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76.08KB ,
资源ID:72522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522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省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第六单元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省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第六单元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x

1、贵州省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第六单元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张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18年春第5周【教学反思】课文种树郭橐驼传中含蓄地传达了育人之道、成功之道、处世之道,而语文教育承担着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因此我在教学中安排了“生活中的种树经”这一讨论环节,试图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读古代文学作品,让他们自行发掘出更多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和孔子的教学思想及风格。2、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2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

2、张 。【教学难点】1、了解孔子“哂由”“与点”的原因。 2、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解题、简介论语和孔子及其主要思想。2、解决字音,通读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们初中学过论语十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当中的另一篇重要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也就是著名的侍坐篇! 二、新授1、先秦诸子散文简介: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

3、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为代表)、墨(以墨子为代表 )、道(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 、法(以韩非子为代表)4家 。诸子散文大多是哲学著作,故又称为哲理散文,但诸子散文无论在文体、语言、结构各方面,又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诸子百家并非文学流派,各学派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政治观点的不同,而不是文章风格、流派上的差异。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诸子散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语录体阶段,代表作是论语、墨子;墨子在语录体中开始夹杂有朴质的议论。第二、对话体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孟子开始由语录体过渡到对话式的论辩;庄子则开始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了

4、。第三、专题论文阶段,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这些文章篇幅普遍增长,风格也由简补到开拓。2、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论语一书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3、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

5、公元前479年,鲁国 (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思想是“仁”和“礼。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4、解题 1) 同学们看课下注释 ,教师可用提问、解释的方式,补充以下要点:简介四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

6、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4、一读课文,纠正字音及停顿。(板书)1)字音:俟,音s莫,音m甫,音f哂,音shn相,音xing 铿,音kng沂,音y喟,音ku雩,音y冠,音gun 2)停顿:由也/为之求也/为之赤也/为之小5、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消除理解障碍。三读课文,理清思路结构:本文讲的是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国家的事情和自己的志向。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几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写出了弟子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

7、度,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反映了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具体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其中“志”是贯穿始终的线索。(板书)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三、归结本文应该掌握的内容:诸子、孔子、论语、字音字形四、布置作业:熟读成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串讲课文第一、二部分,理解和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教学过程】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2、新授1、串讲第一部分重点讲解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

8、,不要。毋,不要。以,认为。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以吾而不言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如,如果。或,有人。尔,你们。则何以哉: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忌不自信。 3)何厌之有? 4)陋之有? 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6)唯利是图寻找规律和方法 : 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 2、串讲第二部分 重点讲解1)“鼓瑟希”“希

9、”通“稀”。“莫春者”“莫”通“暮”。 2)“吾一日长乎尔” “乎大国之间” ,“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3)“子路率尔而对曰”,“鼓瑟希,铿尔”,“尔何如?”前两个“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后一个“尔”是代词,“你”。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5)“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6)“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鼓瑟希,铿尔”:名

10、词作动词,弹奏。“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7)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 用。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串讲课文第三部分;2、分析课文。【教学过程】1、复习上堂课所学2、新授1、串讲第三部分重点讲解1)“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2)“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3)“为国以礼”介词结构后置: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2、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孔子问志。写孔子启发诱导学生发言。问:孔子的话讲了几层意思,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有哪些态度?明确:讲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他对学生说,不要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师,年龄比你们大,你们就不敢讲话。从而

11、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谈个人理想。反映出孔子对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第二层意思是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因而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会怎么办?从而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部分,弟子述志。写了三个学生的回答,他们虽然态度上有轻率和谨慎的不同,但回答的都是谈论治理政事的一些办法。所以孔子除了笑子路的态度不够谦逊外,对他们的回答当场都未置可否。问:写曾点答话时的动作很详细,为什么?曾点的答话跟其他三人有什么不同?明确:写曾点的动作比较详细,写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曾点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

12、洁,淡泊于功名,突出了他与子路等的相异之处。为写曾点的特殊志趣,从而引起孔子的赞叹和赞赏作了铺垫。子路等人虽讲法不同,但讲的为政。曾点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第三部分,孔子评志。 明确:写孔子对子路等三个学生的评论。这部分是本文重点,这一部分意思搞清楚了,前两部分的意思也就清楚了。这部分也是难点,因为孔子的思想复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要从本文中孔子的语言行动上去分析、了解。孔子有什么样的思想呢?我们且听下回分解。三、归结本课应掌握的内容:重点词,句式四、作业:课后习题;继续背诵。第四课时【教学要点】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和性格及孔子的态度。【教学过程

13、】1、复习上堂课所学二、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 1、四弟子志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2、从原文分析四弟子性格:(学生自主提炼)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

14、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 显然,他不敢用“千乘之国”这个词,用了“方六七十”,接着就感觉还是大了点,于是缩小为“五六十”,如此小国,治理三年,他可以保证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至于礼乐教化,还要另请高明。冉有的回答是谦虚谨慎的,也是坦率真诚的,他的谈吐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谦谦君子的风范。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

15、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寥寥几笔,活画出一位谦虚好学,能言会道的“外交官”的形象)曾皙:当孔子和其他三个人对话的时候,他正在弹瑟,三位同窗和老师的对话是在他的音乐伴奏中进行的,前面几位的回答,他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实实在在地记住了,他的旋律可能是随着三位同窗的不同内容、性格而变化的,孔子点

16、了他的名,他做了一个结束弹瑟的动作,“鼓瑟兮,铿尔,舍瑟而作”,然后站起来。这些动作,属于体态语言,无声胜有声,充分表现了他的洒脱、知礼、自信和成熟。他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报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曾皙的话是什么用意呢?难道他真想无所作为吗?否,曾皙用形象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那是一个风清俗美、和乐宁静的社会环境,这个图景,表达了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同时也表达式了自己宁静淡泊的心态,置身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高雅清华,他的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3、以现代观点看待四弟子。(学生自主

17、发言) 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三、由孔子的态度分析孔子的思想。1、 孔子对四弟子的态度:子路哂之。“夫之哂之。”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有人认为,孔子是在讥笑子路,这种理解未尝不可,但是太简单化了。我认为这笑中可以有讥笑,也可以有欣赏,有赞许,我更倾向于后一种理解,因为子路的理想暗合孔子心中的政治蓝图,孔子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却四处碰壁,无人欣赏;子路的一番慊陈词,说出了孔子心中永远的痛,孔子有万千感慨,激动,兴奋,赞许,欣赏,不满,尽在含蓄不语的“微微一笑”当中。(学生找原文);冉有叹之。冉有要以富治国,孔子

18、以两个反问句对他表示了肯定(学生找原文);公西华惜之。孔子以三个反问句肯定他具有这种才能,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学生找原文);曾皙与之。2、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课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

19、表现出这种苦闷。孔子考虑到自己的处境,深感他的主张难以推行,所以说“吾与点也”。治国的道路没有机会走,那就办教育吧,“浴乎沂,风乎舞雩”,和学生一起“咏而归”,倒也潇洒。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四、课堂讨论:1、你更喜欢孔子学生中的哪一位?为什么?2、你的志向是什么?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五、总结孔子治国思想以礼治天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却只能通过为人之师,传播自己的思想,师生共同努力,把这个思想付诸实践。六、作业:背诵全文。 第五课时【教学要点】1、归纳课文文言知识点;2、能力提升。【教学过程】1、文言知识点(一)一词多义 如(1)如

20、或知尔(连词,如果) (2)如五六十、如会同(连词,或者)(3)如其礼乐(连词,表示另提一事,至于) (4)沛公起如厕(动词,到 去,往)(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动词,比得上)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5)以俟君子(连词,表目的,来) (6)为国以礼(介词,用)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二)通假字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莫,通“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三)词类活用1、端章甫 (

21、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 2、鼓瑟希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动 ,吹风、乘凉) 4、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四)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句(1)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 (2)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3)则何以哉 (即,则以何哉 ) (4)尔何如(即,尔如何)2、状语后置句(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浴乎沂,风乎舞雩二、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夹)乎大国之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比

22、(比较)及三年 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 D其言不让(谦让)宗庙会(诸侯相见) 同孰(谁)能为之大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如”字与例句中的“如”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如或知尔B求,尔何如C如会同,端章甫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也相同 B不同,也不同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风乎舞雩A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

23、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

24、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 “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

25、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贡色作 作:改变 B子路愠见 愠:恼怒C意者吾未仁邪 意:意见 D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顺:合乎人意7下列对本文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

26、饿的困境,孔子在病中仍弹琴唱歌并批评教育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后来楚王发兵来接,孔子才得以脱险。B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后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发出“吾道非邪”的疑问。只因颜回的一番答话才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后来楚王发兵来接,孔子才得以脱险。C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的执政大夫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脱身,又没有粮吃。他的一些学生很有怨气,孔子对他的学生作了批评教育,平息了他们的怨气。D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的执政大夫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脱身,又没有粮吃,

27、他的一些学生心中也很有怨气。但面对困境,孔子意志坚定,情绪乐观,并联系实际,有说服力地批评教育了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显示了大教育家的风度。8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虽 然 夫 子 推 而 行 之 不 容 何 病 不 容 然 后 见 君 子 夫 道 之 不 修 也 是 吾 丑 也 夫 道 既 已 大 修 而 不 用 是 有 国 者 之 丑 也 不 容 何 病 不 容 然 后 见 君 子 孔 子 欣 然 而 笑 曰 有 是 哉 颜 氏 之 子 使 尔 多 财 吾 为 尔 宰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5分)译文:(2)吾道非邪?吾

28、何为于此?(5分)译文:(三)语言运用(10分)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4分)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家肯定。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_,道家教育理念也注重_。教育应该考虑受教育者的性格和年龄特征,对他们区别对待,凡超出他们所理解范围的东西就不要让他们去学习了。1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29、”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不超过80个字)(6分)答:1解析:选A比:等到。2解析:选CC项与例句相同,都是连词,“或者”的意思。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B项,“何如”连用,相当于“怎么样”;D项,介词,至于。3解析:选C均为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是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不译;是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呢。4解析:选AA项与例句是名词作动词。例句“风”是吹风、乘凉的意思。A项“后”是落在后面的意思。B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C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小事。5解析:选CC项为状语后置

30、,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6解析:选C“意”,动词,“想必”“猜想”的意思。7解析:选DA项,孔子“在病中仍弹琴唱歌”不符合原文,原文是“从者病”。B项,“孔子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发出吾道非邪的疑问”不符合原文。原文多处表现孔子对自己“道”的坚信不疑。C项,最后一句“平息了他们的怨气”中的“平息”,用词不当,这里把平息作为动词用,而作为动词用的“平息”对象,多半指“政治风潮”“军事叛乱”。这里应评述为“使他们认识了错误”等。8答案: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9答案:(1)君子能坚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一旦遭受)困厄就会胡作非为了。(2)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参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