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58KB ,
资源ID:73719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719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蒙特梭利教育在美国的起起落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蒙特梭利教育在美国的起起落落.docx

1、蒙特梭利教育在美国的起起落落 蒙特梭利教育在美国的起起落落 摘选自利拉德的恢复蒙特梭利蒙特梭利于1912年首次到美国来作短期演讲旅行。她受到盛大热烈的欢迎,连白宫也为她举办欢迎会。她在卡内基大会堂向挤得水泄不通的观众发表演讲,又应邀到一向推崇她的发明家爱迪生家中作客。美国蒙特梭利协会(American Montessori Association)正式成立,会长是贝尔夫人,秘书是威尔逊总统的女儿。蒙特梭利的这趟旅行非常愉快,所以她在1915年再次来到美国。这一次,她主要是在加州办一个训练课程。同时,她也在当时的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中设立一个蒙特梭利班,相当受到重视。 蒙特梭利学校在全美如雨后春笋般

2、地设立,其中一所设在贝尔的家里。在各报章杂志以及专业期刊上也不断出现介绍蒙特梭利的文章。然而,这一阵对蒙特梭利教学法的热潮慢慢地受到了阻抗,反对的声浪主要来自一些坚持传统的心理学及教育学理论的学者,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克伯屈(William Kilpatrick)教授。他在1914年写了一本蒙特梭利体系评析,认为蒙特梭利教学法早已落伍。这本书对于蒙特梭利教学法在美国的推动极具影响,不仅因为它是使那一阵蒙特梭利热潮消退的最大原因,也因为它所提出的反对见解到现在还是争辩的重点。克伯屈教授在教育界极富盛名,他是杜威学说的支持者,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一位极受尊敬的教授,他的言论在教育界深具影响力。他

3、写批评蒙特梭利的书是以中小学教师及校长为主要的读者,因为他认为他们都关心这一震撼的意义他们虽然不抱否定态度,但必然会猜疑他们能接受新的教条和试验,但是对于那些在外国的特殊环境中产生的过于理想化的研究,甚至于成功的个例,他们仍然必须逐一加以检讨斟酌。 克伯屈教授对蒙特梭利的观感主要来自刚出版不久的那本蒙特梭利教学法。他到罗马参观过儿童之家,也亲自和蒙特梭利谈过话。蒙特梭利的那些理论,诸如认为儿童的天性纯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自由化的教学正是要达到此一目标的必经途径;此外她主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感官的经验。对于这些,克伯屈教授认为“多少有些道理”,但是“若要符合现代

4、学理则仍有待修正”。而且,由于蒙特梭利的理论受到早在1846年就有著作问世的塞贡的极大影响,所以克伯屈教授认为她“抱残守缺,令人不得不说她所提出的论调还是停留在十九世纪中期,比现代的教育理论落后了五十年!” 克伯屈对蒙特梭利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两方面:教室中的社会性活动以及课程安排。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国教育界的思潮正流行不将学校视为个人求知的地方,而强调学校中培养社会群体生活的功能。全世界的趋向都是要让学校更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15克伯屈批评蒙特梭利时指出:她没有提供一种有利于社会性合作的状况。蒙特梭利学校中的小孩都各自选择自己的工作,孤立地进行自己的活动,旁边的孩子对他也只是袖手旁观。他与教师保

5、持一段距离,自由选择,得到了自信;他在独自活动中学到了尊敬他人的权利。因此,在蒙特梭利学校中,孩子们都明显地有追求自由的权利。 克伯屈教授不赞成这种个别化的教学,他认为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社会性的环境中,使他们自然形成大大小小的团体,照儿童自己的水平好将他们生命的冲击力发挥出来。克伯屈教授批评蒙特梭利教具无法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克伯屈教授最不满意的是蒙特梭利为孩子们所设计的那些工作材料(教具),他认为这些教具缺乏变化,又缺少社会性的目标。 “在蒙特梭利学校中作为活动方法主体的那些教具缺少变化;而且依据她的基本理论,这些教具所诱发的活动范围有限,形态明确,缺少社会性与团体性的意义。这么狭窄单调的活

6、动很难满足正常儿童的需要而目前在美国教育界所公认的正确做法,是要引发社会性、建构性与模仿性的游戏活动,而以此作为幼稚园幼儿课程设计的基础。”他同时也批评那些教材无法充分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他指出“大体上而言,蒙特梭利课程中无论是建构性游戏或美学性活动都很少应用到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无法适当地表现绝大部分儿童的天性。”虽然克伯屈教授也赞成蒙特梭利有关“自动教育”的观念,但是他认为她所采用的方法“理想多于实际”,原因是:这种方法太过于强调操作教具其实生活本身才是最丰富的自我教育的境。学校中的环境与实际生活愈接近,真实的问题才能愈自然地呈现在儿童面前,而不只是靠老师的口头说明而已。同时,实际的生活情况

7、才能测验出孩子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中的自动教育。克伯屈尤其强烈批评蒙特梭利课程中所使用的感官教具,“这种教学法中对于一般人最具吸引力的教诲性材料(教具),便是用来训练儿童的感官能力。”他接着否定所谓的感官能力训练,因为“这种认为是心智中与生俱有的能力并且须要加以特别训练的说法是老旧的,早已被现代有学术地位的心理学家所否定。我们已经不把判断力视为一种普通的观察能力。” 他又说:“一切必要的概念,例如软硬、冷热、轻重等都可从丰富的生活体验中获得,至于那些并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也就不是必要的了。”他认为蒙特梭利强调这些感官的训练是由于相信一种早已过时且被人摒弃的心理学理论。那些依此

8、理论而设计的教具也就因此毫无价值即使这些教具仍有些微的用处,我们仍可用其他更适合儿童又更便宜的器材,借游戏一类的经验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其效果也会比这些教具好得多。克伯屈和蒙特梭利的晤谈并不顺利,主要是由于翻译的人不精通心理学。但是他“在谈过话之后,认为蒙特梭利在那时还不曾听说过有关将一种专门领域概括地转移到其他领域的争论。” 克伯屈最后还讨论蒙特梭利在智育活动方面的材料,尤其是在写字、阅读和算术方面的教学法。他认为蒙特梭利在孩子们才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培育他们这些方面的基础,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我们也不须去管该如何将这些技巧教给六岁以下的小孩。对一个满六岁的小孩,我们可以要求的是:他具有一些

9、使用母语的能力他能适当地使用剪刀、浆糊、铅笔、蜡笔及分别颜色(水彩)等。如果他学会排队、行进甚至跳跃,那自然更好。他应该会玩好玩的游戏,记得一些适合他年龄的歌曲及著名的故事。他也应在不勉强的范围内学会为自己洗澡、穿衣等。总之,他应该懂得基本的行为礼节。如果说,任何一个健康的孩子都可以偶然地从游戏中自然学得这些知识和技巧有谁会不相信呢?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对这一点深具信心,因此认为小孩子毋须上幼稚园,在家里享有正常生活就足够了。即使我们不采取这样的态度,也可以问一问:孩子们在聪明而富爱心的年轻女性的细心照顾下自由自在地使用一些精选的玩具,难道就不能获得应有的知识能力,同时又充分享受到游戏的快乐吗?

10、这个问题的答案再明显不过的了。 而在数学教具方面的努力,克伯屈认为“没有什么可说的。唯一比较新鲜的是用到了所谓的长棒。大体而言,算术方面的成就看起来不错,但也称不上特别突出;如果我们拿美国已有的较好的研究成果来比比看,这个就还不能与之相提并列。” 至于蒙特梭利所教的阅读方法,他觉得关于语音方面的处理并不适用于英语。要想解决这些因为语音歧异而产生的困难,势必需要现在美国一般小学教师常应用的“准语音”教学法。这样子说来,蒙特梭利在阅读方面的教学法在美国也无新奇之处了。要评价蒙特梭利女士在教学写字方面的贡献是很不容易的。大体而言,她在这一方面似乎是有所贡献;至于对学英语的人到底有多大的贡献,那就难说

11、了。这也许只能靠实验来证明。他在讨论蒙特梭利在智力方面的教学法后所提出的结论是“仍然不赞成把这些正规学校课程放在幼稚园里”,这并不是因为六岁以下的孩子不容易学习阅读和写字。而是因为这些课程会误导了家长、教师以及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忽略教育中更有价值的一面。教育即生活,必须在实际情况中直接吸收经验。太早使用课本的危险性是在于滥用这种不符合儿童本性的刻板活动,使儿童处于人为而不自然的环境中。一般人会因一时失察而将表象误以为实情;在需要加强自然经验的地方强调规范,在需要实际生活体验的地方强调课本。 克伯屈对于蒙特梭利的教具只赞许其中一种领域,那就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练习。他认为这些训练,诸如烹饪、整理环

12、境卫生等等,都具有“立即的效用”,符合现实社会的具体需求。克伯屈教授在书中的结论部分,将蒙特梭利和杜威作了一个比较。他认为两者的理论有颇多相同处。两者都设立了实验学校;都强调儿童的自由、自我活动与自我教育;都大力实行“实际生活”的活动。简言之,两者都是为着反抗旧有传统的顽固作法而显示出合作的意向。 但是,他也发现两者之间仍存在相当的差异。主要的不同在于蒙特梭利是“以一套单纯而呆板的器具来担负教学的重任”,而她之所以这么作的原因,是由于“她确信那套有系统却难以令人信服的感官训练理论”。同时,“蒙特梭利也花费了太多时间去设计阅读和写字的教学法”。而杜威“虽然了解学校有责任来教导这些事物,却认为幼儿

13、时期的教育应该强调的是对生活更有用的事物,以及帮助孩子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克伯屈指出杜威对思考过程本质的看法,还有他所主张的有关兴趣的学说以及教育即生活的原理,早已将蒙特梭利所有的有价值的理论诸如自由的原理以及感官训练等包含在内;而且所提出的教育方法的结构要比她的包含更广且有更前进的发展。 克伯屈在他的书的结语部分中说:“那些认为蒙特梭利女士对教育理论有伟大贡献的人实在是愚蠢的。她的理论是对我们有所刺激,但若说到贡献,可以说几乎没有。”蒙特梭利学说在美国盛行一时,在克伯屈的书出版后不久可说达到了最高潮,然后又像它开始流行时那样迅速地为人淡忘。到1918年,在教育文献中已经很少人再提到蒙

14、特梭利。1916年至1918年之间,蒙特梭利本人正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纳主持一个教育研究所,这时还常到美国。但从此以后便再也没有到过美国。由于克伯屈等人指称蒙特梭利教学法早已过时,蒙特梭利教育在美国受冷落而未被重新考虑长达四十年之久。除了在纳粹和法西斯政权的占领区曾短暂地中断以外,蒙特梭利教育一直在世界的其他地区盛行不衰,所以在美国的这种暴涨暴落的现象是独一无二的。而今,全世界大部分的蒙特梭利教育活动是由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负责推展,其总会设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1922年,蒙特梭利由意大利政府派任为督学,但由于当时的法西斯政

15、府不断利用她的宣传价值,她在1931年只好离开而到巴塞隆纳工作。1934年,她去罗马参加第四届国际蒙特梭利会议,这是她最后一次回到意大利。1936年,西班牙内战在巴塞隆纳爆发,她又搬往荷兰定居。1939年,她前往印度主持一个六个月的训练课程,结果却因持有意大利的国籍而被扣留在印度,直到二次大战结束。这段期间内她在印度设立了好多所学校,所以直到现在印度仍是一个活跃的蒙特梭利教育中心地区。1952年,蒙特梭利在荷兰去世,在晚年还得到世界各国颁授的各种荣誉学位及奖励。 蒙特梭利去世后五年,蒙特梭利教育又在美国引起了重视。这完全得归功于南布西女士的决心与辛劳。这位年轻的美国母亲有一次到欧洲旅行时对蒙特

16、梭利教学法发生了兴趣,在接受了蒙特梭利教学法训练并且获得国际蒙特梭利协会的证书后,南布西女士在纽约开设了第一个蒙特梭利班级,以后更在康乃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地方成立了菲特比学校。她四处演讲,向教育界以及学生家长推广这种教学法,也正好遇上适合推广的好时候。到现在,全美国已经有一千所以上的蒙特梭利式学校,而且数目在逐年增加之中。在那四十年中断的时间中,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而使得大家又重新肯定蒙特梭利的贡献呢?主要的因素有两个。第一,美国的教育界在1950年后期正进入一个重新检讨的时期。杜威的学说在教育界盛行了十年,信服的人全心全意地在推行,不信的人也在坚决地反对。但是无论如何,事实摆在眼前,美国人,

17、尤其是作父母的,对当时的教育成果都感到忧心不已。有很多孩子在接受了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后竟连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没有。许多的学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都自动退学,放弃了将来在社会上成功的希望。最糟糕的是,那些资质较好的学生也往往为了配合学校的作法而不顾自己的个性以及特殊才干。他们像是电脑一样,是吸收老师传授的内容的专家,会判断老师要求什么样的反应,然后用最能取悦老师的方法作出反应。此外,俄国首先发射人造卫星“史泼尼克”(Sputnik)号进入太空,也使得一向以科技强国自鸣得意的美国人大为吃惊。过去美国人相信在科技及国防上的优势都有健全的教育制度来作后盾,现在不得不对这种制度好好加以检讨。由于人口增加,

18、渴望大学经历造成可怕的竞争。想要进入好学校的升学压力也愈来愈大,这也使得家长们开始正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南布西女士开始推展蒙特梭利教学法时,美国人不仅被动地接受这种新观念,更是急切地想要积极地追寻新的观念。蒙特梭利教育在1950年代重新为美国人所接受的另一个因素,是在美国文化中的概念架构曾逐渐发生了进化,尤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观念上,发生了一些新看法。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之间,达尔文学说、佛洛伊德理论以及正被接受的动机理论、脑部手术等的影响,再加上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研究等都逐渐地被研究理解,并且藉此建立新观念。这一个大规模检讨教育制度的趋势,也受到心理学和生理学实验室的一些新发现的影响与带动,而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新发现正好证实了蒙特梭利的理论与实践和以前大家接受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不一致的地方。蒙特梭利本人就曾经预言过,她所提出有关儿童的需要的论点终会被科学证实。在1917年,她曾写道:显然地,我们目前还没有一种真正的实验科学来指引教育界,并且使儿童的心智得到解放。等到这种真正的科学出现的时候,现在那些耽误了儿童发展的所谓“科学”与它比起来就将如以炼丹术与化学相比,以古老的经验医学与实证医学相比一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