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07.97KB ,
资源ID:72437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437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 鸟的天堂 人教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 鸟的天堂 人教部编版.docx

1、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 鸟的天堂 人教部编版22 鸟的天堂文本分析:本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创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赞颂了“鸟的天堂”的确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动态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朗读、感悟、想象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美、在感悟中领会动静结合的写法。教学目标:1

2、.认识本课“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榕、纠、涨”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积累文中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赏析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榕、纠、涨”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1

3、.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段内容。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创设情境。导语: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听后的感受。)是的,鸟儿的欢唱多么动人啊!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今天,我们有幸学习到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鸟的天堂。)2.理解课题,质疑思考:何为“鸟的天堂”?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天堂”的含义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鸟的天堂”的含义大榕树是适合鸟儿快乐生活的地方,最后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这个疑问初读

4、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作者: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其间创作处女作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中篇小说憩园等。创作背景:在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有一株五百多年树龄的奇特的古榕树。榕树高15米,独木成林,浓荫蔽日,引来成千上万的各种飞鸟栖息其间。其中的鸟类以夜鹭、池鹭、牛背鹭和小白鹭最多,也最常见。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下了鸟的天堂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2.学生

5、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分段朗读,检测学生生字新词掌握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字形。船 规 树 正 潮 木灯 树 应接不 画 开(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部首归类:扌:抛(抛弃) 推(推出) 拔(拔河) 拾(拾取) 抓(抓住) 搭(搭配)木:榕(榕树) 桩(树桩) 村(村庄)林(树林) 杨(杨柳) 朽(腐朽)量词归类:段:一段红霞 一段石子路 支:三支桨 一支乐曲近、反义词归类:近义词:陆续连续 茂盛茂密 逼近接近颤动抖动 静寂安静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反义词:光明黑暗 静寂喧闹 应接不暇应付自如(3)理解词语。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6、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不可计数)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应接不暇)抑制不住,禁不住。(不禁)形容舍不得离开。(留恋)4.梳理初读课文掌握的信息,解决疑问: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关键信息提示:(1)榕树很大,它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2)榕树枝繁叶茂,它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3)农民不许人们去捉鸟,人与鸟儿和谐相处,使它们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准备讨论。过渡: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不仅学习了生字新词,而且了解到“鸟的天堂”其实是一棵繁茂的大榕树,作者也曾两次去“鸟的天堂”参观游览。请同学们思考下

7、面的问题,再次朗读课文。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找出文中两次去“鸟的天堂”对应的段落。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熟知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学生交流后明确: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去看到了许多鸟。课文第59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可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各作一层,开头的背景介绍和结尾的概括总结各作一层。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们”出去游玩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第

8、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近看大榕树的情景。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我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群鸟欢腾的景象。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方法点拨:梳理文章结构时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作“提取重点段法”。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随着作者去“鸟的天堂”游览了一番,既欣赏到南方的优美风光,又领略了百鸟齐鸣的壮观景象。那棵奇特而美丽的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呢?我们又能从中获得

9、哪些感受呢?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熟悉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示例: 同学在课前给我们学了一些鸟的叫声; 同学背诵了关于鸟的诗句,说明他们预习充分,也有积累; 同学用 一词造了一个生动的句子,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词语; 同学朗读课文流畅,也饱含深情; 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准确、完整,看来是掌握了概括文章的方法。这节课上表现特别突出的应是 同学,他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分析课文层次快而准,概括层意也能紧扣文段的内容,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也希望其他同学能像这些同学一样,课前认真预习,

10、上课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大家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定会一天比一天高的!)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字词、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重点句段。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灿烂 竹竿 白茫茫 规律 缝隙 照耀 树梢 静寂 不计其数 应接不暇小结:同学们对本

11、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竹竿”的“竿”不要写成“杆”,“树梢”的“梢”不要写成“稍”,“不计其数”的“计”不要写成“记”。只要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其与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听写时才能胸有成竹。2.教师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同学们,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这也使得他对“鸟的天堂”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近距离感受“鸟的天堂”的魅力,并

12、思考作者是如何将“鸟的天堂”的魅力展现出来的。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第一次去“鸟的天堂”。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获取重要信息。预设: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作者一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在相关语句下做记号。2.教师出示表格,帮助学生梳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心情。(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填表后与同桌交流。)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间地点环境当时的心情傍晚河中心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愉快思考: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的?明确:一是从文中的动作描写可以体会到。如“跳、解、拿起、拨”这些动词将朋友解船

13、、撑船的过程一气呵成地描绘出来,轻快的动作间接地反映了“我们”愉快的心情。二是从文中描写“我们”的感受的句子可以体会到。如“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划桨声美妙动听,烘托出“我们”愉快的心情。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体会作者一行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经历。过渡:同学们,作者一行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鸟的天堂”,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交流作者一行看到的景象,想象画面内容。明确:作者一行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并没有看见鸟儿,只看见一棵茂盛的大榕树。4.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榕树的语句,感悟榕树的特点。(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

14、生圈画出描写榕树的词句。(2)学生结合圈画的语句自主交流榕树的特点。(3)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结合重点语句展示榕树的特点。预设:引导学生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出榕树的高大、茂盛和充满生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作者兴奋与喜爱的心情。(教师出示句子。)特点一:大。相关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明确:“真是一株大树”承接上一个自然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明榕树只有“一株”,不是“两株”或“许多株”。特点二:茂盛。相关句子: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明确:“簇”“堆”“不留一点儿缝隙”写出了树叶多而茂盛的特点。特点三

15、:充满生命活力。相关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明确:“翠绿”,青绿色;“颤动”,指在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意思是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生命的活力。补充说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把握榕树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以及树叶的样子、颜色等。5.体会情感,领悟写法。(1)学生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相关的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表达情感的方式直抒胸臆。表达的情感由衷地赞美。(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部分

16、内容,总结出作者描写榕树时采用的写作方法。示例:师:学习完本部分内容,哪位同学能简要概括下榕树的特点?生:远看,像是许多株大榕树,树叶绿得可爱。近看,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一簇,没有缝隙,那绿色照人眼,像是孕育着新的生命。师: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榕树的呢?生:由远及近。师:文中哪句话提示了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的呢?生:“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师:作者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根、叶,写出了榕树的特点,展现了榕树静静的样子,这是运用了生:静态描写的方法。6.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时对它的印象。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赏

17、析语句“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感知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印象名不副实。(二)第二次路过“鸟的天堂”。过渡:在“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作者不免有些遗憾。第二天早晨,作者又到了“鸟的天堂”,这次看到了什么?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与第一次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上记号,然后和同桌交流。预设:教师在学生读课文和交流时巡视课堂,相机指导。学生交流后明确: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见到的是:“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而作者第一次去却没有见到一只鸟。产生这

18、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作者两次去的时间不同,第一次是在傍晚,第二次是在早晨。3.指名朗读第12、13自然段,欣赏“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解决问题。体会“起初”“后来”“接着”“继续”这几个词的作用。(这几个词准确、清晰地展现出“鸟的天堂”由寂静到热闹的变化过程。)说说两个“到处”给你的感受。(两个“到处”从视觉和听觉上说明鸟的数量特别多。)这一段中哪里还表现出了鸟儿多?(A.“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从形态和颜色两方面说明鸟儿特别多。B.“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出了鸟儿的姿态各异,也表现出鸟儿数量多。)(2)指名读第13自然段,想象画面。预设:这一段共有两句话,

19、每句话各描绘了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就像电影里面的大场面镜头和特写镜头,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内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明确:这两幅画面分别是群鸟飞舞图、画眉枝上歌唱图。(3)教师小结。小结:作者在这两段写鸟时,不仅整体写鸟多,多方面地展现了群鸟欢腾的景象,而且还向我们具体描绘了一只画眉的活动。这使我们对“鸟的天堂”的鸟有了全面的了解,仿佛置身于众鸟之中,使人兴奋、激动。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第12、13自然段,体会一下鸟的活泼欢快及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三)留恋“鸟的天堂”。过渡:同学们,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茂盛的大榕树和欢快的群鸟给这

20、南国的风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作者是不是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鸟的天堂”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去感受作者的情感。1.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找出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明确:我感到一点儿留恋。)3.品读重点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师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赏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明确: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是指作者所见到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称谓,是一种夸张的形容;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见大榕树上群鸟齐飞、百鸟争鸣的景象后发自内心的赞叹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是作者直抒

21、胸臆,表达了他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四)回顾课文,探究写法,加深感受。1.分析动静结合的写法。过渡: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作者在写榕树时主要展现了榕树的静态美,和榕树相比,作者写鸟儿时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呢?现在我们把两部分内容比较起来阅读,发现其不同之处。(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和第12、13自然段。(2)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写榕树和鸟儿时采用的不同写法。明确:与写榕树不同,作者在写鸟儿时主要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3)学生谈感受。示例: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榕树茂盛而美丽具有静态美,许多活动的、歌

22、唱着的鸟是动态的美。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更加突出了“鸟的天堂”的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无限赞美,更激起我的向往之情。2.认识点面结合的写法。(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点面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描写场面的方法。“点”指的是对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概括性描写。“点”可以体现深度,“面”可以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情感。(2)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面”和写“点”的相关句子。(3)同桌交流所找的句子,教师适时点评。“面”的描写: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

23、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点”的描写: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4)研读上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明确:点面结合的描写展现了鸟儿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将“鸟的天堂”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过渡:鸟的天堂里作者描绘的百鸟齐鸣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下面也是写群鸟欢腾场面的语段,朗读后展开想象,并与同学交流感受。1.教师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踏上鸟岛,眼前的景

24、色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鹜,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呐! 神奇的鸟岛2.阅读与交流。(1)读画横线的句子,这句话描写景物的角度是 (平视 仰视 俯视),从 (形状 声音 颜色)这方面来进行描写的,运用了 (拟人 夸张 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仰视 颜色

25、 比喻)(2)选段最后一句话主要是写鸟 ( 大 多 美),句中的“ ”一词突出了青海湖的鸟岛是鸟儿的快乐家园。(答案:多 乐园)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同学们,读了课文和上面的优美片段,大家有没有兴趣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呢?1.教师鼓励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场面,哪一个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和同桌说一说。2.出示小练笔:描写一个优美的场面。3.教师点拨写法。(运用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4.指名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改。示例一: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田野里,金子般的稻谷压弯了茎秆的腰。一阵风吹来,地里涌起金黄色的稻浪,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并发出沙沙的

26、欢笑声。高粱顶着火红火红的穗儿,好像一团烈火正在燃烧。这一切,仿佛在向人们报告丰收的喜讯。农民伯伯们正在不辞劳苦地收割着丰收的庄稼,他们的脸上流淌着劳动的汗水,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示例二:初见大海时,它是风平浪静的。它是那么沉稳而辽阔,海水平静得让人舒服,总觉得它孕育着无限生机。站在山顶上,一眼望去,它像一面巨大的蓝色明镜,没有丝毫的波浪,没有丝毫的响动,使人赏心悦目。但大海并不总是这样平静,不多时,大风骤起。一时间,海浪翻滚犹如万马奔腾,翻腾着的前浪被咆哮着的后浪推动着,如千军万马疯狂地向堤岸发起猛烈攻击,溅起的浪花仿佛在抛撒万斛珍珠。这时,大海的咆哮声、海水撞击堤岸的碰撞声,汇成了一部交响

27、曲。示例三:迎春花起得早,吹起了鹅黄的小喇叭,向人们宣告春天来了!如雪的樱花姑娘在春风中把片片花瓣撒向大地;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林、杏林像是喝醉了酒,脸颊绯红,又像朝霞染红了天空;田野里金色的油菜花吸引着成群结队的蝴蝶翩翩起舞;一大朵一大朵粉红的牡丹、芍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层层叠叠的花瓣在春风中跳起了华尔兹;一棵棵紫色的玉兰花,像一位位高贵的妇人亭亭玉立;娇嫩的海棠也笑盈盈地迎接春天的到来。春天来了,风中透着香,雨里裹着蜜,好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评改要点:(1)写作是否有序,条理是否清晰;(2)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3)场面描写是否生动;(4)语句是否流畅。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课文

28、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课外搜集有关树或鸟的诗歌。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师:同学们,刚才读书时,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提出来。生: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师:好问题!疑从文中来,惑在文中解。请再认真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也可以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见解。(学生自读、体会。)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鸟的天堂”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巢了,躲在大榕树里,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

29、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儿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受到了“新的生命在颤动”。师:看法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生机,所以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

30、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师:真好!你的感受多深刻呀!生:刚才几位同学都说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颤动,才让作者产生了“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师:“风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展开想象也是读书的好方法。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色欲滴,在红霞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于是眼前出现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新的生命在颤动”。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同学们,

31、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红霞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叶,也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那我们就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读。自由地读吧!赏析: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让他们读、思、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1)鼓励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之“疑”是仔细阅读课文的产物,教师应鼓励提倡。本课中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疑”讨论研究,不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褒奖吗?无形中也激励了其他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2)指导解词方法。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3)发展学生思维。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