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95.95KB ,
资源ID:72646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646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作业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能力提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作业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能力提升.docx

1、人教版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作业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能力提升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一、单选题1.兴奋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与神经递质有关。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神经元不能释放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时所需的ATP都来自线粒体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膜外电位一定变为负D.神经递质的受体并不都分布在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2.给脑桥(脑干的一部分)注射了能阻止-氨基丁酸(一种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M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

2、A.脑桥释放的-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B.物质M使脑桥的兴奋性降低C.小鼠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D.排尿后,小鼠细胞的-氨基丁酸受体将减少3.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B.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尾巴上的毛竖立过程中没有生

3、物膜的更新4.将灵敏电表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产生神经冲动的刺激,则刺激后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 )A.先左后右,再向右 B.先右后左,再向左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 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5.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分成5组,分别放到正常海水、低K+海水、高K+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中,分别测定它们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低K+海水中的静息电位小于正常海水中静息电位B.在高K+海水中的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海水中动作电位C.在低Na+海水中的静息电位大于

4、正常海水中静息电位D.在高Na+海水中的动作电位大于正常海水中动作电位6.研究人员将2个电位计(可准确测量电位差)按图1、2的方式,将电极放置在图示的神经纤维的对应位置上,在Q、P处分别给予适宜的刺激并计数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2的电位变化情况分别对应图4。3B.图3的BC段电位变化主要由Na内流所致C.图4的be段没有离子进行跨膜运输D.图4的cd段主要由K外流所维持7.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产生的感觉类型感觉强度针刺激较小刺

5、痛较弱较大较强热刺激较低热感较弱较高较强A.传入神经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B.不同的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相同C.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的感受器兴奋,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感觉D.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8.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细胞漠上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有关的三种转运蛋白,其中 蛋白只有接受特定刺激才会开放,蛋白一直开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侧为细胞外侧,Na+浓度高于乙侧B.膜两侧K+浓度梯度的形成与 有关C.若 开放受阻,则动作电位的恢复受影响D.相邻部位膜电位变化可引起 开放9.细胞中生成的NO可以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

6、性穿过细胞膜后能迅速在细胞间的液体中扩散,由膜上受体介导直接进入平滑肌细胞,引起平滑肌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生成的NO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释放到细胞间的液体中B.NO通过细胞间的液体进入平滑肌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属于体液调节C.题述NO参与的调节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10.甘氨酸(Gly)在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并使下一神经元抑制,它的受体是膜上的某种离子通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阳离子内流B.如某毒素可阻止甘氨酸释放

7、,该毒素可破坏神经元之间正常的抑制性冲动的传递C.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甘氨酸可被细胞吸收后再度利用11.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12.如图表示与膝跳反射相关的2个神经元,a、b为电流计的两个连接点,c为刺激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静息状态时,

8、b处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K+浓度C.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不会导致a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D.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将会发生1次偏转13.物质甲能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和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过量误食会导致心率减慢,注射适量肾上腺素可使心率恢复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心脏活动的稳态B.物质甲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后,Na+内流受阻C.物质甲能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D.肾上腺素可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使心率加快14.科学家发现,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引起平滑

9、肌松弛使血管扩张,从而增强血液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乙酰胆碱受体C.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属于神经递质D.乙酰胆碱能催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15.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

10、程不属于反射16.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 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符合该实验的是( )A.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RNAB.本实验说明特定的RNA 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C.本实验不能说明RNA 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D.本实验有助于帮助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17.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的指针偏转到最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甲电极

11、的左侧B.图中甲电极处于动作电位状态,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图中甲电极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乙电极处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D.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三、填空题18.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它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及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强烈的疼痛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痛觉感受器接收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兴奋传至_形成痛觉。(2)人体剧烈运动后常常会感觉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_,导致细胞外液中增加,激活了痛觉感受器上的门控离子通道从而引发痛觉。

12、一段时间后,酸痛感逐渐消除,原因是_。(3)人体发生强烈的疼痛常需要药物镇痛,很多传统中药在镇痛方面有着独到的疗效,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少,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有研究表明,草乌(一种中药)具有止痛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要求补充完善下面实验思路即可。(供选材料用具:蛙离体坐骨神经、生理盐水、蒸馏水、草乌水煎液、培养皿等;药物剂量及传导速度的测量方法不做要求)实验思路:将蛙离体坐骨神经随机均分为两组,置于盛有_,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两组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记录实验结果。19.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

13、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 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 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组2:_。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3)分析与讨论简要解释组

14、3的实验结果:_。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运输)方式属于_。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_。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_神经。20.研究人员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为材料进行脊髓反射实验,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用硫酸分别刺激左、右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右后肢均收缩。(1)将蛙的脑去除是为了避免神经系统的_调节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受刺激部位兴奋时,细胞膜对_(填“Na+”或“K+”)的通透性增加,兴奋部位与相邻未兴奋部

15、位之间由于_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将兴奋沿神经向前传导。该实验结果说明A神经和B神经中_(填序号)。只含有传入神经 只含有传出神经 既含有传入神经,又含有传出神经 无法确定(3)环切脊蛙左后肢中趾的皮肤后,用硫酸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右后肢均不收缩,说明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_内。(4)可卡因是一种麻醉剂,作用于B神经时,对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不同。为研究麻醉顺序,研究人员进行了分组实验,结果见表。组别麻醉部位处理方法左后肢右后肢甲右后肢的B神经立即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收缩收缩乙右后肢的B神经立即刺激右后肢中趾的皮肤不收缩不收缩丙右后肢的B神经间隔一段时间后,刺激左后肢中趾

16、的皮肤收缩不收缩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都能释放神经递质,A错误;B、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属于胞吐,消耗的ATP都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C、神经递质若是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即引起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若是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膜外电位仍为正,C错误;D、神经递质的受体并不都分布在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的还分布于肌细胞等细胞膜上,D正确。故选:D。2.答案:A解析:3.答案:D解析:A. 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A正确;B. 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而反射必须经

17、历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C.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D. 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故存在生物膜的更新,D错误。故选:D。4.答案:C解析:5.答案:D解析: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电位的维持依赖于K+外流,细胞外液中K+浓度越低静息电位越大,因此静息电位的高低是:低K+海水正常海水高K+海水;神经细胞内Na+浓度明显低于膜外,动作电位的维持依赖于Na+内流,细胞外液中Na+浓度越高动作电位就越高,因此动作电位的高低是:高Na+海水正常海水低Na+海水。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6.答案:B解

18、析:7.答案:B解析:8.答案:B解析:9.答案:C解析:NO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说明细胞内生成的NO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到细胞间的液体中,A错误;NO作为神经递质对平滑肌细胞进行调节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题干所述NO参与的调节过程中,NO作为一种化学信号,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C正确;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10.答案:A解析:A、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阴离子内流,A错误;B、如某毒素可阻止甘氨酸释放,该毒素可破坏神经元之间正常的抑制性冲动的传递,B正确;C、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19、D、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D正确故选:A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图1中a、b点均为静息电位,主要是K+跨膜外流引起的,A错误;图2中指针偏转是由a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引起的,B错误;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C正确;图4中a、b两点均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a、b两端K+外流速率相等,指针不偏转,D错误。12.答案:B解析:本题以新情境信息为背景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并结合相关信息进行判断。鸢尾素为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是

20、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信息物质,可调节生命活动,A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脑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可知施加鸢尾素阻断剂后,不能促进小鼠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脑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比对照组差,B项错误;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脑区神经细胞的生长,且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知神经细胞膜上有鸢尾素的受体,C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推测,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D项正确。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常情况下,机体能通过

21、调节维持心脏活动的稳态,A正确;由题意知,物质甲能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从而使Na+内流受阻,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物质甲能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而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信息分子,因此物质甲能影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C正确;肾上腺素是信息分子,不能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输、兴奋的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神经递质的概念、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和兴奋的传递等内容,并利用相关理论判断各选项的正误。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属于胞吐,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项错误;由于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22、,神经递质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推测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乙酰胆碱受体,B项正确;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而血管内皮细胞不是神经细胞,其产生的一氧化氮不属于神经递质,C项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在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D项错误。1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根据题意可知,听毛细胞受到刺激后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因此推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纤毛膜上K+的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

23、P,B正确;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D正确。16.答案:BCD解析:17.答案:ABD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指针偏向负电位一侧,中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刺激点位于乙电极的右侧,A错误;图甲电极处的膜处于静息状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错误 图中甲电极处的膜为动作电位,乙电极处的膜为静息状态,指针左偏,C项正确;处于图状态时,魔法圣的K+外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D错误。18.答案:(1)大脑皮层(2)乳酸;血浆中的等物质中和了乳酸(3)适量生理盐水的两组培养皿中,并测定其初始动作电位

24、传导速度;向其中一组培养皿中滴加适量草乌水煎液(另一组不做处理或滴加等量生理盐水)解析:(1)人体的痛觉等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2)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是血浆中存在等缓冲物质,可以与乳酸产生中和反应,所以一段时间后,酸痛感逐渐消除。(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草乌(一种中药)具有止痛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谏度有关”,实验的自变量是草乌的有无,实验思路为:将蛙离体坐骨神经随机均分为两组,置于盛有适量生理盐水的两组培养皿中,并测定其初如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向其中一组培养皿中滴加适量草乌水煎液,另一组不做处理或滴加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两组坐骨神经

25、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记录实验结果。19.答案:(1)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2)如图(3)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主动转运(主动运输);减少;传入和传出解析:本题考查静息电位的形成机理,动作电位的产生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根据题干,本实验研究神经细胞膜外K+浓度升高对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动作电位的影响。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1)实验思路中,组1(生理溶液编号为a)是对照组,测得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

26、刺激后的动作电位;组3是实验组,测得Na+浓度提高(生理溶液编号为d、e)情况下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因此推断,组2测得K+浓度提高情况下的静息电位,生理溶液的编号应该为b、c。(2)依据题干,a组的静息电位是-70 mV,动作电位的峰值是+30 mV。静息电位的产生依靠K+外流(K+通过K+通道进行协助扩散),当溶液中的K+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因此相对于生理溶液a,生理溶液b、c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动作电位的产生依靠Na+内流(Na+通过Na+通道进行协助扩散),当溶液中的Na+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Na+浓度差变大,兴奋时,Na+内流的量相对

27、增多,动作电位峰值变大,因此相对于生理溶液a,生理溶液d、e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逐渐增大。(3)生理溶液中的Na+浓度大于神经细胞内的浓度,放射性同位素24Na+逆浓度梯度从神经细胞内进入生理溶液,该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和消耗能量。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细胞呼吸强度下降,产生的ATP减少,主动转运(主动运输)减弱,24Na+外流量减少。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在反射中枢测到动作电位,说明其具有传入神经,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其具有传出神经,因此坐骨神经中有传入和传出神经。20.答案:(1)分级(2)Na+;电位差;(3)皮肤(4)可卡因先麻醉B神

28、经中的传入神经,后麻醉传出神经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反射弧的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1)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该实验将蛙的脑去除可避免这种分级调节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受刺激部位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兴奋部位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将兴奋沿神经向前传导。由题意可知,用硫酸分别刺激左、右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右后肢均收缩,说明A神经和B神经中既含有传入神经,又含传出神经。(3)环切脊蛙左后肢中趾的皮肤后,用硫酸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右后肢均不收缩,说明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4)据题表和题图进行分析,甲组:麻醉右后肢的B神经后,立即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后肢和右后肢均收缩,说明兴奋可以通过反射弧传递到左后肢和右后肢,A神经中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B神经中的传出神经均正常,B神经中的传出神经未被麻醉;乙组:麻醉右后肢的B神经后,立即刺激右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后肢和右后肢均不收缩,说明此时B神经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丙组:麻醉右后肢的B神经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说明此时B神经中的传出神经被麻醉。综上,可得出的结论是可卡因先麻醉B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后麻醉传出神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