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65.82KB ,
资源ID:738304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830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东城区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东城区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docx

1、北京东城区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主要利用的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A. 具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B. 依赖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供能C. 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D. 基因的传递遵循分离定律【答案】B2. 牛奶中的某种-酪蛋白存在A1、 A2两种不同类型,二者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及消化产物如图所示。研究发现,BCM-7会引起部分饮用者出现腹泻等肠胃不适反应。标注“A2奶”的乳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A1 型-酪蛋白消化生成BCM-7的过程涉及肽键的

2、断裂B. A1、A2两种酪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很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C. 消化酶能识别特定氨基酸序列并催化特定位点断裂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 “A2奶”不含A1型-酪蛋白因而对所有人群均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A1 型-酪蛋白消化生成BCM-7 的过程是由长的多肽变成短的多肽的过程,所以涉及肽键的断裂,A项正确;A1、A2两种酪蛋白氨基酸序列只有一个位置上的氨基酸种类差异,可推知这种差异很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项正确;消化酶能识别特定氨基酸序列并催化特定位点断裂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项正确;“A2奶”不含A1型-酪蛋白,因而其消化产物没有BCM-7,不会引起部分饮用者出

3、现腹泻等肠胃不适反应,所以对所有人群均适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D项错误。【点睛】本题牛奶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为载体,考查了蛋白质的结构、基因突变、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再结合题意梳理相关知识点。3. 科研人员以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按一定比例组合的红光和蓝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组别叶绿素含量(mgg-1)类胡萝卜素含量(mgg-1)气孔导度(mmolm-2s-1)胞间CO2浓度(mol mol-1)净光合速率(molm-2s-1)白光2.030.22164.67276.675.30红光2.730.29142.

4、33359.674.26蓝光1.730.17222.00326.677.28红蓝组合光(红:蓝=1:1)2.470.25263.33268.007.71红蓝组合光(红:蓝=3:1)2.820.32230.00224.679.95(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A. 不同光质会影响光合色素含量,进而影响光反应过程B. 红蓝组合光下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于单一蓝光C. 红光组的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受限于暗反应速率D. 在温室中使用白光比单独使用红光或蓝光均更有利于植株生长【答案】D【解析】据表可知,不同光质条件下光合色素含量不同,可推知不同光质会影响光合色素含量,进而影响光反应过程,A项正确;

5、与单一蓝光相比,红蓝组合光下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导度均较高,但胞间CO2浓度较低,可推知红蓝组合光下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于单一蓝光,B项正确;与白光和蓝光相比,红光条件下的光合色素含量最高,但胞间CO2浓度较高,说明红光组的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受限于暗反应速率,C项正确;单独使用蓝光时,净光合速率高于白光,所以D项错误。4. 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

6、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 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 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 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通过统计样方内植物物种数和每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

7、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项正确;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演替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原理和影响因素等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并注意成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5. 下列实验中相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滴加蒸馏水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B. 制备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清水漂洗制片C.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需使用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外植体进行多次漂洗D. 用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动物细胞需在生理盐水中进行传代培养【答案】C【解析】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滴加

8、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A项错误;制备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清水漂洗染色制片,B项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需使用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外植体进行多次漂洗,C项正确;用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动物细胞需在特制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进行传代培养,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课本上的几个常考的重要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二、非选择题6. CAR-T细胞是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一种T细胞,其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CAR)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抗原(如CD19)。研究人员尝试用CAR-T免疫疗法治

9、疗某种B细胞淋巴瘤(简称MCL)。请回答问题:(1)正常的B细胞在_免疫中识别抗原并接受T细胞产生的_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转化为具有无限_能力的癌细胞,造成免疫功能受损。(2)下图为研究人员制备的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MCL细胞的示意图。把特异性识别_的抗体基因及胞内传导信号分子基因等串联在一起获得融合基因,将其与特定病毒构建成_,导入体外培养的人T细胞中得到CD19-CAR-T细胞。提取该细胞中的_分子,经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以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3)为研究CD19-CAR-T细胞对MCL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10、:选取4种肿瘤细胞,每种各收集3管。将两种T细胞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12小时后,统计各组肿瘤细胞数(用C表示),并计算杀伤率,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杀伤率/%CD19-CAR-T细胞未被修饰的T细胞有CD19的肿瘤细胞(MCL细胞)Rec-16017Maver-17532Jeko-17830无CD19的肿瘤细胞2413表中杀伤率=(C对照组- C实验组)/C对照组100%,公式中的对照组为_。上述结果表明_。研究人员欲进一步探究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机理,已知IL-2、TNF-是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完成实验方案。组别T细胞种类肿瘤细胞种类IL-2

11、的释放量TNF-的释放量甲CD19-CAR-T细胞_1.89%0.2%乙_有CD19的肿瘤细胞30.1%32.49%实验证实,CD19-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CD19靶抗原进而引起杀伤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欲将CAR-T免疫疗法用于临床上MCL患者的治疗,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答案】 (1). 体液 (2). 淋巴因子 (3). 增殖 (4). CD19 (5). 基因表达载体 (6). RNA (7). 不与T细胞共培养的肿瘤细胞 (8). 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未被修饰的T细胞;CD19-CAR-T细胞对有

12、CD19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无CD19的肿瘤细胞 (9). 无CD19的肿瘤细胞 (10). CD19-CAR-T细胞 (11). 在动物体内进行免疫治疗实验,检测对MCL的治疗效果;评估CD19-CAR-T细胞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的毒理作用(合理即给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制备能特异性识别MCL细胞的CD19-CAR-T细胞。并探究其杀伤效果及原理,综合考查体液免疫、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以及实验分析能力。需要考生首先从题图和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然后结合题意梳理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最后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1)正常的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识别抗原并接受T细胞产生的淋巴

13、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会发生突变,导致B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进而转化为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癌细胞,造成免疫功能受损。(2)据图可知,T细胞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CAR)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抗原(如CD19),所以要制备能特异性识别MCL细胞的CAR-T细胞,需要把特异性识别CD19的抗体基因及胞内传导信号分子基因等串联在一起获得融合基因,将其与特定病毒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体外培养的人T细胞中得到CD19-CAR-T细胞;可以提取该细胞中的RNA分子,经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以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3)公式中的对照组为不

14、与T细胞共培养的肿瘤细胞;根据表中结果可知,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未被修饰的T细胞;CD19-CAR-T细胞对有CD19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无CD19的肿瘤细胞。欲进一步探究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机理,即探究CD19-CAR-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高是否与肿瘤细胞的CD19有关,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肿瘤细胞的种类,T细胞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因此表格中的处填无CD19的肿瘤细胞;处填CD19-CAR-T细胞。(4)欲将CAR-T免疫疗法用于临床上MCL患者的治疗,还需要在动物体内进行免疫治疗实验,检测对MCL的治疗效果;评估CD19-CAR-T细

15、胞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的毒理作用。7. 中国农业大学某实验室在某果蝇品系中发现了一只卷翅突变体,经不断选育获得了紫眼卷翅果蝇品系(甲品系)。为了研究该品系相关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实验。(1)甲品系果蝇与纯种野生型(红眼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1。分析果蝇的眼色遗传,紫眼和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红眼是_性性状。实验正反交结果相同,由此可知果蝇的翅型属于_染色体遗传。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决定_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进一步研究发现,果蝇的正常翅基因(+)和甲品系的卷翅基因(Cy)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染色体上还分布有某隐性致死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B)。甲品系内

16、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均为卷翅,请在图2中亲本染色体相应位置标出B、b基因,并标出图中F1的相关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2)像甲品系这样能够稳定保存两个致死基因的品系称为平衡致死系。研究人员从北京大学某实验室获得另一果蝇平衡致死系(乙品系),其表现型为红眼卷翅,卷翅程度明显小于甲品系。已知乙品系果蝇的卷翅基因(Cy)和隐性致死基因(b)同样位于2号染色体上。甲、乙品系果蝇杂交,子代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数量比约为2:1。根据子代中出现了表现型为_的果蝇,可判断b和b不是同一基因。由实验结果推测,两个品系的卷翅基因Cy和Cy是等位基因。若它们是非等位基因,杂交后代的翅型性状及其数量比应该是_。(3)

17、两个纯合致死的等位基因存在互补和不互补两种关系:若互补,则同时含有这两个基因的杂合子能存活;反之,则不能存活。根据(2)实验结果推测:Cy和Cy_(填“互补”或“不互补”)。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使用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品系果蝇进行基因组PCR,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选取(2)杂交中F1正常翅和不同卷翅程度的果蝇各200只,利用上述引物分别对每只果蝇进行基因组PCR,电泳结果显示:所有正常翅个体都只有A条带,所有卷翅个体都同时有A、B条带。该结果是否支持(3)的推测?请做出判断并陈述理由_。【答案】 (1). 显 (2). 常 (3). 卷翅 (4). 正常翅 (5). 卷翅:正常翅 = 3:1

18、(6). 不互补 (7). 支持,若互补,则卷翅个体中混有同时携带两种卷翅基因的杂合子,它的基因组PCR产物电泳结果只显示B条带(合理即给分)【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同源染色体上连锁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情况以及DNA片段电泳结果分析等,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1)分析果蝇的眼色遗传,紫眼和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根据图1实验可知,红眼果蝇与紫眼果蝇杂交,F1均为红眼,可推知红眼是显性性状。实验正反交结果相同,由此可知果蝇的翅型属于常

19、染色体遗传。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红眼紫眼31,卷翅正常翅21,由此可推测,决定卷翅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已知果蝇的正常翅基因(+)和甲品系的卷翅基因(Cy)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染色体上还分布有某隐性致死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B)。甲品系内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均为卷翅,没有正常翅(+)果蝇出现,说明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均为bb+,表现为致死,由此可推知正常翅基因(+)与某隐性致死基因(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卷翅基因(Cy)与B基因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亲本卷翅果蝇的基因型均为BbCy+,均能产生两种配子BCy和b+,所以F1的基因型有BBCyCy、BbCy+和bb+,而且均为卷翅基

20、因(Cy)与B基因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正常翅基因(+)与隐性致死基因(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据图图解详见答案。(2)甲品系(BbCy+)能产生BCy和b+两种配子,乙品系(B bCy+)果蝇能产生B Cy和b+两种配子,根据子代中出现了表现型为正常翅(b b+)的果蝇,,可判断b和b不是同一基因。由实验结果推测,两个品系的卷翅基因Cy和Cy是等位基因。若它们是非等位基因,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CyCy(卷翅)BbCy+(卷翅)BbCy+(卷翅)bb+(正常翅)1111,所以杂交后代的翅型性状及其数量比应该是卷翅正常翅31。(3)第(2)小题中甲、乙品系果蝇杂交,子代中卷翅与正常翅

21、的数量比约为21,说明基因型为CyCy个体致死,由此可推测Cy和Cy不互补。所有正常翅个体(+)都只有A条带,说明A条带中的DNA片段上含有正常翅基因(+),则B条带中的DNA片段上应含有卷翅基因(Cy或Cy),所有卷翅个体都同时有A、B条带,说明受测的不同卷翅程度的果蝇的基因型为Cy+或Cy+。如果Cy和Cy互补,则卷翅个体中会混有同时携带两种卷翅基因的杂合子(CyCy),它的基因组PCR产物电泳结果只显示B条带,与电泳结果不符。因此,电泳结果制成(3)的推测:Cy和Cy不互补。8. 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

22、之间传递_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_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_等。(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_。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_。 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

23、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_。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_。【答案】 (1). 信息 (2). 调节 (3). 成熟 (4). 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5). 一致 (6). 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7). 经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

24、,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乙烯为媒介,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以及对“探究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实验的分析。需要考生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并牢记课本基础知识。平时加强信息题的训练,提高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在答题时才能知道从何入手作答。(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作为信息分子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成熟等。(2)据图1可知,在常温下,两组拟南芥的存活率相同,而在致死低温条件下,不含ACC的MS培养基中的拟南芥的存活率高于含有ACC一组,而ACC是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含有ACC的培养基中含有外源乙烯,因此,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根据图2可知,在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存活率低于野生型,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的存活率高于野生型,说明内源性乙烯也能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即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一致。据图3可知,与常温条件相比,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