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6KB ,
资源ID:72444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444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嵩明农业基地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嵩明农业基地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2.docx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嵩明农业基地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2 图件:设计图纸附表: 嵩明县2012年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投资计划表第一章 项目摘要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嵩明县2012年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1.1.2项目主管单位云南省中低改办1.1.3项目承担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1.1.4项目性质完善1.1.5项目建设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墩白村1.1.6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为中低产田低改造项目,建设内容为: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3324m沟渠;2、田间道路工程:建设5m宽823m;2.8m宽道路8866吗;3、农业科技措施:土壤改良2000亩,示范

2、推广80亩,技术培训80人次。1.1.7项目建设目标通过这次中低产田改造,使配套设施得以完善,并把项目区农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整合项目区其它支农项目和资金,配套完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集成配套高效农业栽培技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项目区农业生产走上高产、高效之路。1.1.8项目建设期限2013年6月底前完工1.1.9项目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农田水利工程投资65.59万元;农艺科技措施投资21.4万元;田间道路工程投资109.01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4.00万元。1.1.10项目效益分析社会效益: 项目区工程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灌溉面积明

3、显增加,渠道水利用系数比原来有极大提高,改善项目区耕地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土地增产增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提高项目区的抗灾能力,促进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有利于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利于水、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项目区内各级渠道的防洪标准将由现在的五年一遇提高到十年一遇。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农作物得到有效灌溉,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高,以2012年国家粮食收购价(玉米2.0元/公斤、小麦2.04元/公斤)计,玉米增加收入14万元,小麦增加收入12.87万元

4、。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后增加总收入26.87万元。生态效益: 农技的普及推广,无公害种植生产的普及使用,科学使用农药、杀虫剂、化肥等化学药品,提高化学肥料的使用效率,多使用有机肥等,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污染,防止河流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在渠道、公路两侧种植树木提高林网覆盖率,既有利于渠道、道路的绿化,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了项目区环境。项目的实施,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对中低产田改造是一次积探索,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8)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10)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14)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办 公室文件(云财农2011118号)15)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参考标准;1.2.3相关规划、计划依据1)云南省昆明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规划(2009-2020年);2)昆明市现代农业园发展体系规划(2010-2030);3)嵩明县域总体规划修编(2008.10);4)嵩明县小街镇

6、总体规划(2010-2020);5)云南农业科学院嵩明现代农业科研实验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云南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编制)1.2.4采用规范、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4)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6)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7)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7、1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1996;13)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14)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6)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及主要障碍因素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是省政府直接领导的多学科、综合性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云南省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重大农业科技问题的研究任务。建院三十多年来,为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为主要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为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支柱产业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云南省委省政

8、府的领导下,通过多年的发展,农科院已成为设备先进、学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对云南省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农业科研机构,是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科技骨干力量。全院下属15个研究所,挂靠有农业部南方高原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云南)分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等国家、农业部、云南省各类资源圃、繁育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共19个。与州市联合共建有魔芋所、柠檬所等7个研究所。全院学科发展涵盖了主要农业产业和农业科研领域。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品种资源收集保存与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分析测试、优质粮经作物种子、种苗生产繁育技术、农业工程咨询设计等更具优势和特色。“十一”

9、五以来,共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7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40项,1人荣获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选育审定登记作物新品种81个,获得各种专利及农林植物新品种保护80项,成果应用推广面积7000余万亩,新增总产值48.65亿元,为全省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2项目县基本情况2.2.1地里位置嵩明县,位于云南中部,踞牛栏江、盘龙江、南盘江“三江之源”,地处昆明市东北部,为昆明市辖近郊县,县城距昆明43公里。嵩明县地处东经10241-10321,北纬2505-2528之间,东邻宜良、南靠昆明官渡、西南与富民相邻、西北及北面与寻甸接壤,东北与马龙

10、相连。地处滇中交通枢纽,境内公路、铁路、航空线纵横交错,呈立体交通网络;具有“三线出省、六路连昆、九龙聚嵩”的交通优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交通发达,区位优势突出。2.2.2社会经济情况嵩明县下辖嵩阳、杨林、小街、杨桥、四营、小新街、白邑、阿子营、大哨9个乡镇,106个村委会。全县人口33.96万人,主要民族为汉、回、苗、彝。全县国土总面积1357.29平方公里,为云南第七、昆明第二大平坝。近几年,全县紧紧围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环境创新为动力,在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

11、教兴县和非公经济富县上有突破性进展,县域经济基本实现了健康有序地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3187万元(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4891万元,第二产业完成55698万元,三产业完成4259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9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8元。县域经济基本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县乡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性格局,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2.3农业生产情况嵩明县按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粮、烟、畜、渔、菜、花、果七大主导产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区域布局调整有新进展,外向型农业发展势头较好,龙头企业培育

12、、引进工作有明显成效,产业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无害化生产体系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76224万元,同比增长5.2%。粮播面积减少4.2%,粮食总产达14.32万吨,减少0.7%。完成烤烟收购计划任务,实现了烟农收入1个亿和农业特产税2000万元的目标。种植蔬菜76500亩,增20.8%,产值8335万元;花卉7710亩,增36.1%,产值达5160万元;水果产量达6500吨,产值975万元,增3.2%;畜牧业产值27593万元,增5.1%;渔业实现产值4630万元。2.2.4气候条件嵩明县地处内陆,云贵高原面缘,全境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气候属北亚热

13、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多年平均气温14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5.7,极端最低气温-15.9,多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年降水量平均为995.6mm,月雨量最多为6月,平均为203.4mm,最少为一月,平均为11.0mm。一日最大降雨量为129.1mm,雨季开始的平均日期为5月20日。多年平均风速3.1m/s,以西南风居多。2.3项目区基本情况2.3.1自然条件小街是嵩明县的第一大镇。位于县境东北部,瑶玲山南麓,地处东经1030510315,北纬251118252053,跨经度10,经纬度935,东临小新街乡,南接四营乡和嘉丽泽农场,西连杨桥乡,北靠寻甸县,西北隔蛇山与嵩阳镇毗邻

14、,东西最大横距18.5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7.6千米。国土面积120.5平方千米。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涡流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雨量996毫米,年日照约2073小时,无霜期200220天。 2.3.2社会经济状况小街镇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沟渠纵横,水利化程度高,灌溉方便。全镇林地和宜林地占全镇总面积的26%,活力木蓄积量为54880立方米,森林覆盖面积达23.9%,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全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km,距离省会昆明47km,至曲靖78km,320国道、“昆曲”高速公路、“嵩待”高速公路、“马厂”公路

15、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全县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全镇边境辖17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1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390人,主要居住着汉、回、苗、彝4个民族。1996年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名列“云南省百强乡镇”第36位。全镇生产总值完成68357万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9848万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1元, 2.3.3项目区情况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东北部小街镇境内,属于云南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地处东经10305、北纬2521区域内。在云南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东侧,南与精品农业展示区毗邻,西与云南省花卉科技示范园遥遥相对,北与墩白村接壤。规划区距小街高速收费口2km;距嵩明县

16、城8km,距昆明43km。示范园区是典型的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混合气候,冬无严冬、夏无酷暑。年日照时数2047h;多年平均气温14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5.7,极端最低气温-15.9,年有效积温4114;年平均降雨量987.1mm,相对湿度74%;年无霜期222天;年平均风速3.1m/s,以西南风和南风为主。项目区地形平坦,海拔在1908.551919.43m之间,高差为10.88m,最高点位于项目区东北角,最低点位于项目区西南角。整个项目区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坡度0.50.8%,坡度较小。云南省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周边沟渠纵横,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基础良好,灌溉方便。主要水体包括清水

17、塘水库、腰子塘水库、2814渔场和东干渠。其中,清水塘水路库容50万m3,水域面积17hm2;腰子塘水库库容30万m3,水域面积14.6hm2。区域内有一上游水库,位于地块的西北角,库容2350万m3。园区内有主要灌溉水渠东干渠,是一条人工开挖的季节性沟渠,平时为干枯河流,其主要在耕作季节由上游水库放水,为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东干渠为上游水库的下泄水补充,上游水库水质较好,其水质可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项目区地下水丰富,沟渠自流可保证灌溉,地下水位约在0.51m左右。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和山地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壤中偏酸性,PH值6.37.1。2.4项目区主要障碍因素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

18、自然灾害能力弱由于中低产田地区绝大部份的耕地坡度较量大,水资源贫乏,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严重,许多耕地干旱有蔓延和加重的趋势,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沟渠等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不够,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2、土壤贫瘠,耕地质量差,耕地产出率低由于中低产田地绝大部份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投入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及多年来“重耕轻养”导致耕地土壤普遍贫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不良,宜耕性差,跑肥、跑水、跑土现象严重,加之多年来化肥施用量大,农家肥施用量低,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耕地产出率低,降低了农产品竞争力,直接阻碍了农业和

19、农村经济发展。中低产田土壤质量较差、耕作层浅薄贫瘠、坡度大、砾石多、冷浸内涝、质地粘重、干旱缺水、灌溉保证率低、有的甚至没有排灌基础设施、水土流失等障碍因素突出,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导致丰富的热区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3、粮食安全,农业科技普及率低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发展矛盾日趋突出,面临着新的更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加之绿肥、农家肥施用不足,导致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地力退化加速;重用轻养,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水地流失严重和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田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技术研发和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耕地

20、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缓慢。2.5项目规划建设情况按照规划用地现状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实际条件,按照公共设施共用和科研实验用地分片管理的方式,把项目区划分为六大功能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区、新品种新技术成果集成展示区、新品种新技术大田研发实验区、农业生物资源保存区、农业新品种产权保护及标准检测技术研究区、新品种新技术设施研发实验区。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建设三面光沟渠 3324m,包括:断面300x350的沟渠3324m,沟底浇筑5cm的C15混凝土,沟壁采用M7.5浆砌砖,土方开挖1944m3,土方回填777m3,C15砼150m3,浆砌砖1496m3。改造5m宽道路723m和2.8m宽道路7136m,

21、路床碾压23870 m2;碎石路基21530 m2;20cm厚泥结石路面21530 m2。本项目为先建后补,请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办公室补助建设资金200万元。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增加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以小工程、大规模、高效益为突破口,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科技措施相结合,以保水、保土、保肥为目标,以山区、半山区为重点,以农民建设为主体,以增加投入为保障,科学规

22、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连片推进,。以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为手段,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开源节流,兴利除害,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中低产田地改造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3.2基本原则1、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点,突出建设重点,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3、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农艺、生物、化学措施相结合,建成土地平整、田块成方、排灌方便、环境优美、适应机械化操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标准化农田。4、坚持合理安排

23、、高标准规划、大配套建设的原则。5、坚持“政府大投入、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要求,充分整合国家、省级各部门资金,同时吸纳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改造。6、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7、坚持巩固提高坝区、强化山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针对各地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主要障碍因素,按照需要与可能,切实提高不同区域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8、坚持严格标准,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强化科技支撑,合理改造,做到改造一片,成功一片,保护一片,见效一片。9、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 把各部门项目实施的要求

24、与全市的实际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验收、分部门实施、各施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10、项目建设不与城镇、城市、公路、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用地冲突,大于25度坡度面积不纳入规划范畴。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4.1建设任务及目标4.1.1建设任务改造中低产田地2000亩4.2.1建设目标通过对项目区的建设项目进行补充、配套及建设标准的提高,将完成以下目标:1、项目区通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壮大农业经济,改善和解决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问题。2、引导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生活饮水达到安全要求。农村风貌得到明显改善。3、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程度,全面实现

25、机械化操作,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4、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5、通过生物农艺措施培肥地力,促使田地耕作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明显改善,有机质含量达到2以上,逐步达到高稳产农田标准。4.2建设内容4.2.1项目建设工程内容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生产条件。项目建设工程内容主要有:1、修建0.723公里长5米宽机耕路,8.866公里长机耕路,机耕路路缘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砖,路中先采用土方回填后采用泥结石铺设路面; 2、修建道路排水沟总长度3.324km,M7.5水泥砂浆砖砌,100厚水泥混凝土垫层,20厚1:3水泥砂浆粉光。4.2

26、.2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水源与田间渠网、田间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能排能灌、保水保土保肥。4.2.3农艺措施主要包括秸杆还田和秸杆覆盖、绿肥种植、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以肥调水、地膜覆盖、喷滴灌技术、间套种技术等。通过硬件、软件措施配套,实现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五章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5.1工程措施技术方案5.1.1机耕路设计项目区内机耕路共计两条,总长9.589km, 修建0.723公里长5米宽机耕路,8.866公里长机耕路,中田间道路面高出地面0.5米,路面为0.2米厚泥结石路面,0.15米回填土方。路缘石采用M7.5水泥砂浆砖砌。田间道工程量采用

27、横断面延米计算法,先根据已确定的道路横断面计算每米工程量,再依据道路长度计算总工程量。5.1.2 排水沟设计修建道路排水沟总长度3.324km,断面采用300*350截面,M7.5水泥砂浆砖砌,100厚水泥混凝土垫层,20厚1:3水泥砂浆粉光。5.2生物农艺措施技术方案5.2.1生物措施1、秸秆还田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因此,秸秆也是丰富的肥料资源。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还含有氮、磷、钾相当一定量的碳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等,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故秸秆还田对于改良土壤有着积极的作用。秸秆还田增产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养分

28、效应、改土效应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一)养分效应1、提高土壤氮磷钾素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素养分都有增加,其中尤以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2、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含钾高的各种植物残体都是生物钾肥,其作用是利用作物在其生育过程中吸收的土壤钾,以秸秆还田形式归还土壤,以供再利用,从而保持土壤钾的良性循环,秸秆还田后提供了大量的有效钾而导致作物增产。3、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硅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硅虽然不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但若植物缺硅,茎秆及叶片的刚性就会减低,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而秸秆还田是提供有效硅的一个来源。(二)改土

29、效应秸秆还田重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秸秆在耕翻入土之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合脱水,形成更复杂的腐殖质,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及保水、吸水、粘结、透气、保温等性状,提高了土壤本身调节水、肥、温、气的能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养分结构趋于合理,可使其容重降低,土质疏松,通透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实行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了土壤的生物活性。(三)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效应1、农田生态环境即作物生长环境,它包括农田气候,

30、土壤水热状况,植物养分循环和杂草生长因素。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秸秆覆盖有保墒、调温,压草等多种作用。秸杆还田技术通过机械粉碎、化学和微生物催腐,稻麦高留茬还田等技术,初步建立经济高效秸杆还田新模式,增加土壤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水分含量,营造土壤水库,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秸秆还田方式主要分为直接还田方式、过腹还田方式、堆沤还田方式。直接还田用机械直接讲桔杆还田,每亩增施氮肥4-5公斤;过腹还田是将秸秆收割后通过氮化、粉碎后做成饲料供牛羊喂食后,再将牛羊粪便腐熟后还田;堆沤还田是将秸秆堆于田地中再加入尿素、速腐剂、适量的水后用泥封垛,便于桔杆腐熟。2、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营养元素

31、齐全,能够改良土壤,改善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生物有机肥中的有益微生物进入土壤后与土壤中微生物形成相互间的共生增殖关系,抑制有害菌生长并转化为有益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起到群体的协同作用,有益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促使有机物的分解转化,能直接或间接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和刺激性物质,促进和调控作物生长。提高土壤孔隙度、通透交换性及植物成活率、增加有益菌和土壤微生物及种群。同时,在作物根系形成的优势有益菌群能抑制有害病原菌繁衍,增强作物抗逆抗病能力降低重茬作物的病情指数,连年施用可大大缓解连作障碍。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环境安全、无毒,是一种环保型肥料3、绿肥种植绿肥是重要的有机肥源,养分含量丰富,含农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和部分中微量元素。种植绿肥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易于耕种。茎秆用来还田,对培肥土壤,改良土壤物理结构,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重要作用,对改善农作物品质,降本生产成本有极积作用。绿肥种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种植绿肥不仅是开辟肥源的有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