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18MB ,
资源ID:73037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037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态文明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态文明研究报告.docx

1、生态文明研究报告2013年生态文明研究报告2013年5月目 录一、产业转移伴随环境污染的转移 3二、两方面原因促发生态文明建设 61、促发原因之一:公害事件频出 72、促发原因之二:能源成本上升 9三、生态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121、英国模式 122、日本模式 173、美国模式 22四、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25五、中国的环保之路可能更像日本 28一、产业转移伴随环境污染的转移按照此前在三新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论述,人类的大规模环境污染始于工业文明阶段,即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启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不断加剧。从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连同污染物排放中心就

2、先后从英国转到了欧洲大陆,之后转到了美国,再到日本,最后转向亚洲四小龙及新兴经济体。目前的以资本和信息及通信技术助推的全球化只是加快了这一历史进程。当一个经济体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时,其产业资源和污染密度必然是高的。因此,当重化工业化从英国转移到欧洲大陆的德国,再到北美大陆,然后到日韩,污染也是沿着同样的轨迹在迁移。从我们截取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走势可以看的非常清楚,污染的高峰同产业转移是一致的,依次出现在英国、美国和日本。英国污染高峰期发生在19 世纪70 年代至90 年代,因为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以蒸汽机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工业生产体系。而蒸汽机的使用需要煤炭作为动力,煤

3、炭的开采和燃用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所以这期间,英国煤烟污染最为严重。随着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完善,内燃机逐渐替代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机械,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的汽车、拖拉机和机车得到普遍发展。美国凭借其汽车工业的发展一跃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内燃机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属于石油制成品,所以这期间,石油开采加工和汽车尾气成为新的污染源,汽车尾气所包含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还可能进一步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美国在20 世纪初至30 年代形成污染高峰期。20 世界50 年代至70 年代,日本进入战后高速发展时期,重化工行业获得大发展,与此相伴随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重。日本作为这一

4、类国家的代表,出现了公害泛滥的现象,比如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20 世纪70 年代,日本达到其污染程度的历史高位。从该角度讲,我国的污染的加剧,与国际产业转移是分不开的。大量的两高一资行业转移至中国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加剧了国内生态压力,据测算,污染物及碳排放有20%-30%是外贸拉动的。二、两方面原因促发生态文明建设英国、美国和日本均经历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促使各国加大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等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污染严重,公害事件频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倒逼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二是,高涨的能源价格,加大了企业成本,影响了

5、企业盈利,倒逼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1、促发原因之一:公害事件频出英国、美国和日本在污染治理阶段具有一致性,公害事件成为污染治理措施出台的触媒。在英国污染高峰期,出现了一系列的“毒雾”事件、水体污染事件,促使政府颁布法令限制相关行业毒气污水的排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52 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四天之内因为毒气死亡的人数达4000 人,直接导致1953 年大气清洁法案的颁布,对煤烟排放设置了严格的规定。日本在 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经历了公害的泛滥期,爆发了水俣病、骨痛病和米糠油等著名的公害事件。针对这些事件,日本政府开始转变保守态度,出台一系列的限制性措施,建立起保护

6、环境的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日本也成为世界上公害限制最严厉的国家之一。随着治理的开展,恶化的环境得到改善,日本单位GDP 污染物排放下降到发达国家最低水平。日本环保厅的环境白皮书数据显示,19721980年日本全国公害纠纷案件由87764 件减少为64690 件;1976 年大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含量达标率分别达到86%、91.7%,1980 年进而提高到98.4%和94.4%。美国污染高峰期出现在20 世纪初期,此时有报道的大型公害事件较少,但环境的恶化已有记载。美国著名的公害事件有1943 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1948 年的多诺拉二氧化硫烟雾事件,这些事件暴露了环境污

7、染的回溯,促使政府出台水污染控制法和清洁空气法来抑制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的加重,此后,美国治污措施成效逐渐显现,单位GDP 污染物排放一路下降。2、促发原因之二:能源成本上升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包括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循环经济等政策。当能源成本呈现上涨态势时,政府普遍出台低碳措施来应对能源成本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在两次石油危机期间,以及2000 年以来的能源价格上涨都直接带动了英国、美国和日本的低碳经济发展。英国在 2000 年之后出台了大量节能及发展新能源的举措,并在2005年加入了欧洲碳排放交易。日本70 年代出台的阳光计划即是在石油危机的背景下试图寻找替代石油的能源技术来实现能源长期稳

8、定安全供给。之后的月光计划和90 年代施行的地球环境技术开发研究也致力于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回收可利用能源来实现能源的长期有效供给。三、生态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综合英国、日本和美国改善生态环境的经验,可以归纳为四大类治理方式:(1)污染治理;(2)循环经济;(3)低碳减排;(4)新能源。该部分以英国、日本和美国为例,各国所采取的治理方式尽管相似,但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因此产业发展也各有侧重。1、英国模式按照英国政府的分类,绿色产业(LCEGS)分为三大类:低碳产业、环保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在前期,由于发展重工业导致了严重的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英国选择将污染治理(大气、水、土壤及固废污染治理)作

9、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由于缺少相关产业的数据,但是从英国颁布的相关政策可以得到验证。到中期,英国模式以寻找替代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重点的低碳减排治理方式作为侧重点,低碳产业一直以来保持了最大的比重。2010-2011 年间占比约为50%,而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和30%。在比重最大的低碳产业中,替代燃料、建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就占据了该产业产值的76%。到后期,英国转向将寻找替代能源作为绿色产业的增长点,新能源产业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绿色产业。英国新能源产业,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增速居前,同时碳金融产业产值增速也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根据英国商业创

10、新技术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Skills)的预测,2010-2015 年增速最快的行业是碳金融、风能、太阳能、建筑节能、潮汐能、地热能、替代燃料、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和替代能源,其中除了碳金融、替代能源、替代燃料外,其余均为新能源产业。2、日本模式日本的分类稍有不同,分为四大类:环保产业、气候变化应对产业、循环产业和生态产业。可以发现,日本的气候变化应对产业与英国的新能源产业有较多重合,与其低碳产业也稍有交叉。日本在环保发展的初期,也选择了以治理污染为主,一方面,出台的政策可以得到验证,如有关烟尘排放、大气污染治理等的政策。另一方面,从环

11、保设备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产值在70 年代小幅上涨,废水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设备在90 年代后期经历大幅度增长。进入中期后,日本绿色产业的四大类中,循环产业所占的比重最高,2009 年约为57%,而环保产业、气候变化应对产业和生态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5%、17%和11%。在比重最大的循环产业中,再制造、租赁和改建维修三大产业占了该产业产值的40%。进入21 世纪,以空气、废水、固废和噪音治理为重点的环保产业产值增速一路下滑,同时以再利用和再制造为重点的循环产业增速甚至降至6%左右,而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为重点的气候应对产业增速达到324.5%。英国、日本两国绿色产业不同的比重源于其中

12、期生态治理不同的侧重点,英国倾向于使用低碳减排政策来达到平衡生态的目的,而日本倾向于通过循环经济模式来达到有限能源的高效利用。3、美国模式美国环保产业的统计口径与英国和日本不太一致,其出发点是将绿色产业分为对既成污染的治理和对潜在污染的防预,前者按商品特性分为环保服务大类和环保设备大类。后者进一步引申出资源回收、清洁能源和水资源使用三个细分行业。对比报告上文英国和日本的分类,可以发现资源回收产业属于循环经济范畴,清洁能源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范畴。2000 年之前,在所有绿色产业中,固体废物管理、废水处理工程、水资源使用和水处理设备和药剂是产值最高的四大细分行业,占所有绿色产业产值总和的近60%。

13、这与日本环保产业中固废处理、水/废水处理行业占比较高的结构相似。进入21 世纪以来,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清洁能源(新能源)成为增长最迅速的细分产业,这一点,在英国、日本是如此,在美国绿色产业中进一步得到印证。四、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正如报告第一部分所述,中国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全球产业转移造成的,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走势可以看出,2002 年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急剧的上升。借鉴英国和日本的经验,国内公害事件的频发和国际油价的高涨,进一步推动国内污染治理的加快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中国近十年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强大的重工业拉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重工业不乏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14、企业对治污不重视,导致重金属问题突出,水源安全性面临挑战,空气质量连续超标,引发了一系列公共治理危机,全国进入环境公害高发期,其中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更呈现爆发态势。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尽管突发环境事件总数是减少的,但是环境事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却呈猛增态势。可见,环境公害事件演变到后期更具危害性和影响力。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估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污染损害费用(可计算部分)占GDP 的比重在3%-5%(美国1970 年为 3.14.6,1973 年为3.15;日本1970 年估计为4左右;法国1978 年估算为3.44.2),其中尚未包括不能用货币计算的

15、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目前由于空气和水体污染造成的健康因素损害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3%,加上非健康因素造成损害费用占比GDP1.5%,环境污染给中国造成的总损害费用高达GDP 的5.8%。近年来,对于这些直接影响生活、危害健康的突发事件,民众维权意识觉醒,发起一系列暴力示威活动。公害频发的现象以及民众的维权呼声将进一步推动污染治理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另一方面,能源成本上升因素也是中国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力。面对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有限的油气供给越来越难满足发展需要,中国进口能源品的步伐逐渐加快,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2012 年,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2009-

16、2011 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从8.6%快速增长到24%。同时,国际能源价格总体上呈现稳步攀升态势。从长期来看,石化能源的可耗竭性是悬在能源价格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短期来看,世界经济持续温和复苏,非OECD 国家特别是中国将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中坚力量。另外,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依然复杂,对能源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能源进口比重上升和国际能源价格攀升的双重作用之下,国内能源成本存在被“倒逼”提高的可能性。随着能源要素投入成本的增加,通过节能降耗、低碳减排来提高能源利用率将成为企业自发的诉求,相关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也将成为产业政策扶植的重点。五、中国的环保之路可能更像日本中国未来的环

17、保之路或者说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可能更像日本。对比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模式可以发现,英国和美国在治理中期,低碳产业占比高,而日本则是循环产业占比高。背后的原因与国家发展战略有直接关系。从英国、美国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看,都经历制造业和建筑业占比下降的过程,但是日本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明显高于英国和美国,这与产业结构的占比也相一致。英国和美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强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逐渐将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国内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碳产业以及服务业。日本虽然也走了一条产业转移的路线,但是制造业的比重相对较高,加之日本资源匮乏,循环经济成为日本的首选。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不可能完全抛弃制造业,不可能完全抛弃对外贸易,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预计将高于日本,更高于英国和美国,因此循环经济预计将是未来的首选。此外,从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看,目前中国主要以工业排放为主,居民、商业和公共行业,以及交通部门的排放占比较低,但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上升,这几个部门对环境的污染会有所上升,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显示,这几个部分二氧化碳排放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目前英国和美国的占比接近50%。因此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该部分的治理任务将非常艰巨。新能源、以及生产和生活节能将成为发展重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