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8.61KB ,
资源ID:741799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179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docx

1、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摘要】 目的为国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0套中国成人配套干燥寰枢椎标本上,对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相关解剖学数据进行测量。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 mm处为进钉点,在矢状面上螺钉植入的最小外偏角为(),最大外偏角为(),冠状面上最小后偏角为(),最大后偏角为(+),枢椎正中至枢椎横突孔内侧缘距离为()mm,内、外侧钉道长度分别为()mm和()mm。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中,两侧置入螺钉的理想的钉道角度为外偏

2、1025,后倾927、理想的螺钉长度为1725 mm,由枢椎前缘正中向外分离显露不宜超过14 mm。【关键词】 前路; 寰枢椎不稳; 寰枢关节;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解剖学测量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Chinese morphological data for anterior C1、2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MethodWith a digital vernier and a goniometer made in China,the anatomic parameters related to anterior C1

3、、2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were measured from 50 pairs of dried Chinese adult human C1 and C2 vertebrae.ResultIn the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the lateral angulation of the screw tract to the sagittal plane ranged from() to (),the posterior anguation to the coronal plane from () t

4、o (),the screw tract length was from () mm to ()mm,the distance from medial part of C2 foramen to the middle of C2 body was ()mm.ConclusionIt is optimal for the anterior C1、2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to place the anterior C1、2 transarticular screw with the length of 17 mm to 25 mm in lateral an

5、gulation ranged from 10 to 25 and the posterior angulation ranged from 9 to 27.During the procedure,the dissecting distance from the middle of C2 to lateral should not exceed 14 mm. Key words:anterior approach;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atlatoaxial joint;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anatomical me

6、asurement 寰枢椎不稳定致患者颈脊髓神经及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并不少见,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多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手术治疗,但部分病例如寰枢椎后部结构不完整、椎动脉变异等不宜行此类手术1,2。为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国外有学者尝试进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并取得了满意疗效3,4。这种手术方式可作为寰枢椎不稳定内固定术的又一选择和补充,但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系统解剖学研究报道。本研究就国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相关解剖学数据进行了测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标本和测量工具 中国成人配套寰枢椎干燥标本50套(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

7、,不分性别、年龄,外观排除畸形和破损,采用国产电子游标卡尺(精度 mm)及普通国产量角器(精度为)进行测量。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置钉方法 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 mm处即枢椎上关节面下骨凹陷处为进钉点,分别向寰椎侧块后外上角中部拧入1枚长度适当的螺钉,螺钉尖不得穿透寰椎上关节面。 测量指标 寰椎横突孔前后径与左右径、寰椎侧块前后径与左右径,钉道最小外偏角、最大外偏角、最小后倾角、最大后倾角,内侧钉道长度、外侧钉道长度,进钉点至枢椎正中的距离,枢椎体正中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A距离), 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B距离)(图13)。 图1 寰椎的测量 寰椎横

8、突孔前后径 寰椎横突孔左右径 寰椎侧块前后径 寰椎侧块左右径 图2 进钉点 螺钉植入的外偏角(最小外偏角:矢状面上进钉点与寰椎横韧带在寰椎侧块止点外侧缘的角度;最大外偏角:矢状面上进钉点与寰椎横突孔内侧壁上缘的角度) 进钉点至枢椎正中的距离 枢椎体正中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 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 图3 螺钉植入的后倾角(最小后倾角:冠状面上进钉点与寰枢关节面前缘的角度;最大后倾角:冠状面上进钉点与寰椎侧块后上缘的角度) 螺钉钉道长度的测量(内侧钉道距离:进钉点至寰椎横韧带在寰椎侧块止点外侧缘的距离:外侧钉道距离:进钉点至寰椎上关节面外侧缘的距离) 统计方法 用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9、,计算出以上测量指标的均数与标准差。同一椎体左右两侧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寰枢椎测量的左右两侧参数配对进行比较,结果示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枢椎正中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距离为()mm,螺钉轨迹外偏范围为1025,后倾927,螺钉长度1725 mm(表1、2)。 表1 寰椎的测量结果s(最小值最大值)表2 螺钉轨道测量结果s(最小值最大值) 3 讨 论 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现状 寰枢椎不稳常由创伤、先天性畸形、炎症、肿瘤等所诱发。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以达到恢复寰枢椎解剖序列,重建其稳定性并酌情行颈脊髓神经减压的目的3。后路手术因显露容易、便于安装内固定物及植

10、骨可靠而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其中最具代表性是Magerl手术。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57证实,Magerl手术与后路其他内固定术相比,具有较好的抗屈伸、抗旋转、抗水平移位的三维稳定性及较高的术后融合率,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被视为寰枢椎融合手术的金标准。但部分患者不宜行固定术:“鹅颈”畸形者,后路术野不能显露,操作困难;寰枢椎屈曲时脱位,过伸位时复位者,后路手术时在屈曲状态下寰枢椎复位困难,内固定无法完成;椎动脉寰枢椎段变异者,据研究2,20病人存在椎动脉变异(椎动脉扭曲、高置、椎弓峡部薄弱),至少有一侧不宜行后路螺钉内固定术;对有延髓压迫症状的寰枢椎病变,如齿状突骨折不愈合、颅底凹陷症、上颈椎区类风湿

11、性关节炎、C前弓肿瘤等,常需行前路C前弓、齿状突切除减压,减压后的上颈椎不稳定需行二期后路融合术,病人需做2次手术,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也较多8。而前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不但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而且还能为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提供与Margel手术相当的生物力学稳定性1,9。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技术参数及临床意义 本组对50套100侧干燥枢椎标本进行观察,见枢椎前弓下方有一恒定存在的骨性凹陷,其骨性标志明确,在所有观测标本上都存在,与Lu等研究结果10相似。该凹陷位于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处上方约4 mm处,其外上方经枢椎上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中点,因此,以此处为进

12、钉点,显露容易,术中能准确定位,而且凹陷近关节侧隆起的骨质(即前弓)能保证枢椎有足够的骨质容纳螺钉,从而提高了内固定的可靠性。本试验结果示:此进钉点至枢椎正中约 mm,距枢椎椎动脉孔内侧缘的距离约为6 mm,且枢椎体正中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约为14 mm,这表明此进钉点离椎动脉尚有较大距离,因此,术中只要在此安全范围内显露枢椎前侧并置钉是安全的。 本实验在确定进钉点的条件下,通过对钉道最小外偏角、最大外偏角、最小后偏角、最大后偏角的测定,明确了在可靠固定的前提下,国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在枢椎前弓、寰枢关节及寰椎侧块中行进的轨迹及安全范围,使钉道尽量远离脊髓及椎动脉。研究结果显示:前路经寰枢

13、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中,置入螺钉的理想的钉道角度为外偏1025,后倾927,理想的螺钉长度为17 mm25 mm,这表明国人在此范围内施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是安全可行的。本实验结果与Lu等10研究数据存在着一定差异,可能系种族差异所致。 由于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中进钉点及钉道轨迹以寰枢关节突关节为中心,寰椎前弓呈旷置状态,并且术中同时切除寰椎前结节和齿状突并不影响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实施及其稳定性,这为部分需行颈脊髓神经前路减压的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提供了条件,因此,本术式能具有C2内固定与颈脊髓神经前路减压一期完成的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研究对象为干燥配套寰枢椎标本,缺乏

14、椎间关节附属结构,本研究所测量数据(如钉道长度等)与临床手术操作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患者本身亦存在个体差异性,而术前对患者进行寰枢椎的CT扫描加三维重建可获得寰枢椎个性化参数,因此,如果条件许可,对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术前宜行此项检查以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综上所述,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具有较大的置钉空间,损伤脊髓或椎动脉的风险较小。对于需前路手术减压的患者,可实现减压及内固定手术一次完成。因此,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为国人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曹正霖,刘景发,钟世镇,等.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国矫形外

15、科杂志,2003,5:328-330. 2 Nco M,Sakamoto T, Fujibavashi S,et al. A safe screw trajectory for atlantoaxial transarticular fixation achieved using an aiming deviceJ.Spine,2005,9:236-242.3 Umberto A,Lucianocombination fracture of atlas and axis:“triple” anterior screw fixation in a 92 year old man Technica

16、l noteJ. Surgical Neurology,2006,65:58-62.4 Reindl R,Sen M,Aebiinstrumentation for traumatic C1-2 instabilityJ.Spine,2003,17:329-333.5 Magerl F,SeemannPosterior Fusion of the Atlas and Axis by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M.In:Kehr P,Weidner A(ecls).Cervical :Springer verlag,1987,322-327.6 Papagelop

17、oulos PJ,Currier BL,Hokari Y,etcomparison of C1、2 posterior arthrodesis techniquesJ.Spine,2007,13:363-370.7 Henripues T,Cunningham BW, Oleerud C,etcomparison of five different posterior fixation techniquesJ.Spine,2000,22:2877-2883.8 沙 勇,张绍祥.前、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1:90-91.9 Sen MK,Steff

18、en T, Beckman L,et al. Atlantoaxial fusion using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of C1-2: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biomechanical studyJ.Eur Spine,2005,5:512-518.10Lu J, Ebrabeim NA,Yang H,et al. Anatomic considerations of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for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J.Spine, 1998,11: 1229-123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