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1.77KB ,
资源ID:726847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684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

1、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皈依/岿然 恫吓/彤云 粘贴/粘连*B绚丽/驯熟 憧憬/僮仆 雇佣/佣金C悭吝/纤维 伶俜/娉婷 封禅/禅让D曲笔/祛除 晌午/粮饷 蔓延/瓜蔓【Agu/ku,dng/tng,zhn;Bxun/xn,chng/tng,yng/yng;Cqin/xin,png,shn;Dq,shng/xing,mn/wn】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乘客的“最美司机”,从托举女童的“最美

2、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最美”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词汇。将“最美”视为道德浮夸,是杞人忧天的猜想而已。“最美”是带有尊敬和向往的昵称,“最美”们也未曾在掌声和鲜花中迷失自我,而是一如既往,用一己的正能量去辐射他人。多些“最美”的赞誉,并不会稀释我们身边的感动。*A炙手可热 B杞人忧天 C一如既往 D稀释【“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此处用错对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近来,一些地方屡屡传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公室设“镇邪兽”、“转运石”,甚至请风水大师对办公室重新摆设或对办公楼周围作出调整,以换来好运保官员“不倒”,引起舆论

3、哗然。B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经历了“电视电脑手机”的发展过程,政务传播的渠道也从网站邮箱转移到微博和微信进行传播。*C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为“卖书比写书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来呢?D人类心目中的摩天大楼巴别塔从未泯灭,千百年来,人类繁衍换代,被定义为152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也从图腾变成现实。【A成分残缺。“传出”缺少中心宾语,应在“不倒”后面加上“的新闻”。B项,句式杂糅。“政务传播的渠道进行传播”有误。宜把“进行传播”删除,或者改为“政务也从网站邮箱转移到微博和微信进行传播”。D项,语意不明。应该

4、说“152米以上,被定义为摩天大楼的高楼”。】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传统村落纷纷消逝如云烟,会人为造成地方文化传承的断裂,导致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寻根无着。即便某一传统村落至今保存完好,但从哲学意义上讲,“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今天的村落也已经不同于昨天。这是城市化、现代化的冲刷所致,亦是现代人急功近利、忽略与抛弃传统文化的结果。而在漫长的社会发育中,传统村落肯定会遭受外力破坏,体貌必然会发生改变。从自然规律看,谁也无法阻挡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传统村落的消逝似乎无法避免。A B C *D【这5个句子的思路是先分析传统古村落消逝、改变的原因,最后点明消逝所带

5、来的后果。原因部分,说的是“自然”,说的是社会、人为。】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刘观传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以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为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讨凉州叛羌

6、,命观赞军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其繁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之,今为甚耳。”荣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

7、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赇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选自明史【参考译文】刘观是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太谷县丞,因受到推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升任代理左佥都御史。后因事获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出任嘉兴知府,因父亲去世,守丧去职。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还没赴任,又拜官户部右侍郎。永乐二年,调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

8、陈瑛为人凶暴狠毒,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在二人之间周旋逢迎,务求让他们双方都满意。永乐四年,在北京营造宫殿,刘观奉命到浙江督办采木,不久还京。第二年冬天,成祖因山西发生旱灾,命刘观火速前往,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永乐六年,礼部尚书郑赐病逝,于是升刘观为礼部尚书。同年十二月,又与刑部尚书吕震互换官职。刘观曾因有过失而遭到监国的皇太子谴责。成祖在北京听到这情况,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马上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皇太子。永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率师征讨凉州叛乱的羌人,命刘观参赞军事。班师回京后,因事获罪,刘观又被谪贬为本部(刑部)的吏员。永乐十三年,他官复原职,又改任左都御史。永乐十五年他奉命

9、督办通浚漕河。十九年又受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给两份俸禄。当时大理寺少卿弋谦多次上书议论政事,仁宗对其奏章絮叨感到厌烦。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迎合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判定弋谦所言欺诳失实,刘观因此被士大夫舆论所鄙视。当时没有禁用官妓的规定。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争相推崇奢侈,歌妓挤满宴席之中。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宣德三年六月一天罢朝后,宣宗将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召到文华门,对他们说道:“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这是为什么呢?”杨士奇回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

10、只是如今更为严重而已。”杨荣说道:“永乐时,在奢侈排场方面没有超过方宾的。”宣宗问道:“今天谁是最严重的?”杨荣回答说:“刘观。”宣宗又问:“谁可以替换刘观的职务?”杨士奇、杨荣推荐了通政使顾佐。宣宗于是将刘观外派去巡视河道,任用顾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人纷纷上奏章弹劾刘观,连带涉及刘观之子刘辐许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宣宗发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他们的奏章给他们看。刘观上疏为自己辩解。宣宗更加恼怒,又出示廷臣们先后送上的密奏,其中有告他们违法受贿赂达千金的事。刘观这才认罪,皇帝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监禁审理。次年将要处以重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宽恕刘观死罪。皇帝于是贬谪刘辐戍守辽东,又

11、下令刘观随同前往。刘观最终客死在辽东。宣德七年,杨士奇奏请皇帝下令,让掌管法纪的官员们考察弹劾罢免贪污的官吏。宣宪说道:“可以这样办。当初如若不罢免刘观,风纪宪纲又怎能得以整肃。”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坐事下狱: 坐:因犯罪B以弹章示之 示:给看C寻释 寻:不久*D风宪安得肃 肃:庄重【整饬;清正严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荐擢监察御史 以佐为右都御史*B坐事为皇太子谴责 以是为舆论所鄙C帝厌其繁琐 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D永乐末已有之 时未有官妓之禁【A连词,因为/介词,把;B都表被动;C代词,代指弋谦所言之事/他的;

12、 D代词,代指贪污的风气/助词“的”】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B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C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D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到职不久,又拜任户部右侍郎。B永乐四年,山西发生旱灾,成祖命刘观起草紧急公文,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C御史张

13、循理等人上奏章弹劾刘观,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拿出弹劾的奏章给他看,他立即认罪了。*D刘观父子入狱后,本来要处以极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于是将刘辐谪戍辽东,命刘观随同前往。【A不是“任职不久”,是尚未赴任B“永乐四年”错误,“明年冬”应是永乐五年;“驰传”: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驰传往:紧急前往(当地)。C逮捕的是刘观父子,直到出示密奏才认罪。】9(10分)(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4分)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3分)(2)杨士奇和杨荣等所说的“年来贪浊成风”,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1)成祖皇帝在北京听说这

14、件事,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当就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太子。(以:认为(1分);遽折辱:就(立即)打击侮辱(1分);谕:告谕(1分);句意1分。共4分)刘观才承认服罪(认罪),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监禁审理。(引伏:认罪(1分);下:打入,押往。(1分);句意1分,共3分)(2)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均以奢侈相尚,歌妓满于宴席之上。(1分)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或引用原文“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2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苏轼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

15、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注: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第二次遭贬谪初到惠州时所作。广东新丰,在惠州北。管宁,三国人物,东汉末年避黄巾乱于辽东。苏轼自注:酒名,即岭南万户酒。(1)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传情达意,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赏析。(3分)(2)苏轼初到惠州,就感受到了 “家”的温暖,产生了归属感。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4分)【(1)1拟人。(1分)新丰的鸡犬看到我好像认识我一样,欣然相迎,“欣然”,“识”均是拟人化的动作,(1分),反映了苏轼感受到的热烈气氛,表达了诗人初到惠州的喜悦之情。

16、(热烈气氛、喜悦之情,只要点到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2用典。(1分)字面的意思是说,苏武怎么会知道从漠北回到中原去?管宁自然想要在辽东终老。(1分)苏轼借这两个典故,抒发了他想在惠州为家终老的感情(1分)。如果答到表现了惠州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苏轼对惠州的热爱之情,亦可得1分。3双关。(1分)“岭南万户”既可指岭南万户酒,亦可指万家万户惠州人。(1分)“皆春色”,用春色写照酒的温暖,醇美,用视觉来形容味觉(注:即通感,能围绕这个手法来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3分),形象生动。另外,亦可借春色来形容诗人所到之地家家户户的热情好客。(1分)其他手法,如反问、白描等,如能言之成理,亦可得3分。(2

17、)客观上,天时地利和人情之淳朴热情让苏轼有了家的感觉,也让远谪蛮荒的他有了归属感。(2分)主观上,诗人想到此地会有精神和他相通的“幽人”陪伴,有美酒可寄托情怀,让他对谪惠生活充满期待,因此随遇而安,不以谪为患,有了归属感。(2分)注:能分角度,能结合诗歌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得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樊迟未达。子曰:“,。”(论语)(2),朽木不折;,金石可镂。(劝学)(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4)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参考答案:(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2)锲而舍

18、之;锲而不舍。(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4)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字、别字、衍缺字,该空不得分。】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文学的还原与异变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便凝定于某一文本。读者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本应是一个在特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文本”,虽然或多或少包含着来自“还原”的客体内容,但同时却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因此,与“第一本文”相比,“第二本文”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异

19、变产物。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总要把自己熟悉的人物或事物,附着到作品中的形象上;总要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兴趣爱好,对本文潜含的形象进行个人情感色彩的加工。鲁迅先生曾这样指出:“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西方人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在某一特定本文中,作家融

20、进的情感虽是不变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对于一个生活充实畅顺,富有豪情壮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读者来说,当阅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词章时,他决不会像作者那样沉入一种苦闷至极、忧郁难遣的情感境界。一个没有亲历过失恋痛苦的人,在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时,其痛苦的体验也肯定要比歌德本人淡漠得多。在水浒传中,作者出于封建的“忠君”意识,对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出一种欣悦之情,对方腊率领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表现了一种痛恨之意,而在我们今天的读者看来,得到的恰恰是一种绝然相反的情感体验。即使同一个读者面对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也会

21、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位不谙世事的少年,在初读红楼梦时,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一起游戏玩乐的情景,会更感兴趣;待至青春时代,尤其在经历了男女情场的体验之后,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会更易引起激动;及至老年,在饱经了人生的失意与忧患之后,对其家世兴衰、世态炎凉、人生莫测等描写,会更易引起共鸣。也许正是缘此,英加登曾经这样断言:“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作品。”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总要赋予作品一定的思想内涵。然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却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写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抹白鲸,曾经咬断过捕鲸船长亚哈的一条腿,亚哈冒着船

22、毁人亡的危险,发誓要复仇。大副达巴克多次予以规劝,亚哈不仅不听,还要枪毙达巴克。结果捕鲸船遭到鲸鱼袭击,亚哈毙命。达巴克前来救援时,他的船也被狂怒的鲸鱼撞破下沉。显然,作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但国外有的批评家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却这样认为:作品中渴望复仇的亚哈,是不可遏制的“本我”的象征;力劝亚哈的达巴克是“自我”理性精神的象征,凶猛的鲸鱼则是作家个人所具有的“超我”社会理性精神的象征。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论人们的期待视野有着怎样的差异,由于特定文字系列组合的限制,这种异变又是有着相应阈限的。即在正常情况下,不论如何异变,总会含有“第一本文”潜在意义的

23、某种因素,而不会是无中生有。节选自文学理论教程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A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B红楼梦图咏中所画的林黛玉是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C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D一个读者在少年时期,青春时代和老年时阅读红楼梦时关注内容的不同,是缘于其思想观念的改变。E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第二本文”与“第一本文”没有共通性。【B是作画时代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D不是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是情感的异变。E最后一段中提到不论如何异变,总会含有“第一

24、本文”潜在意义的某种因素,而不会是无中生有,所以是有共通性。】1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第一本文”( )(3分)A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章中苦闷至极、忧郁难遣的情感境界。B水浒传中,作者对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出一种欣悦之情,对方腊率领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表现了一种痛恨之意。*C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一千个各异的哈姆雷特。D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14与“第一本文”相比,“第二本文”有哪些异变?请作简要概括。(4分)【一是作品形象的异变。二是情感的异变。三是思想观念的异变。(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15根据文

25、意,如何理解英加登的断言:“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作品”这句话的含意?(4分)【在一特定文本中,虽然作家融进的情感是不变的,但在不同时期的读者那儿,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2分)即使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时期,也会由于时空的改变,年龄的改变,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2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迷路 (台湾)杨慎绚过了水泥桥,车上的乘客骤然减少。吴索呆望着窗外的景物,心中想着回家后,如何开口跟妻说,今天四处求取却没有一处成功,再想起孩子的医药费、房租与会钱,吴索不觉叹一口气,合上眼睛“先

26、生,你知不知道博大街在哪一站下?”吴索张眼一看,前座的男子正指着身旁的幼童,说:“这个小男孩迷路了。”“这班车不经过博大街。”吴索说。“那怎么办?我有急事,再过一站就要下车了。”“我知道路。”吴索说。“先生,就拜托了。谢谢啊!”前座的男子下车后,吴索扒着前面椅背,问小孩:“到了博大街,你知不知道怎么回家?”小男孩迟疑了一会儿,才说:“我家住博大街三十六号,开电器行。”好熟的地址。吴索今天一大早就在求才栏见过它,刚刚才彻底丢掉,想不到又遇上了。吴索不禁苦笑起来,心中记起那个电器行老板满脸冰霜地摇头对他说:“我不雇用有过前科的人!”难道你不曾犯过错?吴索内心奋力呐喊着,既然你不肯相信我会改邪归正,

27、我就吴索于是移身坐到前座小男孩的旁边。下车后,吴索带着小男孩走进一家面店。“小弟弟,你先在这边吃碗面,我出去打个电话给你的家人;你迷路了,他们一定很着急。告诉叔叔,你家电话几号?”吴索在巷内的公共电话亭里拨了七个数字。“嘟嘟嘟”“喂,老板,你们家小孩在我手上,注意听着,尽快准备好五十万元,今晚等我电话”吴索心中默念着。“嘟嘟嘟”依旧没人接。吴索暗想,小孩会不会记错号码?正想挂电话,却看见巷口有个熟悉的身影,推着水果车,挺着七个月的身孕,缓缓走来吴索怔住“嘟嘟喂,喂,你找谁啊?这边是博大电器行”吴索慌忙挂上电话筒,手心尽是汗水。他紧靠着亭柱,稳住气,重新拨了电话吴索回到家,妻已经吃过晚饭;他注视

28、着妻子圆凸的腹部,觉得里面的胎儿,似乎又长了许多。妻问他,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今天啊,差点迷路。”16说说本文以“迷路”为题有什么含意?(4分)答:【一是指小孩迷失了回家的路(2分),同时也指吴索差点思想上失去了正确方向,迷失了心路,重新犯罪。(2分)】17小说的第一自然段看上去与整个迷路事件没有联系,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分)答:【不可以。(1分)这一段交代了吴索求职被拒的遭遇(1分),表明了他生活上的贫穷与窘迫(1分),为下文想利用老板的孩子勒索五十万作铺垫(1分);同时也暗示他确实已经改邪归正,安分守己(1分)。(答可以删去,认为所述内容在文中其他部分亦有暗示、交代,可酌情给分。)】

29、18有人说这篇小说寓意丰富,试探讨小说的内涵。(6分)答:【小说通过叙述了有过前科的吴索经过内心的思想斗争,最后把老板迷路的小孩送回家的事件,反映了对曾经失足者改过自新的肯定和期许。同时也批判了社会上电器行老板那些人,对犯过错的年轻人,有很深的成见,不给他们机会。呼吁全社会对有前科的人,应给予关怀和机会,帮助他们重新开始生活,获得成功。(答对一点给2分,共三点,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教创作

30、靠“讲”不成,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沈先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还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

31、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听“懂”了他的话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学生写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