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8.57KB ,
资源ID:73333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333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比较文学复习考试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比较文学复习考试资料.docx

1、比较文学复习考试资料一、填空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 比较文学学科萌芽于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80年代正式产生,二战后繁荣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2.“比较文学”一词出处:法国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编篡了一本各国文学选集,以比较文学教程命名。 法国学者维尔曼于1827-1830年在巴黎大学开设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并在1829年出版著作比较文学研究。1830年,安贝尔接替他开设“各国比较文学史”讲座。3.中国的“比较文学”1904年黄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分论中对波斯奈特及比较文学一书作过介绍。真正使“

2、比较文学”在中国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931年傅东华从英文转译的法国学者洛里哀的专著比较文学史。戴望舒翻译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各种西文的“文学”既指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在西文的“比较文学”中,“文学”实际上只是文学研究的意思。中国的“文学”专指文学作品。4.外国学者的定义法国学者最早提出定义。(卡雷、基亚)PPT美国学者的定义。(享利雷马克)PPT苏联学者的定义。(日尔蒙斯基 历史-比较文艺学)PPT5.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三种文学关系:事实联系、价值关系、交叉关系(二)比较文学的性质

3、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三)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6.国别文学、民族文学、世界文学PPT7.总体文学:原意是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是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上是文学理论的别称。是从多国文学现象中探讨一般规律。8. 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可比性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国外的比较文学(一)史前史贺拉斯、维吉尔、普鲁塔克;中世纪的欧洲(但丁);18世纪启蒙运动(伏尔泰)18世纪()PPT(二)学科史 PPT(1)学科的诞生:1,杂志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比较文学报。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又

4、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2,理论著作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3,进入高等学校课堂1870年,俄国的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开设“总体文学”讲座;1871年,意大利的桑克蒂斯在那不勒斯主持比较文学讲座;同年,谢克福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办“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座;1892年,法国的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比较文学讲座。 4,学位论文与工具书1895年戴克斯特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1895年贝茨完成博士论文海涅在法国,并于1899年发表了比较文学目录初稿;此前,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完成名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潮。(2)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巴尔登斯伯格

5、PPT梵第根:第一个系统、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法国学派的宗师。著作是比较文学论。法国比较文学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这个学派仅仅承认“文学关系”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正宗,并以文学关系为主轴建立起由影响的“起点”经“中介”再到“终点”的三点一线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体系。(3)比较文学的开拓:美国学派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成立。1958年9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教堂山会议”),耶鲁大学的雷纳韦勒克以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尖锐批评法国学派。韦勒克提出:“必须面对文学性这个问题,即文学艺术的本质这个美学中心问题”

6、。亨利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一文中提出比较文学的定义,代表美国学派的观点。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包括两个方面:超出国界的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哈瑞列文的比较的基点(1972年)提出文化上的相对主义,建立主题学研究。研究特征:在超越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架构下,美国学派建立起一套学科理论,这套理论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PPT)(4)俄苏比较文学研究1870年,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开设“总体文学”讲座。维谢洛夫斯基从研究“影响”、“借用”等问题入手,揭示文学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阐明文

7、学的发展如何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日尔蒙斯基:比较文学的“历史类型学”。坚持历史类型学研究传统,侧重研究文学现象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注意到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不认为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5)东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略)西班牙:1947年,第一届比较文学座谈会在马德里召开,1976年成立比较文学学会。匈牙利:开展比较文学最早的国家。前南斯拉夫:1967年在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五届大会。阿拉伯世界:1961年,希拉尔在开罗的阿拉伯国立大学作有关比较文学的讲演,出版比较文学与阿拉伯文学讲演集。印度:1908年,泰戈尔主讲过“比较文学”。雅达普尔大学1956

8、年建立比较文学系。日本比较文学发展略早。二、中国比较文学(一)史前史1、萌生: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的西晋时期,佛教界产生“格义”研究法,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合本”(PPT)早期佛典的直译与意译释道安(314-385)力主“直译说”,提出“五失本三不易”(PPT)鸠摩罗什(344-413):意译2、发展: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夜大量译介西学严复(1854-1921)译天演论、原富(国富论),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林纾(1852-1921)译西方小说。认识到文学的社会价值梁启超把历来被轻视的小说提到了极高的地位简单、零碎甚至牵强附会的文学比较(王先生论施耐庵;王国维;鲁迅摩罗诗力说)PPT3

9、、成熟:五四前至1949年钱钟书谈艺录(二)学科史比较文学在中国内地开始复兴标志:1979年钱钟书管锥篇出版。1984年,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创刊。第一本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成立,学会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办公。三、现状与前景新形势要求比较文学研究突破原来单纯关注文学问题的理念,更多关注对人类文化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要求比较文学突破原来的“欧洲西方”文化的范围,扩大到全球,在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特别在东西方文学之间进行比较研究。1991年8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3次大

10、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比较文学异军突起。第三章 比较文学基本类型及研究方法1.比较文学体系划分:影响研究: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平行研究:文类学、主题学、比较诗学、形象学;历史类型学研究;跨学科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2.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影响影响研究赵氏孤儿改编)影响传播的方式: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放送:爱伦坡先在法国和欧洲产生影响,而后才得到美国本土的承认。接受:莎士比亚戏剧对古罗马、同时代意大利作家的接受。传播途径:研究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者和评论者,研究传递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沙龙等。对外民族作

11、家作品的移植、改编和模仿(PPT)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四个步骤、挑战3.平行研究平行比较方法:对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甚至意外、象征、格律等的比较,还包括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思潮与运动的比较。民族性是平行比较中“异”的基本表现。平行研究的范围虽然远远大于影响研究,但它必须依据于“可比性”和“文学性”。历史类型学4.阐发研究研究内容: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理论对理论的相互阐发;在跨学科研究范围内,阐发研究是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或用别的学科的理论来解释文学中的各种问题。注意事项:阐发研究绝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即相互的。5.接受研究(PPT)6.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

12、法(PPT)第四章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第一节 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1.神话与民间文学神话民间文学:英国学者威廉约翰汤姆斯提出“民俗学”的概念比较:神话自然应被包括在民间文学的范围内。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无名氏的集体创作。民间文学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从神话发展演变而来。自觉的艺术创造。一定程度上蕴涵着讲述者、传承者的个人因素。2.研究历程起因:1793年,英国的詹姆斯麦克弗森出版所谓的莪相史诗。1765年,英国的托马斯帕西出版古英诗钩沉。(一)德国:神话学派(一切民间文学都来源于神话)赫尔德:第一个采用“民歌”概念,最早搜集民间文学的学者之一。1778年,搜集了德、英、北欧诸国、拉脱维亚、波兰等

13、地的民歌民谣的民歌集(后改为歌中的人民之声)出版。约瑟夫戈莱斯的德国民间故事书研究16世纪以前流传在德国民间的“浮士德”、“海蒙的孩子们”之类的传说和故事。比较分析尼卜龙根之歌和北欧英雄传说,指出尼只是一个巨大的神话中流传下来的一部分。亚洲神话史(1810)一书中提出一切神话起源于东方的论点,并提出世界上只有一种自然诗神话的设想。雅科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格林童话集(即儿童和家庭童话集)。1835年,雅科布格林出版德意志神话学。19世纪初,包括雅科布格林在内的一批德国语言学家从语言上证明,欧洲各民族语言形成之前存在着雅利安民族和雅利安共同语(印欧语)。马科斯谬勒:“太阳神话说”:人类的共同神话是太

14、阳神话。谬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二)人类学派安德鲁朗,弗雷泽,哈特兰(三)芬兰学派(历史地理学派)卡尔科隆:其父老科隆把流传在民间的同一故事的异文,按内容和流传的年代、地域加以排列比较,卡尔科隆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聪明狐狸的故事,发现芬兰的多数民间故事是从俄国和瑞典传来的。AT分类法:安蒂阿尔奈(科隆的学生)创造出一套十分精确的民间文学的分类方法,并出版故事类型指南一书。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思汤普森增补修订阿尔奈的索引,引入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故事,作了大量的、更加艰苦细致的分析比较工作。(四)心理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派用泛性观的模式研究一切民间作品。荣格派提出若干原型。(五)结构主义克劳

15、德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的结构研究(单元/“神话元”)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1728)比较研究100个俄国民间故事,归纳出31种功能第二节 文类学1.文类学研究概述2.西方文学分类史:柏拉图理想国:“单纯叙述”(喜剧和悲剧)、“模仿叙述”(合唱队的颂歌)、“混合叙述”(史诗)三种说故事的叙述方式。亚里士多德诗学:文学作品“因为模仿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而划分为史诗、悲剧、喜剧和酒神颂”。歌德诗歌的自然形式:文学“真正的自然形态有三种:叙述清楚的、热烈激动的、个人表现的史诗、抒情诗和戏剧”。施莱格尔兄弟论戏剧艺术与文学:“抒情的、史诗的、戏剧的这些概念都是文学名词,

16、用来表示人类一般存在的基本的可能性。”西方文学三分法:叙事类(史诗类)、抒情类(诗歌类)、戏剧类3.中国文学分类史:诗经:风,雅,颂尚书:典,谟,誓,诰,等等。曹丕典论论文“四科八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陆机文赋十类: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刘勰文心雕龙:韵文十七种,无韵文十八种。文心雕龙论各种文类遵循的法式()PPT中国的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古代:有韵文(“诗”)与无韵文(“文”)。稍后“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五四时期接受西方分类标准,三分法(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与四分法并存。4.缺类:一种文类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

17、5.中外文类比较研究方法举隅(一)印度佛教-中国小说佛教变文对唐代传奇小说的影响季羡林:印度文学在中国 我国六朝时代志人志怪小说,篇幅短,每篇一个故事,平铺直叙。唐初王度古镜记结构大变,在一个主要的故事中穿插许多小故事(二)十四行诗(三)小说文体比较Romance:“爱情故事”、“传奇小说”, 如:The Arabian Nights and Treasure lsland are romances.(一千零一夜和金银岛都是传奇故事。)novel :“有情节、有人物、有动作、有对话的长篇故事”, 如:the novels of Dickens(狄更斯的小说)fiction :小说总称, 特指“

18、虚构的、杜撰的故事”, 如:We want facts, not fictions.(我们需要事实, 不要杜撰的故事。)西方小说发展三阶段:史诗-中古传奇-长篇小说中国小说源流: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唐传奇宋话本元明清小说(四)悲剧中西悲剧比较第三节 主题学1.主题学的定义2.主题学的发展历程(一)产生:德国的民俗学研究19世纪初,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史雷格尔和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等开始研究民俗学。(二)发展法国梵第根将比较文学研究范畴分类时,把题材、主题、典型的研究类别称为“主题学”,即“流传学”,强调主题学研究要对对象的渊源性、相互之间的流传、关联和影响等进行实证探究,形成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

19、的特征。1929年至1937年,法国学者保尔梅克尔编辑了一套主题学丛书。二战后,德国学者弗伦泽尔开始编纂文学主题词典,1962年出版主题学专著文学史的丛剖面,1966年出版主题学理论专著题材与主题史等。1968年,美国的哈利列文发表专论主题学和文学批评。他认为作家对题材的选择是一种审美决定,观念性的观点是结构模式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是媒介中固有的。美国的维斯坦因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1968)、弗朗索瓦约斯特比较文学导论(1974),专章论述主题学。由此,主题学在美国比较文学学界立足,成为比较文学学界热门的研究方法之一。(三)中国的主题学研究发端于民俗学。1924年,顾颉刚在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发表

20、孟姜女故事的转变文章。钟敬文的中国印欧民间故事之相似(1928)、赵景深的中西童话之比较(1927)70年代末,钱钟书的管锥编为我国主题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对主题学研究的质疑意大利的克罗齐认为所谓主题学研究是“旧批评最喜爱的题材”,根本不值得展开。法国的巴尔登斯贝格认为主题学研究缺乏科学性。美国的雷纳韦勒克把主题学视为历时研究的外部研究,采取排斥态度。在美国比较文学界广泛流行的比较文学:方法与展望(1961年)没有收录有关主题学的论文。确立研究地位:1954年,基亚出版法国小说中的大不列颠:191419403.主题学研究四个层次:题材研究、人物研究 (情节、人物和一定的艺术形式)、母题

21、研究、主题研究(一)母题 母题与主题(二)题材:题材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的素材,其中包括人物及相宜的姓名,它是摆在读者眼前的生活的一个侧面,或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或是想象中的生活。(三)其他术语:情境:文学作品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格局。母题和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潜在部分,情境(以及结构等)是作品的外现部分。每一个特定的情境必然蕴含着一个母题。意象:主题学中的意象,指某一民族、某一国家中具有的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文化形象。只有当意象作为一种中心象征,与作品的主题发生紧密联系时,才可以成为主题学研究的对象。第四节 媒介学1.媒介与媒介学:(1)媒介的定义(2)媒介的分类:个人媒介、

22、团体与环境媒介、文字与材料媒介(人们主要通过翻译来介绍和传播外国文学,也主要通过译本来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所以,对于翻译的研究是媒介学的核心,形成“译介学”或“翻译研究”)(3)翻译研究:翻译史的研究;翻译理论的研究;某些具有重要地位的译者、译作和翻译风格的研究,同一作品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两种语言、两种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贯穿在上述研究的过程中。广义的翻译:以今译古和以内译外(以外译内)。以内译外是指翻译外国的作品,翻译少数民族的作品。2.翻译史(一)汉译佛典(二)近代中国的翻译活动晚清: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20世纪初,建立了一批翻译机构和翻译刊物。晚清最初所译多为兵政类、医学

23、类,后来逐渐增加文学类。“五四”以后,翻译事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不仅译作的数量大大增加,质量也较前有显著提高。(三)欧美翻译史三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3.翻译理论(1)比较文学视角:翻译是沟通不同民族和人民心灵的桥梁,为文学影响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只有承认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研究它作为一种媒介产生的影响才有价值和意义。(2)译介学发展主要事件:1931年,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正式讨论“译本和翻译者”的问题,首先关心的是译本是否完全、准确地反映原文内容,提出译者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应完成的工作。1951年,基亚在比较文学中提出研究译者和译作中有很多“心理的”、“历史的工作”可做,重视翻译研究。198

24、2年,布吕奈尔、毕修瓦、卢梭合著的什么是比较文学中说,“和其他艺术一样,文学首先翻译现实、生活、自然,然后是公众对它无休止地翻译。所以,在无数的变动作品和读者间的距离的方式中,比较文学更喜欢对翻译这种方式进行研究。”“翻译不仅仅是表面上使读者的数量增加,而且还是发明创造的学校。”1993年,苏珊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批评导论(或比较文学:批判性介绍)最后一章“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中提出,翻译研究已经由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过时。女性研究、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研究已经从总体上改变了文学研究的面目。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把翻

25、译研究视作一门主导学科,而把比较文学当做它的一个有价值的、但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研究领域。”(3)传统的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的翻译研究()(4)比较文学的翻译学研究缺乏对应词:logos,道,功夫,饺子文化信息的增添、失落、歪曲:山 hill, mountainRiver 江,河江 + 山 = 国家数字在不同文化中的特殊意义。特定文化意象的传递:龙,the Milky Way人称、时态差异4.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传统翻译认为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等值关系(equivalence)是必要的,其评判准则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法国埃斯卡皮(1918-2000)在文学社会学(1970)中提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

26、性叛逆”,但他理解中的“创造性叛逆”仅仅是语言环境与语言外壳的转换。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译者、读者、接受环境都是其主体。(一)译者的创造性叛逆1.个性化翻译“归化”:表面上是用极其自然、流畅的译语去表达原著的内容,其深处是程度不等地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异化”:译语文化“屈从”原著文化。2.误译与漏译无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误译是译者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或误释,是文化或文学交流中的阻滞点,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与变形。有意的误译:译者为迎合本民族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习惯,故意不用正确手段进行翻译。或译者为了强行引入或介绍外来文化的模式和语言方式而误译。有意漏译与无意漏译3.节译与

27、编译有意识型创造性叛逆。4.转译与改编特殊型创造性叛逆,共同特点是都使原作经受“两度变形”。转译(又称重译):借助一种语言去翻译另一语种的文学作品。改编是作品文学样式、体裁的改变,语言文字的转换。(二)接受者的创造性叛逆(三)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5.译者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剧作;傅雷译巴尔扎克。6.翻译文学与翻译文学史翻译文学:原作生命的延伸。 译者:原作的读者,译作的作者。中外共识:翻译文学是民族(国别)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文学史:一部文学史,具备一般文学史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作家、作品和事件。作家:翻译家、已经被“同化”了的外国作家。作品:被翻译了的外国文学作品。事件 :文学翻译事件,翻译文

28、学作品的传播、接受和影响的事件。第五节 形象学1.形象学研究概述1896年,路易-保尔贝茨指出,比较文学的任务之一便是“探索民族和民族是怎样互相观察的:赞赏和指责,接受或抵制,模仿和歪曲,理解或不理解,口陈肝胆或虚与委蛇。”20世纪初,巴尔登斯贝格(1871-1958)的法国文学中的英国和英国人示范了形象学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让-马丽卡雷(1887-1958)在法国作家和德国幻象,1800-1940(1947)中定义形象研究为:“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被后人视为“形象学”奠基者。1951年,卡雷的学生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辟一章研究“人们所看到的外国”,概述法国的形象学研究

29、。受到批评弊端(PPT)发展(理论与实践)2. 后殖民主义与形象学后殖民主义:从原殖民地文化出发,反思过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长期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体系,解构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它认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形成的种种规范、观念已经潜移默化,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无形中制约着当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解剖西方人眼中作为“他者”的“东方”形象。(PPT)后殖民主义理论催生的族群研究,重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关系、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在各种文本中的复杂表现,与形象学相通。3.女性主义批评与形象学4.中国文学中的异国异族5.西方文学中的异国异族 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6.套

30、话: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的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7.社会整体想象物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整个社会想象力参与创造的结晶。社会想象实践的两极:意识形态和乌托邦(1)作品/作者 整体想象物把神话强加给公众舆论;传播一个已在舆论中存在的神话;与集体描述背道而驰(2)意识形态:作家在依据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文明持否定态度。偏向于认同性,强化本群体的身份。(3)乌托邦:偏向于相异性。背离了自身文化观念。(4)法国文学中的第三世界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让-玛丽勒克莱齐奥的荒漠为代表的小说把它想象成一个对立于现代异化的都市社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始空间;以让拉斯巴耶的诸圣的阵营为代表的小说把它想象成一个与文明、现代的西方世界相对立的野蛮落后的危险的空间。(5)中国再生式故事情节(6)“美洲的发现”英国清教徒对美洲大陆的想象和预见唤起巨大的激情和推动力,他们在各种各样的宗教小册子、布道文、清教哀诉中把欧洲人的殖民掠夺行为合法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