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27KB ,
资源ID:74010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010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智能建筑相关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智能建筑相关知识.docx

1、智能建筑相关知识国内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业内专业工程咨询公司协助业主进行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2由业主单位委托的建筑监理单位负责监理;3由获得建设部批准的建筑智能化设计专项资质证书的设计单位负责监理;4委托具有建筑智能化实施经验的系统集成商负责监理;5由业主方组织成立专家技术组,会同设计单位、土建监理单位,对智能化系统自行管理。信息产业部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息工程监理一般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监理工程师应当了解、熟悉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知识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工程分部工程的划分于后:1 地 基与 基 础 2

2、 主体结构 3 建筑装饰装修 4 建筑屋面 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 6 建筑电气 7 智能建筑 8 通风与空调 9 电梯 智能建筑其子分部工程及分项工程包括:通信网络系统 通信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子系统通信接口智能建筑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火灾和可燃气体探测系统、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消防联动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 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出入

3、口控制(门禁)系统、停车管理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缆线敷设和终接、机柜、机架、配线架的安装、信息插座和光缆芯线终端的安装 智能化集成系统 集成系统网络、实时数据库、信息安全、功能接口 电源与接地 智能建筑电源、防雷及接地 环境 空间环境、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照明环境、电磁环境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含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住户对讲呼救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多表现场计量及远程传输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小区网络及信息服务系统、物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智能家庭信息平台 二、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

4、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 系统集成功能说明: 对弱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弱电子系统,用相同的网络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 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大厦的控

5、制流程自动化弱电系统实现集成以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的角度来看,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 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环境的建立及形成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集成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弱电子系统的功能。产生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 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中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6、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7、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性质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

8、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概念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原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系统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按照上海市的定义,

9、智能家居“是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和系统集成技术建立的家庭信息化平台,它通过家庭网络将与家居设备和系统互联并统一管理,以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节能和环保的家居生活环境”。 标准在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规划和设计中主要使用这两套标准作为设计依据。其中,智能化标准侧重于:以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综合布线系统(GCS,PDS)、火灾报警系统(S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火灾报警系统(FAS)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 数字化标准侧重于:以数字化信息集成为平台,强调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综合服务、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

10、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IBMS.net)、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IPMS)、楼宇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SMS)、“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集成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应用等。 由于历史和部门协调的原因,两套标准的名词、概念、系统内涵可能需要进一步标准化,避免在工程实践和国际交流中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加大社会沟通成本。比如:BAS与BMS、SAS与SMS。作为系统性标准,定性太多、定量指标几乎没有,作为教科书或职称论文尚可,但是作为指导智能建筑这个新兴产业整个行业的技术管理标准,同志仍需努力! 开放标准在GB

11、/T 50314-2006中,智能建筑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和机房工程。原来的安防、消防、楼宇自控、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统统收入囊中,包括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建筑电气等技术领域,涵盖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办公、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和住宅等民用工业建筑等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设计。GB 50339已经有2007年06月送审稿。国家标准的频繁升级,将导致建筑、信息产业、广电、公安、消防等行业电气电子工程/产品目录、统计口径的频繁变更,导致图书、教材、培训班、宣贯班和IB应用软件的空前繁荣。可惜它只是推荐性国标,如果是

12、强制性国标就好了。 系统集成英文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指以搭建建筑主体内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楼宇自控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的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共广播、门禁系统、楼宇对讲、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对于功能近似、统一管理的多幢住宅楼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又称为智能小区系统集成。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13、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 系统集成功能说明: 对弱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弱电子系统,用相同的网络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 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大厦的控制流程自动化弱电系统实现集成以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的角度来看,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 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环境的建立及形成已不是一

14、件困难的事。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集成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弱电子系统的功能。 三、设计目的及思路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判断, 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系统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系统充分运行,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楼宇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担负着对整座大厦内机电设备的集中检测

15、和控制,保证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 优势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 常规控制往往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1. 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确定的模型基础上的,而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则存在模型严重的不确定性,即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比如工业过程的病态结构问题、某些干扰的无法预测,致使无法建立其模型,这些问题对基于模型的传统自动控制来说很难解决. 2.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与人及外界

16、环境的信息交换很不方便,希望制造出能接受印刷体、图形甚至手写体和口头命令等形式的信息输入装置,能够更加深入而灵活地和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要扩大输出装置的能力,能够用文字、图纸、立体形象、语言等形式输出信息. 另外,通常的自动装置不能接受、分析和感知各种看得见、听得着的形象、声音的组合以及外界其它的情况. 为扩大信息通道,就必须给自动装置安上能够以机械方式模拟各种感觉的精确的送音器,即文字、声音、物体识别装置. 可喜的是,近几年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控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使智能控制变成了多方位“立体”的控制系统. 3.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控制任务的要求要么使

17、输出量为定值(调节系统) ,要么使输出量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跟随系统) ,因此具有控制任务单一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可比较复杂,例如在智能机器人系统中,它要求系统对一个复杂的任务具有自动规划和决策的能力,有自动躲避障碍物运动到某一预期目标位置的能力等. 对于这些具有复杂的任务要求的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便可以满足. 4. 传统的控制理论对线性问题有较成熟的理论,而对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虽然有一些非线性方法可以利用,但不尽人意. 而智能控制为解决这类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找到了一个出路,成为解决这类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工业过程智能控制系统除具有上述几个特点外,又有另外一些特点,如被控对

18、象往往是动态的,而且控制系统在线运动,一般要求有较高的实时响应速度等,恰恰是这些特点又决定了它与其它智能控制系统如智能机器人系统、航空航天控制系统、交通运输控制系统等的区别,决定了它的控制方法以及形式的独特之处. 5.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足够的关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对象及环境的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6.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能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采用开闭环控制和定性及定量控制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 7.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特点,能总体自寻优,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能力.

19、8.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有补偿及自修复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 总之,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机自动地完成其目标的控制过程,其智能机可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自动地或人机交互地完成拟人任务. 主要技术方法智能控制是以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运筹学等学科为基础,扩展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模糊逻辑、神经网络、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理论和自适应控制、自组织控制、自学习控制等技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利用专家知识对专门的或困难的问题进行描述. 用专家系统所构成的专家控制,无论是专家控制系统还是专家控制器,其相对工程费用较高,而且还涉及自动地获取知识困难、无自学能力、知识面太

20、窄等问题. 尽管专家系统在解决复杂的高级推理中获得较为成功的应用,但是专家控制的实际应用相对还是比较少。 模糊逻辑模糊逻辑用模糊语言描述系统,既可以描述应用系统的定量模型也可以描述其定性模型. 模糊逻辑可适用于任意复杂的对象控制. 但在实际应用中模糊逻辑实现简单的应用控制比较容易. 简单控制是指单输入单输出系统(SISO) 或多输入单输出系统(MISO) 的控制. 因为随着输入输出变量的增加,模糊逻辑的推理将变得非常复杂。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非确定的拟自然随机优化工具,具有并行计算、快速寻找全局最优解等特点,它可以和其他技术混合使用,用于智能控制的参数、结构或环境的最优控制。 神经网络神

21、经网络是利用大量的神经元按一定的拓扑结构和学习调整方法. 它能表示出丰富的特性:并行计算、分布存储、可变结构、高度容错、非线性运算、自我组织、学习或自学习等. 这些特性是人们长期追求和期望的系统特性. 它在智能控制的参数、结构或环境的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等控制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 神经网络可以和模糊逻辑一样适用于任意复杂对象的控制,但它与模糊逻辑不同的是擅长单输入多输出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多变量控制. 在模糊逻辑表示的SIMO 系统和MIMO 系统中,其模糊推理、解模糊过程以及学习控制等功能常用神经网络来实现.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和神经模糊逻辑技术: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作为智能控制的主要技术已

22、被广泛应用. 两者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 其相同性为:两者都可作为万能逼近器解决非线性问题,并且两者都可以应用到控制器设计中. 不同的是:模糊逻辑可以利用语言信息描述系统,而神经网络则不行;模糊逻辑应用到控制器设计中,其参数定义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因而可提出有效的初始参数选择方法;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如权值等) 只能随机选择. 但在学习方式下,神经网络经过各种训练,其参数设置可以达到满足控制所需的行为. 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都是模仿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可以认为神经网络技术模仿人类大脑的硬件,模糊逻辑技术模仿人类大脑的软件. 根据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各自特点,所结合的技术即为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和神经模

23、糊逻辑技术. 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它们混合技术适用于各种学习方式智能控制的相关技术与控制方式结合或综合交叉结合,构成风格和功能各异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器是智能控制技术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 参考资料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3.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4.上海市智能家居工程技术应用导则 5.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现状分析设计不到位,建筑设计院专业配套,人才济济,但主要集,中于建筑、结构、水、电、暖五个专业,能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员缺少。系统集成商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大大多于建筑设计院,且大多对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技术比较 了解,

24、对设备产品也比较熟悉。问题在于这部分人员走出校门后未经设计培训,对建筑设计不够了解,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而且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电、暖各专业均由设计院设计,系统集成商只搞智能化设计,与各专业配合困难。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建设单位的投资情况、功能需求。目前国内关于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规范很多,但我认为这些规范功能论述较多,做什么谈得较多,但怎么做不够具体。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手头缺少一本类似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这样一册工具书。 有关部门规定,建筑设计施工图必须经具有审图资格的审图公司审查,经审查合格才能取得施工许可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经审图公司审查的

25、极少,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方面部分工程项目在土建施工开始后才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由系统集成商设计的工程项目施工图更不会送审;部分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如果送审也由于审图公司未配备相应智能化设计审图人员以致走过场。施工图设计质量未得到有效监督。 建筑设计一般有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 和施工图设计。前两个阶段一般要经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组织的评审。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未与建筑设计一道委托,以致滞后未参加评审。部分工程项目智能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但由于参加评审者为有关主管部门,如规划、建设、环保、消防、交通、市政、电力等,连电信、广电部门也未参与,以致智能化部分无人

26、评审。 2 术语 0.1 智能建筑(IB) intelligent building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0.2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 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 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0.3 信息设施系统(ITS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infrastruc

27、ture 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0.4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ystem 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0.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

28、合管理的系统。 0.6 公共安全系统(PSS) public security system 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0.7 机房工程(EEEP) engineer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lant 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 相关的其他内容 智能建筑招聘网站:关于建筑的招聘网站很多,但是专门针对智能建筑招聘的网站就很少了,现在全国唯一一家智能建筑行业的招聘网站也只有总部在深圳的智能建筑英才网,智能建筑

29、英才网成立于2004年,通过六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智能建筑招聘行业的领头军。 扩展阅读: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简称“智能化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2007送审稿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GB/T 20299.1-4(简称“数字化标准”)上海市智能家居工程技术应用导则(征求意见稿)2006年8月18日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高楼大厦的现代消防设施 四、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雷电作用的种类 雷电侵袭智能系统的形式主要有直接雷击、侧向雷击、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此外还有雷击电磁脉冲等。 1、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

30、上,雷电流经建筑物泄漏于大地时,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2、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雷电流通过的周围,将有强大的电磁场产生,使通过电流的导体或金属构件及电力装置上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有时可达到几十万伏,完全能够对一般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造成破坏;在金属构件交叉连接的回路中,由于接触不良或存在空隙的接点,将产生火花。 3、雷电波侵入: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将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建筑物内部,危及智能系统和设备的安全。 4、雷击电磁脉冲(LEMP):作为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雷击所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电位升高以及磁辐射干扰。 雷击

31、灾害的新特点 当高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后,雷击灾害的特点与以往有极大的不同,出现新的特点。比如:(1)受灾面积增大,从建筑、电力这两个行业延伸到其它行业,特别是高科技应用较广泛的领域。如邮电通讯、计算机、航天航空、智能系统等。(2)雷击灾害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从二维空间侵入变为三维空间侵入。由雷电直击和过电压波沿管线传输增加至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以三维空间的形式侵入到任何角落,无孔不入地产生灾害。(3)雷击危害程度大大增强,雷击灾害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大幅度增加。(4)雷击灾害的对象已集中在价格昂贵的采用电子器件或微电脑的设备上,毫无疑问,智能建筑将是雷击侵害的主要对象。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防雷工程的重要性、迫切性、复杂性已相当程度地增加了,雷电的防御由单一防护转变为系统防护,我们必须根据新的特点并站在新的高度来熟悉和研究当代防雷技术,提高人们对雷击灾害防御的综合能力。 防御雷击的原则 由于智能建筑的出现并被广泛采用,以及雷击灾害的新特点,我们必须全方位地层层设防,既要泄流、拦截,也要均衡电位、屏蔽隔离、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等,达到综合防御雷击的目的。 防御雷击的措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