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1 ,大小:129.61KB ,
资源ID:74161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161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docx

1、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一诗歌阅读(共40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橡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

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

3、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招王质夫白居易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忽因乘逸兴,莫惜访嚣尘。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注:本诗约写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王质夫隐居于城南仙游寺蔷薇涧。濯足:暗用孺子歌“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云水客:云游四方的人。折腰:出自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出自世说新语中王子猷访戴逵“乘兴而行

4、,兴尽而返”。(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三句中“喧闲”二字承接首两句,直接点明两人的生活状态,“濯足”者居“闲”,“折腰”者处“喧”。B第四句写二人相距不过十里,却好像已分别很长时间,略有嗔怪友人久不见访之意。C第五句实写友人乘兴而行来看望自己,诗人内心十分喜悦。可见,两人情谊深厚。D最后两句写诗人不以主人自居,希望自己在窗前栽种的竹子能够吸引朋友的到来。E本诗洋溢着对朋友殷勤相邀之情,情感表达间接含蓄,语言灵动飘逸、简洁隽永。(2)请分析“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这两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3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下列各题。千秋岁引丽谯夏允彝 泽国微茫,海滨寥廓。万堞孤城

5、逼天角。云外龙车碧树悬,霜前雁字当窗落。芋城花,秦山月,都萧索。 刺史风流推琴鹤,暇日高吟倚轩阁。酾酒新亭几忘却。三泖沙明绕郡楼,九峰岚翠扶城郭。铜壶响,晓更催,宛如昨。【注】丽谯:壮丽的高楼。此词作于南明王朝将亡之际,词人忧心国事,登楼远眺,愁情满怀。“刺史”是词人自称。酾酒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记:东晋初,过江士人每至暇日,常相邀至新亭宴饮。周觊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涕,唯王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两句,略去登览经过,直接描绘登临看到的水乡茫茫,海滨辽阔的景象,意境雄浑壮阔。B“逼

6、天角”三字化静为动,描写出登高所见远城酌状貌,给人压抑之感,折射出词人对国势倾危的忧怀。C“云外”两句用远观树梢落日,近看大雁沉落,既衬托出所登之楼的高出云表,又抒发了洒脱豪放之情。D“芋城花”三句,三个三字句连用,以短句承接长句,笔势动荡摇曳,一字一顿,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情状。E结尾三句写暮夜所闻,铜壶滴漏声,打更的声响,都凸显出夜的不宁静,让人感觉还像是昨天一样。(2)这首词抒登览之怀,寓兴亡之慨,“基调不离悲伤,感情起伏多变”,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感情的变化。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

7、招月伴人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B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C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遗飞。D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E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江亭杜甫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注】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

8、61),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起笔照应标题,交代了作者在一个温暖的天气里游览江亭、吟诗望远,自然引出后文的内容。B诗人运用王羲之“坦腹”的典故,除了写出自己舒身仰卧、坦露胸腹的状态,更是为了显示自己才华卓异。C颔联写诗人观水望云,俯仰之间,动静相衬,与“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王维的宁静内心高度吻合。D颈联运用叠词将晚春的寂寂、万物的欣欣向荣传神显现,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E尾联有版本作“故乡归未得,排闷强裁诗”,看似跳跃,其实与前文有内在的衔接,也未为不可。(2)本诗貌似闲适,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

9、各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C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2)“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B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

10、溪草堂)C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D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3)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写田园山水,在描写景物上各有特色。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7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秣陵【清】屈大均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怀古【清】纳兰性德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注】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

11、,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1)秣陵的颈联,运用了 和 两个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2)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明朝的兴替变化,其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请联系这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感事陈与义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注释】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变,诸如汴京被占,徽、钦帝被俘,高宗南迁,以及公卿士大夫窜亡等等。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爱国

12、诗人。左衽,夷狄的服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一开头就指明所感之事是“丧乱”“干戈”,金人入侵,致使神州陆沉,社会动乱,使人痛心之极,不忍诉说。B二、三两联紧扣题面“感”字从国家方面展开议论,用“危”“故”“断”“移”等字眼,写出了对故国倾覆的感慨。C四、五两联则从诗人自身来写,表达了虽然自己一生飘浮不定,却要想尽办法来解救国家危难,为君主分忧的坚定决心。D诗的最后两句以景语作结,经历战乱,故园残破,而菊花不解人意,依旧在漫山遍野开放,抚今追昔,不禁悲从中来。E本诗以排律的形式,把流离颠沛、备尝兵荒马乱之苦、目睹了破碎山河的诗人忧国忧世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2

13、)有人认为此诗“逼近杜甫”,纪昀也谓这首诗“真有杜意,乃气味似,非面貌似也”。请你结合全诗,说说陈与义的这首诗与杜甫诗有哪些相似之处,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三)杜牧雨睛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注】九陌:汉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夹城:长安由兴庆宫至南苑(芙蓉苑)一段双层城墙,唐玄宗与宫中后妃经此游玩曲江。霓旄:装饰得非常漂亮的车子。羁络:马络头。颜巷:颜回所居的陋巷,后指简陋的居处。(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看到的长安城非常盛大繁华,雨后天晴

14、的景色格外优美壮丽,令人赏心悦目。B,作者用一“嫩”字写出了“晴岚”笼罩长安城的景象,间接突出了山的高大雄伟。C天子过着奢靡的生活,耽于歌舞游乐,百姓则竞相炫富夸饰,国家一派升平气象。D,作者所写的是晚唐社会的真实生活,对这种生活的描绘充满了赞美和喜悦的情感。E作者善于绘景,语言生动传神,“江碧柳深”四字就写出了长安城春意正浓的景象。(2)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及作用。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寒食雨(其二)苏轼春江欲入户,两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注】元平三年(1080年),苏轼

15、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寒食节。(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句写雨势凶猛,江水暴涨,仿佛要冲入诗人居所,营造出一种风雨飘摇,水困居所的紧张氛围。B“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对仗工整,描写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出诗人在黄州迫于饥寒的窘境。C“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两句,写乌鸦衔食诗人的食物,不想食物冰冷遂弃置一边,宁愿叼衔烧过的纸灰,进一步从侧面衬托出诗人生活的困窘。D“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诗人直抒胸臆,既表达出远离君王无法为国尽忠效力的愁苦,也表达了亲人坟墓远隔万里欲祭不可的悲愁。E末两句用典,诗人以阮籍哭穷的典故表达身处困境无路可走的迷惘以及对春

16、雨绵密的抱怨之情。(2)全诗基调悲凉,但仍有诗句展现出诗人旷达乐观的一面。请找出体现诗人旷达乐观之情的两句诗,并赏析其妙处。11阅读这首元曲小令,完成下列各题。【中吕】普天乐元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州。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1)填入诗中空格处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春 B夏 C秋 D冬(2)与这首小令语言风格最接近的一项是 A登高(杜甫)B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C登快阁(黄庭坚)D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3)本支小令写景抒情时,数量词的运用颇具韵味。请就这一点进行赏析。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夜泊水村陆

17、 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释:诗人闲居山阴时,于淳熙九年(1182)秋写作了此诗。“绝大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同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诗人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B第二句使用典故

18、感叹“敌未灭,大功未成”的失落,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怀,为全诗奠定了悲愁的基调。C“犹堪”二字道出诗人的无奈,在国难当头之时,年老的诗人,只能想像着如霍去病那样驰骋大漠、浴血沙场。D诗人借“泣新亭”的典故,表达了对那些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或醉生梦死或懦弱昏庸的大小官员的不满。E尾联写诗人闲泊水村,卧听新雁落在荒寒的汀州上,景象闲静,既点明了诗的题面,又借景抒情、以景结情。(2)诗的颈联抒写了什么感情?请简析。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夏日宋 宋伯仁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歇水微茫。桥边十里荷花荡,输与渔人卧晚凉。池荷宋 黄庚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19、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日写夏日之景。夏雨初歇,水雾弥漫,数点沙鸥,十里荷花,景色美丽,傍晚时暑气消失,渔人在休息乘凉。B池荷前两句写红荷朵朵盛开,颜色鲜艳,秋风乍起,花易凋残,“花多”与“凋残”形成对比,也引出后两句感叹。C这两首诗都写到“塘”,夏日的“野塘”,视野开阔,雨后清新;而池荷的“池塘”碧栏相围,与红藕相映。D这两首诗都写到“荷”,夏日的“十里荷花”和池荷的“红藕”都给人无穷想象,令人赏心悦目,豪情顿生。(2)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下面是对“荷花”内涵的理解,所举诗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君子之花,出淤泥不染,象征君

20、子高洁品格。如: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弘执恭秋池一株莲)B爱情之花,“莲”“怜”同音,谐音表达爱情。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节选)C静美之花,象征着美好、和谐和恬静。如: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D佳人之化,形容女子的美丽。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3)夏日池荷和旅夜书怀三首诗,分别用什么手法写“沙鸥”?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

21、病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也有写到“沙鸥”的句子:“ , ;岸芷汀生,郁郁青青。”周敦顾在爱莲说中直接表达自己对“莲”的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池荷中写到“秋风”,杜甫登高中也有写到秋风的句子:“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游 边尚 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1)赏析“饥马嗅枯丛”一句的表达效果。(2)诗歌后四句表现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15(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

22、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

23、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1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问题。闻捣衣元 赵孟頫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苜蓿总肥宛要褭,琵琶曾泣汉婵娟。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注】赵孟頫:宋朝皇室子孙,亲历亡国之痛,后来又到元朝做官。诗中的南渡指的是宋朝南渡。(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捣衣”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思妇对“良人”的浓浓思情呈现在月夜秋风里的捣衣声中。B首联借用露珠滴落梧桐叶、捣衣砧声不断以动写静,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情。C“苜蓿总肥宛要褭”中“宛要

24、褭”是大宛能日行万里的骏马。此句说产自西域的苜蓿虽然在汉朝也传进了中原地区,却也在塞外喂肥了大宛更多的铁骑。作者在此批评了汉朝统治者盲目与西域进行交流,给汉朝带来遭受外族侵扰的危险。D“琵琶曾泣汉婵娟”句采用了用典抒情和拟人的手法,借幽幽的琵琶曲为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流露出伤感之意,表达了作者为腐朽的元朝政权而伤感。E尾联在作者的俯仰古今的喟叹伤感之中收束全诗,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又有对个人心绪的表达。(2)请分析作者在颔联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1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

25、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注】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底用:何用。(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愁杜甫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注】大历二年(767),杜甫于夔州作此诗。底:唐宋俗语,用法同“何”字。虎纵横:喻苛政。(1)首联写景的角度富有变化,请简要分析。(2)本诗所写的“愁”,具有多重含义。请简要分析。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废宅

26、吴融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注】吴融(850903):唐末诗人。易:一作“自”。咸阳一火:鸿门宴后数日,项羽率军进入秦都咸阳,屠戮全城,并火烧宫室,大火持续三月不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中“宅”字点明吟咏对象,宅院本是居人之所,着一“废”字,点明其荒凉破败的特点,总领全诗。B首联上句写宅院在风雨之中瓦坠墙毁,下句写邻人来锁门,暗示宅中空无一人,强化了“废”的感觉。C颔联用庭院往昔花好人闲的美好生活与如今荒草成堆的衰败景象进行鲜明对比,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D颈联描

27、写了宅院中鱼游、蛙聚、燕飞、雀喧的美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伤感之情。E全诗触景生情,由眼前之景生发无限感慨,借用典故使人联想到诗人所处的晚唐时代的社会现实。(2)请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89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释】宋高宗时,叶梦得任健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渡淮入侵。本词是他晚年隐居后的作品,当时王朝已南渡八年之久。(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亭建在山峰的绝顶之上,远观隐隐约约、似有似无,但

28、词人处在“千峰之上”却毫不畏惧,依然谈笑自若。B“与谁同赏”,意思是没有谁与之同赏,細词人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夫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C“横”与“万里”相应,正因为中原万里辽阔,所以绵长江水的酿”给人一种“横”在眼前的感觉。D词人登高远眺,“谈笑”、“与谁同赏”、“空惆怅”等词句体现出词人复杂的情感变化。E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词人触景生情,由景而情,过渡自然流畅。(2)这首词的下片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词句简要分析。2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29、,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千古”具有时代感,照应了题目“怀古”;“江山”具有现实感,照应了题目“京口北固亭”。B上片不仅表达了对孙权、刘裕的怀念,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以及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C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旨在忠告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佛狸祠”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庙。(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凭谁问:麵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句子的理解。2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各题。诗经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释】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苯苣: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有:得到。掇:摘取、拾取。 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诗经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注释】泄泄(yy):和乐的样子。(1)“重章叠句”,是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