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40.20KB ,
资源ID:73736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736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共关系试题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共关系试题复习资料.docx

1、公共关系试题复习资料传 播 学 概 论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段鹏,张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3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2003年增补版。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五版),(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传播学(修订版),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7传播学通论(第二版),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8

2、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伊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版),(英)麦奎尔著,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1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第二版),戴元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当代传播、新闻记者等杂志刊登的有关传播学的文章;另外,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与传播评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学论集、北京大学的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全球传媒学刊(印刷版名

3、为全球传媒评论)等刊登的论文。13电子资源中华传媒网中华传播学会http:/ccs.nccu.edu.tw/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网人民网 传媒频道第一章 传播的内涵及人类传播的历史一、传播的内涵二、信息三、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一、传播的内涵传播学:研究传播活动和探讨传播规律的一门学问。 1、传播概念的演变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概念2、关于传播定义的代表性观点A、“共享”说亚历山大戈德的定义即是: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的定义更进一步:“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共享”说的不妥之

4、处 a、拒斥。甲发出信息,乙拒绝接受; b、不通。因符号系统不相等同,乙无法“解读”甲的信息; c、误解。乙没有领会甲的真意; d、独处。甲、乙,传者、受者为同一人,即自言自语。B、“影响”说 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的定义为:传播是指“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奥斯古德等人认为:“传播就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 ;沃伦韦弗说: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 C、“反应”说 史蒂文斯的定义是: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理兹的看法是:“一个来源透过对讯

5、息(不管是语文或非语文、记号或符号)的传达,能使接受者引起反应的过程”。“反应说”有何不足之处? D、“互动”说 格伯纳说: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瓦茨罗维克等人也认为:“在互动的情境中,有讯息价值的所有活动都是传播”。 E、“过程”说 希伯特认为:“传播的确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行永远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行动。传播不是一个被时间和空间所固定的静止的实体。传播是一个恒动过程,用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 彼德等人:“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向许多人传递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过程。” 3、传播的定义 (课本P4 )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

6、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高教版传播学的定义传播: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如何理解: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4、传播的特点(课本P4-5)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

7、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5、传播的类型传播的类型 非人类传播传播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人类传播 人际传播 社会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二、信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最先认识的东西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物质,人类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第二、物质具有能量;第三、信息也是世界的一大构成要素。1、信息含义所谓信息,就是可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2、信息研究的纵向扫描

8、(1)技术信息论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CE香农和韦弗。他们于1948年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的著名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信息论的萌芽和诞生。(2)语义信息论卡尔纳普提出了信息中所包含的意义问题,认为任何载体所发出的讯息必须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用语言表述,则指讯息的语义。(3)效用信息论效用信息是指信源所发出的信息被信宿(如收信人)收到后所起的效果和作用,即信息的实效、效用。 三、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活动分成: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 印刷 电子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 :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2、第二次:4万年前,语言产生3、第三次:3500

9、年前,文字产生4、第四次: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1、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人类传播的第一媒介,人类传播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阶段。在口语传播时代,非语言符号的作用很重要口语传播有何特点 口语传播的特点 简便快捷。亲切性。生动性。易于控制。保存性差。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播(空间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1)功能: 信息在空间上之广远 信息在时间上之久远 (2)起源:绘画。 象形文字 竹简 (3)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文字克服了声音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时间上) 文字打破了声音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空间上)文字使人类文化传承有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

10、献依据。 3、印刷传播时代(1)技术层面上: 印刷媒介包括两层含义,即印刷术和印刷品。 印刷术发明的直接意义: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2)社会层面产生了崭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度;报刊业和出版业的繁荣;教育文化事业的普及。 4、电子传播时代 (1)电子媒介含义:广义:指一切依靠电源传播信息的媒介。 狭义:则专指公共性的媒介。 (2)电子媒介的发展历程 电子传播经历三次飞跃: 20世纪初的广播 20世纪中的电视 20世纪末的网络 网络传播的特点有哪些(3)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比 第四媒体”的特征范围广、速度快兼容多种传播手段传播的个人化和交互性存储量大、检索便捷第四媒体传播

11、成本低廉传统媒体的特征A 报纸报纸是通过视觉来传递信息的保存性强报纸的时效性相对差一些报纸的阅读非常方便、随意报纸选择性强报纸适于进行深度报道B 广播诉诸声音符号传递信息时效性强收听随意、方便保存性差选择性弱C 电视视听结合的媒体时效性强保存性差、选择性差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科学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人们信息总量的83%,通过听觉获得的占11%;从记忆效果来看,听到的信息能记住20%,看到的信息能记住30%,边看边听能记住50%。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比较A 第四媒体的优势技术优势最大优势互动性无地域性海量的信息广告效果更容易评估数据显示 为了渗透到5000万个家庭中,广播业花了

12、38年,电视业花了13年,而网络在短短的5年内,就渗透到全美国6000万以上的家庭。 B 传统媒体的优势现实的传播影响上大批存量信息资源精炼完备的采编组织机构和丰富的采编经验政治属性。 C 第四媒体的劣势信息量太大,有时不太好查找对受众要求更高缺乏严格的编辑和审核D 传统媒体的劣势网络的优势概括为5个C: Connectivity(联系) Contest(争论) Content(内容) Community(社区) Commerce(贸易) 传统媒体只占有Content(内容);互动性差;传统媒体覆盖率低,对受众影响处于劣势;传统媒体的制作成本普遍较高。第四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A 内容流失B 受

13、众流失C 广告流失D 人才流失第二章 传播学的源流及发展一、三大来源其一,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学; 其二,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即俗称“三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其三,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1、行为科学所谓行为科学,就是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因为人的思想处在“黑箱里面,看不见摸不着,而人的行为却是实际可见的。”2、信息科学传播学的第二大来源是俗称“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信息科学,“三论”相继出现在20世纪中叶。(1)信息论信息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信息论即香农早期的研究成果,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

14、、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 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主要研究以计算机处理为中心的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评议、文字的处理、图像识别、学习理论及其各种应用。(2)控制论创立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科学家维纳: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香农的老师)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1950年又发表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对控制论作了更广泛通俗的阐述。 对传播学来说,控制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反馈这个概念。反馈系统输出信息返回输入端,经处理,再对系统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3)系统论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系统论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体现在三方

15、面: 整体的性质不是要素具备的。 要素的性质影响整体。 要素性质之间相互影响。结构功能原则:要素不变时,结构决定功能。 结构、要素都不同则可以有相同的功能。 同一结构可能有多种功能。目的性原则最优化原则3、新闻学传播学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曾经用“租界”、“绿洲”、“十字路口”等比喻来说明传播学的交叉性。新闻学是传播学重要来源之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范围相对窄些。(3)从研究内容上看,新闻学重新闻事业本身的职能和业务技巧的研究;传播学主要研

16、究媒介与社会的互动,以及媒介对社会产生的效果。(4)从研究方法上看,新闻学较单调,传播学则全面系统。新闻学是站在微观的角度,采用“直观的分析法”也就是“经验研究”;传播学往往站在宏观的角度,显示出多角度研究的特征,在方法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经验与实证相结合。二、四大先驱与施拉姆对于传播现象给予较多研究、直接促成传播学产生的学者是: 拉斯韦尔 卢因 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拉斯韦尔的有关著述:1927年,出版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35年,与人合写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 1946年,和史密斯合著宣传、传播和舆论。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开创了内容分析

17、方法; 他关于政治传播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 5W传播模式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5W模式对应的5种分析: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2心理学家卢因库尔特卢因是守门理论创立者,代表作解决社会矛盾。 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用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1947年,发表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把关人。 场论、群体动力论。3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卡尔霍夫兰,1921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担任该校心理学

18、系讲师、助理教授、教授,是著名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编纂出版了一套美国军人丛书,共4卷,其中第三部大众传播实验(1949)代表了霍夫兰等人最早的研究成果。霍夫兰又主持撰写出版了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共5卷,其中以霍夫兰和贾尼斯、凯利合著的传播与劝服(1953)最具综合性和学术性,是这套丛书中的一部力作。4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是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25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后对社会心理学和传播研究产生兴趣,并作出突出贡献。主要著作有:人民的选择、美国士兵-述评、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想社会研究的语言等。拉扎斯菲尔德

19、对传播学的贡献:A 把社会学实地调查方法扩大到传播学领域。 B 他是首先从受众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 C 他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 等著名观点。5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韦尔伯施拉姆(1907-1988),美国传播学者,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人称“传播学之父”。他一生写了30部传播学著作,对传播学这门学科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1982年,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在大陆翻译并出版(新华出版社)。 施拉姆的主要贡献其一,他建立了最早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47年,他在伊利诺

20、伊大学创办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并开设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通过,施拉姆成为该校传播系主任;1956年,创办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他主编最早一批传播学教材,包括大众传播学(1949)、传播过程与效果(1954)其二,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起之秀。 其三,他出版了一系列流传甚广的传播学著作。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1964)传播学概论(1982总结性著作)三、两大学派1、两大学派的由来与立场: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又称传统学派 以欧洲为典型的批判学派。马克思主义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阶段、列宁阶段、西方马克思

21、主义阶段) 法兰克福学派。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2、两大学派的差异与比较:(1)经验学派 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 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搜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经验性方法的缺陷: 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有些情况不能单纯用经验材料观察、测定、量化、说明; 目前,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程序或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前者不具备自然科学的精确和严谨,后者说明不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主要是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在考察

22、社会历史及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尽管经验性方法论者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社会现象,但这一点在现实中很难做到。(2)批判学派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批判学派的特点:他们都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他们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批判学派在方法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加拿大批判学者斯迈司总结了两大学派的差异:研究问题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意识形态倾向性不同美国经验学派代表罗杰斯列举了两派一系列特征:经验学派特征: 批判学派特征:经验的 批判的定量的 思辨

23、的功能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体实证的 广泛联系的注重效果研究 注重控制分析四、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1、传播学研究的引进1963年,台湾开始传播学研究。 1978香港出版了施拉姆的传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 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四个时期:(1)20世纪50年代:萌芽期(2)60-70年代“文革”:中断期(3)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引进和兴起期(4)1985年以后:自主化和本土化研究时期2、传播学中国化1982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 我国出版的传播学专(译)著已有上百本,发表的论文也有千余篇。香港中文大学余也鲁大力倡导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与传播学研究”,即“华夏

24、传播研究”。 1997年,由孙旭培主编的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出版。 五、精神交往论交往活动两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决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而精神交往又反过来作用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二者辩证运动构成人类社会的总体运行。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 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辩证关系):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存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

25、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1)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2)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不同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特殊规律。(3)在物质文明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状况将成为制约社会历史进程的主要要素。 第三章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一、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受者,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介(5)反馈2、传播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1)信息的传达(2)信息的接受(3)信息

26、的反馈 二、传播的模式1、模式的含义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式。2、传播模式的演进(1)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模式香农模式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A 直线、单向的过程,没有信息的反馈。B 将传播过程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C 假定任何讯息总有效果,过高估计了传播力量。(2)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释码者:执行解释意义的功能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施拉姆的另外两个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特点这个模式说明了从一般传播模式向大众传播模式过渡的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续性和交织性。初步具有了

27、系统模式的特点。德弗勒对香农模式的修改和补充丹斯的螺旋形模式纽科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大众传播概念模式(3)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第四章 不同类型的传播一、人内传播1、内涵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2、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1)感觉(2)知觉(3)表象(4)概念(5)判断(6)推理3、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3)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二、人际传播1、内涵人际传播,一般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的亲身传播,所以又

28、称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2、人际传播的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复杂;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与组织传播相比,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3、人际影响与媒介效应(1)两级传播论拉扎斯菲尔德 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2)舆论领袖及其特征他们人数不多,只是全体公众中的一小部分成员;舆论领袖都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并非所有方面都能担当领导舆论的重任;舆论领袖必须上通媒介,下连公众。三、群体传播1、概念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29、。2、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群体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与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3、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1)群体传播内涵指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2)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之间的关系 群体意识形成以后,会对群体成员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作用,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双向性的群体传播,其民主讨论成分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更稳固,群体的凝聚力更强。 4、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1)排除偏离性意见(2)影响群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