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7.74KB ,
资源ID:72792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792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疆六十年的发展与巨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疆六十年的发展与巨变.docx

1、新疆六十年的发展与巨变 六十春秋铸辉煌明珠闪耀映天山 新疆六十年的发展与巨变 新疆,古称西域,素以优质丰盛的物产、灿烂悠久的文化、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丝绸之路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历史上的新疆同祖国一样,几经荣辱、几度兴衰。直至1949年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新疆迎来和平解放,新疆的历史才翻开了新的一页。在195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周年之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从此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六十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众志成城,全区经济总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国民经济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新疆,这颗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2、愈加璀璨夺目。 一、经济发展成就辉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六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攻艰克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1952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791亿元,1978年发展到3907亿元,1985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之后,以乘风破浪之势发展,1997年突破1000亿元,2004一年达到2000亿元,2006年超过

3、3000亿元,2008年跨越4000亿元大关,达到420341亿元,比1952年增长865倍,年均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8年的19893元,增长168倍,年均增长5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因社会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647:22O:13-3,调整到1978年的358:47O:172,2008年进一步优化为164:497:339,表现出由 “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 “二、三、一的演变过程。显现出第一产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

4、展的格局。 财政实力日益雄厚。经过六十年的积累,全区财力大为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构建稳步增长的收入机制,大力培植财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税源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50年的02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6106亿元,增长16402倍,年均增长136;与此同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也由1950年06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5936亿元,增长15801倍,年均增长135。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268。 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解放前我区农业经济

5、极端落后,1949年农业总产值仅有586亿元,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全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的历史性跃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四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粮食:自1989年以来,粮食连续20年获得丰收,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909万吨,比1949年增长97倍,年均增长41,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30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棉花:2008年,棉花产量30155万吨,比1949年增长5903倍,年均增长114,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棉花总产、播

6、种面积等7项指标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水果:以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为核心的特色林果业产业带总面积超过1450万亩,林果业已成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畜牧业:我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牲畜存栏由1949年的103822万头(只),发展到2008年末的374611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1474万吨,比1949年增长217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达到27O,成为我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我区是闻名遐迩的“瓜果之乡,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2008年,全区园林水果产量45087万吨,是1955年的341倍,年均增长69。同时,我区又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花、红花产地,产

7、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60以上。工业番茄产量61956万吨;工业辣椒产量8097万吨;构杞产量111万吨;核桃产量806万吨,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我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以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库车白杏、和田石榴、巴旦木,伊犁蟠桃等为主导的十大产业区,不仅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区农业种植布局结构经过不断优化调整,已形成了南部棉、粮、果,北部粮、油、糖,中部粮、棉、糖等多元化产业种植带。2007年,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65、878、35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跨入全国农业机械化大省行列。同时,依托特色优势产品

8、,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功能,由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手,把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连成一体,推动全区棉纺、粮油加工、制糖、酒类、瓜果、番茄、红花以及奶业等为支柱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中粮屯河、香梨股份、新疆天业、啤酒花、新天国际、天山纺织、新农开发、伊力特、新中基、新疆天宏、冠农股份、天康生物等100多家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4家。 三、工业经济迅速壮大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解放前,我区工业极为落后,没有一座像样的工厂,简陋的官办“工业”也仅有14家。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工业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

9、集群建设为引擎,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大企业发展为支撑,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如今,形成了以石油勘探开采、石油石化为主导,以煤炭、纺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食品等为支柱,符合区情特点的工业体系。 工业实力稳步提高。1952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09亿元,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未,我区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推进和深化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工业经济步入跨跃式发展阶段。1992年突破100亿,2003年跨越500亿,2006年超越1000亿,2008年达到179070亿元,比1952年增长2739倍,年均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38提高到2008年的42

10、6。经过六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1 859个。其中,大型企业29个,中型企业244个,小型企业1586个。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2008年,番茄制品产量达到5658万吨,番茄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约占全国的90,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原气油产量达到27151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气2358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1 8万吨提高到676341万吨;发电量由1949年不足100万千瓦时提高到48917亿千瓦时;钢材产量由1952年的600

11、吨提高到57679万吨;化肥(折纯)产量由1966年的264吨提高到16094万吨;纱产量由1952年的458吨提高到3899万吨;成品糖产量由1959年的900吨提高到5377万吨。 集团企业阔步前进。我区企业集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历程。特别在“十五期间,企业集团快速发展,迅速成长壮大。涌现出以特变电工、汇通集团、友好集团、美克集团、广汇集团、博湖苇业集团、天山建材集团、麦趣尔集团等为代表的产业龙头企业。截至2008年末,拥有企业集团154家,拥有固定资产203137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29717亿元,利润总额6616亿元,出口销售总额6066亿元,累计对外投资7524

12、亿元。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四、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将我区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区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区将扩大有效投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投资规模空前扩大。195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仅有262亿元,1978年达到13亿元,比1955年增长4倍,年均增长72。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总量明显扩大,1991年投资总量突破100亿元,1998年突破500亿元,2003年突破1000亿元,2008年

13、又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25997亿元,年均增长188,比改革开放前的年均增速快116个百分点。进入“十五以来,我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项目支持,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20012008年累计投资1071281亿元,占1950年以来投资总量的713。 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六十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加强了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1950年一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499057亿元。建成了以克孜尔水库、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大型水利工程,目前全区共有水库367座,库容量达到532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612万公倾;

14、相继建成了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石油、西北石油四大油田公司,初步形成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独山子、库尔勒、库车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基地;在2004年建成“西气东输”一线的基础上,于2008年投资1435亿元,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此项工程于2011年全线贯通。届时,我区运输管道总长度净增加4859公里,年供气能力由120亿立方米提高到300亿立方米,受益省区由目前的10个,增加到14个;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为重点的煤电煤化工基地以及新型工业化建设正全面推进;自“十五末以来,国家对铁路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投资,铁路建设超常规发展,2004年底开建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开了

15、本世纪铁路建设的序幕。目前,在天山南北进行施工的还有乌精二线、奎北铁路、吐库二线、乌准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库阿二线、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库俄铁路、乌准铁路二期工程等9条铁路,在建铁路达40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千亿元。2009年又开建了5条铁路,其中总投1200亿元的第二条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将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运行时间大为缩短。这样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在我区乃至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尚无先例;在民航方面,将投资43亿资金,新建、改建和扩建7个机场,届时,区内通航机场数量由目前的17个拓展到21个。另外,邮电通信建设项目也有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大批重点项目的不断建成,为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

16、扎实的基础。房地产业欣欣向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区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住房分配商品化制度全面实施,特别是各级政府针对我区地震多发的实际,实施了大规模的城乡“抗震安居工程“,2004年起已累计投入412亿元,共新建、加固抗震安居房1 8950万户,有836万群众搬入新居,这项工程不仅提高了抗震防灾能力,而且进一步加快了改善各族群众住房条件的步伐。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863亿元,比1990年增长2397倍,年均增长356。19952008 if-,商品房累计销售645485万平方米,销售额1 1997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990年的11上升到10

17、1,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交通运输迅猛发展邮电通讯跨越时空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要方式l、铁路运输为主骨架、民航和管道运输相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极大地缓解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区经济发展的运输“瓶颈制约。货运量由1950年的3242万吨增加到571 8780万吨,增长17635倍,年均增长138;客运量由1425万人次增加到4211086万人次,增长29541倍。邮电通讯业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公路运输通乡入村。1949年前,全区公路只有3361公里,且都是砂石路面。1949年

18、后,公路由沙石路面到沥青路面为主,由一般路面向次高级、高级路面发展。目前,公路里程达到1467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426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到1108公里。两条贯穿号称“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多项施工和固沙技术填补世界空白。客货运输出现可喜的变化。货运量由1950年的3241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44987万吨,增长13871倍;客运量由14万人次提高到40392万人次,增长28841倍。农村所有的乡镇和98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8条国道干线和68条省道为骨架,环绕准噶尔和塔里木两大盆地,横贯天山、连接南北疆,东联甘肃、青海,南

19、接西藏,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四通八达的干支线公路运输网络。 铁路扩能步伐加快。我区拥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土,然而在和平解放初却与铁路无缘。1958年7月,钢铁大动脉西出阳关,跨越红柳河向新疆延伸,结束了我区没有铁路的历史。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从当初营业里程只有23 1公里到现在的2925公里;从原来时速只有每小时40至60公里到现在的每小时120至140公里;从原来只有少数几对旅客列车到现在开通22对国内、国际旅客列车。走过了从兰新铁路到欧亚大陆桥,从单线到复线,从“一 字形到“人”字形再到现在不断扩展的网状布局。 航空事业鸿鹄腾飞。我区民航事业起步较早,1933年中德合资开通了上海一迪化(乌鲁

20、木齐)航线,但发展极为缓慢,疆内仅有一条航线。新中国成立后,我区民航不仅在机场建设和航线布局等方面日趋完善,同时机群规模和运输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08年,我区境内共有民用机场17个,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结国内52个大中城市和国外43个城市的空中网络,通航里程达到1478万公里,比1950年增长1046倍,货运量380万吨,增长379倍,客运量40756万人,增长163 1倍。目前,我区已成为全国拥有民用机场最多、区内航线最多的省区。 管道运输贯通东西。1958年建成克拉玛依独山子原油输送管道之后,在石油工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我区的管道运输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建成了目前国内距离

21、最长、投资最多、运输量最大的“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同时,加快了境外与区外管道建设的步伐,相继建成了中哈原油管道、乌鲁木齐一兰州成品油管道、鄯善一兰州原油管道等,使我区拥有管道里程由1959年的147公里到2008年的9455公里,增长633倍。油气输送量由7147万吨增加到6077万吨。成为全国线路里程最长、输送量最多的省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输通能源安全大通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邮电通讯突飞猛进。我区邮电通讯业的大发展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腾飞于90年代。这期间,邮电通信水平在高科技的推动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的现代化传输网络覆盖全

22、区邮电通信由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转变,通信技术能力显著提高。2008年,光缆线路达到1630万公里;拥有固定电话用户63490万户,比1978年增长2179倍,年均增长197;移动电话用户由1995年的270万户扩大到105 130万户;互联网用户由2001年1280万户增加到14280万户。邮电通信完成业务总量由1949年的19460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37875亿元,增长18936掊,年均增长182。 六、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对外开放优势凸显 解放初期,全区95以上的生活日用品从区外调入,市场供应长期处于紧缺状态,商品货源缺口很大,许多商品特别是生活消费品凭票供应,各种票证达到100多种。经

23、过多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区消费品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彻底改变了消费市场流通渠道单一、供应短缺、运行僵滞的发展环境。 消费市场提质升级。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全区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网点遍及全区各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迅速澎涨。2008年达到102572亿元,比1950年增长4674倍,年均增长112,其中,城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到72962亿元和29608亿元,分别增长16204倍和170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9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转变,由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向多元消费需求发展,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般性吃、穿、用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保健

24、等物质和精神享受方面的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上升。2008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3和425,比1980年分别下降200和183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跨越发展。我区地处祖国的西部,与8个国家接壤,发展对外贸易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以“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 “外引内联、东联西出为宗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2008,外贸进出口总额22217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5859倍,年均增长135,比1978年增长9649倍,年均增长257。出口商品结构从八十年代以前单一的农畜产品出口发展到以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电子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为主的工业品,产品由初

25、级为主上升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008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4以上比1981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形成了与中亚、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为主体的外贸市场格局。 旅游产业蓬勃向上。我区旅游业自1978年开始起步,借助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人文旅游资源。在坚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围绕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下,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全国、全世界进行宣传和推介,使“丝绸之路为主导的旅游品牌日益显现,一批拳头产品陆续登场,如:天池、喀纳斯、葡萄沟、那拉提、金沙滩等已成为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名牌产品。2008年,接待境外游客由1978年的8

26、8人次增加到3632万人次,境外旅游收入由460万美元增加到136亿美元,游客人数和收入的年均增长均在30以上。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195万人,旅游收入19795亿元。 七、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城乡生活节节攀高 六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增收渠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目前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社会保障造福民生。六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各项配套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城镇逐步建立了职工养老、医

27、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障体系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末,共有22217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6276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26354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5108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16502万人参加了生育保险。有6380万特困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农村保障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县(市)89个,覆盖农牧业人口100590万人,覆盖农牧业人口面近80,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95030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三;有12990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同时还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2008年

28、末,共有城乡老年性福利机构434个;儿童福利院39个;社会福利医院8个;社会福利院37个。 人民生活大幅改善。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 19元增长到11432元,增长348倍,年均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9元提高到3503元,增长284倍,年均增长11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由1978年的642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255095亿元,增长3963倍,年均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80年的41 8元,增加到8669元,增长197倍,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52元增长到2684元,增长167倍,年均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使用住房面积20

29、47平方米,比1985年增加977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279平方米,比1985年增加1007平方米。 八、人口控制取得成效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实施,全区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出生率由改革开放前的高速增长到近30年的低增长。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合区情的就业体制,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人口总量适度增长。1949年,总人口43334万人,到1978年达到123301万人,年均增速高达367。面对庞大且不断扩张的人口基数,1 975年我区率先在汉族群众中开展计划生育,随后逐步扩大到

30、少数民族群众,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缓慢上升。2008年末,总人口213081万人,人口出生率比1949年下降14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1968年高峰时下降203个千分点。19792008年人口年均增速180,比改革开放前下降1 83个千分点。 民族之花争齐斗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区只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0424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民族发展,在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强了民族地区的吸引力。目前,全区有47个民族在这里安居乐业,少数民族人口达到129448万人,比19

31、49年增长22倍,年 均增长199。在世居的13个主要民族中,维吾尔族人口达到9831 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61,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60。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良好氛围。 劳动就业格局转变。六十年来,我区针对不同时期就业工作的难点和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面。2008年,全区就业人员达到84758万人,比1949年增长33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从1978年至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297,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上升95、204。仅在2008年就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 8696万人次,其中,转移区内城镇就业7620万人次,转移内地就业1630万人次。 九、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民素质不断提高 我区教育以“两基”为突破口,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加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步入更高层次,民办教育从无到有,“双语”教育体系极富特色。科教事业渐成体系,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普惠天山南北。六十年来,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全民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普通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78年的96提高到2008年的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1978年的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