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8 ,大小:93.04KB ,
资源ID:72590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590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外科常见手术.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外科常见手术.docx

1、普外科常见手术鸡眼切除术适应证 鸡眼为皮肤角质层增生呈圆锥形向真皮层伸入的肿物,好发生在足底、趾侧受压部位。一般小的鸡眼可用药物敷贴治愈。对位于足跖负重部位,行走剧痛,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屡发感染者,在炎症消退后均应行手术切除。 对于不能直接缝合的大鸡眼,则不应用单纯切除术,以免造成切口不能缝合,残留痛性瘢痕,更影响功能。应积极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无效,再行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 趾(指)关节部位及手指掌面的鸡眼,切除后易形成瘢痕,影响活动或指端触觉,宜采用非手术疗法。 跖、趾骨畸形或突起所引起的鸡眼,须在畸形矫正或骨突切除后,才考虑作鸡眼切除术。术前准备 1.清洗局部皮肤。病变附近皮肤及趾(指)

2、甲有真菌病者,应先予治疗后再行手术。 2.热水浸泡,除去表层厚皮。麻醉 局麻(用1%普鲁卡因,以鸡眼为中心作局部菱形浸润麻醉,或直接注入鸡眼根部皮下组织内)。手术步骤 沿鸡眼两侧作梭形皮肤切口,切至皮下后,用组织钳将皮瓣提起,可见鸡眼呈黄白色圆锥状,质坚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沿鸡眼周围钝性分离直至根部,如近根部断裂,可用刀尖剔出,不可残留,以免再发。出血点勿需结扎,缝合切口即可出血。用大弯三角针缝合切口。术后处理 1.术后1014日拆线,过早拆线易使切口裂开。2.伤口保持清洁,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裂开。腱鞘囊肿切除术适应证 囊肿较大,影响关节功能,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应手术切除。麻醉

3、局麻。手术步骤 沿皮纹作横切口。用小拉钩拉开切口,纵行切开皮下筋膜,注意避开附近的神经分支和血管(如桡侧应注意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掌深支),显露囊肿表面,作钝性或锐性分离,分离囊肿四周直达底部。用剪刀分离基底部,切除整个囊肿。如囊肿蒂部与关节囊相通,在切除囊肿后应将关节囊缝合;如无法缝合,则可任其敞开。如囊肿壁与腱鞘紧密相连,可作大部分切除,保留紧贴腱鞘的部分,慎勿损伤腱鞘或肌腱。如分破腱鞘,亦宜任其敞开,不要缝合,以免造成狭窄。取出囊肿后,结扎出血点,缝合皮肤。术后处理 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如无特殊情况,于术后710日拆线。颈部淋巴结切除术 颈部主要淋巴结,在颏下淋巴结群、颌下淋巴结群和颈淋巴结

4、群等几组。 1.颏下淋巴结群在下颌舌骨肌浅面,收集下唇中部和口底部淋巴液,注入颌下及颈深淋巴结。 2.颌下淋巴结群约有35个,位于颌下腺浅部,收集面部、鼻、上唇、颊、下唇外侧部和舌前部淋巴,注入颈深淋巴结。 3.颈淋巴结群又分颈浅淋巴结群和颈深淋巴结群两组: 颈浅淋巴结群主要沿颈外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及其浅面排列,收集来自耳下部及腮腺部淋巴,注入颈深淋巴结。 颈深淋巴结群在颈内静脉周围,是头、颈部淋巴管汇合处,其最高者位于咽旁。在口腔器官(如舌后和鼻咽部)发生癌肿或炎症时,颈总动脉分叉平面(即颈内静脉和面总静脉所形成的分叉处)的淋巴结最早被侵犯;胃和食管下段癌肿,则常转移至左颈内静脉、锁骨下

5、静脉角邻近的淋巴结。颈深淋巴结最后流入颈淋巴干,左侧极大多数直接流入胸导管,而右侧与锁骨下及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合成右淋巴导管,或直接流入右侧颈内静脉。适应证 1.性质不明的淋巴结肿大,或可疑的淋巴结转移癌,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者。 2.孤立的淋巴结结核,病情稳定,无其他活动性结核病灶,长期抗结核治疗无效,与周围无粘连,无急性感染与破溃者。术前准备 1.采取淋巴结作病理检查者,应详细全面体格检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疑为转移癌者,应寻找原发病灶。预先作好切口标记。 2.对淋巴结结核,术前应先用抗结核药物1周。麻醉 局麻。手术步骤 以前斜角肌旁淋巴结切除术为例。 1.体位仰卧位。上半身稍高,背

6、部垫枕,颈部过伸,头上仰并转向健侧。 2.切口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原则上切口方向应与皮纹、神经、大血管走行相一致,以减少损伤及瘢痕挛缩。 前斜角肌旁淋巴结切除时,采用锁骨上切口。在锁骨上一横指,以胸锁乳突肌外缘为中点,作一长34cm的横切口。 3.切除淋巴结切断颈阔肌,向中线拉开(或部分切断)胸锁乳突肌,辨认肩胛舌骨肌。于锁骨上三角内将颈横动、静脉分支结扎,钝性分离位于斜角肌及臂丛神经前面的淋巴结,结扎、切断出入淋巴结的小血管后,将淋巴结切除。术中注意事项 1.颈部淋巴结周围多为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术中应作细致的钝性分离,以免损伤。 2.锁骨上淋巴结切除时,应注意勿损伤臂丛神经和锁骨下静脉;还

7、要避免损伤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以免形成乳糜瘘。 3.淋巴结结核常有多个淋巴结累及或融合成团,周围多有粘连。若与重要组织粘连,分离困难时,可将粘连部包膜保留,尽量切除腺体。对有窦道形成者,则应梭形切开皮肤,然后将淋巴结及其窦道全部切除。不能切除者,应尽量刮净病灶,把伤口开放,换药处理。术后处理 1.注意防止出血、感染。 2.淋巴结结核切除术后,应继续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3.病理检查确诊后,应根据病情及时作进一步治疗(如根治性手术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适应证 1.血管瘤发生在易引起出血、感染(如唇部海绵状血管瘤)或有碍功能的部位者。 2.血管瘤生长迅速,且因条件限制,不能冷冻或用硬化

8、剂注射等治疗者。术前准备 1.要周密考虑、充分估计血管瘤的范围大小及与邻近重要组织器官的关系,制定好相应的治疗方案。 2.对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可酌情先行硬化剂注射,使其体积缩小硬化后,再作切除手术。 3.血管瘤切除后,估计创缘不能直接缝合,需要植皮或作邻位皮瓣修复者,术前应供好供皮区皮肤准备。 4.较大、较深的血管瘤,术前应备血。麻醉 1.局麻、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 2.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辅加上述麻醉。手术步骤 切口应稍大些,也可作梭形切口,以便充分显露血管瘤周围组织。从血管瘤周围正常组织内进行钝性和锐性分离。逐一分离、结扎、切断穿透筋膜层的分支和进入瘤体的主要血管,仔细将肿瘤彻底切除。注意

9、勿损伤瘤体,以免引起出血,增加手术困难。逐层缝合切口。皮肤有缺损者应同时植皮或作皮瓣修复。伤口加压包扎,肢体适当固定。术中注意事项 1.血管瘤切除务必彻底,才能预防复发。术中应随时估计病变情况,如发现血管瘤范围广泛或已穿入深层组织和体腔,与原定治疗方案出入较大,应即停止,准备条件后再作手术,或改作其他疗法。否则,既不能彻底切除,又有发生大出血的危险。 2.海绵状血管瘤的管壁很薄,易被分破引起出血。预防的主要方法是,皮肤切开不要过深,免伤瘤体;要在瘤体周围正常组织中分离,容易识别和结扎进入瘤体的血管。一旦分破引起出血时,用细针线缝扎即可止血;如用止血钳钳夹,反会引起更多的出血。术后处理 预防感染

10、和注意局部出血。皮脂腺囊肿切除术 皮脂腺囊肿无感染时,应手术切除。术前准备 局部皮肤剃去毛发,清洗干净。麻醉 局麻。手术步骤 以囊肿为中心作梭形切口,将皮瓣连同囊肿一并切除;如囊肿较小,可作一直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后,用组织钳翻起一端皮瓣,轻轻提起肿物,再用组织剪(或止血钳)沿囊肿边缘分离,使之完全游离;囊肿底部的纤维条索,用止血钳钳夹、剪断后结扎,即可完整切除囊肿。伤口冲洗、止血后,分层缝合切口,稍微加压包扎。术中注意事项 1.在分离囊肿时,应紧靠包膜外面,环绕其周围进行;若仅在一处分离,容易穿破囊壁。 2.如不慎穿破囊壁,应擦去流出的内容物,用止血钳夹住破口,再行分离。如囊肿分破后无法钳夹,

11、可在排出囊肿内容物后,再将囊壁完全切除,以防复发。 3.如囊肿壁与周围组织粘连很紧,难以切除,可刮出囊肿内容物,然后用纯石炭酸或5%碘酊涂擦囊壁内侧面,将其上皮破坏,使以后肉芽组织生长,减少再发机会。 4.如囊肿已化脓,切开引流后也可用同法处理。术后处理 术后67日拆线。脂肪瘤切除术适应证 表浅脂肪瘤影响功能、劳动和美观者,可考虑手术。术前准备 清洗局部皮肤。麻醉 局麻。手术步骤 沿皮纹切开脂肪瘤的表面皮肤。用弯止血钳沿瘤体包膜分离肿瘤,钳夹及结扎所有见到的血管。脂肪瘤多呈多叶状,形态不规则,应注意完整地分离出 具有包膜的脂肪瘤组织。用组织钳提起瘤体分离基底,切除肿瘤。止血后,分层缝合切口。术

12、后处理 切口敷料要妥善包扎。术后67日拆线腹壁切口疝修复术 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常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切口有无感染,切口有无张力,切口位置,缝线类型,缝合技巧等。这些因素大部分可设法避免和纠正,以预防切口疝的发生。 发生切口疝后,如无特殊禁忌情况,原则上宜及早手术修复。因时间愈长,疝囊增大,腹壁周围肌肉愈弱,手术成功机会也就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切口疝多为切口感染的后遗症,切口愈合后短期内瘢痕尚有充血水肿,甚至尚有隐匿的感染存在,过早进行修复手术也不易成功。所以,一般以切口愈合后半年再行修复为妥。如病人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等疾病不宜手术时,则可使用疝带治疗。术前准备、麻醉 除与其他疝修复术相似处,还应注

13、意术前加强腹股锻炼,消除增加腹内压力的因素等。手术步骤 手术切口需根据切口疝的位置、大小而定。因需将原切口瘢痕一并切除,故常采用梭形切口。现以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疝为例: 对有皮肤覆盖的切口疝,可在切开皮肤瘢痕后锐性分离。对仅有瘢痕覆盖的切口疝,则可在皮肤和瘢痕结缔组织交界处切开,显露出切口疝外层覆盖的纤维结缔组织,即所谓假性疝囊,将假性疝囊四周的结缔组织充分分离,使之与邻近的腹壁皮肤和皮下组织分开。一般两侧需超出23cm,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用止血钳提起两侧腹直肌前鞘的筋膜组织,向外拉开,沿假性疝囊基部边缘切开腹直肌前鞘。再次腹直肌向前侧拉开,继续向深部锐性分离假性疝囊、直至显露疝囊颈和两侧的

14、腹直肌后鞘和腹膜。 先在疝内容物与疝囊无粘连处切开疝囊,再沿假性疝囊颈部与正常腹膜组织交界处环形剪开。切开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内容,大网膜粘连可以结扎、切断。完全切除假性疝囊,将疝内容物送回腹腔。检查下面的腹内脏器无粘连和损伤后,用7-0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腹直肌后鞘和腹膜。用4-0或7-0号丝线间断缝合腹直肌(间距11.5cm即可)。再用7-0号丝线重叠缝合(间断褥式缝合和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术中注意事项 1.术中应尽量减少损伤组织,彻底止血,减少切口张力,保证切口愈合,以免术后复发。 2.疝囊外组织很薄,切开皮肤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疝内容物。 3.如果遇到巨大的切口疝,腹膜

15、和腹直肌后鞘由于瘢痕收缩,缺损较大,往往修复缝合有张力。这时,应在开始分离过程中保留切口两缘腹直肌前、后鞘间瘢痕组织的连续性,待修复缝合时,把两侧前鞘做翻转鞘膜瓣以修复后鞘缺损。术后处理 切口疝修复术后,特别要注意防治各种增高腹内压力的因素,必要时胃肠减压23日。切口拆线时间应适当延长腹股沟直疝修复术 腹股沟直疝常发生在老年人,多为腹壁的薄弱所造成,与由先天性缺损所致的腹股沟斜疝不同,故在修复时,应注意加强局部腹壁。手术步骤 1.显露直疝外突部皮肤切口应比斜疝修复术稍偏内侧。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向上拉开联合肌腱,向下拉开精索,即可显露出直疝的外突部和附近组织结构。 2.环形切开疝基底部腹横筋膜分

16、离并拉开精索后,先向内上方提起直疝突出部分,在其下缘用刀环形切开疝基底部的腹横筋膜。再向外下方拉开直疝,同样切开疝基底部内上缘的腹横筋膜,直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向外突出的,故切开基底部外侧时,要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待整个基底部环形切开后,用止血钳向上提起切开的腹横筋膜远端缘,这部分腹横筋膜即被外翻呈杯状,并将其剥离。 3.分离疝囊分离腹膜外脂肪,显出直疝疝囊。用止血钳夹住疝囊顶部提起,沿疝囊壁将疝囊与膀胱作锐性分离,最后将疝囊完全分出。这样,既可估计其范围大小,又可稳妥地切开疝囊进行处理。 4.切开疝囊无论是进行斜疝修复或是直疝修复,都必须切开疝囊。如果轻度提起疝囊不予切开,仅在疝

17、囊颈部简单结扎,既不能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又可能误伤内脏。切开并提起疝囊,仔细检查疝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要注意腹壁下动脉在直疝疝囊颈的外侧,而髂内动脉分出的闭合的脐支则常在直疝疝囊颈的内侧。 5.切除疝囊、缝合囊颈将疝内容物放回腹腔,清理疝囊后,在靠近疝囊颈部切除疝囊囊壁。因直疝疝囊颈一般较宽,不易行内荷包缝合或单纯缝扎,故常行间断缝合关闭。缝合宜使用4-0号丝线,第1层是间断褥式缝合,第2层是间断8形缝合。 直径小于3cm,基底宽的直疝囊,可以不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只在隆起处的腹横筋膜上缝合一排内翻缝合,使隆起的部分折叠内翻后,再按Halsted法修复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6.修复腹股沟管

18、缝合腹股沟后壁时,先用4-0号丝线间断缝合腹横筋膜。然后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将精索置于腹外斜肌腱膜的外面,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 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腹腔脓肿主要系指两侧髂窝、肠间及肠管与腹壁间的脓肿。适应证 腹腔内脓肿经全身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局部炎症范围有扩大趋势者,应作切开引流。麻醉 参阅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取脓肿所在部位局部炎症反应最为明显处,或炎性包块处选择腹部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开肌层。这种病人的肠管可能与腹膜粘连,因此在切开腹膜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损伤肠管形成肠瘘

19、。 3.引流切开腹膜,找到炎性包块,先用纱布垫在其周围填塞,隔离保护。然后,用手指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并分开纤维隔。切忌用刀、剪等锐器分离脓腔壁,以免损伤附近的肠管。吸尽脓液后,脓腔内放置12条香烟引流。切口较大者,可作部分缝合。香烟引流的周围置油纱布引流。术后处理 参阅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膈下间隙的应用解剖 膈下间隙为横膈膜以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和两侧壁层腹膜之间的间隙。膈下间隙被肝脏分为肝上及肝下间隙;又进一步被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等分隔为右肝上前、右肝上后、右肝下间隙(又称Morison囊)及左肝上、左肝下前、左肝下后等间隙;位于冠状韧带两层之间为腹膜外间隙,在

20、右肝后裸区与膈之间。因此,隔下间隙共有7个,6个在腹膜内,1个在腹膜外;4个在肝上,3个在肝下。 膈下间隙感染后发生脓肿,称为膈下脓肿。脓肿多见于右肝上后间隙及右肝上前间隙,但其他区也可发生。各个间隙的手术途径不完全相同,但手术应遵循的共同原则是尽量避免污染浆膜腔。通常采用的途径有:胸膜外腹膜外途径(后侧腹膜外、前侧腹膜外途径),经胸腔途径和经腹腔途径。股疝修复术 股疝占整个腹外疝的5%,好发于中年以上的女性。股疝发生嵌顿的机会较多,所以宜及早手术修复。股疝的诊断常较困难,甚至发生误诊。如术前未能检查出来而按肠梗阻进行剖腹探查术,会造成术中困难。故凡遇成年肠梗阻病人,特别是女性病人,应在术前常

21、规检查股部,以免遗漏。施行股疝修复术的原则与腹股沟斜疝修复术基本相同,主要是高位结扎疝囊,修复闭合股管。术中应避免损伤邻近组织特别是膀胱、小肠和闭孔动脉等。手术方法的选择 股疝修复术的手术途径有经股部和经腹股沟两种,二者各有优缺点。 经股部手术可直接进入疝囊,术中操作简便,但显露较差,特别当疝囊较大时不易高位结扎,股疝嵌顿时不易解除嵌顿,发生肠坏死时也不易行肠切除术。 经腹股沟手术虽然显露途径比较间接,但显露较好,并可向下延长作纵行切口,以利显露疝囊,对较大的疝囊或嵌顿性股疝较易处理,必要时还可改行下腹纵行切口。 经股部股疝修复术术前准备 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麻醉 局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22、手术步骤 1.切口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处,以股管位置为中点,作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如属嵌顿性疝,宜在股管部位作纵行切口,并根据术中情况向上延长,扩大显露范围。 2.显露疝囊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处分开覆于疝囊表面的脂肪结缔组织(包括筛筋膜、股中隔和腹膜外脂肪组织等),显露疝囊。用两把小弯止血钳夹起疝囊后将囊壁切开。用止血钳夹住疝囊壁的切缘,将囊壁切口张开、提起,即可见疝囊内的腹内脏器(小肠或大网膜等)。在疝囊颈外下方可见大隐静脉,应注意避免损伤。 3.高位结扎疝囊将疝内容物送回腹腔,用4号丝线高位缝扎疝囊颈,然后剪去多余的疝囊。 4.修复股管修复股管的方

23、法有两种:一是将腹股沟韧带缝于耻骨肌筋膜上,一是将腹股沟韧带缝于耻骨韧带上。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34针,等全部缝好后,再一一结扎。缝合时要避开大隐静脉和股静脉,以免损伤。同时,注意缝线不要缝得太近血管,以免压迫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处。 5.缝合仔细止血后,缝合股管下口周围的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术中注意事项 1.因为股疝自腹腔外突时压迫筛筋膜,使疝囊外各层组织发生变异,当手术显露疝囊(特别是经股部途径)时,易将疝囊内肠袢壁误认为疝囊壁而切开。所以,术中辨认疝囊遇到困难时,可改用经腹股沟手术途径,先切开腹腔,再辨认疝囊壁。 2.闭孔动脉的起源常有异常变化,当手术需要切开陷窝韧带以松解股环时,应另作腹

24、股沟部斜切口显露韧带。异常血管应先行结扎后再切开陷窝韧带。 3.股疝疝囊内缘常与膀胱靠近,特别是术前未排空膀胱者,分离疝囊时应避免损伤膀胱。 4.股疝疝囊附近还有髂外与股动、静脉、腹壁下动脉、大隐静脉等,应注意避免损伤。 5.股疝修复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疝囊颈是否得到高位结扎。用经股部途径修复时,必须特别仔细将疝囊分离到颈部以上结扎、切断。遇有大的复发性股疝,最好采用经腹股沟途径修复,或采用经腹股沟与股部联合纵行切口的途径修复,较为方便可靠。术后处理 后侧腹膜外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适应证 右肝上后间隙脓肿、右肝下间隙脓肿以及腹膜外间隙脓肿均可采用右后侧腹膜外切开引流术。对于左肝下后间隙脓肿

25、,可采用左后侧腹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麻醉 局麻或全麻。手术步骤 1.体位左侧卧位,健侧在下,稍向前斜15左右。用沙袋垫起腰部,在第1腰椎棘突处作一标志。 2.切开从胸12腰1椎棘突平面之间向腋后线作一斜行或弧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拉开背阔肌和下后锯肌(必要时可以切断),显露并在骨膜下切除部分第12肋骨。在剥离骨膜时,注意肋骨上缘和内面,以免损伤胸膜。切除肋骨后,在平第1腰椎棘突平面切开第12肋骨内面骨膜,缝扎肋间血管,显露深层的膈肌,将膈肌在脊柱的附着部切开,即为肾周围脂肪囊的上区。将肾周围脂肪作钝性分离,即见肾包膜的后壁。 3.引流用手指探查脓肿部位,如为肝上间隙,脓肿偏上,可用手指将

26、腹膜从膈面剥下,向上分离;如为肝下肾前,可在肾上极之前向下分离。然后,再试验穿刺,如抽得脓液,即可沿穿刺针切开。切开后用止血钳分离脓腔,再以示指伸入脓腔分开纤维隔,以利充分引流。脓腔内放入23条香烟引流,如脓腔较大,则可用软胶管引流。术中注意事项 术中如果发现胸膜破裂,有空气进入胸腔,可先用纱布压住,然后缝合裂口。如无呼吸困难或气胸不严重,可不予处理,术后胸腔内气体会被吸收;如果呼吸有困难,则应予处理。术后处理 1.气胸的处理如胸膜损伤,术后有气胸,气体较多,又有呼吸困难者,应抽出气体。 2.余同前侧腹膜外引流术 滑疝修复术 腹股沟斜疝的部分疝囊壁由腹腔内脏本身构成时,即为滑疝。其发生率虽低,

27、但如果处理不当,常损伤内脏或造成复发。手术时,除了要完成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的手术步骤外,还需将脱出的内脏送回腹腔。对腹股沟滑疝常用的修复方法有腹腔外和经腹腔两种。 腹腔外滑疝修复术(Bevan) 此法适用于一般滑疝,脱出肠袢长5cm以上,但不超过10cm者。对有较长肠袢脱出超过10cm以上的滑疝,用此法修复会引起肠折曲而致梗阻或影响血运,应采用经腹腔法修复。手术步骤 1.显露、切开疝囊皮肤切口与“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相同。因脱出的脏器形成疝囊后壁,故疝囊的前侧即是脏器的腹膜反折。纵行切开疝囊前壁后,如见到疝内容物和由结肠(或其他内脏)构成的疝囊后壁,即可诊断为滑疝。 2.剪开结肠两边的腹膜

28、将精索从疝囊上分离后拉开。铺开疝囊壁,把疝内容物经疝囊颈部送回腹腔,看清构成疝囊后壁的结肠。然后,用几把止血钳夹住并提起结肠旁边的腹膜,在离结肠边缘2cm处剪开结肠两边及顶端的腹膜,直至疝囊颈部。提起脱出的结肠,在结肠后面轻轻分离至内环以上。 3.重建结肠系膜撤除止血钳,用手提结肠,在结肠后面把两侧的腹膜切开缘拉拢缝合,形成一片新的结肠系膜,再缝合剩余的疝囊切开缘。 4.高位缝扎疝囊颈将结肠送回腹腔。在疝囊颈部高位结扎,切除多余的疝囊,或在上半段疝囊作3道荷包缝合,然后自内而外顺次结扎,将疝囊向内翻入。 5.修复腹股沟管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腹横筋膜缺损,按“精索皮下移位腹股沟斜疝修复术”修复腹股

29、沟管,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经腹腔滑疝修复术(LaRoque-Moschcowitz) 此法适用于滑脱肠管超过10cm以上的巨大滑疝。多用于左侧。手术步骤 1.显露并切开疝囊按“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的切口及显露。分离、拉开精索后,将疝囊前壁切开线沿距肠壁1.5cm处延长至疝囊颈部,仔细分离脱出的结肠周围,但切勿损伤其血管。 2.另作腹膜切口再将腹外斜肌腱膜尽量向上拉开,充分显露出腹内斜肌。然后在髂腹下神经走向上方逐层切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膜。 3.自腹膜切口提出疝内容物切开腹膜后,术者一手示指自下方上推疝囊,另一手拇、示指在上方拉出滑疝内容物。双手配合操作,将滑出的内容物(部分乙状结肠

30、)送回腹腔,并自上方切口提出。 4.重建乙状结肠系膜当滑疝被完全送回腹腔,又提出腹腔时,即可看到原来在中所示疝囊前壁切开时的两端方向已完全上下颠倒过来。切除乙状结肠系膜的多余部分,将两侧残留的游离缘用细丝线间断缝合。 5.还纳疝内容物将乙状结肠送回腹腔。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与壁层腹膜固定。 6.缝合腹膜、修复腹股沟管用中号丝线分层缝合腹膜、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完全闭合髂腹下神经上方的切开部分。然后修复内环口的腹横筋膜,并按精索皮下移位腹股沟斜疝修复术修复腹股沟管,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腹腔外滑疝修复术(Zimmerman) 随着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进步,利用腹横筋膜和修复内环口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而高位结扎疝囊原则已不被过分强调。这一新观点已被许多学者迅速应用于滑疝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