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01.93KB ,
资源ID:736558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655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陆地环境与地域分异.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陆地环境与地域分异.docx

1、陆地环境与地域分异第四讲 陆地环境与地域分异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邮箱:zhangbingtong把书读薄构建知识网络有的放矢把握复习方向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本讲知识已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特别是有关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地震及分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等方面知识更是命题的热点中的热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本讲知识命题突出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另外命题综合性较强,重点考查本讲相关知识的关联性。以下命题特点仍将是今后高考的命题方向。(1)地壳物质循环相关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2)地质构造类型判断。命题侧重和社会生产实践的结合;(3)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震、火山、山脉、地热的分布、成因。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推测、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点考查学生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利影响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利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等。注重考查学生用“整体性”观点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能力。串讲笔记高考

3、核心突破一、岩石1.岩石的类型和判断(1)岩浆岩:岩浆活动形成;判断依据看是否发生岩浆侵入活动;(2)沉积岩:外力作用形成;判断依据看是否含有层理或化石;(3)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判断依据看是否具有高温高压条件。2.岩层新老关系的确定(1)沉积岩:一般情况下,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岩层在上;(2)侵入岩:一般在围岩形成后再发生侵入活动;(3)喷出岩:一般在围岩形成后再发生喷出活动;(4)海岭附近:岩层年龄关于海岭对称分布,并且距离海岭越近,岩层年龄越新,距离海岭越远,岩层年龄越老。3.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二、地貌1.地质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

4、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两者同时进行,一般以内力作用为主导。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1)地壳运动分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垂直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二者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板块构造:岩石圈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

5、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非洲、印度洋、南极洲、美洲、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之处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壳运动的足迹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变形,岩体发生断裂、且断裂面两侧的岩块具有明显的错位、位移,叫断层。形式从形态上看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原因褶皱背斜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向斜向下弯曲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断层 地垒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如渭河谷地4.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的形式

6、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五种形式,形成外力的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它们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表现不同。如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温暖湿润的石灰岩分布区,以流水溶蚀作用为主,高山高纬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沿海海岸地区以海水作用为主。不同外力因素形成的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最突出。要会准确辨认各种地貌类型,并说明形成的原因。三、生物与环境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植物对环境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气候(光照、热量和水分);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使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改造了水圈、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绿色

7、植物的环境效益主要是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四、土壤组成与我国典型土壤类型土壤的物质组成是:矿物质(固相)45%,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固相)5%,集中在表层,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水分(液相)2030%;空气(气相)2030%。其中,水分和空气两者此消彼长,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良好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蓄水保温。 我国典型的土壤类型有: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土层深厚,有直立性,富含矿物养分,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磷肥和氮肥,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旱、涝、碱、沙;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北部,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

8、,目前面临着黑土冲刷导致肥力下降问题;红壤,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是低产土壤之一,具有“酸、粘、瘦”的特点,需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改良土壤结构;紫色土,分布于四川盆地,自然肥力高;水稻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是人类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特殊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和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性规律表现在,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每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这就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

9、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陆地自然带为例(1)自然带的形成(2)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受太阳辐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以热量为基础,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典型,以非洲大陆最为典型。经向地带性由沿海相内陆的地域分异。受海陆分布影响,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以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中纬度地区最为典型。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

10、景观呈现垂直更替,如乞力马扎罗山、珠峰等。非地带性现象:海陆因素、地形、洋流、水源、地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规律的现象。如暖流影响造成热带雨林带在大陆东岸向南北延伸;大陆缺失造成南半球没有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分布;安第斯山脉南端的西部处在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处在背风坡,形成温带荒漠带。(3)世界陆地自然带对应的典型土壤和动物热带雨林带砖红壤猩猩、河马;热带季雨林带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红色棕钙土长颈鹿,羚羊;热带荒漠带荒漠土袋鼠、单峰骆驼;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土阿尔卑斯山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猕猴、灵猫;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褐土

11、松鼠、黑熊;温带草原黑钙土黄羊、旱獭;温带荒漠带荒漠土双峰骆驼;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驼鹿、紫貂;寒带苔原带冰沼土驯鹿、北极狐;极地冰原带未发育北极熊、海豹。(4).垂直自然带的判断基带的判断: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是相同的。“带谱”多少的判断:取决于山地的高度和所处的纬度,山地的高度越高,纬度越低,“带谱”也就越多。反之就少。阴、阳坡的判断:在垂直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海拔低的就为阴坡。雪线高低的判断:雪线的高低取决于温度和降水。温度高,雪线就高;降水少,雪线就高。反之,雪线低。典例调研聚焦热点题型类型一、矿物、岩石基础知识与矿产资源的成因、分布相结合类试题。近两

12、年的考题,在涉及的该部分内容时,以考单个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命题很少,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试题形式以带箭头的框图和示意图等形式出现较多,注重知识间因果关系、并列、递进及推理关系的分析和判断,是高考中常见题型。因此,在学习矿物、岩石的形成原理过程中,除了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将其与矿产资源的成因与分布联系在一起,并结合有关图示进行分析、记忆。如岩浆岩侵入地表形成花岗岩,喷出地表多形成硫磺矿;地壳运动活跃区,往往地热资源丰富,多温泉。调研1(2009江苏)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

13、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 B C D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 BC DI【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在对框图中项目内容进行分析时,关键是要理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图1中箭头表示固结成岩,箭头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表示熔岩冷却,箭头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作答第1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第2题选A。【答案】1.D

14、 2.A类型二、地貌特点与地质作用及气候、水文等知识相互联系类试题此类题型综合性较强,多以示意图、景观图片、区域地图等形式出现,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很强,在分析中要特别注意对有用解题信息的提取,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解答。因此应掌握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不同气候区地貌特征和成因。如我国西北干旱区,戈壁、沙漠为主要地貌景观。其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多大风,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侵蚀形成戈壁;风力堆积形成沙漠。调研2.(2009重庆)图2中,甲、乙两出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34题。3.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C.椰林、孤峰 D.森

15、林、冰川4.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解析】本题考查对景观图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把所学知识与教材插图相结合,抓住图片主要特征,理解其形成过程及成因。从图片景观特征看,甲处为喀斯特地貌,主要为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到流水的溶蚀和冲刷而形成;乙处为丹霞地貌,是砂岩受到流水的侵蚀、重力崩塌形成的。【答案】3.B 4.C类型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原理的应用类试题该类试题和实际地理环境结合紧密,形式多变,联系知识面广。解体信息资料的提供多以资料图表、地

16、理要素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地形图和区域空间定位图等形式出现,并且该类试题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第卷中,常考不衰。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对主干知识的把握运用。如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其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利用该原理可以分析我国黄土高原过度垦荒、蒙古草原过度放牧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整体性原理充分体现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调研三.(原创题)图3中的4幅图片为某地理爱好者在考察世界自然带分布状况时拍摄的景观照片。回答56题。5.景观,反映了自然带的(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

17、地带性分布规律6.如果要考察从的自然带谱,仅从经线穿过的区域考虑,在考察中最理想路线应选择( )A.90W B.30E C.55E D.90E【解析】本题创设内涵丰富,用形式新颖的图片,综合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利用世界自然带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第5题,景观,所对应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单峰骆驼),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6题,属热带荒漠带、属温带荒漠带(双峰骆驼),55E大致从阿拉伯半岛东部和里海以东陆地穿过,符合题意。【答案】5.B 6.C创新演练提升解题能力(原创题)1.图1中自然景观主要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A. B.

18、C. D.下表为我国地震台网测得的2009年11月份世界部分地区地震情况,读表完成23题。发震时刻(北京时间)震级纬度经度参考位置地区代号2009-11-08 04:085.629.4N86.1E西藏日喀则地区2009-11-09 03:416.78.5S118.8E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地区2009-11-12 15:486.517.8S178.2W斐济岛地区2009-11-13 11:056.519.3S70.3W智利北部海岸近海2.板块交界地带是地震高发区,4地中板块边界和边界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生长型边界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消亡型边界C.太平洋板

19、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生长型边界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消亡型边界3. 、四地附近的陆地环境,所分别对应的水平自然带正确的一组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B.高山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雨林带 C.高山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D.高山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不同类岩石成因不同。读图2,回答45题。4.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a是外力作用 B.b是冷却凝固 C.c是变质作用 D.d是重熔再生5.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正确的是( )A.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所代表的岩石B.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

20、数字所代表的岩石C.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所代表的岩石D.是沉积岩,页岩属于数字所代表的岩石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同时也是矿难高发国。读图3,完成67题6.有关图中各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受张力作用易形成山地,c处为向斜B.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bcdC.abcd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地壳的垂直运动D.b层一般情况下含有化石7.在a、c两地采煤时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塌方事故 瓦斯爆炸事故 B.瓦斯爆炸事故 透水事故C.透水事故 瓦斯爆炸事故 D.井喷事故 塌方事故图4为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89题8.下列叙述正

21、确的是( )A.自然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不典型B.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降水C.自然带为寒带苔原带D.自然带的分布东侧较西侧纬度低,与东侧沿海寒流经过有关9.当消失后,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天山雪线将降低 B.南极大陆冰盖增厚C.华北平原的农耕区将会变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西西伯利亚平原大部分地区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10.图5为甲、乙、丙、丁四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某岛上,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图6中的折线、为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曲线是大陆西部某地一年中的昼长变化情况,且该地和甲、乙、丙、丁四地中的一地纬度位置相当。读图完成下

22、列问题。(1)下列地点与正午太阳高度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甲 乙 丙 丁B.甲 乙 丙 丁C.甲 乙 丙 丁D.甲 乙 丙 丁(2)曲线所代表的地点水平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稀树草原带 B.荒漠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落叶阔叶林带(3)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乙地北坡牧民将牲畜赶到(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荒漠草原带 D.高山草甸带(4)分别写出丙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基带的土壤类型。(5)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乙地雪线北坡低于南破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与解析1.D 为流水侵蚀地貌;为陡崖(块状山地),属构造地貌;为流水沉积地貌。2.D

23、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消亡型边界;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消亡型边界;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消亡型边界。3.C 为高原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高山草原带;、为热带雨林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为热带沙漠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4.C 5.B 分析尖头所示的相互关系可知:a表示岩浆上升冷凝形成岩浆岩;b表示岩石经过高温熔化形成岩浆;c表示变质作用;d表示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玄武岩属岩浆喷出形成的岩石。6.D a处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成谷地,c处为向斜;下层最先接受沉积,岩层由新到老的顺序是:abcd;岩层沉积后发生了地壳的水平运动,在水平挤压

24、力作用下,形成图示褶皱构造;沉积岩层中往往含有化石。7.B a为背斜构造,瓦斯气体易在此处聚集;c为向斜构造,易储水;油气田易发生井喷事故;如果在采煤过程中不注意支撑、防护,塌方事故均有可能发生。8.D 自然带是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我国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随着降水的减少,依次出现了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景观的递变。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自然带为寒带冰原带;自然带的东侧海域有寒流(如千岛寒流)。9.D 全球气候变暖,消失,天山雪线升高;南极大陆冰层变薄;我国华北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的更加干旱,农业发达区将会退化成草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

25、长。10.(1)C (2)B (3)D (4)南坡:红壤;北坡:棕壤 (5)东部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西部处在背风坡,温度高,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 (6)北坡处在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低,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北坡处在背阴坡,南坡处在阳坡,造成雪线北坡低,南坡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基带进行空间定位。甲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乙为天山、丙为秦岭、丁为东北北部山地(如小兴安岭)。(1)北半球纬度丁乙丙,正午太阳高度:丁乙丙,即丁为、乙为、丙为;甲位于马达加斯加岛,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冬至日前后较大,应和对应。故C正确。(2)曲线夏至日昼短(约11小时),冬至日昼长(约13小时),位于南半球,和甲纬度位置相当。其对应的大陆西岸为热带荒漠带。故B正确。(3)当甲地西坡山麓的热带稀树草原植被一片枯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天山北坡牧民将牲畜赶到高山草甸放牧。(4)土壤的形成与气候、植被关系密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条件下发育的土壤为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育成棕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