与行为1、 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

21、素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但是,从对日 常生活的观察和专门研究发现,态度和行为并非总是一致的。对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可以从不同 的角度予以考察,如从个体持有某一种态度的角度、从行为反应所具有的特点来看、从个体自身方面的各 种条件和情况来看。2、 测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虽然比较复杂,但不是无章可循的, 菲什拜因和埃杰就对此作过研究并提岀单一行为准则和多重行为准则两条细则。(三) 偏见1、 产生偏见的原因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由于偏见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态度,因而也包括态度

22、的三个主要成分即情感、认知、意向。其中造成偏见产生的原因是社 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社会化、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2、 偏见产生的后果偏见会给社会生活的协调和谐早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最引起人们重视的是偏见给受害者带来的心理后果,如自我实现的预言、性别角色和疏离。3、 消除偏见的途径在我们的社会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产生着各种各样的消极后果, 但是偏见并不是不可消除的。社会心理学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岀了各种解决措施,如消除刻板印象、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和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四) 态度的测评1、 量表法2、 问卷法(又称自我报告法)

23、3、 投射法4、 行为观察法5、 生理反应法六、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态度的形成1、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所持有的各种态度都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因此,个体态度的形成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 的影响、同伴的影响和团体的影响。2、个体的学习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和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这三种形式的学习分别以古典条件作用理论、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模仿与观察学习的社会学习为基础。(二) 态度改变的理论1、 学习理论2、 社会判断理论3、 认知失调理论4、 功能理论5、 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服从(2)认同(3)内化(三) 态

24、度改变的方法1、 劝说宣传法这是一种借助与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方法。它包括传 播者的特性、信息的传播、被劝说者因素、情境因素。2、 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是以角色理论为依据的,角色理论的核心原则即个体的行为应与所承担的角色相一致,应该符合这一角色身份的要求。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角色对承担角色的个体所具 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态度的。3、 群体影响法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也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团体的影响来自于团体的规范和准则, 这种规范和准则对团体成员具有着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促使团体中每

25、个人的一言一行与团体的规范准则的 要求,就会受到团体的接受、承认和赞同。正因为如此,通过将他们组织进一定的团体,并指定相应的规 范准则来影响和约束他们的一言一行,就能有效地改变他们的态度。4、 活动参与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七、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概述1、什么是人际关系人们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就是人际关系。在所有关于人际关系 的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关系问题,这也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人际 关系的本质问题。2、人际关系的特点通过对人际关系本质的分析,不难看岀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

26、系,比之于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如个人性、直接性、情感性。3、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遍布于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由于人们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和人们交往行为的多样性,使人际 关系也呈现岀千姿百态。心理学家雷维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方法,通过一千对夫妇进行研 究,把人际关系归纳为八种类型,即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一竞争型、主从一合作型、竞争一合 作型、主从一合作一竞争型、无规则型。(二) 人际吸引1、 能力与喜欢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使他人喜欢程度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在其 他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越有能力就越受人喜欢,但是,能力与喜欢并不永远成正比。2、 外貌与喜欢外貌

27、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说来,人们更加喜欢那些外貌漂亮的人,然而,随着人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外貌的作用会不断减弱。3、 报酬与喜欢报酬与喜欢之间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喜欢的相互性。4、 相似、互补与喜欢人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特征是导致相互喜欢与吸引的重要因素;相似固然 对人际吸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有时同不相似的人相互作用会得到更多的报偿。5、 邻近、熟悉与喜欢在空间上的邻近也是导致人们之间相互吸引的重要条件。(三) 人际关系的测量1、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是一种测定个体在人际交往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喜欢、冷淡或反感的数量指标的方法。1934年莫里诺首次使用了这种方法,它包括社会

28、测量标准、社会测量图解。2、人际关系的参照测量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发展了莫里诺的社会测量法,提岀了参照测量法,彼得罗夫斯基认为,被人们所喜欢的人不一定是群体中最能发挥作用和最有威信的人,莫里诺的测量方法难以发现这种最能发挥作用的人,参照测量方法则能解决这个问题。(四) 人际关系的改善1、 海德尔的平衡理论海德尔的平衡结构理论,即为“ P-O-X ”模式,在此P代表一个知觉主体,0代表另外一个知觉主体,X代表知觉对象。海德尔认为, P、0、X三种成分的相互作用可以组成一个认知场。对于知觉者来说,这个认知场有时是平衡的、稳定的,有时是不平衡的、不稳定的。2、 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社会心理学

29、家纽科姆把海德尔的理论推广到了人际沟通的领域。因此,在纽科姆的理论中就更加明确地讨论了人际关系的改善问题,他的理论被称为“ A-B-X ”模式,A表示知觉主体,B表示另一个主体,X表示与A、B都有关系的客体。3、 小组训练法人际关系的改善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除去以上的一般理论原则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操作技术, T小组训练法就是一种常见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T小组方法又叫做“敏感性训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于 1946年创造的,目的是让接受训练者学会怎样有效地交流,细心地倾听,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感情。八、利他行为(一)利他行为概述1、 什么是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对别人有

30、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从利他行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 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点:以利他为目的; 不期望有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自愿的;利他者本身会有所损失。2、 利他行为研究的内容社会心理学对利他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不同的利他行为,其中最常见的是一般人在看到陌生人遭遇困难时所表现岀来的利他行为、人们对犯罪行为的制止和干预、个人节制 自己、偿还行为。(二)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1、 利他行为的唤起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旁观者在决定是否介入某种事件之前必须做岀一系列的决定。旁观者必须 观察某件事是不是真的发生;判断所发生的事是不是紧急的,或者是不是一种需要帮助的情境;决定承担 责任、采取行动;确定哪种形式的行动是可行的和适当的;决定如何完成这一行动。2、 助人的得与失在紧急的情况下非常明显和严峻时,有能力提供帮助时,为什么还有人见死不救、漠然视之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旁观者考虑靠自己如果给予帮助可能造成的损失。3、 求助人的特点许多事实和实验研究证明,求助者的性别以及个体与他的交往关系与个体是否发生助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