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班级: 姓名: 学号:课 题复习专题一梭伦改革授课时间课时1主备人何光明内容标准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教学重点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措施。教学难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课前诊断】1、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2、在梭伦改革中
2、,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3、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4、雅典贵族制政治时代最重要的决策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四百人议事会C战神山议事会 D公民法庭5、梭伦改革后雅典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A四百人议事会 B五百人议事会C公民大会 D公民法庭6、他说:“轻罪理当处死,至于更大的罪还找不到比死刑更重的刑罚。”他是指A、古希腊政治家德拉古 B、埃及统治者阿里C、中国古代改革家卫鞅 D、北魏皇帝孝文帝7、梭伦改革发生在A、
3、公元前6世纪晚期 B、公元前6世纪初期C、公元前5世纪晚期 D、公元前5世纪初期8、公元7世纪左右雅典社会更为尖锐的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 B、农民与地主C、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 D、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9、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10、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 陪审员A、 B、 C、 D、12345678910【知识疏理】一、归纳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1、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2、工商业奴隶
4、主阶层的兴起,促进了雅典社会的政治改革。3、公元前600年左右,萨拉米危机,平民群众开始酝酿暴动。二、梭伦改革的措施:经济领域:1)颁布“解负令”。作用: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2)鼓励发展工商业作用:从短期来看,稳定了社会物价,保障了 平民生活。从长期来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社会经济的多元化。政治领域:1)重新划分社会等级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标准: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权利义务: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结果: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重新划分了国家的权利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5、。2)创立四百人会议 意义:提高 了公民大会的政治地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3)创设了陪审法庭意义:赋予平民司法权,推进了政治分权。三、对梭伦改革的评价1、积极意义:1)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2)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3)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4)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为民主政治建立提供了制度保障。2
6、、局限性:(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3)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重难点突破】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做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典型例题】(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图片反映了雅典哪些维护民主的方式?图一:反映雅典人通过司法公正维护民主。
7、图二:通过辩论的方式保证决策的正确,从而实现决策民主。图三: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表决和民主选举公职人员,充分实现了雅典公民民主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图四:通过“陶片放逐法”把反民主的势力置于公民的严密控制下,从而加强了公民对政府官员的民主监督功能。(2)从以上雅典维护民主制的实践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要实现和维护民主,必须建立行之有效民主的机制;必须要维护司法公正;必须要加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发挥公民的民主监督作用。【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改革是统治者希
8、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 B、 C、 D、2、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的阐述,不正确的A、残酷的剥削和政治上的无权导致平民与贵族的阶级矛盾激化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C、西部邻邦麦加拉乘机征服距雅典海岸仅一英里的萨拉斯岛D、梭伦走上政治舞台,当选首席执政官3、关于梭伦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根本目的是稳定雅典社会秩序,壮大雅典城邦实力 B、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C、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D、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社会矛盾4.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
9、拉图改革5、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A、奴隶主和奴隶 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6、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7、下列关于梭伦政治改革说法正确的是A、把雅典公民分为四级,第一等级称为双牛级,可以担任执政官B、在新的社会分层的基础上,梭伦创立了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也有当选资格C、为了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梭伦组建了民众法庭,并实行陪审员制度D、在梭伦政治改革后,雅典官员都能根据职务高低领取报酬8、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
10、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9、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消灭了债务奴隶制 下层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 B. C. D.10、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使普通平民能参与政治12345678910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2)班级: 姓名: 学号:课 题复习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专题二 商鞅变法授课时间课时1主备
11、人何光明内容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的性质问题;全面评价商鞅变法;教学难点从秦国改革前的有利条件看变法的成功。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课前诊断】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2.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 DA.废除奴隶制度 B.发展封建经济 C.废除井田制 D.
12、取得军事优势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D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4、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B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 CA、军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6、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D“为田开阡陌封疆” 重农抑商 法律严酷 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 B、 C、 D、7、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
13、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D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8、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B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10、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B重农抑商 “
14、燔诗书而明法令” 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实行连坐法A、 B、 C、 D、【知识疏理】一、历史背景: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经济: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3、军事(主观动力):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变法的直接推动力)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重点强调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变法的内容:内容具体措施内容措 施内 容作 用以农致富的经济改革核心废井田,开阡陌“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其发展农业的积极性重农抑商,
15、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认为工商业是“末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投入官府充当奴婢。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废除“世袭世禄制”宗室成员没有立军功者,要除掉其宗室属籍,
16、剥夺其贵族身份,以此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他各家都得举报,否则得受同等刑罚。普遍推行县制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分全国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改革旧的社会风尚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制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三、商鞅变
17、法的结果: (成功) “商鞅虽死,秦法未灭” 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四、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1、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实行坚决,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执法如山,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法及太子”,法不阿贵)5、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6、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有全盘计划,先奖励生产军功,然后才迁都求出击。五、商鞅变法的评价:1、商鞅变法的性质: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
18、革运动。2、历史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历史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2)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3)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
19、奴隶的合法性(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6)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4、商鞅变法的特点:(具体见新授课讲义)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重难点分析】 商鞅变法的启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
20、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
21、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 食货志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变法使得
22、秦国富强起来、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 D A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 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C增强了统一战争物质力量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2.商鞅变法涉及到的问题是 C行政区划; 土地; 奴婢; 军事A. B. C. D.3、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 C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4、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A军功授爵制 重农抑商 废除井田制 废分封行县制 实行连坐A. B.
23、 C. D.5、下列改革,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BA.周世宗改革 B.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变法6、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二、阅读下列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入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24、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商鞅变法,有哪三方面的重大措施? 以连坐法统治人民;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建立县制。(6分) 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来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 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多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从长远角度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都会产生消极作用。(3分)知识拓展A、春秋时期的改革:1、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废除井田制2、代表:齐国管仲
25、改革、鲁国“初税亩”B、战国时期的改革1、特点: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又更加彻底,根本任务变为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2、代表: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课程标准要求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注意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3)班级: 姓名: 学号:课 题复习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授课时间课时1主备人何光明内容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课前诊断】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
26、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均田制 、与汉族通婚 、迁都 、汉化政策5、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 )、民族融和的趋势 、政府与宗
27、主争夺农户、南北对峙的局势 、汉族地主要求6、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一直延续到北宋7、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提供少数民族的素质 、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抵御少数民族侵扰8、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过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际上是()、内迁的过程 、汉化的过程 、农业化的过程 、封建化的过程9、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 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 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 A. B. C.
28、 D.10、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露田又叫桑田,可以买卖 D.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卓有成效的新制(1)推行均田制作用: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和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制定官吏傣禄制,整顿吏治作用: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2、迁都洛阳原因:(1)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4)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设巧计迁都洛阳影响:(1)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2)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3、革除旧俗移风易俗(1)孝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