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97.68KB ,
资源ID:73948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94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1、学年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6-2017学年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山东又称“齐鲁大地”,这一称谓源于古代的哪种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据南昌县志记载:清朝月池熊氏“三代皇”(熊氏三兄弟)兴盛时期,月池人考上进士、榜眼、探花、举人和秀才的可谓不胜枚举。熊氏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七姐妹,七星座,东方起,西边落,伴着月亮作嫦娥”,这是熊氏家庭对媳妇、女儿的要求。并设立了家庭教育机构“心远堂”和“心远奖学金”,用来奖励族中读书应试有成的子弟。据此,清代熊氏家族

2、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公正公平的科举制度 B家族宗法观念的维系C重视对家族女性教育的结果 D奖励制度促进教育发展3、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闽中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4、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

3、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6、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西北至东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 C.促进了文化融合 D.加强了民族团结7、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

4、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8、高一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明显错误的是( ) A浅议商代的政治制度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D试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9、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呗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10、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5、(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11、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

6、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帝为在甲午海战中英勇牺牲的一位将领所写的祭词。这位爱国将领是( )A葛云飞 B左宗棠 C陈永升 D邓世昌14、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C.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5、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

7、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材料表述指的是()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6、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分析认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说明正面战场()A.是抗日主战场 B.在相持阶段积极抗日C.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实行全民抗战17、右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8、)A.日本法西斯势力不堪一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C.抗日力量占据绝对优势 D.日本侵略者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8、“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这是指中国近代的()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9、有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假如你认为该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20、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9、()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1、“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22、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10、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23、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走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4、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11、()A.城市中心道路 B.统一战线道路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25、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第一届全国人大 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C.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26、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

12、还有位一戴瓜皮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7、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民族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B.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C.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D.中国只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28、“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遭到批斗和迫害,最终含冤而

13、死,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大冤案。刘少奇冤案说明了()A.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B.以德治国的重要性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性 D.当时没有法律依据29、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A.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方略被写入宪法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

14、4年宪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0、“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这首诗表明()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二、综合题:(31小题16分,32小题16分,33小题14分)31、(14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3:(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4:(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1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分)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分)(2)材料2中的“上”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4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3、4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