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62.89KB ,
资源ID:73492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492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复习资料.docx

1、复习资料教育学原理(共九章) 第一章 1. 谈谈你对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思潮的认识。 P13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贯穿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奇。主要观点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管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形成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要观点为:教育目的是像学生传授和生活相关的广泛只是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和实科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和方法应适应

2、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应是愉快和有效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2. 试分析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P14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其基本观点是:第一,反对中世纪宗教和封建社会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第二,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关系所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活动;第三,强调学校应让孩子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第四,主张应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第五,在教学原则和方法

3、上,推崇“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其不足之处是把抽象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3. 述评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 P15-16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等人,其基本观点包括: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

4、儿童为中心;第六,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其影响组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减弱。第二章 1.教育(广义、狭义)P22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感情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5、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现代教育P28 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P29 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实践,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意义日益扩大,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和加强;第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分离走向统一;第四,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第五,教育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教育的时空空前地拓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制度的弹性和

6、开放性不断提高;第六,教育地位不断提升,教育功能不断增强,教育事业成为兴国之本;第七,教育不断变革,现代教育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都需要不断的革新;第八,教育的理论自觉性不断提高,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日益被克服;第九,教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第十,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第十一,教育的终身化趋势明显,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第三章 1. 教育现代化 P37 指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进程。教育的现代化具有以

7、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开始逐步构建成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创造性、个性化的特征。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P39 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和经验的继承。3.人的发展 P40 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4. 最近发展区

8、P41维果茨基提出,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发展水平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它说明那些处于形成状态、在成熟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的东西。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某一问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解决这些问题。5.一般发展 P41 是赞可夫提出的,指的是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总体发展。在智力发展中,又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6. 社区教育 P51 是指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相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

9、,互惠互利,旨在促进经济、文化、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1. 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 P32 教育优先发展,其基本含义有两个:第一,社会对教育的投资要适当高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第二,教育的发展要优先于社会其他行业或部门而现行发展。2. 教育的文化功能。 P36 传递-保存,传播-丰富,选择-提升,创造-更新的文化功能4. 教育民主化的含义。 P38 教育民主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民主化在系统中的反映,二是教育系统本身体制内部的民主化。5. 教育主体性的含义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含义。 P38 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发展;二是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

10、对独立性;打破模式化教育,用多样化的教育造就富于个性的新一代。6.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P45-46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7. 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两个前提。 P46-47 人的可教育性;人对教育的需要性8. 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P48-49 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家庭环境的因素和社会发展状况。9. 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的意义。 P52 指的是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的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教育力量,将学校、家庭、社

11、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10. 学校教育的局限性。P50 1.从时空上看,学校教育并没有占据学生活动的所有时间和空间,它只占据个体活动的部分时间和空间,学校教育只能辐射到有限的时空,它也只是个体成长过程特定阶段的影响因素;2.从学校自身的特点看,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有可能将学生的生活制度化,非主体化,符号化,从而在某些方面滋生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如强调规范统一、强调知识本位化容易抹杀学生个性,也容易使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生活。第四章 教育目的 P55 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存在着的教育活动结束时多要取得的结果二、 问答 1. 建国以后我国历次教育目的的表述的基本

12、特征。 P66-67、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追求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2. 如何理解和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P68-70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促进功能,我们必须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有清醒的认识,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和崇高理想;2,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一下几个方

13、面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之间的关系。第五章 1. 教育制度 P71 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结构的两方面: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2.双轨学制 P76 双轨学制是以18-19世纪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学校系统为基础形成的。该学制系统分为两支:即是由中世纪学校演变过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供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群众性现代学校。双轨学制的两轨,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一轨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后

14、来是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先是和小学连接的初等职业学校,后来发展为和中学连接的中等职业学校)。谈谈你对我国学制改革的看法。 P82 1.学前教育体制应基本稳定,发展也应量力而行;2.义务教育体制分段应多样化; 3.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应实行多样化和综合化; 4.高等教育应逐步向多层次、多类型的方向发展;5.应当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六章 1. 教师 P 82 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 教师教育P91 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3. 学校文化(校园文化)P10

15、2 指的是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的集合体。4. 教师文化P103 指的是有由教师自己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一整套价值观念、知识符号、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等的集合,集中体现教师的教育精神和职业道德。5. 学生文化P103 指的是在教师文化和学生原有身份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由学生主体所创造的一整套价值观念、知识符号、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等的集合。6. 学校观念文化P103 指的是一所学校所追求和实践的教育精神、教育理念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整套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等等。7. 学校事故P107 学生在校期间发

16、生的人身伤害统称为学校事故。学校事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意外事故;一类是过错事故。1. 教师为什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P84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思想品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对人的智力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 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P87 初始化阶段(从无到有);提升阶段(从重“量”到重“质”);专业化阶段;3.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求。P88-90 第一,对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要求。包括六个方面:1.专业知能: 教师职业要具备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2.专业伦理:教师职业要具备拥有普遍的自我约束力和伦理标准;3.专业训练,教师职业专业

17、素质的养成要经过长期专门的培养与训练;4.专业发展,教师职业专业素质是连续的,终身的,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进修;5.专业自主,教师职业活动享有高等的专业自主权;6.专业组织,教师职业应形成坚强的,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团体。第二,对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的要求:1.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2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精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4. 教师教育改革涉及哪些内容?P91 第一,建立相应机构,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第二,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认证和淘汰;第三,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

18、,制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标准;第四,建立新型的教师教育体系,体现教师教育的开放性、一体化和综合化;第五,将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系统,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中小学教师;第六,大学和中小学相结合,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形式加强教师教育的实践环节;第七,强调教师职业的实践性和终身性;第八,加强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第九,实现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的多样化。5. 学生的特点(学生观)。 P91-9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7. 现代学校的危机有哪些? P100-101 第一,学校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第二,面对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如何保持自己的公

19、共性质,如何保持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正理念的问题就成为摆在现代学校面前的大问题;第三,由于不同国家、地区间生吃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使得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办学条件、水平与质量差距很大,而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严重地挑战现代教育的公正理念,并带来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社会后果;第四,随着学校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学校类型越来越多,原有的学校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冲击,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需要中心界定。第五,以科学知识传递和智力开发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学校在知识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今天面临新的挑战,教师传统权威的基础受到严重动摇,学校在诸多社会建制中的实际地位逐步下降;第六,在文化多元日趋明显、

20、文化隔阂与文化冲突日益严重、文化帝国主义日趋猖獗的情况下,现代学校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功能很难界定。第七,脱胎于现代工厂和新政机关的“科层制”管理模式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很难调动学生与教师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学校生活的活力。8. 现代学校和古代学校的区别。1.古代学校是不系统的,不连贯的,而现代学校是有系统的,相互衔接的;2.古代学校的教学内容以人文为主,轻视自然,而现代学校的教学内容则面向实际,以各种实用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3.古代学校以个别教育为主,没有学期、年级的概念,现代学校则以班级教学为主,设立了学期,年级的概念;4.古代学校是面向少数人和特权阶层,现代学校则面向大众,是公共

21、资源,具有公益性; 5.古代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则与生产劳动关系密切;6.古代学校强调尊师重道,现代学校提倡师生平等。9. 学校文化(校园文化)的功能。P102-1031.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学校文化本身具有直接和巨大的教育意义:优良的学校文化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学校文化则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效果,损害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 学校文化既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要素,为学生所学习所吸纳,又可以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作为一种亚文化,学校文化还可以为主流文化提供新的文化因素,促进社会整体文化的变

22、迁。10. 如何建设理想的学校文化(校园文化)?P104 1.重视学校文化的教育价值,特别是人格陶冶价值,不要仅仅把学校文化定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上;2.整理和继承优良的学校文化传统,使之在未来发扬广大;3.突出学校文化的时代特征,使学校文化和时代主流文化的精神趋于一致;4.加强对学校文化的研究,既包括对学校文化事实性研究,也包括对学校文化价值性的分析和策略性探索,为建设学校文化提供知识基础和有效策略;5.充分发挥各种文化主体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文化身份,激活他们的文化创造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文化创造者;6.给予学校中“文化处境不利”的人真诚的关心和帮助,预防、克服文化歧视和文化伤害,使他们

23、从“文化处境不利”的状态或心境中走出来,重获文化自尊。第七章1. 课程 P112 课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获得的经验极其获得过程。该经验的获得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的。4. 活动课程 P128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指的是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和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1. 当代课程设计发展呈现代化什么趋势? P113-114 课程结构日趋合理;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2.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优缺点。P128-129 分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它是历史上最悠久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之所以受

24、人们青睐既是由于受学校人力、物力的限制,也是由于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知识观。分科课程的确适应学科分化和分类的需要,有利于人们对特定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综合课程是与单一的分科课程相对,是指将与学科有关的课程合并起来编定的课程形式。综合课程的目的是防止学科分科过细的弊端,有利于课程“生活化”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它的综合特定,不利于一些学科内容深入和系统的教与学。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出成就何在? P129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课程的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体制的优势结合起来,确立“一本多纲”的课程改革方略,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学校组课程教材

25、改革中的积极性;二,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上,大胆借鉴国外的先进改革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许多禁区,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4. 新世纪课程改革呈现哪些发展趋势?P129 第一,力求完善,不断提升新课程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第二,在课程政策上,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整合;第三,在课程内容上,实现学科知识和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第四,在课程结构上,更新、丰富课程种类,恰当处理好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综合化;第五,在课程实施上,加强课程预设的和课程创生性;第六,在课程的评价上,超越目标取向

26、,重视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第八章 1. 教学 P131 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2、 教学模式 P135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3. 教学评价 P138 从现代教育评价的角度看,评价可理解为测评和估价两个部分。测评是对数值的测定和计算,取得数据;估价是对测评的结果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目的和途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师生得到及时的反馈,以便强化和矫正教学效果。3. 静态评价 P139 是对评价对象已达到的水平或已具备的条件进行判断5. 动态评价 P139 是对评价对象

27、的发展状态的评价。1. 教学过程的特点。P131 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是以学生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3. 简述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P133-134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这种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美德”,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的形成又是通过知识的积累自然形成的,因此为了实现道德目的便演绎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到手段全面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2.行为主义教学取向。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控制和预见行为,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的过程就是“刺

28、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过程,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安排强化。3.认知教学取向。认知取向批判了行为主义教学取向,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加强。4.情感教学取向。情感教学取向则认为认知心理学的不足在于把人当作“冷血动物”,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把教学过程简单地分割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4. 述评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P134-135 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以通过行为行使表现出来,并把他们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又按层次将各个领域分成若干亚领域。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分类的作用

29、在于为教师提供一套统一的术语,以为测量评价教学效果和编制测验题提供客观标准。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是知识的结果,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包括六个亚领域: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柯拉斯霍于18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的专著,他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其亚领域可分为接受、反应、价值的判断、价值的组织、价值的个性化;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1972年,哈罗和辛普逊分表了动作技能教育目标分类专著,哈罗将技能领域的目标分为6类,依层次的高低为: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动作、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辛普逊的

30、分类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她将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准备的状态、引导的反应、机械的练习、复杂的反应、创作。5.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P136 教育哲学(在一定的哲学观点基础上形成的对教学目标、学习者认知机制和教学活动中各种矛盾关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教学期望(指的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期和对学生行为的一般要求);支持系统(教学所需的物质条件);程序(具体的教学步骤或阶段);操作要领。6. 世界各国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P139 1.在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上,现代教学评价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2.在教育评价功能上,现代教学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1、3.在评价的类型上,现代教学评价注重实施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的方法上,现代教学评价注重采用绝对评价和多元评价;5.在对待分数的态度上,现代教学评价要求树立新的分数观,使每个分数都具有教育意义,成为学生前进的一种动力。7. 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P139-140 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主要表现在理念、技术、基础三个层面上。从理念层次上看,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成为教育领域的基本观念;从技术层次上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从基础层次上看,教育学已不仅仅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8.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容。P140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内

32、容包括三个方面: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心理表征既包括建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建构性的知识或经验;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要素构成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9. 简述你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认识。P140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反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的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在主体和情境的交互作用下,在各种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知识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蕴含着主体的价值追求。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质上是给予主体价值充分尊重的教学观,体现了教学论的发展方向。第九章 1. 德育 (广义、狭义)P141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