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48.12KB ,
资源ID:73565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565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docx

1、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什么叫光电效应?1)概述在光的照射下,使物体中的电子脱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说明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a.阴极(发射光电子的金属材料)发射的光电子数和照射发光强度成正比。b.光电子脱出物体时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和发光强度无关。这就是说,光电子的初动能只和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和发光强度无关。c.仅当照射物体的光频率不小于某个确定值时,物体才能发出光电子,这个频 率蛳叫做极限频率(或叫做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入。叫做红限波长。不同物质 的极限频率”。和相应的红限波长入。是不同的。d. 从实验知道,产生光电流的过程非常快,一般不超过10-9秒;停止用光照射, 光电流也就立即

2、停止。这表明,光电效应是瞬时的。2解释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方程: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当光子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物体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 hu后,能量增加,不需要积累能量的过程。如果电子吸收的能量 hu足够大,能够克服脱离原子所需要的能量(即电离能量)1和脱离物体表面时的逸出功 (或叫做功函数)W 那末电子就可以离开物体表面脱逸出来,成为光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是h u =(1/2)mv2+l+W式中(1/2)mv2是脱出物体的光电子的初动能。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这是金属的特征,因而对于金属来说, I项可以略去,爱因斯坦方程成为h u =(1/2)m

3、v2+W假如hu Eg(Eg为带隙间隔) 时,价带中的电子就会吸收光子的能量,跃迁到导带,而在价带中留下一个空穴, 形成一对可以导电的电子一一空穴对。这里的电子并未逸出形成光电子 ,但显然存在着由于光照而产生的电效应。因此,这种光电效应就是一种内光电效应。从 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要使价带中的电子跃迁到导带,也存在一个入射光的极限 能量,即E入=h v 0=Eg,其中v 0是低频限(即极限频率v O=Egh)。这个关系也可以 用长波限表示,即入O=hcE入射光的频率大于v 0或波长小于入0时,才会发生电 子的带间跃迁。什么是外光电效应:当光照射某种物质时,若入射的光子能量 足够大,它和物 质中的

4、电子相互作用,致使电子逸出物质表面,这就是外光电效应,逸出物质表 面的电子叫做光电子。普朗克常数h的重要性:普朗克最大贡献是在1900年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光量子假说的主要内容: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物体热辐射 的规律时发现,只有认为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 的,理论计算结果才能跟实验事实相符, 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普朗克还 认为每一份能量等于 HV其中V是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普朗克常量 =6.63*10的-34次方焦秒,受他的启发,爱因斯坦于 1905年提出,在空间传播 的光也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 能

5、量E跟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即E=HV这个学说以后就叫光量子假说。光子说还认为每一个光子的能量只决定于光子的频率, 例如蓝光的频率比红 光高,所以蓝光的光子的能量比红光子的能量大,同样颜色的光,强弱的不同则 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射到单位面积的光子数的多少。普朗克常数普朗克演讲的内容是关于物体热辐射的规律, 即关于一定温度的物体发出的热辐射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规律。普朗克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 6个年头了,今天他将公布自己关于热辐射规律的最新研究结果。 普朗克首先报告了他在两个月前发现的辐射定律,这一定律与最新的实验结果精确符合 (后来人们称 此定律为普朗克定律)。然后,普朗克指出,为了推导出这一定

6、律,必须假设在 光波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或者说,物体通过分立 的跳跃非连续地改变它们的能量,能量值只能取某个最小能量元的整数倍。为此, 普朗克还引入了一个新的自然常数 h = 6.63 X 10-27 erg s。这一假设后来被 称为能量量子化假设,其中最小能量元被称为能量量子,而常数 h被称为普朗克常数。于是,在一次普通的物理学会议上,在与会者们的不经意间,普朗克首次指 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非连续性。 今天我们知道,普朗克所提出的能量量 子化假设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能量子的存在打破了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经 典定论,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自然的非连续本性。 普朗克

7、的发现使神秘的量子从 此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让物理学家们即兴奋,又烦恼,直到今天。物体通过分立的跳跃非连续地改变它们的能量呢, 但是,怎么会这样呢?物 体能量的变化怎么会是非连续的呢?根据我们熟悉的经典理论, 任何过程的能量 变化都是连续的,而且光从光源中也是连续地、不间断地发射出来的。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解释不通的假设, 尤其是严肃的科学家。因此,即使 普朗克为了说明物体热辐射的规律被迫假设能量量子的存在, 但他内心却无法容忍这样一个近乎荒谬的假设。他需要理解它!就象人们理解牛顿力学那样。于是, 在能量量子化假设提出之后的十余年里,普朗克本人一直试图利用经典的连续概 念来解释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

8、,但最终归于失败。 1931年,普朗克在给好友伍德(Willias Wood的信中真实地回顾了他发现量子的不情愿历程, 他写道,“简单地说,我可以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 因为我在天性上是平和的、反对可疑的冒险的,然而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 年(从1894年开始)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我明白,这个问题在物理学 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而且我也知道了描述正常谱(即黑体辐射谱)中的能量分 布的公式,因此就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 不管那代价有多高。” 通俗地说普朗克常数是联系能量和频率的一个常数。大家都知道光有能量, 但如何表示光的能量呢?光具有波

9、粒二象性,对于一个光子E=hv E-能量V- 光的频率(每种光的频率不同的) h-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是量子力学里的一个基本常数, 在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中它出现在量 子化规则q,p=ih/2pi 和薛定谔方程中。它首先是普朗克先引入的,后来人们研究与微观现象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多次通过多种方式都得到了这么一个常数, 最终出现在量子力学的假设中,是一个基本的常数。 普朗克常数并不是能量的最小单位。对于光子来说,普朗克常数乘以频率才是能量,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是 说比如一束频率为v的光,是由许多频率为v能量为hv的光子组成,而这里的 频率可以是很小的,低频光子的能量是很低的。而且从量刚上来看,普朗克常数

10、 的量刚是作用量的量刚,不是能量的量刚,所以它不是能量的最小单位。普朗克常数的测量方法1.利用黑体辐射。这是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的根基。 他假设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且这个量子数必须是6.6260693(11) X 10A (-34 ) J ?s,才能很自然的得到与实 验符合很好的黑体辐射公式,就这样引入了普朗克常量。2.量子霍尔效应法3.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3.1实验原理(1)光电效应光电效应【5】是当光照射到金属上时,有电子从金 属中逸出。 图3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原理图(2)实验原理【6】实验原理如图3所示,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理论假设,每一粒子的能量为 E = h v,h为普朗克常数,

11、v为电磁波的频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金属中的一个 电子或者吸收一个光子或者根本不吸收。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着 名的光电效应方程:h v = mv02+W0 (6)式中,WO为金属的逸出功,mv02为光 电子获得的初始功能。实验中,A和K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它对光电子运动起到 减速作用。随着UAK勺增加,至V达阳极的光电子数减少,即直至光电流减小为零, 则此时电压为遏止电压,则有:eUO= mv02光子的能量h v 0 6.504 X 1011,它与实验结果很好的符合。因此比值可表示为:=In ( ) (13)对普朗克常数和玻耳兹曼常数,若知其一, 就可用上式确定另一个。432实

12、验装置 图6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 黑体辐射源用的是低压12V,21W螺旋钨丝灯泡,用数字万用表测出电阻(约 200 K )的两端电压,求得通过光敏电池的电流,万用表读出的电压数正比B( 3 ,T) 即(13)式中的B。更重要的是测灯丝的温度,灯丝电阻 R(T)=U/I表示如下:R(T) =R0 1 + a( T-T0)(14)式中R0是在温度为T0时的电阻,T0是背景温度,a 是温度系数,而钨泡从室温到2500K之间刚好可以满足这一线性关系。只需先测 定R0和a ,用(14)式就得到温度T,图7表示T与R的变化关系可确定a。实 际的灯丝都不是黑体是灰体,实际情况可假定辐射功率正比于 T

13、4,则辐射强度 就是常数(斯忒藩定律)。通过P=I U与(T4-T04)的变化曲线,可验证对灯丝 的这一假定。从图8的斜率和斯忒藩常数所计算的面积约为可见投影法确定几何 面积的50%。图7灯丝温度随电阻变化图8电工率随斜变化曲线在测量中, 我们用不同的滤光片和灯丝来确定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定标量。 兰色,3 =4.266 X 1015 (弧度 / 秒)。绿色,3 =3.689 X 1015(弧度/ 秒);红色,3 =3.027 X 1015 (弧 度/秒)。小光片是用棱镜光谱仪的 Ne线定标。光敏电池的工作电压为12V,放 大器输入电阻为10MQ,所测得平均值【8】:h=(6.51 0.06) X

14、 10-34(JS) ; T(K) =304.78R ( Q )+234.16。所测得实验结果列表4如下:表4不同滤光片的普 朗克常数和波耳兹曼常数的比值 4.4用origin辅助方法测普朗克常数441 实验原理 图9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如图9所示,光照射到电极K上,由光电效应 产生的光电子受到电极k, A间加速电场加速后到达 A成为光电流,改变外加电 压UAK,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3.4节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中的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方程:h v = mv02+WQ15)式中,v为电磁波的频率, W0为金属的逸出功。当电流为零时,电压为遏止电压,则有:eU0=

15、 mv02 (16)当h v 0 W0时,(15)式方程无解,极限频率 将(16)式代入(15)式得:eU0 = h v W0 (17)则 U0= W0 (18)由(18)式知 U0是v的线性函数,斜率K=,只要用实验得出不同频率对应的遏止电压, 求出斜率,就可算出普朗克常数 h 。4.4.2利用origin辅助测量普朗克常【9】利 用零电流法测得各频率的截止电压,数据如表5所示表5入射光的波长、频率与 对应的截止电压的实验数据在origin7.5 中输入实验数据,并选择non-linear curve fit 可得:|U a |=0.37969 X 10-14v-1.69815 相关系数 R

16、2= 0.99346。因 此得到:h = 0.37969 X 10-14 X 1.602 X 10-19 Js 6.083 X 10-34 (Js)相对 误差:E= 8.194%图10截止电压随频率变化曲线 4.5分光计测普朗克常数实验 器材:杭州光学仪器厂生产的“ JJY型1分光计”,所用光栅是每毫米500条,氢灯是上海电光器件厂生产的 GP10H该灯的光谱特性是:主波长Ha =6563、HB =4861、Hy =4341,在其附近的杂散谱线强度不大于 10%功率10W起辉电 压8000伏、工作电流15mA我们用广州第三电器厂生产的霓虹灯变压器点燃 ,其 线路如下【 11】: 图 11 分光

17、计测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原理图在玻尔理论的基本假 设中,其中频率条件引入了普朗克常数。 ( ) (19) 对于氢原子,可知其能量为: En=- (ev) (20)氢原子在跃迁过程中:设其初态能量为: En =- (ev) (21) 终态能量为:Em=- (ev) (22) 而对于巴尔末系,m=2又=贝9: h =(-) = ( - ) (23) 由(23)式知,实验只要测出巴尔末系的不同谱线的波长 ,即 Ha、HB、Hy其中n(3、4、5)代入上式,就可计算普朗克常数h的值。现将我们 实验的结果列表6计算如下【10】:表6 H a、HB、Hy谱线的波长的多次测量 数据 其相应的平均值 a =657

18、1( )、 B =4862( )、 y=4339( )取光速 C=2.996 x 108m/s, 1ev=1.602 J 根据(23)式计算普朗克常数为: a: h1=6.6275 x10-34(J.S) B :h2=6.6225 x 10-34(J.S) 丫 : h3=6.6179 x 10-34(J.S)平均值: =6.623 x 10-34 (J.S )与理论值 h=6.626 x 10-34 (J.S )比较,其相对误差为 E= 0.05%。 5 结论 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得出五种测量方法各有所长。 光电效 应是一种简单而准确的方法,其中拐点法操作较难,测量结果相对误差非常小,

19、准确度很高;补偿法操作简单,容易理解,误差相对较小;零电流法测量误差相 对较大,但容易理解和测量。 而黑体辐射测量普朗克常数测量使结果精确度提高 了 2%,且实验装置也大大简化。 origin 软件辅助处理,能快捷、准确求解出 U0 v的斜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推广。分光计在工科院校物理实验中容 易实现,实验效果比较好。光电效应发现的历程在量子理论的发展史中光电效应有着特殊意义,它的研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一、赫兹紫外光照射显异常所谓光电效应就是电子在光的作用下从金属表面发射出来的现象 , 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H.R.Hertz,1857 一1894)于1887年发现的,他在研究电

20、磁波发射与接收的实验中, 利 用一调谐电路中的火花间隙来产生电磁波, 同时又应用另一类似的电路来检测电磁波, 他无它发生火花!任何其他火花的光射到间隙的端点, 也能促使间隙之间发生火花。赫兹进一步研究后,得出结论,这一现象中起作用的是光的紫外部分。 当光射到间隙的负极时作用最强,显然紫外光照射负电极更易于放电, 他当时无法解释这些现象, 只是如实地作了记录。在1887年发表的题为“论紫外光对放电现象的效应” 一文中,首先描述了这些现象。二、勒纳德磁偏转法寻规律赫兹的发现吸引了许多人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889年,哈耳瓦克(w.Hallwack ,1859一 1922年)做了一系列实验,他用

21、碳弧照射绝缘的锌板,锌板连接到验电器上,他发现 :如果锌板原来带负电, 经照射会迅速失去电荷; 如果锌板原来带正电,经照射仍保持不变。在碳弧前面用一块玻璃隔开,现象消失,说明起作用的确实是紫外光,从锌板放出的肯定是负 电荷。俄国的斯托列托夫(1836-1896 )对光电效应也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他发现:为了产生光电流,光必须被电极吸收; 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流实际上是在照射开始时立即产生,无需时间上的积累。担1 團2 在光电效应的研究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助手勒纳德 (P.Lenard,1862-1947 )。他早在1889年就开始做一些简

22、单的光电效应实验, 起先他设想光电效应是阴极射线引起的, 但1894年他的实验证明这一想法不符合事实。1899年,J.J.汤姆逊用磁偏切断电流的方法测定光电流的荷质定光电流的荷质比得到同样的结果。其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当入射光照到清洁的金属表面(阴极K)就有电子发射出来,若有些电子射到到阳极 A上,外电路上就有电流通过。阳极相对于阴极的电势可正可负,以使到达阳极的电子数增加或减少。图2表示两种强度不同的入射光照射到阴极 C上,测得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当阳极A电势高于阴极K时,电子被吸引到阳极上,当电压值 U足够大时,c极上所有发射出的电子全部到达阳极, 因而电流达到它的最大值。 勒纳德观

23、测到此最大的饱和电流与入射光强 度成正比,他并且创造了一种实验方法 , 用加反向电压的方法来测电子的最大速度,从而得到反向电压 (又称遏止电压) 与入射光光强无关, 即电子离开金属极板的最大速度与光强无 关。从图2看出,不同光强的遏止电压均为(-U。)这结论与经典理论显然相矛盾,按经典理论,当光束强度增大时, 作用在电子上的力也增大,因此光电子的动能也增大;而且按经典理论,光是一种电磁波, 它的能量是连续的, 当照射光不太强时, 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照射, 电子也可以积累到逸出金属表面所必需消耗的能量, 但实验事实却不然, 要么电子不能逸出 金属表面, 不管照射多久,要么一经照射,就立即有电子从

24、金属表面逸出, 根本不需要延迟时间(至多为 10-9秒的数量级)勒纳德因发现光电效应上述重要性因而获得 1905年诺贝尔物理奖。三、爱因斯坦光子理论解难题光电效应使经典电磁波理论陷入困境, 给物理学的晴朗天空又增加了一朵乌云, 这一事 实激励着年青的爱因斯坦 ( A.Einstein ,德, 18791955)他苦苦地思索着, 正在这个时候, 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 M.Planck, 德1858一1947)发表了能量子的假设,成功地解决了黑体 辐射的问题, 爱因斯坦对晋朗克的能量子假设进行了研究后, 把量子论彻底贯彻到辐射和吸 收过程中去提出了崭新的光量子的假设, 从而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爱

25、因斯坦认为, 在光的 传播所经过的空间里, 光的能量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而是由个数有限的局限于空间各点的能份量子(即光子)的能量为 h u,h是普朗克常数u是光的频率,光源不同,光的频率不同, 当光照射到金属板后,应该满足下列的能量守恒方程1 彳血卩=附十一mv上式也称为光电方程,式中的 hu即为光子的能量, w为每一个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而必许克服的束缚能。: 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最大动能,从该方程可以看出,电子吸收了光子能量后,如果这一份能量 hu大于束缚能 W则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反之,则无法从金属表面逸出,因为一个电子同时吸收两个以上的光子的几率极小, 所以不能期望它在时间上积累起为了

26、逃逸金属表面所必不可少的能量。对于某种金属材料存在一个阈值频 率,小于阈值频率的光照射,就不能使金属板放出电子来; 当光的频率高于此阈值时电子就能从吸收的光子中得到足够的能量而逃逸出金属表面、 这样电子逸出后的最大动能显然与光照频率有关,爱因斯坦也因发现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 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四、密立根一一精确实验作判决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和光电方程完全能够解释光电效应中的各种现象, 但并没有立即得到人们的承认,它受到的怀疑超过了同年( 1905年)他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甚至连相信量子概念的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包括普朗克本人也持反对态度。 这一方面是由于经典电磁理论的传统观念,深深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个假设并未得到全面验证。 所以从1907年起就不断有科学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中主要困难是接触电位差的存在和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