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8.22KB ,
资源ID:74283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28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版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版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docx

1、完整版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一、填空1、教育起源的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4、教育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5、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6、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指导功能7、教育目的的选择:对人培养目的或目标进行的选取与抉择8、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人的依据、社会依据9、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文化本位的价值取向 10、教育问题的解决,关键在

2、于教育观念的转变1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的。12、教育功能的分类:1.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 4.显形功能与隐形功能1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14、素质教育的特征: 1、全体性; 2、基础性; 3、全面性; 4、主体性15、中国人性论主张的主要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恶无善论、性有善有恶论,性三品论。1/2116、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关于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对事物的了解,其中

3、最可靠的成分就是知识。根据反映对象的深刻性和系统性的了解,知识分为:生活常识、科学知识17、人的生命存在具有三种基本形式: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18、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主旋律19、主体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教育主体、教育者主体、受教育主体。19、教育主体是前提,教育者主体是条件,受教育者主体是归宿与核心。20、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卢梭;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和奥古斯丁、霍布斯等。21、中国人性论主张的主要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恶无善论、性有善有恶论,性三品论。22、课程是教育的心脏,知识是课程的内核,知识问题构成课程问题的基础。23、

4、生命的形式: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24、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命题:(1)人类生活需要教育。(2)教育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3)教育即 “生长 ”和“改造 ”。25、英国迈克尔波兰尼根据能否清晰地表述和转移,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二、名词解释2/211、教育观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是对教育的基本理解与总体认识,主要包括教育的历史与形态、教育的目的与功能以及教育的规则与构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2、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

5、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社会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重价值预设,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等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学校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所谓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带有的倾向性。5、个体发展个体发展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即作为复杂整体的个

6、人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3/217、知识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对事物的了解,其中最可靠的成分就是知识。8、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即将那些可以用书面语言、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的知识。隐性知识:将那些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难以正

7、规化、难以沟通、难以言传、难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不能被系统地阐述出来的知识。9、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自然生命即人的肉体生命,主要是对生命的生物学解读,它是人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生命即人的文化生命,主要是对生命的社会学解读,它是人的自然生命的拓展和精神生命得以实现的中介。精神生命即人的价值生命和意义生命,主要是哲学、宗教和伦理学对于生命的解读,它是最个体生命发展的最高阶段。10、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主要是指关于生命的教育,是旨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了解生命 (知识)、认识生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发展生命的教育。11、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往往用来指称顺乎个体生命发展规

8、律的教育 ,它所关注的是教育本身的生命性、人文性和自由精神。生命化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的生存性、生成性,它的着力点在于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学习生活,它总是将 “以人为本 ”的理念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作为判断教育质量的伦理标准。生命化教育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教育。因此,生命化教育所强调的是教4/21育的内涵、品质与特性,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揭示,所彰显的是人们对于教育的本体性认识。12、公民教育狭义:旨在培养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的社会成员的公民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一些知识教育。广义: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具

9、有公民美德的、明达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13、杜威;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的过程,因为儿童的成长、发展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简言之, “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 人类生活需要教育。 教育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 教育即 “生长 ”和“改造 ”。14、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通过自身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生活教育 ”思想,忧 “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社会 ”、“教学做合一 ”三个基本命题构成,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

10、方法等方面的主张。而 “生活即教育 ”这一命题则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命题。15、内展说“内展说 ”是建立在人性善这一理论基础上的。性善论认为人天生具具有善良的本性,具有积极向上的因素,教育要根据人的善良和美德天性展开。从教育实践看,凡坚持 “性善论 ”、“内展说 “的人,总是给儿童以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儿童在自主活动、自我反思过程中去发展自身的潜能。由此观之, “内展说 ” 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更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因素,强调儿童自由,自主的发展。5/21三、简答题1、简要掌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开始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

11、 家庭教育是一种寓于日常生活中的养育,在内容上具有零散性,在方式方法上具有随意性 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等特点。学校教育: 目的明确 组织严密 环境优越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面向全社会,活动空间广阔,影响广泛 社会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社会教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简述教育的历史分期。 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以生产关系为标准,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以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为标准,个别教育衍生阶段、学校教育衍生阶段、学校教育系统衍生阶段、终生

12、教育系统衍生阶段。3、简述教育的基本形态。6/21 根据规范化程度的不同,划分为 “正规教育 ”与“非正规教育 ”、“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 ”; 根据教育活动发生的空间位置不同,划分为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和“社会教育 ”; 根据时代背景的不同,划分出 “原始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 ”和 “现代社会的教育 ”; 根据社会形态,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技术的不同,划分出 “农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 ”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4、简要掌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P72)1.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1)教育培养个体主体性(2)教育促进个体独特性的形成2.教育促进个体

13、社会化的功能(1)促进个人思想意识的社会话(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5、简要掌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 P91)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多方面的背景又主要是通过教育本身表现出来的。首先,素质教育是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纠偏而提出来的。应试教育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是教育面向 21 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当务之急。其次,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阶段。6、简述主体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P95)“素质教育 ”本质上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主要内容有:7/21第一、教育主体(教育本体)。教育具有相

14、对独立性,它要求我们要以教育本体对待教育,按教育规律办教育。第二、受教育主体。受教育主体即学生主体,学生主体论是构成主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是主体教育观也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第三、教育者主体。教育者主体,即教师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更加完善,发展水平更高。从实际教育活动来说,主体性教育首先要求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教育主体(教育本体)是前提,教育者主体是条件,受教育者主体是归宿与核心。7、简述人性的划分 以人性的善恶尺度来划分:人善论、人恶论 以人性的实际内容为尺度来划分: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8、简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

15、内容。自然属性: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理的要素。最基本的自然属性就是以本能需要为基本的食欲、性欲和自我保护三种基本机能。社会属性:由人的社会生活决定的人的类特性。人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人类共在的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其次,人的社会性表现在人际关系的社会交往性,最后就是人的道德性。精神属性:与人的精神生活相关的属性。包括人的理性、意志、情感等。8/219、简述生命与教育的关系( 224)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教育活动的第一个条件。 生命的先天 “不完善性 ”决定了个体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所具有的 “无限潜能 ”为教育活动提供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为生命的存在方式,教育是一项引导个体进步向上的

16、事业。 教育与个体的生命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剥离的。10、简述公民教育的意义。( P275)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是提高社会政治文明的基础。(1)推进国家的政治民主进程。(2)缓解国内社会矛盾。(3)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4)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社会进步。(5)有助于实现人的现代化。 11、简述公民教育的总目标。( P276)一般而言,公民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并造就健全自律的合格公民。即,公民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理解和获得知识,而且是运用知识来使学生理解、提高参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鼓励学生以创造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从心理、行为、

17、价值等方面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1)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或认同感。(2)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3)培养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意识。(4)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和批判地接受社会价值观的能力。9/2112、简述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P281)(1)公民人格的培养。(2)公民意识的培养,包括民主意识、自由与平等意识、法治意识和权利和义务意识等的培养。(3)公民素质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社会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四、论述题1、具体谈谈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要具体到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P65)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随着历史的

18、推进而日益显现,教育的作用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1、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 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在现代社会,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日益成为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生产劳动者来实现的。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首先,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其次,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2、政治功能:在现代社会,教育尽管相对独立于政治,但教育为政治服务也是必然的。 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作为传播文化、训练思想、培养感情和养成社会行为习惯的

19、活动,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向年轻一代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促进他们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10/21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程度与该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或受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3、文化功能:教育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育的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教育是文化传递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教育还有活文化的功能,通过教育把客体文化转化为主体文化,被人理解和使用,文化才成为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对象物。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是文化传递手段,但教育又不等同于

20、文化传递。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入教育内容,教育必须对文化进行选择、整理。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教育内容要不断充实、更新和变革。 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经济发展使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已经打破了封闭的地域性而走向开放,文化的交流成为必然。 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表现在:一、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创新功能和创造功能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二、教育直接创造新的文化。 2、谈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 P10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一对矛盾范畴,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一)、就教育目的而言,两者培养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 “发展人 ”来培养人,是面向全体学生

21、的发展性教育。应试教育立足于 “选拔人 ”来培养人,是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11/21(二)、就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两者观点不同。素质教育观强调以人为出发点,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主体来培养,使人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必然能够积极主动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观强调以社会为出发点,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从而使人们缺乏个性,只能消极地适应社会需要、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三)、就对待人与教育的关系上,两者存在差异。总体说来,素质教育是在 “因材施教 ”,而应试教育则是在 “削足适履 ”。我们把两者的对立点对比如下: 开放性与封闭性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要求:树立新的教材

22、观;注重科际沟通与渗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科教学的间接目标(结果)。应试教育是一种封闭性教育。表现为:陈旧的教材观;各科孤立;理论脱离实际,学科缺乏生机和活力;片面追求学科教学的直接目标(结果)。 个性化与模式化素质教育是一种个性化教育,从老师教的角度说,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说,个性化教育坚持以学生的个性为其出发点,能够带动个性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是一种模式化教育,从老师教的角度说,是一种低层次的简单劳作,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说,模式化教育搞一刀切,只能培养 “没有个性特长 ”的人。 启发式与注入式12/21素质教育是一种启发式教育。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发

23、展的主体,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坚持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培养学生会学;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应试教育是一种注入式教育。特点是: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学生对教师保持一种被动状态;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法,忽视学习;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3、教育实践的人性论视野( P144)(要全面掌握,例如,人性善 内展说,人性恶 外烁说,什么是内展说,什么是外烁说。( P145),以及超越善恶论的教育实践。)( 1)应用人性善恶论的教育实践观点,谈谈什么是内展说,什么是外烁说。历史上,在人

24、性善恶的理论基础上,衍生了两种教育观和教学观: “内展说”和“外烁说 ”“内展说 ”“内展说 ”是建立在人性善这一理论基础上的。性善论认为人天生具具有善良的本性,具有积极向上的因素,教育要根据人的善良和美德天性展开。从教育实践看,凡坚持 “性善论 ”、“内展说 “的人,总是给儿童以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儿童在自主活动、自我反思过程中去发展自身的潜能。由此观之, “内展说 ” 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更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因素,强调儿童自由,自主的发展。“外烁说 ”“性恶论 ”认为,人天生就具有贪欲、懒惰、任性、逃避等恶端,这些倾向是动物的本能在人身上的延续。由于人性为恶,所以必须对人的本性加以制约、改造,通

25、过教育使之向善。教育之于人是不可缺的,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称其为人。人性善恶论及其实践反思人性是丰富的,是多样性的统一,不同的人性侧面对教育实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对教育实践产生千差万别的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转换视觉来从新认识人性的善恶问题。13/21首先,可以通过人性善恶的价值判断转向对人性的事实判断。其次,把人性善恶的预设转向对人性的积极定向和消极定向。持积极定向的教育者总是能够积极的、敏锐的发现所谓天性 “恶劣 ”、“无药可救 ”的受教育者身上潜在的积极倾向,并创造各种条件善良倾向得以生长,扩充起来。持消极定向的教育者反之。(2)超越善恶论的教育实践一)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教育首

26、先要重视人的自然属性,使人的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其次,教育者要重视人的社会性,因为社会性是人的重要特性。因此,教育者兼顾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不能偏废。二)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一方面,人具有受动性,所以对人性改变和塑造的教育才成为可能,因为人有了可塑性,人的发展才具有巨大的潜能,教育才有发挥作用的可能。另一方面,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自觉意识,人总是力图能动的如人生和塑造外部世界和内在的自我。三)人性的不变性与可变性的统一人性的不变性往往表现为人的 “动物性 ”,人的 “动物性 ”并非人最后和唯一的目的,人的需要是与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结果密切联系的

27、,离开社会就不可能产生人的需要。教育不能预设一个固定的人性状态作为教育的目的来追求,一切预定论的教育都是不可靠的。四)人的理性是教育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理性特征又会产生出人的各种需要,这些需要又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教育的需要,因为教育可以促成人的这些方面的需要,其实,教育就是不断满足人的各种理性需要的一种存在方式。14/21总之,关于人性的知识,是理解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性的条件。4、教育实践的知识论视野( P206)(要全面掌握,例如,知识和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的知识论视野,三维目标。)( 1)简述知识与教育的关系1)教育活动离不开知识,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就没有教育活动。2

28、)知识是教育的载体,知识之于教育活动有依赖性、工具性价值3)知识是个体成长的精神食粮,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 “育人 ”价值,是教育的个体性价值得以实现的一个必要条件。( 2)简述知识育人性、本体性价值的表现?在我们看来,知识的育德价值、育智价值、育美价值等是知识育人性、本体性价值的最主要体现。 知识具有育智价值。因为它对个体的智力开发、智慧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知识具有育德价值,获得了知识也就具有了德行,知识越多,道德越高尚,哲学家苏格拉底的 “知识即美德 ”的这一命题最为经典。 知识具有育美价值。( 3)素质教育的知识论基础建立的观点1素质教育,应该将最有价值的东西交给学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交给学生就是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就是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2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精神状态。真正的教育必然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上,坚决反对学校对学生的精神压抑,突出学生精神的自由成长。15/213素质教育,应该相信学生的无限发展潜力。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精神生活的养成,在于人的自我实现和自身潜能的充分发展。4素质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5素质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新意。2)教育内容必须对学习主体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3)教育的方法必须灵活多样,让学生成为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