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116.64KB ,
资源ID:73792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792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州都市农业规划策划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州都市农业规划策划书.docx

1、广州都市农业规划策划书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策划书 前言都市农业是指城市辖区内的,紧密依托城市、并服务于城市的农业。由于都市农业得益于城市相对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科技的支持,加上人才和管理上的优势,都市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最先进的形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发展“创汇农业”到发展“三高农业”,进而快步走上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道路,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极大地影响了我市农业发展的进程,使农业生产发生革命性变化,促使农业向着更复杂、更独特、更富有都市气息的多目标、多功能系统转变。当前,我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农业的发展空间

2、受到很大的挤压、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等,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广州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两会”期间,市政协在大会上充分阐述了广州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和意义。会上还对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议“把广州建成农副产品安全区、拓展高附加值及优良品种的种植、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业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发展域外农业、生态风景林建设、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业科技等”。目前,广州市农业总体上已进入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实现了农民向居民的转变。广州市如何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努力建设符合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具有“城市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是必须思考的紧迫

3、性问题。一、 都市农业展背景分析1. 都市农业的定义 都市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是一种为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 现代 农业重要构成之一。 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的 英文 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大都市特意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农地,由城里人去耕种,这是都市农业最初的意义。后来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都市农业的内涵不断扩大,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形式,如生物农业、休闲农业、观赏

4、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都充分地反映了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2. 都市农业的发展背景 都市农业在60年代率先出现于美国,而后迅速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普及。我省在80年代末就出现了都市农业。首先在广州郊区出现了观光果园,以后其他各市陆续地出现更多。广州的云台花园、东莞的绿色世界、深圳的青青世界、顺德的生态园以及我市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农科奇观等,就是我省都市农业的典型代表。3. 都市农业的发展意义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自然、文化资源。都市农业除了提供采摘、销售、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资源

5、,可供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都市农业将农业由单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都市农业可以增加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交流与沟通;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缩小城市差别,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乡村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为人们提供新的活动内容,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程

6、度的不断提高,身居城市的人们,逐渐被“水泥丛林”所包围,被“柏油沙漠”所环绕,被“三废”和嗓音污染所困扰,“都市综合症”随之而来。都市农业集农业劳动、农产品生产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给人们增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扩大农业经营范围和规模,减少农产品的运销环节。二、 广州农业展可行性分析 广州农业发展(SWOT)分析 优势(Superiority) 区位优势:广州市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地处广东省南部,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城市群,在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的人口达五千多万。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非常完善,由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港口码头构成的快速

7、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广州和港澳的距离。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广州市鲜活产品出口带来较大方便,形成了广州市发展创汇农业的巨大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广州市风景秀丽,有珠江常年流动,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滨海旅游业。 经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市、区和街道政府的财力和调控经济的能力大大提高,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市场优势:广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早的引进市场机制,为发展农产品的流通、“口岸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良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较发达的批发市场体系,进出口贸易额较大,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土地流转优势:广州市各区已完成

8、了农村城市化,实现了从农民变居民、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的转变,土地所有权属性的转变,为土地流转和土地资源的相对集中、优化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园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政策、机制优势:广州市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机制相对灵活,有利于发展都市农业。 劣势(Weakness) 农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挤压。由于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占用,广州市农业土地资源逐年减少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严重制约了以土地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的发展空间。虽然农业生产总值略有增加,但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持续下滑(见图21)。图21 20052010年农业总产值

9、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我市及周边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城市和工业废水排入水域,导致农业生态日益恶化。虽然有关部门在绿化造林、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建设、污染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农用地带自身环境仍然相当脆弱,加上土地资源紧缺,林业用地受到侵蚀,出现森林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森林病虫害及外来有害生物危害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当前,广州市都市农业生产正在逐渐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提高,对从业人员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然而,广州市的经济

10、发展并没有相应地带动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农业实际生产中,劳动者多为外来工,业务水平低,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难于适应都市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机会点(Opportunity) 粤港澳经济合作日趋紧密,为广州市都市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粤港澳经济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展,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已形成强劲的一体化经济区。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已成为三地的共识,三地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科技诸多方面存在很强的优势互补性。可见,广州市农业在这个一体化经济中,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正式实施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广州市都市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正式实施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泛珠

11、三角农业合作前景广阔,为广州市发展创汇农业,出口优质农产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广州市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腹地。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为广州市实施农业异地开发战略提供了生产基地。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广东,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选择若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鼓励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广州市可逐步将生产性基地(包括养殖、种植等基地)向广东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构筑大广州农业圈,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旅游观光农业前景看好。开发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是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内涵,也是拓展广州市都市旅游业的一个新方向。与其他类型的旅游项目相比,农业旅

12、游更具贴近自然旅游成本也更低,所以颇受都市人的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较高要求,对精神享受、休闲享受、环境要求等也越来越高,在工作之余还需要有一个休闲度假的场所,这就为农业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强,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背景,这都将进一步促进都市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威胁(Threaten) 农业投入相对减少,农业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生产要素流失。广州农业面临着农业用地日益减少、科技力量薄弱、农业投入减少、生产环境恶化等危机。由于农业投资的短期经济收益较低,使得对农业投资的热情不高,生产要素外流。而与此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相

13、当部分由于缺乏维护管理,失去了使用价值,传统农业生产萎缩,生产环境恶化,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同类展会分析 2010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2010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召开,总展出面积20000,集中展示当前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机械设备、设施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农副产品深加工与贮藏、品牌农产品、绿色食品、农村新能源、渔禽畜牧养殖等以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等,预计将有超过500家国内外业内企业亮相,展示当前农村发展的最新产品与技术。举办此次展会,是为了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和农

14、村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与世界共同发展。三、1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其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经营主体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实现了由重视农业的生产功能,转变为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由大田加简易设施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工厂化、园区化的生产方式;由“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公司+科研+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十五”期间,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我市农业逐渐形成了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花卉 五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占比重最大,同时畜牧业和渔业产值稳中有降(见图11)。图11 2004年深圳

15、农林渔业产值构成情况2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五”期间,我市农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题,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拉动力,逐步形成规模产业群并延长产业链,加强了农业产品深度开发和多层次转化增值,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至2004年,全市农业企业经营的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90%以上。我市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实施科技兴农策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组建了以畜牧、果菜、水产等为主的专业农业公司,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天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果菜贸易公司、旭联海洋生物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公司、永桦农产品有限公司、科普特绿色产

16、业发展有限公司、新龙达实业有限公司、寰通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脱颖而出;转基因抗虫棉、超级杂交稻、农科园、鲍鱼养殖场、水产种苗基地、现代化养鸡场、工厂化养猪场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和基地建设已经开始或建成。农业专业公司的组建和主要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公司+科研+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3科技型农业不断发展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农业已逐渐萎缩,我市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是,我市农业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十五”期间,我市重点发展高科技型的种子种苗工

17、程。国家级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龙岗区坪山碧岭建立了研发中心,开展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研究;创世纪公司在坪山高桥建立了国内首个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研发中心,其研发成果(转基因抗虫棉)不仅在我国黄河流域等产棉区广泛推广,同时推广到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此外,“两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已建成了光明维生种苗工厂等。高科技型种子种苗已逐渐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亮点产业。4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都市农业发展道路,投资建设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区到2003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建成了优质无

18、公害蔬菜生产、名优水果生产和畜牧业三个现代化功能区。经过五年建设,深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已成为集农业现代化生产、科技研究与推广、科普教育及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此外,深圳河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科普特大鹏高新农业园区建设已开始启动。5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十五”期间,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形成一个以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区域及骨干市场、地方性初级市场三个层次的批发市场体系网络。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构筑全国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向生产、零售领域两头延伸,建设农产品拍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三个交易平台,努力实现农产品的专业化、网络化”的发展战略,构建了“公司+销地

19、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全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覆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6 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由于公众的关注,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市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具体表现为: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以市、区、街道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三级检验网络基本形成;大力培训生产经营单位检验人员,督促其开展自检工作;强化执法监督。2004年,我市

20、蔬菜残留量的年检不合格率由2001年的26下降到了10,生猪“瘦肉精”污染的年平均检出率由2001年的41.3下降到了3.74,水产品主要污染物氯霉素残留下降为零。7 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林业发展和建设十分重视,做出了关于加快城市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伟大目标,确立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绿色深圳的战略方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具有深圳特色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民心,全社会对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得到明显提高。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3.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

21、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1平方米。“十五”期间,制定了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规划、深圳市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用以指导并实施城市生态建设。全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建成生态风景林8300多公顷;完成了排牙山、羊台山、三洲田等7个森林公园的建设立项和前期筹建工作。随着以生态风景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湿地及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市城市林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第二章 深圳都市农业的发展条件2.1宏观经济社会条件2.1.1 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与相应的结构调整,构成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基本趋

22、势。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拓展出新的领域;另一方面,又使传统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使各国经济面临着更多和更大的市场风险。随之而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进一步刺激了世界经济增长,更使各国为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而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既给我市引进外资,推动产业升级,更深地参与国际分工,分享国际产业转移的好处带来了机遇,也使深圳的外向型经济面对更为动荡、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 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经济资源的流动与组合方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不再主要取决

23、于其地理位置及已有的自然资源,而取决于其吸引和组合外部优质资源的能力。我市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必须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增强自身组合国内外资源的能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经济体制必须与国际接轨。这不仅会带来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在平等地位上的全面竞争,进而要求国内企业尽快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增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和运行方式,减少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端。对我市来说,必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参与国际分工,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2004年粤、闽等内地9省和港、

24、澳签署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了“泛珠江三角洲”(9+2)区域合作机制,在CEPA合作平台上进一步加强彼此在商贸、投资、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而处于CEPA 框架和“泛珠江三角洲”(9+2)区域重要位置的深圳市,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前沿区位优势,优先吸纳各种要素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等产业,另一方面可利用港澳技术转移的机遇,加快对本地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全市产业的整体水平。此外,从粤港澳经济区发展态势看,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使之更好地融入港澳经济区域中,粤港澳经济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展,层次进一步提升,形成强劲的一体化经济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江

25、三角洲的人口超过2000万,年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已超过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已成为三地的共识,三地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科技诸多方面存在很强的优势互补性。在这个一体化经济中,深圳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1.2 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深圳经济特区已走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历程,经过25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由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 我市已经提出:力争到201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30年左右,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我市的产业

26、结构调整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改变着原有产业的素质、结构与布局,推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繁荣。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特区内,而后扩散到宝安和龙岗两区。由于劳动成本和地价升高的推动,近年来特区内的一些高科技公司已陆续将产品的加工,组装等生产工序转移到了特区外,只把精干的研究、开发和营销机构留在特区内。特区外围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包括不少外资企业也在酝酿着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过去5年,我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综合竞争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额稳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

27、第四,机场进入全球百强。 从整体上看,我市已经走完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初期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即由以工业资本形成、产业规模扩张和大量人口非农化为主要特征的初级阶段,进入了以工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素质改善为主要特征的中级阶段。2.2自然条件2.2.1 地理位置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地处九龙半岛北部,东临大亚湾,南与香港毗邻,西连珠江口,北靠东莞市和惠州市。地理坐标北纬222659222l49,东经1134544一114372l。2.2.2 气候条件我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温和,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春秋季是季风转换季节,夏秋多台风

28、。我市年平均气温22.4,平均无霜期353355天;年均日照212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54.2兆焦耳m2;年均降雨1523.52206.6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984;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2.2.3 地形地貌我市属低山丘陵滨海区,背山面海,岗峦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脉多属莲花山系,由七娘山、排牙山、梧桐山、鸡公山和羊台山等构成海岸屏障。我市主要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市内最高的梧桐山海拔944米。中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和台地,主要河流两岸条状分布着冲积平原;东南部是低山和丘陵,在山间和滨海零星分布着宽谷小平原;西部主要是冲积平原,并残存一些低丘。2

29、.2.4 水文水资源我市的地表水资源比较充裕,全市年平均降雨量1948.4毫米,平均径流深980.2毫米,平均总降雨量27.71亿立方米,径流总量14.78亿平方米,占总降雨量的53%。枯水年地表总径流量8.13亿平方米,平水年降雨量14.04亿立方米。我市水系可分为东江流域水系、珠江口水系和海湾水系。境内共有河流16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5条,即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坪山河、龙岗河。我市海域受九龙半岛分隔,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海域包括大亚湾和大鹏湾,海岸线长157.6平方公里;西部海域北起东宝河口与东莞分界,向南到深圳湾,海岸线长100

30、.6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总长257.3平方公里。2.3经济社会条件2.3.1 行政区划与人口深圳市辖经济特区内南山、福田、罗湖、盐田四区及特区外龙岗、宝安两区。2004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59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5万人。2.3.2 经济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42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9.9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0.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5.45亿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3.5亿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47亿元。第三章“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目标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建设“效益深圳、和谐深圳”为指导,以适应深圳

31、城市化和建设国际性大都市要求,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为总任务、总目标,立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依托城市优势和开放性市场,按照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建设科技型、高效型、安全型和生态型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为依托,质量安全为基础,制度创新为动力,带动农业产业、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2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服务于国际化和

32、城市化。依托城市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加快都市农业发展,同时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服务于深圳的城市化和国际化,使都市农业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农业因其弱质性、公益性,政府应给予一定扶持,但同时也必须加快农业的市场化进程,找准政府推动农业和市场牵动的最佳结合点,具体的生产应由市场调节。坚持以龙头企业主导带动原则。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发展。政府要大力给予企业在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3.3 发展模式及功能3.3.1深圳都市农业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都市农业在我国兴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开始了都市农业的实践,其中尤以上海、北京等城市较具代表性。上海的都市农业是以菜篮子为主,在此基础上实施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庄园农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