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七中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15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2015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新高考 成都七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 150分 命题:高2015届语文备课组 审题:黄明勇 游俊松 请用2B铅笔将1-9题、第15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选择题方框的相应题号处,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用O.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卷(单项选择题,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2、.俊臣/宁愿 噱头/戏谑 畜牧/六畜兴旺 应有尽有/应接不暇 B.悲坳/恫吓 毛坯/胚芽 圈养/可圈可点 曲尽其妙/曲径通幽 C.绯闻/悱恻 谙熟/喑哑 载体/载歌载舞 称心如意/称兄道弟 D.柳絮/纽扣 眼眶/匡复 结交/开花结果 瑕瑜互见/层见叠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销魂 节骨眼 瞋目结舌 无事生非 B.敲榨 副作用 怨天尤人 风餐露宿 C.调剂 孤零零 要言不烦 形迹可疑 D.撼动 三角架 杳无音信 舐犊情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科学研究纵然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 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3、。 B.大型汉字节目汉字英雄正在河南卫视热播,这对习惯键盘书写导致手写能力不断蜕化的人, 称得上是一种警醒。 C.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 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D.庸俗文化给社会带来了较多危害,政府相关部门对之绝不可司空见惯,必须加强教育引导,用先 进文化占领思想舆论阵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保证公 共权力纯洁性的基本手段。 B.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 的能力都会有大
4、幅度提升。 C.现在商店里出售的一些廉价儿童玩具制作粗糙,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家长在购买时切忌不要一 味贪图便宜,以免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 D.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纪实的叙事手法成功塑造了胸怀博大、内心丰富、视野开阔的 领袖形象,受到了观众好评如潮。 二、C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味精几乎是大家厨房里必备的调味品,它的学名叫谷氛酸钠,味精就是谷氛酸的钠盐。谷氛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氛基酸中的重要一种,它既可以形成蛋白质或多肤,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其中具有呈鲜作用的就是这种游离态的谷氛酸。 众所周知,用鸡、鸭、鱼、肉制作
5、的菜肴味道鲜美,是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由20种氛基酸组成,烹调煮熟后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多肤或游离的氛基酸,这就是鲜味的来源。一般高蛋白质的食品中谷氛酸的含量就会高,如坚果、豆类、肉类和绝大多数乳制品等,此外,蘑菇、番茄、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都含有相当高的游离谷氛酸。 尽管谷氛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日常食品中,但谷氛酸钠盐可以增强食物鲜味的功效,直到20世纪初期才被认识到,可以说,味精的历史只有百年。1907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研究员池田菊苗发现了一种海带汤蒸发后留下的晶体,即谷氛酸。这些晶体,尝起来有一种难以描述但很不错的味道,池田教授
6、将这种味道称为“鲜味”,并将谷氛酸钠称为“味之素”。当“味之素”传入我国后,我国化学工程师吴蕴初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从面筋中提炼出中国自己的“味之素”,并将这种物质取名为“味精”0 1923年,他在上海创立天厨味精厂,推出了中国的“味之素”一一“佛手牌”味精。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糖类为原料直接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氛酸获得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后,我国味精行业大都采用玉米、小麦等粮食原料,通过微生物作用,得到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氛酸钠。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味精生产国。 谷氛酸现代发酵是在早期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培育优质菌种、完善质量检测水平,进而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微生物的
7、生长和代谢活动生产谷氛酸的现代工业。我国的味精生产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以谷氛酸产生菌为发酵工具,经发酵产生谷氛酸,最后中和为谷氛酸钠。从葡萄糖到谷氛酸产生的各个步骤,都由酶催化完成,生物合成的特点很明显,效率、专一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可以调控,而且合成中不产生对菌体自身和人类有害的物质。 目前的谷氛酸产生菌有谷氛酸棒状杆菌、短杆菌等,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天津短杆菌等。这些微生物菌种在生长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基本上都是生物体必需的,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在发酵完成后的谷氛酸提取过程中,也没有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的萃取剂、溶解剂,因此,不管是从原料,还是从生产流程上来
8、看,味精都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品添加成分。 (选自科技日报) 5.下列关于“味精”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味精学名谷氨酸钠,它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和日常食品中,能增强食物的鲜味。 B.味精最初是池田菊苗制造的,他将海带汤蒸发后留下的具有鲜味的晶体称之为“味之素”。 C.味精的生产工艺不断发展,如今我国的味精都是以玉米等粮食原料通过微生物作用生产的。 D.味精在原料和生产流程中都没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品添加成分。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早期以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谷氨酸,现在则是合理地利用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 B.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
9、,使其作为发酵工具,经发酵产生谷氨酸后中和为谷氨酸钠。 C.谷氨酸的微生物菌种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基本上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无害的。 D.微生物菌种发酵完成后,在提取谷氨酸时,人们不会使用有害的萃取剂、溶解剂。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日常生活中,高蛋白质的食品往往味道鲜美,是因里面含有相当高的谷氨酸成分。 B.吴蕴初借助从面筋中提炼味精的方法,创立天厨味精厂,在我国开始了味精生产。 C.我国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完善质量检测水平,因此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味精生产国。 D.从葡萄糖到谷氨酸产生的各步骤,都由酶催化完成,合成中不产生对菌体和人类有害的物质。 三、(6
10、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陈寿字承柞,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谁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薄、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者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者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著作郎。 吴平后,寿乃鸿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著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
11、不同。复入为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徒后,再兼散骑常侍。 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著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荐,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抹,卒洛下。荐从弟阶,字达芝,州主薄,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粱丽,驰名当
12、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荐、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 时梓憧李镶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华阳国志陈寿传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文富艳 属:写作 B.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方:相比 C.州主簿,察孝廉 察:考察 D.以疾辞不就 就:到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且可以为侍御史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不欲其处内 其人居远未来
13、 D.二州先达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 为击破沛公军 第卷(非单项选择题,123分) 四、(31分) 10.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5分) (2)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5分) 11.选文中哪些事表现了陈寿的“博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3分) 寿之志三国也,纪魏而传吴蜀夫三国鼎立称帝魏之不能有吴蜀犹吴蜀之不能有魏也寿独以帝当魏而以臣视吴蜀吴蜀于魏何有而然哉此寿之失也。 (节选自苏沟史论) 13.阅读下
14、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大庚岭北骚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庚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小过岭南之传说。诗是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逢骚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个小题)(6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
15、甫咏怀古迹(其三) (3)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4)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5)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7)本图宦达, 。(李密陈情表) (8)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8题。 乡土情结 柯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一一王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邀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
16、崎呕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戚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重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膝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
17、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一一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篷,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
18、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初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变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过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
19、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有删节)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20、.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 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段写故乡是人生旅途的起点站,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和未来,细节具体生动,语言饱含 感情,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第段中,“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的比喻,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第段中,运用“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中华 民族安土重迁的传统。 E.最后一段,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具体表现了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 地球的变小而消失。 16.故乡的山水草
21、木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除此之外,乡土还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6分) 17.第四段赞颂了海外的炎黄子孙不忘桑梓之情,除慨奉献,与祖国体戚相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这样写的作用。C6分) 18.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可仍然认为“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你同意的意见吗?请 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10分) 19.请概括“慕课”的五个主要特点。(每条不超过6个字)(5分) 慕课(MOOC ),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 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
22、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 凡是想学习的人,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 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 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 20.下面是“中学生课外阅读首选书目情况调查表”,请写出两个调查结论。(5分) 学习 阶段历史传记类文学艺术类科普类 政治军事类其它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初中65 13% 245 49 %105 21% 25 5% 190 12% 高中135 27% 235 47% 45 9% 65 13% 20 4%
23、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留白,是一种艺术,空白处蕴含着无尽的美。绘画需要留白: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文学需要留白: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音乐需要留白:弦凝声歇,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留白。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5届高三理科语文上期半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注:每道题号前面的红色序号表示该题在得分明细表中填写的对应位置。) 【题1】1D(D项的读音分别为lini,kunkung,jiji,jinxin
24、。A项的读音分别为nng,xuxu,xch,yngyng;B项的读音分别为tngdng,ppi, junqun, q;C项的读音分别为fifi,nyn,zi, chnchng) 【题2】2C(A项瞋目结舌瞠目结舌,B项敲榨敲诈,D项三角架三脚架) 【题3】3C(A项纵然: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此处可以用“固然”等表转折的连词。 B项蜕化:比喻腐化堕落,此处应该使用“退化”。C项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D项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此处可以“熟视无睹”) 【题4】4A(B项搭配不当,“经验阅历”与“大幅度提升” 不能搭配;C项否定不当,去掉“切忌”或“不要
25、”。; 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或“观众好评如潮”) 【题5】5D(A项张冠李戴,从原文可知,以游离态形式出现的是谷氨酸,而不是味精。B项理解有误,“味精最初是池田菊苗制造的”的表述无中生有,池田菊苗只是发现了一种海带汤蒸发后留下的晶体,而不是制造了味精。C项表述绝对,原文为“我国味精行业大都采用玉米”) 【题6】6B(“使其作为发酵工具”表述不合文意,原文为“以谷氨酸产生菌为发酵工具”) 【题7】7C(强加因果) 【题8】8C(察:被推荐) 【题9】9D(D项的“为”均为介词,译为“为”或“替”。A项第一个“以”介词,可译为“凭借”,第二个“以”连词,可译为“来”。B项第一个
26、“且”副词,可译为“暂且”;第二“且”为连词,可译为“况且”。C项第一个“其”代词,代陈寿,第二个“其”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题10】四、(31分) 10(10分)(1)(5分)(陈寿的)母亲留下遗言说死后要葬在洛阳,陈寿听从母亲的遗愿,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被人诟病。(大意3分,落实“志”“坐”各1分) (2)(5分)(李骧)初与陈寿齐名,相互亲昵友好,后来与陈寿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大意3分,落实 “望”“隙”各1分) 11.(4分)陈寿从小研究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陈寿汇合巴、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陈寿汇合三国史,写出三国志古国志等史书。
27、陈寿依据典故,向皇上呈上官司论等文章。(一点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陈寿字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年轻时求学于散骑常侍谯周,对尚书三传有研究,精通史记汉书,聪明机警博学多识,写得文章文采华丽。开始时担任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年后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本郡中正。 益州建立武制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凭博学多识而闻名,共作巴蜀耆旧传,陈寿认为内容不够广泛,于是又汇合巴、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共十卷。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得到了武帝的赞许,再让陈寿担任著作郎。 吴地平定后,陈寿汇合三国史,写成魏吴蜀三书共六十五篇,取名
28、三国志,又写成古国志五十卷,文词典雅。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非常喜欢他,认为班固、司马迁都不能同他相比。后离开京城担任平阳侯相。张华又上表让陈寿编写诸葛亮故事集二十四卷,当时另有蜀人寿良也编有诸葛亮故事集,略有不同。陈寿又进朝廷担任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上表向皇上举荐陈寿担任散骑侍郎,皇上下诏:“昨刚任用蜀人寿良任散骑侍郎,可以暂且让陈寿担任侍御史。”陈寿向皇上呈上官司论共七篇,文论依据典故,论所要沿袭和革除的东西。又呈上释讳广国论。张华又上表让陈寿兼任中书郎,陈寿的魏志有违荀勖的意思,荀勖不想让陈寿在朝廷内任职,上表皇上让他担任长广太守。陈寿的母亲留下遗言说死后要葬在洛阳,陈寿听从母亲的遗愿,
29、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被人诟病。几年后,担任中庶子。太子离开后,又兼任散骑常侍。 惠帝对司空张华说:“陈寿非常有才华,不能让他长久兼职。”张华上表想让陈寿荣升九卿,正遇到受诛连,忠贤之志皆被排挤,陈寿最后死于洛阳。其地位声望皆无法体现他的才能,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冤。 长兄儿子符,字长信,也很有文才,继陈寿后也担任佐著作郎,上廉令。符弟陈莅,字叔度,担任,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死于洛阳。莅弟陈阶,字达芝,担任州主簿,被举荐为孝廉,升任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三人皆辞章华丽,享誉当世。陈寿所著二百多篇,符、莅、阶各著数十篇。后来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他以及叔父、两位兄弟作传
30、,大体和这篇介绍的一样。 当时蜀梓潼人李骧也很有才华,闻名当世,被举荐为秀才,尚书郎,被授建平太守,因为身体不适而没去上任。执意在州里,后担任广汉太守。初与陈寿齐名,相互亲昵友好,后来与陈寿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 12(3分)纪魏而传吴蜀夫三国鼎立称帝魏之不能有吴蜀犹吴蜀之不能有魏也寿独以帝当魏而以臣视吴蜀吴蜀于魏何有而然哉此寿之失也(每处0.5分,共3分) 13. (8分)(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1分)“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忧伤和悲戚。(3分) (2)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江潮初落水面静寂,林间迷蒙瘴气缭绕。(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实结合,表达了被流放的忧伤和思乡的愁苦。(2分) 14(1)言笑晏晏 (2)环珮空归月夜魂 (3)东船西舫悄无言 (4)竹杖芒鞋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