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50.60KB ,
资源ID:73188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18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庄子》内七篇心解精华.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庄子》内七篇心解精华.docx

1、庄子内七篇心解精华庄子内七篇心解精华庄子内七篇心解序言读庄子,最容易为庄子的表达形式所迷惑,其文字汪洋恣肆,意境雄浑飞越, 想象奇特丰富,情致高迈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但对于庄子所 表达的思想,则人感觉“身临大海,望洋兴叹”,乂如“深入宝山,空手而归”, 往往不得要领。其实庄子表达的思想正是最日常、最生活化的哲理。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道在 蛟蚁,道在梯稗,道在瓦然,道在屎溺。庄子所主张的“道”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 当中,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 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做事,运水搬柴,着衣吃饭,涤器煮 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

2、不修而修。如果说论语是积极入世的政治哲学,那么庄子则是心灵超脱的生命哲 学。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讲的则是 “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道理。儒家讲的是“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其 理想是“甘为天子臣,敢为帝王师”,而道家却立志“不作帝王师,不为肉食 谋”,其理想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国学大师南怀瑾评议儒道两家的差异时说:“儒家是讲入世的,勇猛精进,白 折不挠,它的精义是工作;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间,行云流水,顺其自然,它的精 义是生活。庄子所讲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表达的正是一种心灵的境界。庄子认为每一 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帝王(应帝王):虽然

3、在现实生活,他可能是一个漆园小吏,可以 是一个平头老白姓,但在他的内心,他可以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他可以超越生死, 超越古今,超越万物,达到心灵的完善;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可能穷困潦倒,他 可能形体残缺,但在他的内心,他可以顺应自然,可以虚己无心,可以做到“天地 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透过庄子的表面上看起来超脱、冷酷的言辞,我们可 以看到庄子对人生、生命、心灵的眷念和爱护。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 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以贯 之。庄子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巧妙活 泼、引

4、人入胜地表达思想。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 的想象力,具有石破天惊、振智发I的艺术感染力。在庄子笔下,我们看到他如何梦见蝴蝶、欣赏鱼乐、曳尾于涂、嘲讽权贵。他 描写平凡人的不凡,如庖丁解牛、苑偻丈人承蜩、大马捶钩之绝技、梓庆鬼斧神 工、轮扁得心应手等等。任何一样小技艺,只要长期专注去做,心无旁鹫而乐此不 疲,最后皆可登至化境,如有神助。这就是“道以艺载,技进于道”,庄子所追求 的道实际上就是与真实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门生存艺术。“人相忘乎道术”,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道,人应该在道术中生活。其实道 也正是人的本性,只有道才能真正地给你带来快乐,带来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快 乐。

5、人生于道,正如鱼生于水。当鱼在深水中时,鱼就忘记了水的存在、也就忘记 了自己。这个时候鱼和水是一体的,这个时候鱼是最快乐的。当人合乎道的时候, 人也忘记了道,也忘记了自己。这个时候人才是最快乐的。正如庄子所说:当鞋子 合适的时候,脚被忘却了。庄子表面上看起来是个超凡脱俗的不食五谷杂粮的人,而实际上庄子是一个人 世颇深的深诣处世之道的人。庄子绝顶聪明,对于现实有深刻尖锐的穿透力。但庄 子的这种“看透”不是“看破”,庄子的哲学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是 消极避世的隐士,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更不是幻想乌托邦的自语者。庄 子的看透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也是为了更高的追求。人生看透但不看破,事

6、情看破 了,就会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就会不想做人了;而看透则是刚刚好,事情看 透,就会明白如何处世,人情看透,就会明白该如何处人。所以,庄子要求我们放弃对物欲和名利的沉醉和争斗。庄子对于人间的斗争总是以批评嘲讽的语气,指出其中的执着、盲点与愚昧。人们常常 为了外在名利的价值,而放弃了内在心灵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人们所向往的富贵 功名以及浮华享乐,无不让人付出人性遗忘或心灵遗弃的惨重代价。所以,庄子告诉我们对待名利、生死要做到“虚己无心”,意思是你可以活 着,你也可以拥有名和利,但只要你心里面不藏着名和利,不悦生恶死,不要被名 利生死束缚住,顺应自然而为,方能解脱心灵。庄子倾心于精神的自由,求

7、诸于个 人心灵的安宁。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建筑物越建越高,但我们的境界却越来越低;高速路越修 越宽,但我们的思路却越走越窄;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食物,但营养状况却难以平 衡;我们能够运用的医疗手段越来越多,但健康标准变得越来越没准儿;我们的收 入越来越高,但道德水准却未见突飞猛进;我们的开销越来越大,但快乐的获得越来 越不易;我们的财富在成倍地增长,但自身的价值却越来越模糊;我们的住宅越来越 大,家却变得越来越小;我们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多,但判断力却越来越弱;我们已经 征服了宇宙外层空间,但却好象遗忘了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于今天的世界,庄子的思想可以作为调整人心的清凉剂,有一份清醒的作 用。在庄

8、子的思想世界里,没有僵硬的陈规,没有疲惫的奔波,也没有恐怖的空 虚,更没有压迫的痛苦。接近庄子,你会感到释然,感到无忧无虑,感到自由自 在。在一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闻一多先生说得好:“读庄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层的愉快。你正在惊异 那思想的奇警,在那踌躇的当儿,忽然乂发觉一件事,你问那精微奥妙的思想何以 竟有那样凑巧的,曲达圆妙的辞句来表现它,你更惊异;再定神一看,乂不知道那 是思想那是文字了,也许甚么也不是,而是经过化合作用的第三种东西,于是你尤 其惊异。这应接不暇的惊异,便使你加倍的愉快,乐不可支。这境界,无论如何, 在庄子以前,绝对找不到,以后,遇着的机会确

9、实也不多。”庄子是我们心灵的家园。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我有“半部庄子慰天下”。“慰”说的是抚 慰心灵,其意锲合庄子主旨,自不待言。我所说的“半部”指的就是庄子的内 七篇。从形式上看,庄子的内七篇是相当整齐的。内七篇中的每一篇的篇名都是三个 字,而且和外杂篇只是草率地按照篇首的文字来起名不同,它们的名字都是对于该 篇大意的概括。从内容上看,内七篇明显地是围绕着一个的主题有次序地展开,这个主题就是 心灵的超越。其原因正是因为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著,而外杂篇是出自庄子的后 学,所以内七篇才会如此完整完美。清代的屈复作南华通,于内七篇的结构也有这样的看法:“此七篇,所谓 内篇者也,是庄子所手订也。

10、逍遥游者,言其志也。齐物论者,知之明。养生主者,行之力。人间世则处世之方。德充符则自修之实。大宗 师者,内圣之极功。应帝王者,外王之能事也。所谓部如一篇,增之损之而 不能,颠之倒之而不可者也。”本书执同样观点,按照内七篇的顺序分别讲述庄子的理想之道、修为之道、养 生之道、处世之道、心灵之道、天人之道和无为之道。理想之道讲如何看待人生。修为之道讲如何与人相处。养生之道讲如何看待生命。处世之道讲如何与世相处。心灵之道讲如何解脱痛苦。天人之道讲如何获得快乐。无为之道讲如何改变世界。理想之道一如何看待人生逍遥游心解逍遥游是庄子一书中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庄子思想的第一个重要观念。庄 子在这篇文章中编织许多

11、超越人类知识上所能想象的自然和生活意境,引导人们打 开心胸,丰富眼界,引发人们对更高明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同时,说出人类因知识 上的限制,才会自限于小知之境而不自觉。逍遥是一种境界。庄子在逍遥游中,开篇就讲鲤鹏的故事一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鲤。鲤之 大,不知其儿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儿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重天之云。”一一这种庞然大物给人带来一种震撼的感觉、让人眼目一新, 惊讶原来天地之间还有这么一种动物,也算是神物了。鲤鹏这种既是鱼、乂是鸟的 动物,每年要从南海迁徙到北海,每次迁徙先“水击三千里”,然后再“拉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我们看天都要抬头向上仰望,感慨“天之苍苍”,而

12、鲤鹏呢,“其 视下也,亦若则已矣”,就是说向下俯视天地,然后说不过如此嘛,这是何等的气 势。在理解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思想之前,我们先要理解庄子为什么用这种比喻的形 式表达思想。其实,世界上最深奥的道理,就如同人最真挚的感情一般,是无法用 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无论是何种语言,都无法完全表达。比方如何表达哭,惟有自 己哭了才知道,正是这个道理。然而也有最精明的人,无法表达的事物,能够转个 弯表达出来,即用比喻的方法来表达。因此世界上最高深的大宗教家就擅长运用比 喻,释迦牟尼佛最擅长运用比喻,比如用莲花的比喻之类;耶稣也善于运用比喻;庄 子也同样时常运用比喻。由于有时候不用比喻无法将道理讲清楚。运用比喻

13、就注重夸张,要将道理讲到极至,才可以真正地感动心灵。本篇伊始,庄子就达到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要有这种气势才有感动人心的效 果。因此我们不要由于这种极至的表达方式,而觉得庄子讲的道理大过玄乎,与我 们日常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相反庄子说的道理正和你的生命、人的心灵息息相 关,和你怎样处世、怎样修身,和所有的人紧密相连。其实庄子用鲤鹏的比喻就是要说明人和人之间在境界上的差别非常大。人和人之间物质生活上可以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心灵的境界上却存在着巨大差异。农民和帝王差别大吧,文U邦、朱元彰都是农民出身, 却做了开国君主,他们从小的玩伴呢,生活条件、物质条件都差不多,最后的成就 却差别很大

14、。这有点像赵本山卖拐中的经典台词,”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差 别怎么这么大呢?”秦朝末年,有一个人叫做陈胜,字涉,从小家境贫寒,为人耕地。一天,陈胜 休息,在田城上歇息,自怨自艾了很久,对着自己的同伴说:“如果以后发达了, 互相都不能忘记啊”大家都笑了说:“为人家做工的人,怎么可能发达呢,”陈胜 不禁感叹到:“呜呼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这和庄子所说的大境界是一样的。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境界、这种志向。 如同人们嘲笑陈涉一般,蝉以及斑鸠也嘲笑大鹏说:“我们什么时候想飞就能够一 下子飞起来,遇到榆树、杨树就停歇在上面;偶尔力气不够、无法飞到,落到地面 就可以了。何苦要高飞九万里而到那千里迢迢

15、的南海去呢,”庄子说,这两只小虫 鸟乂懂得什么呢,从本篇主旨来看,庄子如此夸张描述鲤鹏,就是要给人一种志向,展示一种理 想的境界。你也可以像鲤鹏一样,从仰望天地到俯视天地这种角度的转变。这种转 变并不是说你形体上发胖一些或者坐上飞机上往下看,就能转变的。这种转变更多 的是一种境界上的不同,同样在人世间,大家生活的不一样,大家可能物质条件一 样,但精神上差别还是相当大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这种物质条件,一般 人整天愁眉苦脸的,但颜回过得美滋滋的。这种区别,在庄子看来就是境界的不一 样。唐朝禅师青原惟信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 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

16、,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 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老僧第一次“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和老僧第三个次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区别,就是庄子所说的境界不同。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境界的高下之分,战国时.期,宋国有一家人发明了一 种防冻护手液,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绵为生,而有个路过的人听说了这个药方,于是 出一百两金了买了下来,来到正和越国交战吴国,送给了吴王这个防冻护手液的秘 方,于是吴国的将士有了防冻护手液,冬天要起刀枪来没有了障碍,于是有了大败 越国。这位路人因此得到了吴王的封侯的赏赐。同样的东西,有人用它来封侯拜 将,有人却只会用它来漂洗丝绵,这就是境界的高下之分。我们看人,也有

17、同样的情况。有些了不起的人,当他没有出来的时候,你东笑 西笑,最后自己变成小鸟了。2007年初热播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讲的是五 代十国的故事,五代十国是一个混乱的年代,短短50多年,出现了几十个国王和 皇帝。从剧情来看,巩莉饰演的王后,是从梁国嫁过来的。梁国指的是后梁,五代 十国的第一个小朝代,开国皇帝是朱温,也叫朱全忠。巩莉扮演的应该是朱温的女 儿。这个朱温在没有当皇帝之前,妈妈带他三兄弟给人家帮工,他自己也要去干 活。老板一天到晚骂他:“你这个家伙个子蛮大的,活却懒得干,还光吹牛。”他 实在给骂气了,就说:“你们这些人都是乡巴佬,光知道盖房子,置财产,我们大 丈夫做事,你懂得个屁啊! ”老

18、板很生气就要打他,老板的妈妈劝阻说:“不能打, 这个孩子将来前途无量,要好好对他。”老太太问朱温:“你这个不肯干,那个不 肯干,究竟想干什么?”他说:“我想借杆打猎的枪,到山里给你打打猎,弄点好菜 给你吃吃。”老太太说:“好吧,你要什么都帮忙。”后来朱温当了皇帝,对老板 的妈妈好得很,把她同自己的妈妈一起接来,很感谢她。朱温看到那个老板恨不得 把他宰了,让人传话说:“你这个家伙,眼光那么小,看人看不起。”因此我们看 人一定要看其境界,不能在门缝里看人一一把人看扁了,看人要眼光放大一点,以 免自己沦落为小鸟小虫之类的人。庄子说:到近郊的草丛中去,一天在那里吃上三顿,回来了肚子还饱饱的;假如 走一

19、百里路呢,就大不同了,得带一点干粮,要花个两三天才能回来;如果走一千里 路,那就要准备足两、三个月的粮食了。庄子一生漂泊不定,应该会喜欢旅行,告诉我们出门该怎么准备,实际上他讲 的是人生的境界。前途远大的人,就要有远大的计划;眼光短浅,只看现实的人, 他抓住今天就好了,没有明天;或者抓住明天,不晓得有后天。有一种人今天、明 天、后天都不要,他要永远。有位宗教改革家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在工地里干活,问第一个在做什 么,他说在砌砖,问第二个人,他说在造房子,问第三个人在做什么,他说“我正 在建造一座伟大的教堂。”三个人干着同样的工作,却有着不同的心态,境界上的 差异决定他们今后成就的不同,这

20、是无庸置疑的。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意思是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 托付给你。”尧觉得天下要由更贤德的人来治理。但许由不愿意,他答道:“你管 理天下,天下已经取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换你,我是为了名吗,名是 实所派生出来的不怎么重要的东西,我将去获取这不怎么重要的东西吗,意思 是,你让天下给我,让出来的仅是虚名而已,我怎么能接受呢,世人拿名利来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准。庄子认为这是世俗的观念,不足道也,关 键在于你实际上如何,你内在的价值如何。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日本有一位白隐禅师,道行非常高深,颇有名气,门徒

21、也有许多。白隐居住的 禅寺旁边有户人家的姑娘怀孕了,姑娘的妈妈义愤填膺,非要她说出“肇事者”不 可。由于姑娘常常去禅寺玩,被逼无奈,只好撒谎说:“是白隐的。”姑娘的妈妈来到禅寺找到白隐,哭闹了一番,白隐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后,没 有为自己辩解一句,只是淡淡地对姑娘和她妈妈说:“是这个样子的吗,”小孩生下后,姑娘的妈妈乂当着寺院全部僧人的面交给白隐,让他喂养,白隐 将小孩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抱到自己房间,嘱咐人好好照顾。就这样过了许多年,姑娘最终无法经受良心的折磨,向外界说明了真实的情 况,并带着家人到白隐的面前赎罪,白隐面色坦然,仍是淡淡地说了句:“是这个 样子的吗,”然后把孩子还给那位姑娘。一切

22、都是那么平和,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受侮辱、受委屈,一点 也不辩论,这种修行,实在不容易。我们被人冤枉,受到委屈,没有关系,总有人 会理解的;大家都不理解,没关系,时间会为你洗清一切;时间都无法洗涮你的冤 屈,没有关系,老天爷不会冤枉你。别人在意的屈辱,庄子不放在眼里,同样别人在意的荣耀,庄子也不太在乎。中国历史魏晋时期,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推崇的就是庄子的这种思想。在1600多年以前的晋朝时代,发生了一场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一一涮水之战。公元383年的冬季,寒风凛冽,大地抽噎,东晋城里一片慌乱。 前秦的统帅符坚依靠自己统一北方以后的广阔天地,带领白万大军,战将数千,起

23、兵攻击东晋,要占领江南地区。东晋的君主晋孝武帝司马曜,指派那时的宰相谢安 以八万兵马抵挡前秦白万雄师。谢安在面临强敌时,依然镇定自若。他和平时一样下棋,弹琴,喝酒,吟诗, 有关大战的事只字不提。东晋的领军大将谢玄是他的侄子,看到叔叔这个样子,不 禁心急如焚,连忙到谢安的帐里询问叔叔的破敌打算。谢安仅仅是随口说了句“到 那个时候再说吧”,就没有下文了。谢玄回去后忐忑不安,乂不敢接着问下去,可乂觉得不安心,就同大都督谢石 (谢安的弟弟),辅国将军谢琰(谢安的儿子)一起去探望谢安。三个人来到府上,谢 安就知道他们是为大战的事情而来。可是谢安却对御敌的事情守口如瓶。仿佛什么 事都没有一般。他吩咐家属和

24、妻妾,一起到东山别墅旅游观光。山林里,小溪附近 摆下了棋局,谢安跟兄弟以及子侄轮流对弈,开始了一场车轮战争。谢玄暗自焦急,但 乂没有胆量询问。谢石是谢安的弟弟,他明白自己只能空有一个大都督的名分,有 谢玄在,也就什么都不询问了。谢安从从容容,下棋如行云流水一般,下得挥洒自 如,如鱼得水。而谢石、谢琰和谢玄他们三个,一个个顾虑重重,心猿意马,魂不 守舍,心里担心着战争的事情,棋下的前后矛盾,要么是昏招败招,要么是漏招臭 棋。一个个就都输了。直到太阳下山谢安才尽兴回家。经此一事,他们三人受到谢安的感染,认为谢安必定是成竹在胸了,因此回家 后,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各自练好自己的兵马,兵民们看到了,也

25、是人不害怕, 国不慌乱。军民齐心,厉兵秣马。终于在激水两军的大战役中,晋军彻底战胜了秦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取得了涮水之战的最终胜利。胜利的消息传到了晋朝,谢安那时正和客人在下棋,家属送上谢石、谢玄的书 信,他稍微看了一下,对于里面要说之事早已心中有数,就随手将信放在一边,仿 佛没事发生一般,接着下棋。宾客问信里写些什么,谢安不动声色地回答说:子侄 之辈已经破敌了。庄子逍遥游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无待”,也可以称作逍遥无待,意思是不需要 依靠外在的事物。要做到无所待,它意味着你要保持内心的绝对平静,对外界没有 任何渴求。什么叫有待,举个例子说,有一位朋友,他在高中的时候立下一个志愿,他说 我

26、的人生就是要买一个某某牌子的汽车,然后要买一座洋房,然后洋房要有游泳 池。然后他就开始读律师,考律师,活得非常辛苦,展开他接下来奋斗的三十年, 他其实为的是什么,他为了汽车、洋房,当然有人的幸福就是在汽车洋房。其实人 的很多奋斗是挂在某一个东西上面,这就是有所待。西方哲人说,幸福是什么,就是你所期望的与现实一致,或者说期望的少于你 得到的。什么是痛苦,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落差越大,痛苦越深。所以对外在事物的期望值过高,就是你有所待的意思。庄子还举了个“列子御风”的例子:列子对于世俗上名利从来不放在心上,这 个境界已经很高了。但他喜欢出游,常常御风而行,就是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并 且一飞就是半个

27、月才下来。御风而行很了不起,算是逍遥了吗,这不是本事挺大的了吗,庄子认为,列子要 靠着风才能飞行,这还是有所待,不算是逍遥。这就像你虽然有钱有势,甚至买得 起私人飞机,但是你的飞行,还得靠着飞机。甚至你的生活依靠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了,你的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大,总有你满足不了,正如西方哲人叔本华所说,欲 望就像钟摆一样,你得到了就空虚,你得不到就烦恼,心灵处于空虚和烦恼之间,这样怎么能算是逍遥呢,庄子认为,只有达到无所待的境界才能说是逍遥。所以,庄子的“逍遥”并不 是通常以为的很自在、很快乐的意思。爱怎样就怎样就不叫做逍遥。其实庄子是一 种让人最不自由的学问:你要是爱怎样就怎样,庄子会说,你这样做

28、你的心就会 乱,那样做你的心就会坏,生气也不行,难过也不行,连人家说你好你高兴也不 行。因为逍遥就是免除于一切的等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逍遥是全世界最不自 由的活动。但是,如果你把内心从外界中解脱出来,你的心灵不再受外界的波动, 你就达到了逍遥的境界,这种逍遥才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活动。庄子用“无己、无 功、无名”这“三无”来描述逍遥,当然这“三无”是要用内心的标准来衡量,用 外在的标准来看你可以非常成功、也很出名,但你内心要做到“无己、无功、无 名”,这样才算是逍遥。庄子并不排除你在世俗上的功名,但你不要让外在的东西 束缚了你的心灵,你要明白外在的东西并不会给你带来内心上的幸福。庄子逍遥游的第

29、三层含义就是无用之用。讲完无所待,容易让人联想到儒家的“存天理、灭人欲”,或者佛家的“四大 皆空”,似乎庄子好象是很消极的。这真是天大的误解。庄子怎么会是消极的,我 只看见一个“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庄子;我只看见一个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 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疣而年谷熟”的庄子。真正达到了庄子的逍遥境界的人生一 定是行为积极、心灵富足的人生。但世人难以理解逍遥的境界,无怪乎庄子感慨地说:“瞎子怎么能领会文采的 美观,聋子怎么能听到钟鼓的美声。达到了逍遥境界的人,他与万物合为一体,他 的道德充满万物。人们希望他来治理天下,

30、但他怎么会愿意劳力废神地把天下当回事。这样的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到他,滔天洪水淹不了他,天下大旱得溶化了 最坚硬地石头,也伤害不了他。学了他的一点点尘垢枇棣,就能够陶冶出尧舜o其实,人们之所以会误以为庄子主张消极的人生,主要因为不理解庄子所说的 “无”的概念。所以要理解庄子的积极意义,你必须转变观念,要重新认识“无” 这个字。这个字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个字,也可以说是最难的一个字。要理解这个 字,一个哲学家穷尽一生也不一定说得明白。所以我们按照庄子的思路,来理解 “无用之用”。庄子为了说明“无用之用”的道理,庄子讲了个故事。惠子告诉庄子说:“魏王将大葫芦种子送给了我,我把它种在后院,结了个大

31、葫芦,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作为容器去装水,它的底部太薄无法承受水的重力。 将它剖成瓢舀水舀汤舀酒呢,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能够容纳。这个葫芦够大了 吧,但大而无用,我只好一锤子打破了它。”庄子说:“先生确实是不善于运用大 物品啊你拥有了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将它做成腰舟,去漂流江湖, 却担心葫芦太大没有地方放,如此看来先生你真是愚不可及啊”在庄子看来,不能理解逍遥游的境界的人,就像惠子不知大葫芦有什么大用一 样,就像那位宋人不知道秘方有什么大用一样,他们只会用平常人的眼光看待事 物,不知道事物的真正大用途。尤其是通常人们理解不了 “无”的大用途。其实, 庄子的“无”,并不是真正的无,更不

32、是对外在事物的视而不见,而是在心态上、 在心灵境界上的“无”,就像这个葫芦,它的内心是空虚的。在心态上放空自己,让心灵回归“无”的境界,你心可以像大鹏一样升到九万 里的高空,体会自上视下的感觉,你内心也可以像鲤鱼一样,以潜入大海。体会虚 薄若谷的感觉。再回头看看东晋名士谢安的例子,他在外可以功成名就,但他内心却不藏名 利。不刻意追求名利,反而得到了名利,正所谓“有心栽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 荫。”这就是说,你抱着无的心境处世的时候,你收获的比你想象的更多。谢安年轻的时候,就思维敏捷,行为沉着冷静,风度优雅高尚,写得一手工整 的行书。东晋初年的许多名士如王导、桓彝都觉得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少年时就 很出名。可是谢安并不获得高官厚禄。东晋朝廷开始是征召他进入司徒府,之后乂让他 担任佐著作郎,都被谢安以患病为理由拒绝了。接着,不想当官的谢安干脆到会稽 的东山居住起来,和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经常来往,出则游山玩水, 入则吟诗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就是不想做官。那个时候担任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