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74KB ,
资源ID:73976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976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化学 下部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化学 下部复习提纲.docx

1、生物化学 下部复习提纲第六章 生物氧化1、 概念:生物氧化、呼吸链、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P/O比值、高能化合物2、 掌握呼吸链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如Fe-S蛋白、CoQ、细胞色素等;3、 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顺序;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及最终产生的ATP数目;4、 NADH的两种穿梭途径及产生的ATP的数目。5、 ATP酶的结构的组成、比例及各部分的作用ATP合成酶是一个大的膜蛋白质复合体,又称F0F1复合体。F1部分,由3、3、等9种多肽亚基组成,与亚基上有ATP结合部位,能合成ATP; F0主要构成质子通道。 6、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可分为三类,即呼吸抑制剂、磷酸化抑制

2、剂和解偶联剂;它们的作用机理。 7、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化学渗透学说的要点。第七章 糖代谢1、 概念: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等。2、 掌握糖酵解过程发生的亚细胞部位;不可逆反应步骤及相关的酶、酶的调节;能量的消耗与产生步骤糖酵解途径的生理意义及代谢产物的去向3、 掌握糖的有氧氧化发生部位、生理意义;4、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组成、辅助因子的组成及产物;5、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过程、代谢的不可逆反应及相关的酶与调节;能量产生的种类、产能的反应步骤、产能的数量、CO2脱羧的步骤;6、 乙醛酸循环的代谢过程、产能数目、生理意义。7、 PPP途径的概念、氢受体、阶段、参与的

3、酶、生理意义。8、 糖异生的过程、与糖酵解过程的关系、其中CO2的作用以及糖异生的生理意义。9、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发生的亚细胞部位、参与的酶类、葡萄糖的活化载体。糖原分解发生在非还原端开始。第八章脂类代谢 1、脂肪动员的概念及相关的的酶;发生的部位;产物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方式。2、甘油的分解代谢过程及产能的步骤和数量;3、脂肪酸的分解方式4、脂肪酸的活化及部位、消耗的能量、活化后脂肪酸的转运及载体。 5.-氧化:过程、能量产生方式及数量、特点6、 脂肪酸的-氧化和-氧化的概念及作用7、 酮体的概念脂肪酸-氧化后产生的乙酰CoA在肝和肾可生成乙酰乙酸、-羟基丁酸和丙酮,称为酮体。9、人

4、体内的脂肪酸大部分来源于食物,在体内可通过改造加工被人体利用。同时机体还可利用糖和蛋白转变为脂肪酸,用于甘油三酯的生成,贮存能量。脂肪酸合成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合成前体是乙酰CoA,消耗ATP和NADPH;产物是十六碳的饱和脂肪酸即软酯酸(palmitoleic acid)。 1)乙酰CoA的转移 乙酰CoA是在线粒体形成的,而脂肪酸的合成场所在细胞质中,所以必需将乙酰CoA转运出来。乙酰CoA在线粒体中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通过载体转运出线粒体,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裂解为乙酰CoA和草酰乙酸,后者被苹果酸脱氢酶还原成苹果酸,再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和NADPH,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可脱氢生成乙酰C

5、oA,或羧化为草酰乙酸。2).丙二酰CoA的生成 乙酰CoA由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催化转变成丙二酰CoA(或称丙二酸单酰CoA);掌握该羧化酶的组成及各个亚基的作用、化学名词缩写。3).软脂酸的生成 A、脂肪酸合成酶体系有7种蛋白,以脂酰基载体蛋白为中心,中间产物以共价键与其相连。B、脂肪酸的合成缩合:-酮脂酰ACP合成酶将乙酰基转移到丙二酸单酰基的-碳上,生成乙酰乙酰ACP,并放出CO2。 注意该过程中CO2的作用?还原:NADPH在-酮脂酰ACP还原酶催化下将其还原为D-羟丁酰ACP。-氧化的产物是L-型。脱水: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生成2反丁烯

6、酰ACP,即巴豆酰ACP。再还原:烯脂酰ACP还原酶用NADPH还原为丁酰ACP。-氧化时生成FADH2,此时是为了加速反应。4)软脂酸的合成与氧化的区别有8点:部位、酰基载体、二碳单位、辅酶、羟脂酰构型、对碳酸氢根和柠檬酸的需求、酶系、能量变化。二、其他脂肪酸的合成(一)脂肪酸的延长1.线粒体酶系:在基质中,可催化短链延长。基本是-氧化的逆转,但第四个酶是烯脂酰CoA还原酶,氢供体都是NADPH。2.内质网酶系:粗糙内质网可延长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合成相似,但以CoA代替ACP。可形成C24。(二)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谈谈对减肥药的看法。第九章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 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7、 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 酮酸的过程。参与人体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共有20种,主要有氧化脱氨、转氨、联合脱氨和非氧化脱氨等,以联合脱氨基最为重要。 (1)氧化脱氨基作用(Oxidative Deamination) 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指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在氧化脱氢的同时脱去氨基的过程。 (2)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转氨基作用指在转氨酶催化下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另一个酮酸,生成相应的-酮酸和一种新的-氨基酸的过程。 (3)联合脱氨基作用:指脱氨与转氨联合,是氨基酸降解的主要方式。 (四)非氧化脱氨基作用(non oxidative deamination)

8、 2、脱羧基作用部分氨基酸可在氨基酸脱羧酶(decarboxylose)催化下进行脱羧基作用(decarboxylation),生成相应的胺,脱羧酶的辅酶为磷酸吡哆醛。3、氨的来源和氨的去路 4、氨的转运 1.葡萄糖丙氨酸循环2.氨与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的催化下生成谷氨酰胺(glutamine),并由血液运输至肝或肾,再经谷氨酰酶(glutaminaes)水解成谷氨酸和氨。谷氨酰胺主要从脑、肌肉等组织向肝或肾运氨。4、尿素合成 1). 在中肝脏的线粒体和细胞质中进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将氨和CO2合成氨甲酰磷酸,消耗2个ATP。精氨琥珀酸合成酶需镁

9、离子,消耗1个ATP的两个高能键。 2). 总反应为:NH4+CO2+3ATP+Asp+2H2O=尿素+延胡索酸+2ADP+2Pi+AMP+Ppi共除去2分子氨和1分子CO2,消耗4个高能键。前两步在线粒体中进行,可避免氨进入血液引起神经中毒。此途径称为尿素循环或鸟氨酸循环,缺乏有关酶会中毒死亡。5、-酮酸的代谢 氨基酸经联合脱氨或其它方式脱氨生成-酮酸。 1).生成非必需氨基酸酮酸经联合加氨反应可生成相应的氨基酸。2).氧化生成CO2和水。3).转变生成糖和酮体。 凡能生成丙酮酸或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的氨基酸均为生糖氨基酸;凡能生成乙酰CoA或乙酰乙酸的氨基酸均为生酮氨基酸;凡能生成丙酮酸或

10、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同时能生成乙酰CoA或乙酰乙酸者为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6、20种氨基酸分解主要在肝和肾进行,某些中间物可转化为糖、酮体及生物活性物质。氨基酸脱羧形成胺后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第十章 核酸代谢1、核酸的酶促降解核酸可被核酸酶水解为单核苷酸;核苷酸由磷酸单酯酶水解成核苷和磷酸,特异性强的酶只水解5-核苷酸,称为5-核苷酸酶,或相反。核苷磷酸化酶将核苷分解为碱基(嘌呤或嘧啶)和戊糖-1-磷酸,核苷水解酶生成碱基和戊糖。核糖-1-磷酸可被磷酸核糖变位酶催化为核糖-5-磷酸,进入戊糖支路或合成PRPP。2、嘌呤的分解(一)水解脱氨:腺嘌呤生成次黄嘌呤,鸟嘌呤生成黄嘌呤。也可在核苷或核苷酸

11、水平上脱氨。(二)氧化: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再氧化生成尿酸。尿酸钠沉积,发生痛风。(三)鸟类可将其他含氮物质转化为尿酸,而某些生物可将尿酸继续氧化分解为氨和CO2。3、嘧啶的分解胞嘧啶先脱氨生成尿嘧啶,再还原成二氢尿嘧啶,然后开环,水解生成-丙氨酸,可转氨参加有机酸代谢。胸腺嘧啶与尿嘧啶相似,还原、开环、水解生成-氨基异丁酸,可直接从尿排出,也可转氨生成甲基丙二酸半醛,最后生成琥珀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4、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1)从头合成途径嘌呤核的来源:四氢叶酸的甲醛衍生物(CHO-FH4)、CO2及某些氨基酸(如天冬氨酸和甘氨酸)IMP的合成:其磷酸核糖部分由PRPP提供,由5-磷酸

12、核糖与ATP在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催化下生成。IMP的合成有10步,分两个阶段,先生成咪唑环,再生成次黄嘌呤。首先由谷氨酰胺的氨基取代焦磷酸,再连接甘氨酸、甲川基,甘氨酸的羰基生成氨基后环化,生成5-氨基咪唑核苷酸。然后羧化,得到天冬氨酸的氨基,甲酰化,最后脱水闭环,生成IMP。AMP的合成:IMP与天冬氨酸生成腺苷酸琥珀酸,由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催化,GTP提供能量。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催化分解生成AMP和延胡索酸。GMP的合成:IMP先由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氧化生成黄嘌呤,再由谷氨酰胺提供氨基,生成GMP。(2)补救途径:碱基与核糖-1-磷酸在特异的核苷磷酸化酶催化下生成核苷,再由其核苷磷酸激酶

13、生成核苷酸。嘌呤与PRPP在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下生成核苷酸。有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5、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合成(1)、嘧啶核的来源:CO2、NH3、天冬氨酸和5-磷酸核糖焦磷酸。(2)尿苷酸的合成:谷氨酰胺与碳酸氢根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下生成氨甲酰磷酸,消耗2个ATP。氨甲酰磷酸与天冬氨酸生成氨甲酰天冬氨酸,闭环氧化生成乳清酸,再与PRPP生成乳清苷酸,脱羧生成UMP。(3)CMP的合成:UMP先与2分子ATP反应生成UTP,在CTP合成酶催化下与谷氨酰胺、ATP生成CTP。(4)补救途径:尿嘧啶可与PRPP生成UMP,也可与1-磷酸核糖生成尿苷,再被尿苷激酶催

14、化生成UMP。胞嘧啶不能与PRPP反应,但胞苷可被尿苷激酶催化生成CMP。6、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7、比较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过程。第十一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一、DNA复制的方式(一)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概念及证据;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二)证据1.用氮15标记大肠杆菌DNA,然后在氮-14中培养,新形成的DNA是杂合双链,即双链中一条是重链(约重1)

15、,一条是轻链。第二代则有一半全是轻链,一半是杂合双链。2.大肠杆菌DNA在用氚标记的胸苷复制近两代,放射自显影,未复制部分银密度低,由一条放射链和一条非放射链组成;已复制部分有一条双链是放射的,一条双链有一半是放射的。这证明大肠杆菌DNA是环状分子,以半保留方式复制。二、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 (一)DNA复制的起始点 复制是从DNA分子上的特定部位开始的,这一部位叫做复制起始点(originof replication)常用ori或o表示。细胞中的DNA复制一经开始就会连续复制下去,直至完成细胞中全部基因组DNA的复制。DNA复制从起始点开始直到终点为止,每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

16、制单元(replicon)。在原核细胞中,每个DNA分子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因而只有一个复制子,而在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是从许多起始点同时开始的,所以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复制子。 (二)DNA复制的方向: 1、定点开始双向复制: 这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最主要的形式,从一个特定位点解链,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各生长出两条链,形成一个复制泡。2、定点开始单向复制: 质粒colE1是个典型的例子,复制从一个起始点开始,以同一方向生长出两条链,形成一个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3、两点开始单向复制: 腺病毒DNA的复制是从两个起点开始的,形成两个复制叉,各以一个单一方

17、向复制出一条新链。 三、反应特点:1. 以四种dNTP为底物2. 需要模板指导3. 需要有引物3-羟基存在4. DNA链的生长方向是5-35. 产物DNA的性质与模板相同四、DNA复制有关的酶:(一)拓扑异构酶和解螺旋酶复制时是用拓扑异构酶和解螺旋酶来解链的。拓扑异构酶I可切断一条链,牵引另一条链通过切口,再连接起来。每次可消除一个负超螺旋,不需要ATP。拓扑异构酶II每次引入2个负超螺旋,需要ATP。引入负超螺旋可消除复制叉前进带来的张力,促进解链。解螺旋酶通过水解ATP来解开双链,每对碱基需2个ATP。单链结合蛋白(SSB)可与解开的单链结合,防止复性和水解。 (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1

18、. DNA聚合酶I:有聚合酶活性和外切酶活性,其中3-5外切酶活性起校正作用,5-3活性起修复和切除引物作用。DNA聚合酶I主要起损伤修复作用。2. DNA聚合酶II:单链,以切口双链DNA为模板,作用不清楚。3. DNA聚合酶III:起DNA复制作用,功能与聚合酶I相似。(2)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五种(四)DNA连接酶:使双链DNA切口处的5-磷酸和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需供能,细菌用NAD,动物和噬菌体用ATP,形成焦磷酸键的活化形式,再由3羟基发动亲核攻击,形成磷酸二酯键。五、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cos replication)(一)复制叉由5向3方向连

19、续复制,称为前导链;另一条链复制叉由3向5移动,而DNA复制方向不变,形成许多不连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最后连接成完整的DNA,称为滞后链。(二)首先由引物合成酶由5向3方向合成10个核苷酸以内的RNA引物,然后聚合酶III在引物3-羟基上合成DNA,再由聚合酶I切除引物,填补空白,最后DNA连接酶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DNA。(三)复制具有高度忠实性,其错配几率约为10-10,从热力学上考虑,碱基发生错配的几率约为10-2,酶对底物的选择作用和校正作用各使错配几率下降10-2,所以体外合成DNA的错配几率为10-6。体内复制叉的复杂结构提高了复制的准确性,修复系统对错配加以纠正,进一步

20、提高了复制的忠实性。六、DNA复制的终止阶段 DNA在复制过程中,合成出的前导链为一条连续的长链。随从链则是由合成出许多相邻的片段,在连接酶的催化下,连接成为一条长链。连接作用是在连接酶催化下进行的。 DNA复制完成后,靠拓扑酶将DNA分子引入超螺旋结构。 DNA的损伤 (一)DNA损伤的原因 1.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 2.物理因素引起的DNA损伤(1)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形成嘧啶二聚体,使转录终止,复制受阻。(2)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X-射线等,主要通过电离作用造成损伤。可造成多种损伤,如DNA断裂、碱基脱落、杂环破裂、氧化等。3.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二、DNA修复 DNA

21、修复(DNA repairing)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能执行它原来的功能;或使细胞能够耐受这种DNA的损伤而能继续生存。 (一)回复修复 1.光修复2.单链断裂的重接3.碱基的直接插入4.烷基的转移(二)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三)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al repair)(四)SOS修复RNA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transcription)。转录产生初级转录物为RNA前体(RNA precursor),它们必须经过加工过程变为成熟的RNA,才能表现其生物活性。一、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D

22、RP的有以下特点:以DNA为模板;在DNA的两条多苷酸链中只有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这条链叫做模板链(template strand)或无意义链。DNA双链中另一条不做为模板的链叫做编码链,或有意义链,编码链的的序列与转录本RNA的序列相同,只是在编码链上的T在转录本RNA为U,由于RNA的转录合成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而进行的,所以这种转录方式又叫做不对称转录。都以四种三磷酸核苷为原料都遵循DNA与RNA之间的碱基配对原则,A=U,T=A,C=G,合成与模板DNA序列互补的RNA链。RNA链的延长方向是53的连续合成。需要Mg2+或Mn2+离子。不需要引物。RNA聚合酶缺乏35外切酶活性,所

23、以没有校正功能。二、RNA的转录过程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起始包括对双链DNA特定部位的识别、局部(17bp)解链以及在最初两个核苷酸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第一个核苷酸掺入的位置称为转录起点。起始后起始因子离开,核心酶构象改变,沿模板移动,转录生成杂交双链(12bp),随后DNA互补链取代RNA链,恢复DNA双螺旋结构。延伸速度为50nt/s,酶移动17nm。错误几率为10-5。聚合酶到达终点时,在终止辅助因子的帮助下停止反应,酶和RNA链脱落,转录结束。三、启动子和转录因子(1)原核生物:大肠杆菌在起点上游约10碱基对处有保守序列TATAAT,称为pribnow box,有助于局部解链。

24、在其上游还有TTGACA,称为35序列,提供RNA聚合酶识别的信号。(2)真核生物:复杂,差异较大。信使RNA的启动子通常有三个保守区,25到30有TATA框,是解链位置,并决定转录起点;75位置有CAAT框,与RNA聚合酶的结合有关;更上游还有GC框,某些转录因子可结合。后两个称为上游因子,对转录起始频率有较大影响。小RNA的启动子在转录区内部,有一些辅助因子帮助RNA聚合酶识别。四、终止子和终止因子1.自动终止,回文区有一段富含GC对的序列,回文后有寡聚尿苷。2.依赖的终止子,必须在有因子时才能发挥作用,不含GC对,也无寡聚尿苷。因子是蛋白质,可与酶作用,释放RNA,并使酶脱离。RNA转录

25、后的加工与修饰一、mRNA的加工修饰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为多顺反子,即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和共同终止信号经转录生成一条mRNA,编码几种不同的蛋白质。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为单顺反子,即一个mRNA分子只为一种蛋白质分子编码。1在5端加帽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其结构的5端都有一个m7G-PPNmN结构,即甲基鸟苷的帽子。2在3端加尾大多数的真核mRNA 都有3端的多聚尾巴(A),多聚(A)尾巴大约为200bp。3.mRNA前体(hnRNA)的拼接真核生物的结构的基因中具有可表达活性的外显子,也含有无表达活性的内含子,在转录时,外显子及内含子均转录到hnRNA中。在细胞核

26、中hnRNA进行剪接作用,首先在核酸内切酶作用下剪切掉内含子;然后在连接酶作用下,将外显子各部分连接起来,而变为成熟的mRNA。二、rRNA转录后加工原核生物rRNA转录后加工,包括以下几方面:rRNA前体被大肠杆菌RNase,RNaseE等剪切成一定链长的rRNA分子;rRNA在修饰酶催化下进行碱基修饰;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基。真核生物rRNA前体中含有插入顺序,需要经过拼接反应才能形成成熟的rRNA。三、t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刚转录生成的tRNA前体一般无生物活性,需要进行:1、tRNA前体在tRNA剪切酶的作用下,切成一定在小的tRNA分子。经过剪

27、切后的tRNA分子还要在拼接酶作用下,将成熟tRNA分子所需的片段拼起来。2、成熟的tRNA分子中有许多的稀有碱基,因此tRNA在甲基转移酶催化下,某些嘌呤生成甲基嘌呤如AmA,GmA。有些尿嘧啶还原为双氢尿嘧啶。尿嘧啶核苷转变不假尿嘧啶核苷。某些腺苷酸脱氨基为成为次黄嘌呤核苷酸()3、3末端加上CCA:在核苷酸转移酶作用下,3-末端除去个别碱基后,换上tRNA分子统一的CCA-OH末端,完成tRNA分子中的氨基酸臂结构。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的遗传信息在转录过程中从DNA转移到mRNA,再由mRNA将这种遗传信息表达为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过程叫做翻译。第一节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28、一、合成原料自然界由mRNA编码的氨基酸共有20种,只有这些氨基酸能够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原料。某些蛋白质分子还含有羟脯氨酸、羟赖氨酸、-羧基谷氨酸等,这些特殊氨基酸是在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修饰过程中形成的。二、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原核细胞中每种mRNA分子常带有多个功能相关蛋白质的编码信息,以一种多顺反子的形式排列,在翻译过程中可同时合成几种蛋白质,而真核细胞中,每种mRNA一般只带有一种蛋白质编码信息,是单顺反子的形式。mRNA以它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携带从DNA传递来的遗传信息,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决定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遗传密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1.连续性

29、:是连续阅读的,若插入或删除一个碱基,会使以后的读码发生错误,称为移码。2.简并性:一种氨基酸有几组密码子,或者几组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这是由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发生摆动现象形成的,简并性可减少有害突变,也使DNA的碱基组成有较大的变化余地,在物种的稳定性上起一定作用。3.摆动性:密码子的专一性主要由头两位碱基决定,第三位不重要,称为摆动性。反密码子上的I可与U、A、C配对,G可与U配对。4.方向性:即解读方向为5 3;5.通用性:在各种生物中几乎完全通用。6.UAG,UAA,UGA不编码氨基酸,作为终止密码子,只能被肽链释放因子识别。AUG是起始密码子。三、tRNA

30、是氨基酸的运载工具: tRNA分子3端均为CCA序列,能与氨基酸共价结合。每种氨基酸都有2-6种各自特异的tRNA,它们之间的特异性是靠氨基酰tRNA合成酶来识别的。tRNA分子中有反密码环,环上的三个反密码子的作用是与mRNA分子中的密码子靠碱基配对原则而形成氢键,达到相互识别的目的。反密码与密码碱基配对时的摇摆现象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特异识别mRNA上起始密码子的tRNA被称为起始tRNA,它们参加多肽链合成的起始,其它在多肽链延伸中运载氨基酸的tRNA,统称为延伸tRNA。四、核糖核蛋白体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具有以下几种作用:(1)mRNA结合位点:位于30s小亚基头部,此处

31、有几种蛋白质构成的结构域,能与mRNA结合。(2)P位点:(peptidyl tRNA site)又叫做肽酰基tRNA位或给位。它大部分位于小亚基,小部分位于大亚基,它是结合起始 tRNA 并向A位给出氨基酸的位置。(3)A位点:(Aminoacyl-tRNA site)氨基酰 tRNA 位或受位。它大部分位于大亚基而小部分位于小亚基,它是结合一个新进入的氨基酰 tRNA 的位置。(4)转肽酶活性部位:位于P位和A位的连接处。(5)结合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因了(Initiation Factor,IF)、延长因子(Elengation Factor,EF)和终止因子或释放因子(Release Factor,RF)。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可分为五个阶段,氨基酸的活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