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37.84KB ,
资源ID:72488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488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电子备课二次备课七、轴对称图形一、教学目标:1、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2、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3、 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二、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三、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方法:动手实践六、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时间

2、: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P5661教学目标:1、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 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用具:彩纸、剪刀、钉子板、图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动手实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的眼前(出示蝴蝶图片的一半),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了起

3、来,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使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 学生选择图片,问:为什么选择这一种?二次备课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 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行,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剪下的这三件物体的平面图,自己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翻开来看看,还发现了什么?这条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指名说说什么叫轴

4、对称图形。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步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 汇报自己的判断结果。三、组织练习1、 想想做做2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2、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判断,教师介绍第4个图形。3、操作: 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展示作品。4、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5、想想做做5 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6、想想做做3 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7、想想做做6四、全课总结 谈话:能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呀,其实对称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美,

5、请阅读P6061的“你知道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研究,你会觉得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老师更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美。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二次备课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奇妙的剪纸教学内容:P6263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2、 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3、 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剪刀、彩色纸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动手实践教学过程

6、:一、作品赏析1、利用实物投影仪欣赏剪纸作品。2、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制作剪纸。3、问:你最喜欢刚才的哪一幅剪纸? 教师相机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二、作品分类1、观察分析。 谈话: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使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小组讨论,学生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充分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分类。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以组或几组完

7、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2、研究方法 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案?你知道这样漂亮图案是怎样剪成的吗?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进行剪纸。三、作品创作二次备课1、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教师指导枫叶图案: 一次对折沿外边画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小结:剪纸时对折要整齐,画样要美观,用剪要稳当。2、二次创作 出示P62下方的剪纸步骤。 提出要求:按照要求及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得好。 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 小结: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

8、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了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P63长方形剪花边叠剪图案3、独立创作 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阳刻(剪去的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阴刻(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阴阳混刻。 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四、全课总结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都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往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对称

9、轴,折痕的两侧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1)教科书第P64-6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一位猴王今天正准备给小猴分桃呢,想去看

10、一看吗?音乐声响起,小朋友闭起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去花果山看猴王分桃。音乐声停。花果山到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观看。一位猴王很高兴地端来了一盘桃,向桌子上一放,并对其他的几只小猴说:“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会算吗?”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l。(1)谈话:小朋友,关于猴王分桃的事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如果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我想你们都会说出结果。现在的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就要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把4个桃圈起来)。下面请你们帮助小猴分一分,看看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2)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4)师生归纳得出

11、: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要把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42教学“想一想”。(1)谈话: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谁会分?(2)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二次备课(3)小组合作,交流分法。(4)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5)师生归纳得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三、组织练习谈话:刚才小朋友对猴王分桃的过程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都解决得很好。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填写,填完后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师生共同小结:

12、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让学生自己先填写,填完后再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2)师生共同小结:这两幅图都是把12个小方块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不同。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平均分一分。(2)让学生看每份是几个,然后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3)集体反馈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放在课桌上。(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举小棒:拿出这堆小棒的1/2,拿出这堆小棒的1/2。(3)提问: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一人提要求

13、,大家拿小棒。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反馈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延伸谈话: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二次备课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教学目标: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2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

14、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动态演示:有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几个新鲜的桃子装在盘子里,你们看,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观察得出,一盘有4个桃子。)猴宝宝看见了都连忙跑过来,嚷着要吃桃。老大说:“我可以分得这盘桃的1/4。,老二问:“这盘桃的1/4是几个呀?”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1合作探究。谈话:你们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先自己思索一下,这盘桃的1/4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学具帮帮忙,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学生先独立思索操作,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1)分组展示交流。每组

15、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想法:想法一:用学具分一分。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l份是1个。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想法二:画图看一看。这盘桃的1/4是1个桃。想法三:联系分数的含义想到:4个桃的1/4,就是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1个。想法四:列出除法算式:441(个)。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请每一位汇报的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方法,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4除以4,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二次备课(2)比较方法。提问: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表看法)(3)小结。(动态演示)老二说:“现在我知道了,原来要知道这

16、盘桃的1/4是几个,是要把这4个桃平均分成4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441(个)的除法算式来算出结果。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难题!”3尝试练习。(动态演示)猴老大说:“桃真好吃,要是我能吃这盘桃的1/2就好了。,教师谈话引出问题:这盘桃的1/2是几个呀?请同学们用刚才得出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422(个)表示的意义.三、组织练习,深化理解1操作游戏。(1)做“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在书上画竖线分一分,然后独立填写算式。集体订正后提问:12个草莓的1/3和12个草莓的1/4哪个多?(2)做“想想做做”第2

17、题。教师说要求,学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摆8个圆片,拿出它的1/2。摆12个圆片,拿出它的1/2。提问:都拿出圆片的1/2,为什么个数不一样呢?2列式解决问题。(1)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尝试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直接列式独立解答,全班交流。3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5题。4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做思考题。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二次备课教学时间:第三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

18、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例题的场景。谈话: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请告诉大家。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1) 提出问题。谈话:听,猴妈妈有提出新的问题.:我的每个孩子分得这盘桃的1/4,可是个小孩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这可难到了我.你能帮助猴妈妈吗?(2)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3) 学生

19、拿出学具,动手分一分,然后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4) 全班交流.(5) 提问: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6) 演示分得3/4的过程.2教学”想一想”(1) 提出问题:猴妈妈有10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一共分得几分之几?(2) 学生用学具分一分.(3) 集体交流.(4) 演示分得3/5的过程.3小结:把一些东西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它二次备课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l份,在图上分一分。(2)各自填写分数,指名说出结果。2做“想想做做”第2题。(1)引导学生

20、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2)各自填写分数。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涂色,然后与同桌交流。4做“想想做做”第4题。(1)提问:是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有这样的几份呢?(2)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得出结果。(3)与同桌边练习边交流: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5做“想想做做”第5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四、全课小结谈谈自己本节课有何收获。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二次备课教学时间:第四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的练习课教学内容: 教材P6970的第6-11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利用直观教具正确地用分数表示相关的数。 2、能利用分

21、数知识将低级单位的长度、钱币换算成高级单位,并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为下面认识小数打下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6003 3204 6903 7209604 078 89+25 72-568060 80+60 156 165二、在下图中涂上分数所表示地部分。 3/4 2/3 三、P 69 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练习,然后让学生说说各涂了几个小方块,为什么这样涂。四、P70第7题 学生先说说图意,然后再练习。为什么第一个括号填写1/10,第二个括号填7/10?教师在线段上再任意表上几个括号让学生填写。五、P70的第8题 出示放大图,让学生说说这把尺上面的数据

22、以什么为单位的?这把尺总长是几厘米?也是几分米? 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也就是几分之几分米?3厘米和7厘米呢?六、P70第9题。(方法同上)七、P70第10题二次备课 学生在书上独立练习,然后交流反馈,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八、P70第11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按照书上要求做游戏并做好记录,最后回答书中的问题。九、全课总结。十、作业: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二次备课教学时间:第五课时 综合练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练习七15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学会用分数来表示达信息,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

23、的含义; 2、能利用分数的知识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利用分数的知识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 1258 9603 806-236 486+99 240+60 42006 2050 438 254 245 620-80 6036二、练习七 T1 学生先在书上填上适当的分数,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三、练习七 T2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分法。四、练习七T31、 6分米是几分之几米?6厘米是几分之几米?2、4角是几分之几元?4分是几分之几元

24、?3、3分是几分之几时?5千克是几分之几吨?学生口答后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小结:怎样将低级单位用分数换算成高级单位?五|、练习七T4 先指导学生想12小时的1/3、3/4、5/6各是几小时?再想时针从12起走到了哪里,然后在钟面上画出时针的位置。六、练习七 T5题 先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要求。 按要求对折后,要把纸打开,数一数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二次备课了几份,并填在表里, 观察记录的数据,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对折的次数每增加一次,它所对应的平均分的份数,就是它前一次的2倍。)七、全课总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第九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面

25、积的含义 教学内容:p.747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准备:一些纸片。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摸,认识物体“面” 1、老师随手摸一些物体,如课桌、书本等的面,让学生也一起摸,一边摸一边感受:我们随时都在摸一些物体的表面,只是有的表面非常的光滑、平整,有的是不怎么规则的。 2、一起规范地摸课本的封面(摸完) 问:现在老师请一个学生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要求很快地摸完黑板上的每一块地方

26、,你行吗?为什么? (发现:黑板的面太大了,一下子摸不完;而课本的面相对小很多,很容易摸完。) 指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 那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谁能来完整地把这两个面积比一比、说一说? 3、请你也从身边,选两个物体,一边说一边摸,说出什么是它的面积?比一比,哪个面积比较大? 二、图形的面积: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图形也有大有小,也有面积。 1、出示p.75上的两个图形 观察它们,你能估计哪个面积比较大吗? 操作验证。 交流:(1)可以用重叠的方法。 (2)可以用尺分别去量它们相对应的边的长度。 补充书上的方法:老师取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兰色的长方形纸,以

27、它为标准去量一量。 二次备课指出:有的时候对观察的结果没有很大的把握或是为了更肯定自己的猜想,我们需要一些操作来验证。通过操作,我们发现确实是长方形比正方形大一点。 三、试一试: 比较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图略) 刚才我们介绍的三种方法,你觉得可以选哪一种?为什么? 用尺去量一量,说说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为什么?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简单介绍我们江苏省的一些情况。 2、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启发学生通过数格子来比较。第四张图的三角形要2个算一格。 3、用兰色描出各图形

28、的边线,用红色涂出它们的面积。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目中要注意的地方。指出: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全班交流。 5、用方砖铺满下面的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结果是多少?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二次备课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p.78、7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 2、通过画、剪、比等活动,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进行一些比较的简单的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练习。教学重点: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教学准备:尺、纸、剪刀等 教学手段

29、: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的课上我们认识了“面积”,板书:面积 谁来说一说关于面积你知道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开始新课: 1、用手摸课桌的面积,它有多大呢?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来量一量,说一说。 交流:(1)用数学书来量:大约是5本数学书那么大。 (2)用铅笔盒来量:答案很多。 在交流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说出有“几个”,还要让大家看清楚他的铅笔盒究竟有多大? 再此基础上,选择比它小的或是大的铅笔盒继续:先让学生看清楚铅笔盒的大小之后,以刚才的结果为依据,进行简单的估计,再请那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 比较:我们两次测量的工具不同,为什么用数学书测量的时候结果都大约是5本那么大,而用铅笔盒的时候大家的答案却是不一样了? 指出:由于测量的标准大小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相对而言,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它的优点是什么? 2、还有比用数学书测量更好的方法吗? 先请大家听故事小马过河,听完后思考:为什么小马会不知所措? 提个建议:如果它们都用数学知识来考虑,比如牛伯伯告诉小马河水究竟有多深,小马就能自己判断了。看来不统一标准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麻烦,我们要用数学知识来统一标准,这样才能更方便。 3、面积单位: 二次备课以前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有哪些?(板书) 用手分别比画1米、1分米感受长度其实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