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18KB ,
资源ID:73769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769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瑞安实验区.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瑞安实验区.docx

1、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瑞安实验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瑞安实验区实验研究工作报告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瑞安实验区实验研究课题组一、研究工作概况(一) 缘起1996年9月,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师范司决定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1997年7月,确立了44个国家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1998年12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提出了在实验区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验的内容和范围可相应扩大。1999年4月,教育部师范司批准全国51个实验区实验“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199 年 月,浙江省确立了 个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

2、,我市作为温州市唯一的实验区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工作。(二) 历程为了积极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探索符合瑞安实际的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框架与办学模式,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市实施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瑞安实验区实验研究方案。基于系统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遵循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应用成人教育学原理,根据教育行动研究的要求,1999年2月1999年10月,我市成立了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问题调研,配备了师训专职干部,建立了培训网络,确立了实验学区、实验乡镇、实验学校,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

3、年)。1999年11月-2001年12月,初步构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目标体系、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和保障体系,经验总结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的探索和研究、研究课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通过了省会议交流或结题审核。2002年至今,研究课题初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等通过省结题审核,新课程培训纳入了实验研究,名师、名校长培养进入评估阶段。(三) 成效近五年来,我市将实验区课题研究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实效,围绕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发创新,采取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项目推进、政策激励、分步实施等工作策略,

4、较好地完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五”计划和实验任务、启动了新课程培训工作,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教师专业思想和师德修养普遍提高,终身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据2003年8月份统计,五年中共有 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及市级以上先进教师、教育工作者等或获得各种基金奖励。教师学历水平整体提升,小学教师专科率达到 %、初中教师本科率达到 %、高中教师研究生率(含课程班)达到 %,与1998年相比,分别提高 、 、 个百分比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成为时尚, %教师取得了省二级及二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考核证书。教师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5、近 节实验课或优质课获得市级及市级以上奖励, 多项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实施立项研究, 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及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共培训市级学科教学青年骨干 人、市级及市级以上名师 人,培养浙江省特级教师 人。教师校本培训理论得到了实践,不少中小学已初步形成了适合学校实践需要的校本培训模式。等等。二、实验行动框架中小学教师实验区建设的目的是:探索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加强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统筹、协调、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以教师进修院校为基地、以师范院校和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技术等机构广泛参与、以中小学为自培阵地的教师培训网络;寻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全面推

6、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方法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从而进一步加快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因此,根据瑞安教育基础教育的具体实际,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验行动框架,或者说实施区域性实验研究和培训项目的行动策略主要有:(一)资源整合策略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解决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问题,形成“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资源整合模式。所谓“上挂、中联、下辐射”指的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活动中,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重组资源,实施上下联动,左右相助的办学策略。对“上”,借助有关大专院校、省市师训干训中心、省市教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后盾作用和指导功

7、能;对“中”,整合同级有关教科研机构、电教仪器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优质资源,利用他们的协作功能和资源优势;对“下”,开发下属各学区培训站、实验学区、实验乡镇、实验学校等的优质资源、凸现他们的基地作用和辐射功能,完成进修培训组织的主体化、社会化、合作化,实现培训资源共享与整合。现在,与我市建立伙伴关系的大中专院校及教科研机构共有20多家,签订成人教育联合办学协议的院校已有所;委托培训的省市师训干训中心3个、中等专业学校10所、外县市实验培训基地1个。(二)上下联动策略发挥培训主体之间协作互动的效能,打破教师进修学校“一肩独挑”教师继续教育的局面,实施机构培训、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上下

8、联动、三位一体的培训组织模式。特别是在新教师试用期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实施中,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分工,充分调动教师进修学校、学员任职学校、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三级”协同,合作沟通,彼此支持,形成互动的培训网络,共同开发与建构培训资源,追求培训效能的最大化。要求市教师进修学校主要做好各培训项目和实验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和业务指导、检查总结和组织管理、集中培训的课程教学辅导组织和考核等;各中小学要根据各培训项目和实验项目实施的整体安排,因校制宜,兑现政策,落实校本培训的具体任务等;每位教师要主动介入培训和实验研究,开展行动研究与实践反思,为机构培训和校本培训实效的产

9、生,为培训主体的共同成长奠定基础。(三)教学优化策略坚持因类制宜和主辅相济的原则,改变培训教学课程本位、单向传递的传统,构建多元融合(一式为主、多式相助)的开放的培训教学操作模式。学历提高培训,主要采用“课程本位”模式,依托高校,进行以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进修和培训。骨干教师和校长岗位、校长提高培训,主要采用“学员本位”培训模式,解决知识更新问题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及管理艺术,从学员的自我需要和学习的自主性出发,提供“菜单式”的课程内容,创造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学科技能(全员)培训,主要采用“学校本位”模式,即由学员任职学校,根据教师进修学校制定的培训计划要求,自主制定培训计划,自主组织培

10、训活动,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名师、名校长培训,主要采用“科研本位”模式,以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为起点,以教学调研为主要途径,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中心,通过学术研讨的形式,培养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激发学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新方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任教师培训,主要采用“培训机构本位”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模式,即由教师进修学校或新教师任职学校组织专题式培训,通过专题性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操练、总结经验、检查反馈的程序落实目标任务,从而发展

11、学员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课堂操作水平。对各类培训都提倡辅以“网络培训模式”和导师指导模式,因材施训,有效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责任感、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四)行动研究策略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方式。它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统一,以改进自身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促进不断地反思自身行为,持续地、长久地改进工作,实现发展。因而,我市把行动研究作为解决中小学继续教育实际问题、增强实验研究效益、提高培训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来予以应用,目的是拓展继续教育形式验证“培训、教研、科研、和实践反思”四位一体

12、的实验工作模式。一抓实验规划和科研培训,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继续教育理论和基本模式的学习。二抓问题研究,选准行动研究的问题和目标,以科研带培训,以培训促教研。三抓课题实施的研训结合,一方面将继续教育培训、实验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统筹安排,同步运作;另一方面将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与课题实验的内容融为一体。四抓过程管理,把培训项目管理和课题实验的过程统一起来,注意积累培训和实验中的反馈信息。五抓实践反思和成果汇编,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操作规程的建立、典型经验的发现和模式理论的建构等。(五)政策支撑策略以政府的行政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来规范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从法制,体制

13、、机制上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保障体系,推进区域性实验工作。依法施训,以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浙江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细则”等为导向建立我市继续教育和区域性实验的管理目标。建立政策,根据“依法施训”的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我市有关教师资格认定、遴选任用、职务评聘、培养使用、考核奖惩、晋升待遇等方面与继续教育挂钩的文件。健全制度,根据继续教育的法规和政策,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制度管理系统,逐步形成符合培训需要的

14、办学资格管理、培训课程管理、培训质量管理、培训信息管理、学分登记管理、学籍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通过“依法施训”、建立政策、健全制度三个层次建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和工程方案实施的政策保障模式三、模式发展创新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研究和实践中,我市还采取了整体推进策略,即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师训与干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师德法制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技能培训、在职培训与离职培训、入职培训与职后培训、机构培训与校本培训、职务与非职务、合格学历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等培训项目实施和课题行动研究共同推进。在此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实践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一)干训模

15、式的发展与创新根据“九五”期间干训工作发展趋势,我市干训实验与工作在指导思想上更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模式上从单一转向多样综合,培训层次上由单一的岗位培训变为分类分层培训,培训内容上以课程为中心转为以课程中心为中心与以问题为中心并重,培训过程上从以培训者为中心发展为以受训者为中心等。培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主要表现为:1、项目结构模式方面,在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和研修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中层干部岗位培训、后备校长培训、书记培训和名校长培训等项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干训系列。2、培训教学模式方面,由“理论学习考察观摩实践总结”岗位培训模式发展为“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和考察观摩实践反思与

16、经验交流”职务发展模式。3、办班工作模式方面,采用混合编班、研训一体的办法,并辅以中小学校长、书记、副校长、政教主任和大队辅导员法制教育专题全员培训;名校长培训还采用委托培训、异地见习等方式来实现异域文化交流和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二)师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学历教育及中小学英语教师岗位合格证书培训采用联合办班在职函授集中管理的模式。非学历教育坚持关心新教师成长、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校长培训为龙头、面向全体教师的原则,以有效和提高为宗旨,变革培训模式。1、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主要特色在于:建立了以新教师自我培训与反思为基础,任职学校培训为主体、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为支撑的培训框架,形成了新教师自主实践

17、课堂,校本培训与实践指导课堂、机构培训理论辅导课堂相互补充的课堂机制,落实了“双导师”(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制度,加强了培训主体(进修学校、组班教师、学区培训站、新教师任职学校、指导师、新教师)之间合作沟通。2、骨干教师培训(含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培养对象培训)坚持主题办班、课题带动、能力本位、考察观摩的办班思路,以系统设计方法开辟“领域专题”,形成按需施教、共同开发、弹性实施的课程模式。即选择适合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内容体系,在每一领域内均设有若干子专题备选,体现培训课程(专题设置)“整体中有重点,规范中有变通”的原则性和开放性。3、教师全员培训,学分驱动、因类制宜。其中学科技能培训、

18、教科研方法培训采用一级培训-校本深化-管理追踪-考核验收-学分认定的模式,师德与法制培训、课程标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采用二级培训-校本教研自学反思-考核验收-学分认定的模式,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采用一级培训自主演练考试验收学分认定的模式,中、高级职称教师职务培训逐步形成专题学习研训一体带教指导经验分享的模式,师德培训还结合教师师德个体创优和群体创优活动展开等等。(三)校本培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从实验学校的培训工作来看,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基本上已形成组织管理模式-行政上接受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业务上接受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同时接受学区教育辅导站和培训站的领导和指导;培训管理模式在进修

19、学校的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履行培训职责,并主动争取学区教育辅导站和培训站的支持;培训教学模式开展以教研组活动为基础的集体备课、说课交流、观摩研讨、专题学习、案例分析、听评课等形式组织培训活动。一些实验学校的校本培训还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如,瑞安市实验二小以建设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实施校本培训。重视学习型组织构建的五项修炼,以学校发展规划统一思想,追求卓越;以学习型教科研组建设组织学习,建立学习团队;以开展读书交流会促进理论自学,分享信息;以反思性教学实践参与专业发展,发展能力等。瑞安市安阳四小以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开展校本培训。一是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确立科研合作关系,建立科研合作项目;

20、二是根据科研项目构建研究课题群,确定研究参与对象;三是专家引领,开展理论培训;四是组织课题实践与反思,寻求问题解决;五是展示课题研究成果,促成互动交流而达成校本培训目标等。 (四)区域资源整合培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区域资源整合培训模式,是指在特定的局部地区,挖掘开发诸种可用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促进各类资源的综合协调,实现个资源因素在培训中的整体优化功能,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中小学教师独具特色的智能结构的一种结构模式。从培训行动和实践调查来看,实验乡镇、实验学区在区域性培训资源的重组与开发方面也有自己的初步实践。如飞云实验区(含飞云镇和仙降镇,原仙降学区),其培训资源状况是:学区内中小

21、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很不平衡,但示范学校和骨干教师优势明显,并建有学区中、小学教科室和教研大组等。为了重组、生成、开发、整合区域培训资源,实验区的培训理念是:开放、整合、自主;采取的培训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是:以中小学校本培训为基础、以示范学校为基地、以校际联谊交流为渠道、以学区教科室和教研大组为主体、以学区教科室的课题牵动-研究学习-问题探究-成果分享的科研活动和教研大组的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活动为载体、以市级以上的优质培训资源为后盾来统筹区域培训资源,促进培训系统优化等。(五)模式构建的特色与创新根据人本化的培训目标,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部结构和资源状况,坚持实用、有效、可行、便利、经济的

22、原则,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整合。在模式构建中,为实现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之间的沟通与转化,我市进行培训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培训内容(师德与法制教育、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原理与方法、教科研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师专业技能与方法等)、培训主体(进修学校、教研室、中小学、学区培训站、专职师训教师、中小学教师等)等方面的多元融合,形成院校培训、校本培训、自我培训、区域资源整合培训的整合模式。四、主要问题述要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五”计划的实施和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师训干训工作重心的下移、自主负责的培训运行机制的建构,在区域性实验过程中也暴露出

23、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资源优化组合中的分工协作方面,要进一步细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室、学区培训站、中小学等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职责任务。实验设计实施中的计划目标方面,必须厘清实验计划目标、工作计划目标、课程计划目标的差异,规范具体运行与操作。继续教育参与中的动力机制方面,应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管理,兑现继续教育政策,充分调动“第一责任人”的关键作用。远程教育学习中的物质保障方面,“校校通”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培训经费投入方面,要尽早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分担机制。课程改革实施中的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快校本培训教学模

24、式的行动研究,尝试校本教研制度及其活动的有效方式。教育公平竞争中的培训自主方面,要打破地域之间、学科之间、职务之间的界限,全面开放培训市场。实验操作实践中的过程管理方面,必须端正科研态度、强调实践意识,彻底解决实验工作流于形式的责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市改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瓶颈”。我市将直面现实,与时俱进、勇于实验、开拓创新,不断地完善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适度超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为基础教育改革推波助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力量支持。总的来说,经多年努力,我市已初步建立起具有瑞安特色的中小学教

25、师继续教育制度,形成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以大中专院校、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电化教育部门的广泛参与为后援,以中小学为阵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整合与项目实施的创新模式。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新课程实施,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多轮全员培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跨世纪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优势。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并取得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实验成果。课题组人员 ?组 长:叶耀国 瑞安市教育局局长 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郑 平 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特级教师杜声钧 瑞安市师训中心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成 员:陈永琳 瑞安市教研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何正跃 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讲师黄安楣 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主任 特级教师林瑞耀 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负责人 中学一级教师陈国胜 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执笔人:陈国胜审 定:叶耀国 郑 平 杜声钧 二OO三年八月三十一日说明:本文为报告初稿、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请与市教师进修学校陈国胜老师联系。联系方式:教育虚拟网600056037,办公电话65611214,家庭电话65620037,电子信箱zjramj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