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1.44KB ,
资源ID:73425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425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 第 一 单 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第一单元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教材围绕学习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还要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的美好。古诗词三首要背诵、默写,了解诗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以及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七月的天山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单元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词三首,背诵桂林山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

2、容。2、方法与过程: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景色,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在课文中

3、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单元 课时 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桂林山水 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 3课时 七月的天山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课 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 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4、望洞庭。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 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2、背诵此诗。教学重点 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揭题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

5、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1、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2、指名背李白的诗 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老师介绍,体会背景。(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1、读题,看注释,结合自我理解,2、介绍背景。学生自学,初步理解古诗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6、。全班交流古诗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指导朗读 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7、?你最欣赏哪一句?1、自由吟读。2、讨论。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 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望洞庭。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教学重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2、背诵诗歌,默写诗歌。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形象感知,揭题导入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写的。自由吟读古诗 根据

8、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2、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3、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

9、景抒情的手法。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1、交流 2、背诵 交流课外积累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指名读一读。布置作业 默写诗歌。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对比体会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课 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忆江南。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教学重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2、背诵诗歌,默写诗歌。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

10、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2、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1、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 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3、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指名

11、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2、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3、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 1、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

12、的熟悉,那么了解。)2、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 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

13、习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布置作业 抄写或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忆江南 白居易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教学反思 课 题 桂林山水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

14、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 题 桂林山水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 1、2自然段。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 1、2自然段。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欣赏歌曲,导入 1、播放韩晓的我想去桂林,体会歌词意境。2、听了这首歌,现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听读指名谈感受。3、今天,我

15、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出示课题:桂林山水)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自读全文,学习字词。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1)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

16、不同的“静、清、绿”?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 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

17、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指导:漓:注意右边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学生临写。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 题 桂林山水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自悟,领

18、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2、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 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19、到: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1、反复诵读课文 2、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特点之三

20、“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

21、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2)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 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1、有感情地朗读。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布置作业 背诵课

22、文 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总述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教学反思 课 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5自然段。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教学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双龙洞的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3课

23、时 第 一 课 时 课 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双龙洞的资料、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谈话导入课文 在我们生活

24、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1、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读题。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新词 提出自读要求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 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1、同桌互相检查读。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

25、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 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

26、进入内洞。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5自然段。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教学难点 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双龙洞的资料、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习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出示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27、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1)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2)指名回答(3)反复朗读上述句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二、学习洞口、外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着重感悟下列句子: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1、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 2、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 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

28、行。复述 布置作业 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课 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2、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重点 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教学难点 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双龙洞的资料、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 5自然段的背诵。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1、生一

29、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2、指名回答 3、反复朗读上述句子。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生朗读课文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 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板书:奇)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

30、来)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句子。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练习给课文写提纲。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学生讨论概括 学生分组编写提纲 布置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板书

31、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程 山路-洞口-外洞-(美)(宽)(大)-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险)(奇)教学反思 课 题 七月的天山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天山的美好。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天山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揭题 板书课题。

32、解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读文,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引导读通课文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指名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

33、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教学反思 课 题 语文园地及习作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过程与方法: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教学重点 积累词句,学习排比句。教学难点 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 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