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6 ,大小:104.41KB ,
资源ID:72724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724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家读唐诗初中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家读唐诗初中篇.docx

1、大家读唐诗初中篇大家读唐诗那些年读过、背过的诗,可还记得?现在再读到或看到,你会有什么感受?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还是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估计更多的,是后者般的感觉。鉴于此,特开设“大家读唐诗”专栏,每周向大家推荐唐诗及鉴赏。唐诗的选择由浅入深,先依据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再依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诗歌原文和鉴赏大多出自三本专业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周啸天主编,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年版;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初版,2004年修订版;唐诗鉴赏大典,肖剑、林力主编,长征出

2、版社1999年版。至于鉴赏文章偶有雷同,只管录来,心中不免“天下文章”之感。不奢谈什么“诗和远方”,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知识,也不枉编者一番整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鉴赏1诗人从长安送姓杜的朋友到蜀中任职,写下了这首送别诗。“少府”是唐人对县丞的称谓,这表明了杜某出任的官职。题中“蜀川”或作“蜀州”(今四川崇州),按唐置蜀州在王勃去世十年(686)后,故不当作“蜀州”。“蜀川”,泛指蜀地。有人说首句的“城阙”指成都,而文苑英华这句一作“城阙俯西秦”,据此可知“城阙”实指长安。“城阙辅三秦”在句式上

3、属倒装,意即长安以三秦(三秦,项羽灭秦曾三分关中之地而治之,代指关中)为辅。“风烟望五津”亦属倒装,意即望五津(五津,指蜀地从都江堰至犍为一段岷江的五个渡口)风烟。一句点送行地点,一句点杜少府之去向。两句虽未及送别,但通过对举两地风光,以“望”字一点,便写出了行者踌躇上路,前路风烟迷茫的状况,道出了送者一片依依惜别之情。“宦游”指离乡在外做官。而在唐时人们心目中,在京供职和外任有很大差别。从长安到边远的蜀地,杜少府不免感到悲凉。诗人王勃非常体谅朋友的心情,他轻轻抹去那“不同”,而强调彼此的“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强调自己对朋友心情的理解,这一点很重要,由于富有人情味,因而富有感染力。

4、动之以情,会使人感到慰藉,却不免低调;喻之以理,更能使人为之振作,所以诗人讲了两句豪言壮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里点化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诗意。曹诗偏于大丈夫应以四海为家这一层意思;此诗强调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心理上的亲近,在道义上的互相支持和鼓舞,是其创意所在。所谓“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这两句诗也因而成为对风义相期的崇高友谊的赞颂,故为人传诵。在高调之后,复出以款语叮咛:“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人与杜少府皆仕宦中人,虽是惜别,又何至于像少年男女分手时那样儿女情长,哭哭啼啼。两句略寓戏谑的口吻,振动一下空气,舒缓一下气氛,使诗意不至于太严肃太凝重;它像

5、乐章中一个舒缓的尾声,情味深长。“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南朝文人江淹在别赋中历叙各种离别情事后,蛮有把握地结论道:“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唐代诗人往往和前人唱反调:“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等等,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同一基调,读后使人胸怀宽广,态度乐观。这显然是那个长期繁荣统一的大时代所赐。而在送别诗中首先举首高歌,指出向上一路的,却不得不推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周啸天)鉴赏2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

6、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7、。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

8、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霍松林)鉴赏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王勃初仕于长安时期的作品,格调高昂,情感浓烈,充满着青春勃发的活力。在送别诗中,它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世代相传的佳句,古往今来,不知抚慰了多少离人,激励过多少志士。“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律”点出诗人送别的地点长安,友人赴任的地方是西川。从繁华的京都向西南方远望,只能看到烟尘雾霭迷漫,引人遐想。在“风烟”后“五律”前置一“望”字,使句势流走,气韵流长,缱绻之情充盈字里行间。这联诗的宏伟寥阔意境,形成一种特殊的送别氛围,既不同于“风萧萧兮易水寒”那样的悲壮苍凉;又不同于“携手上河梁”,“徘徊蹊路侧

9、”那样的凄怆犹疑;更不同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那样的悱恻缠绵。它所映衬的人物是洒脱的,而又略带乐观的憧憬。自古人生伤离别,诗人们更是感慨良多,但在这里年轻的诗人能以豁达乐观的心态对待现实。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正是描写两位挚友依依惜别之情的。诗人向朋友倾诉说:我心中的苦涩滋味是和你一样的。可是我们都是漂泊在外求功名的人,岂能不四处游走呢!弦外之音,似乎是:我们为事业,分别在所避免,应当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这话说得很自然,情意也很真切。而真正脍炙人口,振奋人心的是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豪迈宏放的诗句,赞颂了人间坚不可摧的友谊。知音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使千山万水难以遮

10、拦。这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闪烁着永不磨灭的理性的光辉,使诗人与挚友的情感得到升华,引起世人的共鸣。曹子建赠白马王彪诗有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王勃这联诗化用此诗,而更显自然流畅。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说在临别之际,不应当学习儿女之态,哭哭啼啼多难为情!此话既是对朋友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共沾巾”三字,表明双方情谊深厚,难舍难分。这是一首内容健康、形式整齐的五言律诗,平仄协调,对仗工稳。颔联采用流水宽对,更显自然活脱。全篇句句在叙事,而又句句有情。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林庚先生评价这首诗说:“开始把诗歌导向典型洗练;技巧声色都结合在思想

11、感情的表现上。这就是统一南北文风的具体发展。”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大历以还,易空疏而难典赡;景龙之际,难雅洁而易浮华。盖齐、梁代降,沿袭绮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荡涤。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戴明)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鉴赏1本篇抒发一个巨人的孤独感。事由:公元697年营州契丹叛乱,武攸宜亲总戎律,陈子昂参谋帷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慑。子昂料敌决策,直言进谏;武氏愎谏,但署以军曹,掌记而已。子昂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作此诗。(参见

12、唐代赵儋为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昔燕昭王欲雪国耻,思得贤士,郭隗进策道“欲得贤士请自隗始”,燕昭王遂在易水东南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人才,遂得乐毅等。诗人登楼,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眼前的原野上曾活动着燕昭王、乐毅等一批杰出人物,君臣其为相得,可谓圣贤相逢。诗人不禁为自己出世太晚,未能赶上那个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时代惋惜:“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燕昭王)“前不见古人”五字中包含着具体、复杂的思想内容,感喟沉痛。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日子,今后也许还会有。然而诗人又感到去日苦多,恐怕自己等不到那激动人心的未来:“逢时独为贵,历代非

13、无才。隗君一何幸,遂起黄金台。”(郭隗)“后不见来者”五字,在前句的基础上加倍写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悲哀。“念天地之悠悠”是写诗人面对空旷的天宇和莽苍的原野,不禁生出人生易老、岁月蹉跎的痛惜与悲哀。无限的时空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逼出一个“独”字,叫诗人百端交集。于是在前三句的无垠时空的背景上,出现了独上高楼,望极天涯,慷慨悲歌,怆然出涕的诗人自我形象。一时间古今茫茫之感连同长期仕途失意的郁闷、公忠体国而备受打击的委屈、政治理想完全破灭的苦痛,都在这短短四句中倾泻出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而富才能之士遭受黑暗势力压抑的悲哀和失落感。这首诗直抒胸臆,不像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那样含蓄委婉,却更见概括洗练;

14、不像燕昭王郭隗那样具体,却有更大的包容。诗的内涵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怀才不遇,而具有更深广的忧愤一种先驱者的苦闷。正如易卜生说:“伟大的人总是孤独的。”(人民公敌)此亦即鲁迅说的在铁屋中最先醒来的人所感到的苦闷。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正是在抒写屈子苦闷的诗句中,我们找到了陈子昂诗句之所本。它有力地表现了一种烈士的惨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人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

15、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沈从文时间)。它还成功地表现了一种哲理的思索。“短短二十余字绝妙地表现了人在广袤的宇宙空间和绵绵不尽的时间中的孤独处境。这种处境不是个人一时的感触和境况,而是人类的根本境况,即具有哲学普遍意义的境况。”(赵鑫珊哲学与人类文化)对短小到二十二字的一首诗的意蕴探究的不可穷尽,充分说明了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至于在形式上,前二整饬而后二则纯用散文化句法,诗的散文化即口语美,这种写法,完全是服从于内容的需要的只有冲破过于整齐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表现一种奔进而出的不平之情。(周啸天)

16、鉴赏2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17、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

18、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

19、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王运熙)鉴赏3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庭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西征契

20、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无将略, 先头部队被契丹所败,总管王孝杰坠崖而亡,几乎全军覆没。武攸宜听说后,十分惊骇,怯敌不前。陈子昂认为自己“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于是建议以奇兵胜骄敌,请分兵万人为前驱,但未被采纳;后来又多次进谏,“言甚切至”,竟触怒了建安王。刚愎自用的武攸宜一怒之下,将他降职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蓟北楼 幽州台,俯仰古今,纵望天地,思绪潮涌,感慨万端,遂赋诗七首,总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缅怀古代求贤若渴、唯贤是用的燕昭王等贤明君主,抒发自己生不逢辰、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登幽州台歌是继蓟丘览古稍后的又一感怀杰作。蓟丘览古诗前有序,序中写道:“丁酉

21、岁(697),吾北征。出自蓟门,乃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从这篇序中所流露出的怀古伤今之意同样见于登幽州台歌之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叫人落泪呢! 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

22、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楼台高耸,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

23、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 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仓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该诗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使格调显得高亢悲壮,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在这首诗中,诗人无一字正面抒写自

24、己如何怀才不遇,无一语直接针砭时弊,而只是十分含蓄而巧妙地借助诗句内涵去荡起读者想象的飞舟,可谓“含而不露”;另外,这首诗无一句绘景描形之语,无一词点染过幽州台的耸拔峻伟,但是透过诗境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遭受打击时的激愤、体会到其情怀的高尚。由于这首诗情满宇宙,气盖天地,所以其高亢悲壮的格调就能够独彪诗史,千百年为人们所传诵。(刘名英)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鉴赏1唐代诗人往往以一首诗而名垂千古,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王翰与凉州词、金昌绪与春怨,还有王湾与次北固山下,皆是如此。今人谈论盛唐气象时最常举到的一首诗,就

25、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唐代是一个大时代。唐朝疆域“东至安东(朝鲜),西至安西(中亚),南至日南(印度支那),北至单于府(内蒙古自治区)”(新唐书地理志)。唐诗就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生长起来。唐诗中“千秋”“万世”“白日”“青天”“八方”“万国”“大漠”“长河”等词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从时空上表现出种种阔大的意象和境界。而次北固山下的“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海日”“江春”等等,也属于这一类词语。因此,它们所营造的意境就特别和谐而正大。“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正能代表唐诗给人的重要感觉。清沈德潜评:“两岸失言潮平而不见两岸也,别本作两岸阔,少味。”(唐诗别裁集)翻开任何一本唐诗,读者都

26、会得到一个印象:唐代诗人大多奔走在道路上。高度的物质文明、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唐代人提供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前提。南宋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唐相国郑綮说:“诗思在灞陵风雪中驴子背上,此处安得有诗。”(宋李颀古今诗话)都表明唐代人习惯在开放的空间作诗,清代画家任伯年驴背敲诗图踏雪寻梅图,画的就是唐人作诗的意趣。在开放空间中作诗,气象也是开阔的,王湾次北固山下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有心情宽松、应接不暇、一帆风顺、除旧布新、万象更新等等感觉,这些都是富于盛唐精神的感觉,最后结穴于乡土之爱“归雁洛阳边”。而乡土之爱正

27、是爱国主义的坚实基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元代辛文房评:“诗人以来,罕有此作,张燕公(时相张说)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唐才子传)所谓“楷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旋律。这一广告,大大提高了这首诗的知名度。这一联铸句也深稳,清沈德潜评:“江中日早,客冬立春,本寻常意,一经锤炼,便成奇境。与少陵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一种笔墨。”(唐诗别裁集)这首诗在唐代有两个不同版本,较早的版本见殷璠河岳英灵集,题为“江南意”,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对照通行的文本,你会发现,虽然大致不差,但通行

28、本更是一个成熟的、无可挑剔的文本,它肯定是一个新文本。旧文本的首联显得散缓,改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则紧凑清新。“数帆悬”削为“一帆悬”,更是点铁成金。与唐代郑谷改唐代齐己早梅“数枝开”为“一枝开”,以见其早,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在诗中直接出现“气象”一语。通行本不直说气象,气象已存乎其中。一首好的唐诗,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有读者的参与琢磨,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沙直上”改为“黄河远上”,李白静夜思“看月光”“望山月”改为“明月光”“望明月”,等等,最后才成就精品,这也表明了唐诗的群众性、参与性,和不强调著作权的好处。王湾次北固山下也提供了这样的范例。(周啸天)鉴

29、赏2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

30、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

31、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