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74KB ,
资源ID:72743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743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通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通史.docx

1、世界通史一、绪论1、什么是文化?2、文明跟文化的区别2、原始人类文化1、达尔文的两部著作。 物种起源(1859)和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1876),提出了“人类由古猿直接进化而来”的生物进化论。2、攀树的袁群(名词解释) 古猿人类与现代类人猿(长臂猿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时间:3000-1000万年以前。 埃及的原上猿(35003000年)、埃及猿(28002600年)和法国的森林古猿(23001000年)。 特点:林栖生活、四足行走和臂悬跳跃。3、人类学家把现代人划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4、图腾崇拜(名词解释)5、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文字是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

2、的楔形文字,创造者是苏美尔人。6、发现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画受伤的野牛被认为是欧洲最早的、最经典的史前绘画 艺术品。7、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1、攀树猿群: 古猿人类与现代类人猿(长臂猿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时间:3000-1000万年以前。 埃及的原上猿(35003000年)、埃及猿(28002600年)和法国的森林古猿(23001000年)。 特点:林栖生活、四足行走和臂悬跳跃。 2、正在形成的人: 时间:1000-100万年以前。 印度的拉玛古猿(1400700万年):过渡地位的非确定性。 南非的南方古猿(550100万年):过渡地位的确定性。 换言之,人类起源

3、的轨迹可表述如下:攀树猿群正在形成的人:拉玛古猿(猩猩的祖先) 南方古猿 完全形成的人。 环境:气候的改变与森林的减少。 特点:两足、食草。 3、完全形成的人: 时间:100-1万年以前。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克鲁马农人和中国的山顶洞人、兰田人、元谋人、长阳人、马坝人、丁村人。 特点体态的变化(脑容量和牙齿)与制造工具的劳动。 注意遗址分布的跳跃性、化石演进的非连续性与科学研究的假说性。 8、怎样理解劳动对人类的价值? 3、上古世界史1、古代两河流域古代西亚的古代文明中心是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中的两河指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

4、伦尼亚也分为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地区,南部为苏美尔地区。2、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史诗;乌尔那木法典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文法典。3、乌鲁卡基那改革 在公元前24世纪,苏美尔城邦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改革内容:1、取消弊政,减免赋税,禁止官员侵夺平民财产。2、壮大公民队伍,使许多失去公民权的平民重新恢复公民身份。3、兴修水利,改革社会的陈风陋习,推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守法。改革减轻了平民的负担,巩固了国王的统治。4、塔庙是苏美尔建筑的典型代表。5、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特点、制定者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为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他的统治而制定

5、的。它是现今所知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其内容比较全面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其特点是: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公开维护不平等的阶级制度,法典中把人们分成三个等级:全权自由民阿维鲁,无权自由民穆什根奴和奴隶,他们在法典面前不平等。严格保护商业财产;颁布了许多类似社会生活保障的法令。 汉漠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众多法典中的典型之作,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笔巨大财富。6、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来自米底王国的王后修建的。7、犹太教约在公元前2000年代初期,希伯来人迁徙到地中海东岸的迦南,并在此时期形成犹太教。公元12世纪初,希伯来人形成了

6、一个专制王权国家。后来该国家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犹太教的两部经典:希伯来圣经、塔木德。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8、希伯来文化(名词解释)P239、腓尼基:腓尼基是希腊人的称呼,意即“紫色之国”。10、古波斯的三个国王:居鲁士、冈比西斯、大流士。11、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的贝希斯敦铭文是用古波斯语、古埃及语和阿卡德语三种语言写成。12、大流士改革 a.行省制,将全波斯划分为20余个行省,便于国王统治。 b.军区制,将全国划分为5个军区,并设军区长官,与行省长官互不干涉。c.贡赋与货币(中央发行金币,地方发行银币和铜币)。d.驿政制,改善帝国内部交通,加强帝国内部联系,政令流通无阻碍。这样

7、的改革巩固了中央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13、琐罗亚斯德教(填空/名词解释) 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希腊语,古波斯语为查拉图士特拉)。经典阿维斯塔,其内容为宗教仪式。教义是二元论思想。善神即阿胡拉马兹达,也是光明、正义之神;恶神即阿胡拉曼尼,两者始终处于斗争之中。该教要人们站在善神一边,同恶神作斗争。在大流士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14、波斯的历史文化意义(论述题)P2515、古希腊史学家“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16、埃赫那吞改革 废黜诸神包括阿蒙在内,独尊阿吞神;没收诸神庙的财产;迁都阿马尔那,改御名为埃赫那吞。目的是排斥神庙影响和僧侣势力,强化王权。实质在于宗教改革

8、形式的政治斗争。教俗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了改革的失败结局,恢复原有信仰,首都迁回底比斯,僧侣势力进一步加强,法老地位衰微。17、金字塔 位于底比斯附近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尔神庙是古埃及人的杰作。 古王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金字塔(尼罗河西面):现存约80座,位于吉萨。常见的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源于早王朝时期的陵墓马斯塔巴。首座是第三王朝法老乔赛尔之墓,阶梯状,6层,约60米,内设走廊和墓室。第四王朝均为斜面角锥体,其中胡夫金字塔高140余米,哈弗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高22米而长57米。金字塔建造的原因和目的,更多的是信仰行为,是向往永恒的宗教在政治上的体现,是法

9、老地位的象征。18、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明的发现:印度河流域。 时间:前2300-1750年。印度文明史因此提前1000余年。 性质:城市文明城墙、塔楼、街道、浴室和房宅。 农业文明谷仓、农作物、农具。 定居性。 哈拉巴文字:2000余件文物,500余文字符号,尚未解读。 社会性质的无从确定。 1922年,考古学者在印度河流域的信德和旁遮普城邦地区发现了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两个文化遗址。摩亨佐达罗城址保存较好。它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是政治和宗教中心,也是权势的象征。卫城有城墙和墙楼,还有规模很大的储粮仓。19、婆罗门教和姓制度 种姓制度: 起源:征服与种族的对立早期吠沱时代。 演变:(早期

10、吠陀时代肤色的差异)雅利安人种姓/达萨种姓。 (后期吠陀时代的诸多差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孔雀王朝)亚种姓(阇提)与贱民(旃荼罗)。 种姓制度神化:梵天之口造 婆罗门、手造刹帝利、腿造吠舍,脚造首陀罗。婆罗门教:经典:吠陀(吠陀本意为智慧),并编撰了梵书、森书和奥义书的诠释本。教义:梵我一致说、业力轮回说。20、佛教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针对人生和摆脱人生苦恼,寻求觉悟解脱等现实问题提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它们是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以及因果报应等论。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苦、集、灭、道。21、苏格拉底名言:“我知道我自己一无所知”;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

11、式哲学家。希罗多德希波战争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2、希腊宗教神话的影响(P53)23、希腊化文化 犬儒学派(主要内容):要适应“自然的”生活,坚持个人自由、自我满足,它把培养“自足”精神作为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认为每个人都应当自行培养自己需要感到满足的能力。它还把音乐和艺术视为是人娇柔做作的表现,反对视觉享受。 伊壁鸠鲁学派:享乐人生。24、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 提秀斯改革(若干部落的联合及公共权力机构的建立。按照职业抑或地位取代血缘关系划分民众。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及贵族出任官职的特权。) 梭伦改革(“解负令”与取消债务奴隶制。公民权益的保障与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奠定。按照财产取

12、代职业和地位划分民众为四个等级,吸收前三个等级的成员加入,进而排斥贵族特权。设立四百人会议取代贵族会议作为权力的核心。促进工商业发展以满足工商业阶层的要求。民主政治初露端倪。) 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十个区域性部落,取代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扩大地域关系,根除贵族特权的社会基础。设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吸收全体公民参政议政。“陶片放逐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由此进入成熟阶段。)25、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作用p67(名词解释/问答题)26、基督教(早期基督教教义)p717227、希伯来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8、什么事希腊化文化? 中心是亚历山大里亚。希腊语作为语言载体。希腊文化

13、与近东文化的融合。从古典时代的城邦文化到希腊化时代的世界性文化及其多元倾向。 哲学雅典人伊壁鸠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倡导在精神层面追求幸福和享乐人生的伦理思想。雅典人芝诺的斯多葛派哲学:二元的世界观;宿命论即人受制于命运的主宰;快乐寓于心灵的宁静之中,由此形成禁欲倾向的伦理思想,直至演化为禁欲主义的代名词。 艺术亚历山大灯塔 科学希腊化时代的典型文化成就。托勒密的“地心说”以及埃拉托斯特涅斯的“地圆说”,标志着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广泛探讨和长足进步。欧几里德:几何学。阿基米德:力学。四、中古世界史1、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1、 经济背景与国际环境: 铁器的使用与生产领域的个体

14、化趋势,否定部民制的群体生产状态。墓葬的变化可为佐证。 东亚大陆的政治变迁、隋朝的统一和新罗的崛起,深刻影响日本社会。2、圣德太子的改革: 冠位十二阶:废除官职世袭制,以头冠的颜色明确官吏的身份和地位。 宪法十七条:明确天皇至上的政治秩序。3、 大化改新(646年): 国家土地所有制。 班田收授法:农民从国家领取口分田,6年一次,终生耕种,死后归还国家。 租庸调制:租为田租,庸为徭役,调为贡品。 君主制:天皇至上。 官僚制:太政官与神祗官,下辖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其中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废除私兵,实行国家征兵制。 701年大宝律令,最终确定大化改新的诸项举措。 性质:奴隶制封建制?群体依附个

15、体依附?大化改新是在日本历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运动,日本由此进入封建社会。2、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奈良时期平安时期日本封建土地制度的变化) 1、 奈良时期(710794年): 迁都:难波(大阪)平城京(奈良)。 国家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经济的流行。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与破产的趋势。 723年法令即三世一身法:开垦生荒者可连续使用土地三年,之后上缴国家;开垦熟荒者可终生使用土地,死后归还国家。743年法令:荒地开垦归私人所有。2、 平安时期(7941192年): 迁都:奈良平安。 土地兼并与小农经济的破产;班田制瓦解,庄园制广泛发展。 庄园:实物地租;不输不入权;等级制即庄司领家本所。 武士的兴起:征

16、兵制的解体;私人武装的出现;血缘关系与主从关系结合的武士集团;源氏家族的关东集团与平氏家族的关西集团。3、从天皇制到幕府政治(比较贵族制、天皇制与幕府政治,说明日本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1、 天皇政治的衰落: 天皇政治的物质基础。 班田制的解体与国家财源、兵源的枯竭。 庄园的扩展武士势力的膨胀天皇权力的削弱。2、 镰仓幕府: 源氏(源赖朝)家族政权,驻地镰仓。 11921333年。 政所侍所问注所与守护地头。 公武两重政治。3、 室町幕府: 足氏(足利尊)家族政权,诸地京都室町。 13361573年。 武士的松散联合。 日本自大化改新开始,确立天皇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由此进入君主制时代。然

17、而,日本君主政治的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长期局限于间接的统治。幕府政治建立之前,贵族政治的传统长期延续,天皇只是在京畿一带行使绝对抑或完整的统治权力。在京畿地区之外,天皇的权力相对有限,家族政治具有广泛的影响。至幕府时代,形成公武二重政治,天皇名存实亡,君主政治进一步削弱,将军及武士构成国家的政治核心。4、比较丁田制、田柴制、科田法的异同,分析朝鲜封建土地制演进的历史轨迹。 丁田制:年满15岁为丁,由国家分给土地,称丁田;口分田终生耕种,60岁归还国家;永业田可世代占有。丁田不得买卖,丁民固着于土地。国家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生产的结合即封建性质的经济制度。 田柴科:私田(官吏和将士的俸禄;终生享用

18、,死后归还国家)。勋田(功臣和贵族的赏赐,可世袭占有)。公田(国家直接控制,由农民耕种)。 科田法:科田(京城官吏的俸禄,可世袭占有)。军田(地方官吏的俸禄,可世袭占有)。勋田(功臣的赏赐,可世袭占有)。公田(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注意比较丁田制、田柴科与科田法的异同,总结朝鲜封建土地制度的演变:国家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生产的结合占统治地位以及私人土地支配权的增长。5、比较新罗时期、高丽时期与李朝时期的统治政策,分析朝鲜封建社会的演进趋势。新罗时代(4世纪935年):1、新罗的统一;相当于中国的唐代。660年,联合唐军,灭亡百济。668年,联合唐军,灭亡高句丽。677年唐朝安东都护府自平壤迁至安东

19、,大同江以南尽属新罗国。2、经济制度: 丁田制:年满15岁为丁,由国家分给土地,称丁田;口分田终生耕种,60岁归还国家;永业田可世代占有。丁田不得买卖,丁民固着于土地。国家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生产的结合即封建性质的经济制度。3、政治制度: 集权政治官僚机构科举制。高丽时代(9181392年)1、首都松岳(开城);相当于中国的两宋时代。2、经济制度: 田柴科:私田(官吏和将士的俸禄;终生享用,死后归还国家)。勋田(功臣和贵族的赏赐,可世袭占有)。公田(国家直接控制,由农民耕种)。3、政治制度: 集权政治与文武分治。4、蒙古入侵与征东行省。李朝(13921910年)1、首都汉城;相当于中国的明清时代。

20、2、经济制度: 科田法:科田(京城官吏的俸禄,可世袭占有)。军田(地方官吏的俸禄,可世袭占有)。勋田(功臣的赏赐,可世袭占有)。公田(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 注意比较丁田制、田柴科与科田法的异同,总结朝鲜封建土地制度的演变:国家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生产的结合占统治地位以及私人土地支配权的增长。3、政治制度: 废除私兵。 建邻保制。 颁经国大典;封建制度的法律化。4、壬辰卫国战争: 1592年。 1597年。5、1636年清军入侵与藩属地位。6、比较部民制、班田制与庄园制,说明日本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进趋势7、玛雅文化(名词解释/简答)8、印加文化9、阿兹特克文化11、拉吉舍夫: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

21、表达反对农奴制的思想。12、俄国三大改革10、近代欧洲的扩散(800字论述) 日本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进趋势。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正仓院所存8世纪初的户籍详细地记述了姓名、年龄、受田额、家属关系、人口数、疾病、贫富等级、租税的课与不课等。户籍每六年编制一次。班田的具体作法是: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一段约1983.4平方米),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户奴婢与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则给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职、有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给相应的位田、职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还相应给以若干宅地和园田,为世业田,若绝户还公。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

22、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743年,政府又颁布了垦田永世私财法。规定按位阶限定开垦土地面积。一品及一位准垦500町,二品及二位准垦400町,三品、四品及三位准垦300町,四位准垦200町,五位准垦100町,六位至八位准垦50町,初位至庶人准垦10町,郡司大领、小领准垦30町,主政、主帐准垦10町。申请获准后,三年内必须结束开垦。在以上规定下的垦田,永世归开发者私有。有势力的寺社、贵族、地方豪族均利用此令,大肆垦殖扩大领土,促进了庄园的发展。在班田制渐趋瓦解的过程中,出现了庄园。日本的封建领主庄园制形式非常具有典型性。日本的庄园,最早出现在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但似可肯定的是庄园源

23、于日本的土地私有。从这一视角考虑,私有土地早在班田制施行期间就已存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公贵族、神社、佛寺等特权阶级占有的职田、位田、功田、赐田、神田、寺田等,表面上是属于国家,实际上这些田除职田外,基本上可以世袭,而且在剥削方式上比班田更为灵活,采取直接租赁给班田农民,收取实物地租。以私有土地为基础,全国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庄园。进入9世纪后,以权门势家、寺社为中心,通过购买、兼并、寄进等形式,庄园进一步获得了发展。 一般庄园每年都要向朝廷输纳年贡。起初只有寺田、神田等拥有不纳租税的特权,后来王公贵族利用他们手中的地位和权力,以种种借口要求朝廷给予他们不纳租的特权。除不纳租的特权外,特

24、权阶层还要求拥有“不入权”,即拒绝国家派遣的检田使等官吏进入其庄园,排除国家行政机关对庄园事务的干涉。这种既不纳租又拥有“不入权”的庄园,统称为“不输不入庄园”。“不输不入庄园”的大量出现,不但使朝廷财政发生空前危机,政府赋税大量流失,而且“不输不入庄园”逐渐摆脱了朝廷的控制,国家无法对全国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不输不入庄园”的出现标志着庄园制度的彻底形成。随着国家的统一和不断输入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大和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就是部民制,部民制产生于4世纪。部民是皇室和贵族的私有民集团,有公部民和私部民之分。手工业部民称品部民,从事农业的称田部民,分别冠以主人名、职业名、地名等。关于部民的阶级属性,中国学者有不同观点,主要有奴隶说和隶农说。也有学者认为部民呈多样性,即部民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奴、奴婢、虾夷人、隼人、罪犯、战俘等构成的奴隶型部民;二是身份介于奴隶与农奴之间,具有封建主义萌芽因素的隶农型部民;三是部民中的封民和私部民中租佃领主土地的农奴,属农奴型部民。此三种部民并存,其数量以隶农型部民占大多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