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79.21KB ,
资源ID:726282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628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管幕法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管幕法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

1、管幕法顶进施工组织设计哈尔滨站改造工程GK0+074.47通达街框构桥管幕法顶进施工专项施工方案中国铁建编制:复核:审批: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哈尔滨铁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o 一六年一月1.编制依据 11.1采用技术规范及主要技术标准 11.2编制依据 11.3主要技术标准 12.工程概况 22.1工程简介 22.2工程数量表 32.3工期计划 42.4人员安排 42.5机械设备 52.6现场结构物 63.总体施工方案 63.1总体施工方案 63.2施工工艺流程 64.施工方法及工艺 64.1管幕法施工 64.1.1管幕法施工工艺流程 64.1.2管幕法施工要求 74.1.3管幕法施工步骤 74

2、.1.4管幕法施工(前拉后夯) 74.1.5土体加固 84.2工作坑 84.2.1工作坑开挖 84.2.2钢板桩防护 8423 基坑承载力 94.3施工后背桩和管棚门架桩基础 94.3.1后背桩 94.3.2管棚门架桩基础 94.4分配梁 94.4.1分配梁制作 104.4.2分配梁控制点 104.4.3分配梁强度验算 104.5滑板 104.5.1滑板制作 104.5.2滑板施工控制点 114.6导向墩 1 14.6.1导线墩选材 1 14.6.2导向墩布置 124.7隔离层 124.7.1隔离层的制作 124.7.2隔离层控制点 124.8 钢刃角 124.8.1钢刃角制作 1 34.8.

3、2钢刃角控制点 134.9箱身预制 134.10测量放线 144.10.1轴线测量 144.10.2高程测量 144.11 框构桥顶进 144.11.1通达街路面防护 144.11.2顶进施工工艺 154.11.3千斤顶推力分配及计算 154.11.4千斤顶的配置 164.11.5传力结构设计 174.11.6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74.11.7顶进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防护措施 174.12触变泥浆减阻 184.13 中继间的处理 184.14挖土与运土 194.15 顶进作业过程监测 194.15.1路面观测 194.15.2测量观测 194.15.3顶进系统检测 204.15.4 顶

4、进方向及高程监测 205.施工安全措施 215.1安全目标 215.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15.3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215.3.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15.3.2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215.3.3吊装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22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36.1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236.2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36.3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236.4质量保证措施 23641 施工技术保证 23642桥梁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4主要参考文献: 261.编制依据1.1采用技术规范及主要技术标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3年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D63-200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规范设计( GB/T B07-01-2006 )1.2编制依据(1)铁三院(2015 )第73号关于下达哈尔滨站改造工程站 区施工图(含站前、站后工程)技术作业表的通知。(2)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关于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初 步设计批复。(3)现场调查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以及现场实际情况。(4)我单位在以往铁路工程施工中获得的施工经验、 积累的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等。1.3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汽车

6、荷载:城 -A级(2)路面净宽:7m(3)路面横坡:单向 2%净高要求:不小于 4.5m(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0g (对应基本烈度 7度)(6)最大冻结深度: 2.05m(7)桥梁安全等级:一级(8)桥梁设计环境类别:二级(9)主体结构设计基准期: 100年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本工程设计范围为客整所通站道路下穿通达街处框构结构, 此框构位于哈尔滨站场内整备车库附近,为客整所通站道路下穿 通达街而设。通行道路与通达街交叉里程为 GK0+074.47 ,交叉角度为90 。新建框构采用单孔设计,正交设置,跨度为 1-8m。结构高度为7.5m,使用净高4.5m,顶板厚70cm,底板厚8

7、0cm , 侧墙厚80cm,加腋尺寸为 120*40cm 。框构入口两侧采用八字 墙,框构内不设置照明设备。 框构范围为路线平面位于直线之上,道路纵坡0%,横坡为面向大里程侧 2%单向坡。框构采用顶进法施工,顶进段前节长度为 2344.4cm ,后节长度为2055.6cm ,施工期间采用管幕法对既有通达街路基进行 防护。2.2工程数量表主要工程数量表部位项目及规格单位数量箱体C40防水砼m 31082.4箱体防水40mmC40 细石纤维砼m 316.9管棚加固299mm*10 钢管t256.9细石砼m 3220.3300mm 水平旋喷桩m3700工字钢及临时支架t341m钻孔桩m 331.4钢

8、材t2.85路基边坡防护喷射C25砼m 3117HRB300钢筋网片t1.82基坑防护I45工字钢t130其他结构钢筋钢筋t22.86其他结构砼混凝土m 31087.1抹面砂浆砂浆m 3548.8其他部位钢材钢材t70.222.3工期计划工期计划安排见下表:工期计划施工部位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施工天数累计天数管幕施工20164152016.5.42020工作坑开挖及防护2016.5.52016.5.161232滑板和导向墩施工2016.5.172016.5.22638后背桩和分配梁施工2016.5.232016.6.11048框构桥箱身预制施工2016.6.22016.6.212068框构顶进施工

9、2016.6.222016.7.21078中继间处理2016.7.32016.7.9785八字墙及其他附属施工2016.7.102016.7.31221072.4人员安排具体人员配置如下表:人员安排表序号人员名称数量(人)备 注1管理人员122电焊工63钢筋工104砼工65电工26机械工87模板工108架子工79普工2010安全防护人员5合计862.5机械设备我部根据施工的需要,主要机械配备见下表: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备注1砼运输车SQH2603良好2吊车K5-25T2良好3装载机ZL501良好4挖掘机PC300-71良好5挖掘机PC60-81良好6旋挖钻机ZR

10、-220A1良好7汽车板车P60T2良好8自卸汽车HOWO8*45良好9抽水机IS100-803良好10电焊机BX-3006良好12钢筋切割机CT-6/401良好13钢筋弯曲机WT-1-6/401良好14钢筋调直机CTJ-4/141良好2.6现场结构物通达街框构桥顶进工程桥位附近现有结构物:东侧为客技库工区,西侧为客技库派出所(六 层楼)和三层办公楼,三层办公 楼位置与桥涵位置相冲突, 需要对三层办公楼进行拆除方可施工。3.总体施工方案3.1总体施工方案本工程由于节段长度长,结构自重大,故采用中继间法顶进施工。施工前先进行工作坑开挖,并按照规定进行防护,再进行 管幕施工,管幕施工完毕后对基础进

11、行承载力实验,满足要求后 方可进行滑板施工,并施工隔离层;然后进行框构的预制,钢筋、 模板、混凝土施工。框构强度达到 100%后方可进行顶进施工。顶进施工前应与相关产权部门联系,签订安全协议,采取必要的 安全措施,确保运营、施工的安全。3.2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工作坑开挖-基坑防护-管幕施工-滑板及导向墩施工-后背桩和分配梁施工-框构箱身预制-顶进施工-中继 间处理-八字墙施工-其他附属施工-防护拆除-恢复周边地 貌。4.施工方法及工艺4.1管幕法施工4.1.1管幕法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设备安装-有线导向钻进-扩孔拉管-单孔下管完成-管内注细石混凝土-下一根钢管施工 (下一循环)

12、,全部完成后施工管间水平旋喷桩及钢管端头连接,使管幕 形成整体。4.1.2管幕法施工要求管幕法施工即在框构的开挖线外侧,主体顶面及两侧采用 299*10mm 热轧无缝钢管作管棚超前支护, 管距按35cm 间距布置,管长为 8m,4m, 12m,壁厚10mm。沿平行于框构方向将 299*10mm 的钢管水平打设在土体里,钢管之间采用 299*10mm 内丝扣,丝扣管长为 50cm,顶部管幕与框架净距为 15cm (含框构定防水层厚度),两侧管幕距离边墙为 10cm,底部管幕作为框架顶进过程中的导轨与框架底接触。4.1.3管幕法施工步骤管幕法施工时先施工框架两侧的管幕,在施 工过程中不断测量管幕的

13、偏移情况,根据管幕偏移情况调整拉管方向纠正管幕施 工误差,使管幕施工误差在可控范围内。4.1.4管幕法施工(前拉后夯)根据本工程的具体地质情况及工程特点,采用“前拉后夯” 施工方法进行夯管施工,即首先利用水平导向钻机打设 108的水平孔。根据水平孔的精度,分析是否进行扩孔作业,然后采用 前拉后夯的方法:在前部用拉管钻机通过钻杆及连接头拉住 299钢管,将 299钢管拉入设计位置。在拉入过程中,如果出现回 填卡钻现象时,局部用夯锤夯击通过。具体施工方法是:采用 108钻杆在上部中间位置打设一个 导向孔,要求此类导向孔的导向精度控制在 20mm以内。每间隔4孔设置导向孔,导向孔完成后,根据具体地层

14、情况判断是否进 行扩孔作业,并提高钻孔精度。扩孔作业要采用挤扩的方法,不 能采用通常水循环大扩孔方法,防止引起地层扰动,导致地面沉 降。扩孔完成后采用前拉后夯法将 299钢管拉入,在拉入时可能会遇到回填及不均匀的硬地层引起卡钻现象,局部用夯锤法,在钢管后部施以夯力使钢管顺利通过,钢管拉出后进行管内灌注 细石混凝土。然后进行第二根施工,全部钢管铺设完成后进行水 平旋喷桩施工及钢管端头连接,使管幕形成整体。4.1.5 土体加固在管幕上侧及两边的既有路基边坡上,采用 10cm 挂网喷锚防护,钢筋网采用 10*10cm 网距,C20喷射混凝土,厚度为 8cm,封闭路基边坡,防护范围为钢管顶部至路基边坡

15、,两边侧 不小于2m。4.2工作坑4.2.1工作坑开挖新建框构采用顶进法施工,考虑到设备进场及现场地形,工 作坑位于通达街南侧。工作坑地形变化较大,基坑平均深度约为 3m左右,基坑开挖采用放坡形式开挖, 1 : 1.5放坡开挖后,工作坑重点地段采用工字钢支护。由于地下水位低于工作坑底,工作坑不设止水结构,可适当 设置集水井,对坑内降水采用水泵或人工清除,同时施工期间应 做好防洪排水工作。4.2.2钢板桩防护因工作坑占用既有铁路车挡部分位置,宜尽量待附近既有铁 路停运后进行,并结合整体工期,局部对基坑西南角铁路路基侧 采用钢板桩防护,基坑东侧为既有场内道路路基,基坑开挖时注 意避免对既有路基产生

16、过大影响,局部对基坑东北角距离较近侧 米用钢板桩进行防护。基坑开挖时应加强支护措施,注意水位变化,加强基坑防、 降、排水。施工时应加强防护措施,注意对既有线行车安全及既 有建筑物的保护。423基坑承载力由实验室检测基坑承载力是否满足框构桥顶 进施工所需要的承载能力,如满足要求即可进行滑板施工,若承载能力不满足要 求需要对基础进行级配碎石换填,或其它技术手段,满足要求后 方可进行滑板施工。工作坑须分层、分块、对称、均衡地开挖,并及时施工滑板。 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既有路基进行观测,如有路基开裂、沉降、滑 塌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同时应立即对既有路基进 行加固。基坑承载力计算:框架总重量为

17、2840.62吨,滑板重量为 470吨,碎石垫层及砂浆重量约为 350吨,土质上部总重量约为 3700吨。P二F/S二G/S二m*g/s=(3700*1000*10”(11.2*46)*10 3=71.82Kpa粉质粘土承载力为 120-160Kpa ,粉砂承载力为 90-110Kpa ,细砂承载力为 210Kpa。基坑部分对土体总压强为 71.82Kpa ,远小于土层的基本承载能力,即基坑承载力满足要求。4.3施工后背桩和管棚门架桩基础4.3.1后背桩后背桩桩径为 1.25米,间距为1.5米,桩长为12米,共计8根。桩顶设置冠梁, 冠梁长度*宽度*高度为:12米*1米*1.5米,砼为C25混

18、凝土。4.3.2管棚门架桩基础桩基础桩径为 1米,桩长为10米,共计4根,砼为 C30混凝土。4.4分配梁441分配梁制作(1)基坑开挖完成后,制作分配梁,分配梁施工采用钢筋混凝 土浇筑,分配梁与顶进段一侧面层表面平整,保证顶进过程中的 直线。(2)本工程分配梁为 1.0米*1.5米*12.0米,其轴线与桥体轴线同地道中心里程一致,以垫层面为准,分配梁底部高程与滑板 底部高程一致,砼为 C25钢筋混凝土,以保证在顶进时分配梁混凝土满足强度要求。4.4.2分配梁控制点(1)分配梁混凝土强度为 C25,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必须到位,阻止发生质量通病的几率,影响混凝土强度从而影响桥体顶进的质量。(2

19、)分配梁钢筋绑扎时在靠近顶进段一侧设置加强筋, 增加与顶镐接触面的强度。4.4.3分配梁强度验算通过计算千斤顶顶力计算知最大顶力为 1885.67t,分配梁长度为 12 米,即 P=1885.67/12=157.14t/m 。根据朗金理论土压力计算分配梁后每延米的被动土压力为:Ep=1/2* Y*H2*tg 2 (45+ ) =288.14t式中:丫为土的容重,根据土质取 1.8t/m 3H为后背桩的长度,取 13米为土的内摩擦角,根据土质取 18 每延米的被动土 288.14t/m 最大顶力 157.14t/m即分配梁强度满足要求。4.5滑板4.5.1滑板制作(1)滑板位于垫层与主体桥底板之

20、间,本工程中滑板厚度为 3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在滑板的底部横向设置锚梁,与 滑板连成整体防止滑板在顶进过程中随主体桥移动。(2)滑板不设置横坡和纵坡。4.5.2滑板施工控制点(1)滑板混凝土与锚梁混凝土同时进行浇筑,地锚梁厚度为500mm 厚,每个地锚纵向中心间距为 3米,混凝土强度为 C25,形成井字型结构。(2)为防止滑板随主体滑动,滑板钢筋应伸入分配量内。4.6导向墩4.6.1导线墩选材导向墩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导向墩距离框构外侧为 10cm,其间用垫木隔开。每个导向墩纵向中心间距为 5米,导向块形状为凸型,如下图:导向墩在滑板上的截面为 400*400mm ,滑板下的截面为70

21、0*700mm ,于底板制作前用 C25混凝土浇筑完成。导向墩也与滑板及垫层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共同承担桥体的压 力与顶进过程启动产生的摩擦力。462导向墩布置(1)导向墩为控制顶桥过程中桥体位置的附件,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向墩的个数依据桥体的自身重量与滑板跟桥体之间 的摩擦力进行设计,在施工滑板的同时放出导向墩的具体位置线,预留导向墩位置,导向墩的钢筋不与滑板钢筋相连, 独立成整体。(2)导向墩平行桥体两侧对称布置,个数相等,位置相同。导 向墩的质量是控制的关键,如何控制导向墩的质量,在导向墩浇 筑混凝土前严格验收导向墩模板尺寸,检查导向墩配筋,是否符 合规范要求,通过钢筋、混凝

22、土来控制导向墩的质量,防止桥体 在顶进过程中发生偏移。4.7隔离层4.7.1隔离层的制作(1)滑板制作完成后,在其上面做砂浆隔离层。隔离层厚度不 大于2cm,用M10砂浆抹平,平整度力求最佳。(2)隔离层完成后,涂刷 3mm厚的机油、滑石粉,要求表面平滑,然后在框构底板浇筑前铺一层塑料布,将混凝土面隔离以减少顶进摩擦力。4.7.2隔离层控制点(1)控制隔离层的厚度,在已经完成的滑板面上,技术员对滑 板进行抄平看滑板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根据滑板面积确定 隔离层的控制点个数。(2)在滑板上技术员找若干点放出控制点的标高, 然后在标高点位置钉以钢钉确定隔离层的厚度。(3)检查润滑层的做法,是否按

23、交底施工,润滑材料是否能满 足顶进启动要求。4.8钢刃角钢刃角为框架桥前端刃土部分,为方便桥体顶进减小 顶进阻力及防止扎头现象而设计。钢刃角为压型钢板,与框构预埋钢板 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框架桥顶进完成后进行拆除。4.8.1钢刃角制作本工程选用的刃角为钢刃角,与主体框构桥连接成整体,保 证钢刃角与主体的整体性,保证在顶进过程中刃角不会发生断裂 现象。482钢刃角控制点(1)钢刃角须在工厂精确加工后运输至现场, 加工时必须保证钢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确保钢刃角切土平整。钢刃角施工时轮廓与混凝土箱体外轮廓平整顺滑,顶进切土平整。(2)顶板和腹板钢刃角须向外切角开刃,底板钢刃角向内开刃,其余与土体接触

24、的钢板双开 刃。(3)混凝土箱体预制完成后必须将外轮廓打磨平滑, 将混凝土箱体外表面及钢刃角外表面涂石蜡,使整体顶进部分顺滑。4.9箱身预制准确测量定位,使滑板中心线、预制框架中心线重合。框架箱体顶进部分在滑板润滑隔离层上预制, 顶部设40mm厚纤维混凝土保护层,外表进行润滑处理,以减少顶进阻力。钢刃脚主要起导向和对施工人员起安全保护作用,安装时必 须严格要求,不能出现向上或向下的倾角,防止顶进时出现高程 偏差。箱身制作施工程序见下图 :箱身制作施工程序流程图4.10测量放线4.10.1轴线测量(1)顶进施工开始前, 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根据设计给定的轴线点复测顶进段中心桩位置。根据中心桩将中心

25、点引到框构顶, 用红油漆做好标记,控制顶进过程中桥体的偏移量。(2)根据设计图纸,在顶进段桥体上用红漆画出顶进就位控制 线,顶桥过程中,经纬仪或全站仪架全程观测。若发生偏移,利用顶镐及时调整方向。4.10.2高程测量(1)顶桥前一天,用设计给定的高程点将高程引测到顶进段框构四角,设置沉降观测点,用红漆做好标记。观测一次标高,由 顶桥负责人记录数据,建立测量档案。顶进过程 中全程观测沉降点的沉降量,控制顶桥质量。如有扎头现象发生,现场及时处理。(2)顶桥完成后,继续观测桥体的沉降量,直到桥体沉降稳定 为止后两星期。4.11框构桥顶进4.11.1通达街路面防护顶进施工期间,应保证通达街上方交通不中

26、断,施工前在既 有路面上临时铺设钢板,避免路基沉降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框构顶进作业期间,应对通达街上方车辆采用限重和限速措施,并设置引导标志,以保证交通安全和顶进作业的顺利进行4.11.2顶进施工工艺顶进施工工艺流程图:4.11.3千斤顶推力分配及计算顶推力计算在工作坑开挖并夯实后铺设滑板再进行顶进,箱涵两侧、顶部及前端均无土压力及土阻力,故计算顶进箱涵的最大顶力:结构自重为:N=2.4T/m3*(1082.4+16.9)+202.3T (钢筋自重)=2.4T/m3*1099.3+202.3 =2840.62tN 前节=2840.62*23.444/44=1513.5tN 后节=2840.62

27、*20.556/44=1327.1t桥涵两侧土压力:E=1/2* Y*K*H*L=1/2*1.8*0.45*7.5*53=155.62t最大顶力计算:P 前节 max二K* N1*f1+(N1+ N 前节)*f2+2*E*f3+R*A) = 1.2* (0+1513.5*0.8+2*155.62*0.8+60*1.86 )= 1885.67tP 后节 max二K* N1*f1+(N1+ N 后节)*f2+2*E*f3+R*A) = 1.2* (0+1327.1*0.8+2*155.62*0.8+60*1.86 )= 1706.73t贝卩:最大顶力 P前节max =1885.67t最大顶力 P后

28、节max =1706.73t以上各式中:Pmax-最大顶力;K-修正系数,一般采用 1.2 ;N-结构自重;N1-桥涵顶部荷载(管幕法施工 N1取0)E-桥涵两侧土压力(KN)f1-桥涵顶板与顶部荷载摩擦系数f2-底板与基地土摩擦系数,根据土质情况取值为 0.8f3-桥涵两侧土摩擦系数,根据土质情况取值为 0.8Y- 土的容重,取 1.8t/m 3H-桥涵高度L-桥涵长度R-钢刃角正面阻力,根据图纸情况,取 60t/ m2A-钢刃角切土正面面积4.11.4千斤顶的配置根据计算最大顶力、千斤顶的活塞面积及工作压力 配备千斤顶,千斤顶宜采用活塞面积大、工作压力小、顶程不宜小 50cm的卧式千斤顶,

29、并考虑 25%的储备量。根据施工情况,需配置千斤顶。贝卩:T=Pmax/ ( N n )T-千斤顶有效顶力;N-配置千斤顶个数n-千斤顶效力系数,一般 n=0.7 ;贝卩 N 前节=1885.67* ( 1+0.25 ) / ( 0.7 X 320 ) =10.5=12 个N 后节=1706.73* ( 1+0.25 ) / ( 0.7 X 320 ) =9.5=10 个根据以上计算,前节、后节共 22台320T油压千斤顶,实际配置26台320T油压千斤顶,其中 4台备用。4.11.5传力结构设计传力采用八三杆件拼装为传力结构4.11.6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传力柱中心的垂线对称,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