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04KB ,
资源ID:72380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380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研究与教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研究与教学.docx

1、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研究与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研究与教学 摘 要:汉日同形词研究一直是汉日语言对比中较为热门的领域,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从词性、词义、词源等角度对同形词进行了分析。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学者也意识到了同形词在日本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在习得和偏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汉日同形词研究中,以词性为中心的研究很少。在词性不同的同形词中,汉语词性和日语词性具有非常复杂的对应关系。鉴于词性偏误也是留学生容易出现的偏误之一,学者们应当对从词性角度入手的同形词研究给予重视。当前绝大多数研究中采用的基于辞书的同形词判断方法缺乏科学性,同形词的判断最终应由母语者决定。

2、 关键词:汉日同形词 汉日语言对比 对外汉语教学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长期交流带来的种种相似性让两国在语言和文化上都有很强的认同感,两种语言中汉字的使用和大量存在的同形词也让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倍感亲切”。但是同形词在为语言学习带来助力的同时也为学习者带来了一些麻烦。汉日两种语言中虽然存在大量同形词,但同形的两个词从词义到用法都完全一致的情况却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并且这种“同形异用词”反而为语言学习者带来困难,许多负迁移现象都与同形词有关。 鉴于日本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种种特殊性,我们认为,一般性的对外汉语教学并不能满足日本学生的需求,我们对汉日同形词的研究也还不够深入、不能很

3、好地揭示汉语词汇和日语词汇之间系统的对应关系而词汇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和同形词对教学的影响正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依托,考察双音节丁级词中的汉日同形词,对同形词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基于同形词的对日国别化汉语教学建设和教学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一、汉日同形词的研究现状 同形词是存在于汉日两种语言之间的一个有趣而又复杂的现象,研究者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同形词中的“同”和“异”,并从源流、书写形式、词义、词性和用法等角度对同形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上世纪70年代末,学界就开始从语言本体的角度对汉日之间的词汇进行对比研究,中国?Z?辘工?h?Z就是较早的研

4、究汉日同形词的成果。1而国内的汉日同形词研究始于日本语言学研究领域,其中较早的是日语汉字和中文汉字的异同一文,这项研究以分析两种语言中汉字的异同为主,但也涉及词义的对比分析。2此后,受张文的启发,赵福堂的关于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将汉日同形词的研究视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区分了意义相同、完全不同和不尽相同的同形词。3这两篇论文可以算是开当代汉日词汇对比研究的先河,并且他们都没有局限在单纯的语言对比,而是将目光投向语言学习领域虽然他们有关语言学习的结论是缺乏理论指导的“经验性”的。 上世纪80年代,汉日词汇对比被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胡裕树、何伟渔(1984)认为,在探讨教学问题时,应该把重

5、点放在如何针对日本学习者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上而非汉日对比研究上,并且论述了日本人学汉语的特点和各个语言要素的对日汉语教学问题。4胡文关注到了日本人学汉语的特殊性,激发了此后一批学者的研究兴趣,但美中不足的是,文中只是提到了要注意同形词中的差异,并没有指出差异产生的原因,也没有对差异进行分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同形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李泉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一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分析汉日同形词,对常用字和常用词中的常用词表进行分析,将汉语常用词分为五类,并对这五类词的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5在词汇大纲分析方面,有学者从语义的角度将HSK词汇大纲中的同

6、形词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同形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探讨了同义和异义关系产生的原因。6也有学者对大纲甲级词汇中的658个汉日同形词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出形式与意义基本相同、完全不同和同中有异的词所占的比例。7这两项研究都以汉语水平考试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在偏误分析方面也涌现出了大批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强调了汉日同形词研究的必要性,为汉日同形词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现实依据,也为具体的对日汉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近年来,对日汉语教学研究有逐渐升温的趋势,但大多数研究都转向学习者偏误,对同形词的分析还只停留在进行较为浅显的分类和统计上,虽有“同形异义”“同形近义”等划分,也提到了同

7、形词中存在“同形而词性不同”的现象,却很少有学者以词性比较为中心对大纲进行统计分析。事实上,同形词词性的差异也是日本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词汇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下面对大纲中的同形词进行词性方面的统计分析。 二、大纲双音节丁级词中汉日同形词的统计与分析 (一)统计的对象、工具及方法 大纲共收录汉语词汇8822个,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本文选取其中的双音节丁级词。我们将研究对象设定为丁级词,因为选取丁级词可以扩大样本容量(丁级词共3571个,占大纲词汇的40%;双音节丁级词2847个,占大纲的32%、丁级词的约80%),便于对同形词的词性进行分类。此前有研究者对甲级词进行过统计7,此次我们

8、使用丁级词不仅有利于进行甲、丁两个级别同形词的对比,同时也是对同形词研究完整性的补充。 在对比过程中,本文主要遵循了以工具书和客观语料为依据的准则。我们考察日语词汇时使用的工具书为松村明监修的大辞泉(电子版大辞泉)。大辞泉收录日文词条约27万,属中型辞书,主要收录现代日语词汇,兼收片假名、古语和专有名词等,基本涵盖日语中常用的词语,不仅标注词义,还标注词性。该辞书的电子版每年定期更新三次,在增添政治、经济、医学和IT等领域的新词的同时,又对旧词条进行修正,既保证了词汇量,又保证了词条的时代性。我们考察汉语词性时以语法功能为最主要的依据,在进行句法成分的判断时利用了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在词形

9、、词义和词性的考察中,本文遵循如下标准: 1.“同形词”的判断标准为:汉语词中每个字的书写形式均可与日语词中的字构成系统的对应关系。即,以下三种词可被归为“同形词”:(1)词形完全相同(如:白酒);(2)汉语词的繁体形式与日语词同形(如:准则);(3)汉语词的简体或繁体形式与日语词可构成“异体”但成系统的对应关系(如“气息”)。 2.“同义词”的判断标准为:汉语词中的某一义项与对应日语词中的某一义项具有“同义”或“近义”的关系。本文主要针对日语母语者的汉语词汇习得,因此如果母语词汇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助力(即具有可迁移性),即可认定为“同义词”。如,“奉行”在日语中不仅可以像汉语一样表示“按照命令

10、执行任务”,也可以指代日本江户时期的一种官职这一含义是汉语中没有的,但我们仍将它归为同义词。 考察汉语词性时,我们对词性的分类主要参考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但是考虑到大多数对外汉语教材的习惯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我们将区别词归入形容词中。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统计过程中,我们将同形词分为“完全同形”“扩展同形”和“含废弃字的同形”3种。“完全同形”即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汉语二字词与日语中某二字词构成同形关系;“扩展同形”即汉语二字词与日语中某词的一部分(如去掉送假名(送?)的部分)构成同形关系;“含废弃字的同形”即汉语二字词原本与日语中某二字词构成同形关系,但该日语词中的汉字现在已经被

11、废弃。 经统计,完全同形的词依旧在大纲双音节丁级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2847个双音节丁级词中,完全同形的有1069个,占双音节丁级词的37.5%,但该数据远远小于此前研究者在统计大纲甲级词(统计对象为所有音节数的词条)所得出的63.7%7;扩展同形很少,仅29个;含废弃字的同形共102个(其中含有扩展同形1个)。 随后,我们对完全同形的词进行了词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词性相同的词在形式完全相同的词中仍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词性有差异的词在汉日两种语言中却存在着复杂的词性对应关系。在完全同形的词中,词性也完全相同的有433个(42.7%),其中名词以431例占绝大多数,其余2例为副词。(由于我们考

12、察的是双音节词,且“完全同形”意味着日语词也不包含送假名词尾,因此出现这样的词性分布亦在情理之中。)我们将词性完全相同和词性有差异的词的汉日词性对应关系进行了整理,对应关系可见下表: 表1: 日 汉 名 形动 名? 名+副 名+形动 副 名 431 36 1 1 动 27 264 2 形 45 7 27 1 70 副 9 4 3 2 12 2 名+动 6 29 名+形 8 2 1 名+副 1 动+形 3 10 2 名+动+形 1 由表1可以看出,日语中除了仅占同形词中极小部分的形容动词和兼具名词与副词词性的词可以与汉语词进行较为简单的对应之外,其他词类与汉语词类的对应关系都非常复杂其中以名?变

13、动词最为复杂,名词次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名?变动词中的一部分可以对应汉语中的名词兼动词表面上看来是一种词性相同的对应,但事实上这类词在两种语言中的用法实为不对应的(“故障”,作动词时日汉同义,做名词时,日语中表示“发生故障”的名词化概念,在汉语中表示具体的“故障事件”)。由于汉语“词无定类”的特点,汉语名词和动词都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谓语,而名?变动词是一种可以用于表达动词性概念的名词,这类词在汉语中往往被归为动词。事实上,从我们的统计结果来看,日语中71%的名?变动词也恰恰对应汉语的动词,用法近乎动词而非名词。在实际运用中,名?变动词正是造成日本留学生词汇偏误的一个原因。(如偏误句“这个问

14、题你有关心吗?”) 有学者对词性偏误进行过统计,发现词性的偏误占所有偏误的10%。8纵观整个日汉同形词研究领域,和普遍存在的词性偏误相比,以词性为立足点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在进行同形词对比的时候绝不能将研究范围局限在语义方面,而是应当兼顾语义和词性两个方面。 三、兼顾汉日同形词的对日汉语教学 前文中,我们对大纲中的双音节丁级词做了量化统计,并重点分析了完全同形的同形词中汉日词性的差异。我们也已经指出,词类关系对应的复杂性也是阻碍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形词带来的词汇习得障碍是学习者和教学工作者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对日汉语教

15、学以及对日汉语教学研究与习得研究时我们一定要对汉日同形词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对日汉语教学: 第一,对现有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调整。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虽然对单词表中的生词进行了词性标注,但是由于汉语的词类无法和句法成分一一对应,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者容易出现搭配的混乱。对此,我们建议今后的教材编写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放弃严格意义上的“词有定类”,采用“教学词类”;二是不仅注出词性,也注出生词所能充当的句法成分。 第二,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同形词的问题。词汇讲解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认识到汉语词性复杂性的同时培养语感,一方面要在以日本学生

16、为主体的班级中增加同形词用法的相关说明。操练过程中,应当在收集学生偏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搭配练习。 第三,汉日学习词典编撰时要对同形词做出相关说明。目前市面上同时标注了词义异同和词性对应关系而又能兼顾学习功能的工具书少之又少,一些汉日同形词辞书,如中日同形?Z小辞典、日汉同形异义词词典、中日韩同字异义小辞书等,收词量不尽相同,但都只是对同形词及其在不同语言中的意义进行简单的罗列,并未提及词性问题91011。日汉同形异义语词典虽然细致地比较了同形词之间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但是书中也没有和词性有关的标注。12汉日辞书如日汉双解学习词典中虽标注了词性,也兼顾了学习功能,但首先,这部辞书是作为外语工

17、具书而编写的,并非针对同形词;其次,这本书主要面向的对象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非日本的汉语学习者。13我们如果能够完善工具书建设,将会为日本的汉语爱好者们提供很大的帮助。 最后,在进行汉日同形词研究方面,当前的研究方法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目前我们对同形词的判定主要依赖日语词典或汉日词典,辞典虽然具有权威性,但用这种方法判断出的同形词与学习者的心理感知会存在一定偏差。为了判断偏差度,我们随机抽取一部分双音节丁级词,邀请了一位日语母语者对这些词进行汉日同形的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我们依据词典判断出的同形词的认同度仅为80%j。我们推测,认同度与预期值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首先,词典和母语者的心里词

18、库虽然都以语言为本源,但双方所收录的词汇不可能完全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一些现实中已经不再使用的词语还会在词典中保留一段时间,而不同母语者的词汇量也随受教育程度、年龄、职业等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其次,尽管汉语中一些词的繁体书写形式可以和日语对应这在中国人眼中即可被判断为同形词,但是由于字形差距较大(如“贝壳”),加之日本人并不一定熟悉繁简字的对应,无法建立同形关系。最后,日本人在书写一些字形复杂的汉字时习惯以假名读音的书写方式来代替,久而久之,假名写法固化,一些词典中能够查到的同形词,其汉字写法其实已经淡出了母语者的心理词典。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同形词的“判定权”应当从工具书转移到

19、母语者身上,并且这里的“母语者”应当是一定量的母语者的集合,而非某一母语者个体,且母语者的汉语水平应当得到严格的控制。 四、结语 汉语和日语中的同形词古已有之,其中大多具有源流关系,但即使是有源流关系的词,在两种语言中也往往有着不尽相同的语义或者不同的词性与搭配。从历史、文化、社会和认知等角度探求“同形异义”和“同形异性”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构建汉日词义之间、汉日词性之间以及词义与词性两者之间的系统的对应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两种语言,也能够为对日汉语教学和国内的日语教学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这可以作为今后语言对比和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注释: 王志军汉日同形词计量研究的成果与问题以语义

20、、词性 比较为中心,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1);朱勇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语言文字应用,2007,(2);张豫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对比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吴丽君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翟艳日本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郭洁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对策,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陈晨,许文平汉日同形词对比与语际迁移偏误生成,海外华文教育,2009,(2);菊地良介汉日同形词的偏误分析及对日汉语教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段力:汉日同形近义动词对比分析及偏误研究以

21、HSK词汇大纲甲、乙级二字动词为中心,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该辞书搭载于:http:/dictionary.goo.ne.jp/jn/ CCL语料库可见:http:/ 在完全同形的词中,有56个词虽然汉日有相同的书写形式,但是 该书写形式在汉语和日语中具有完全不同的词义。考虑到意义的巨大差异会减小偏误发生的概率,我们在进行词性统计时将这56个词排除在外。 “名”义为“名词”,“名+动”为兼具名词与动词的词性, 以此类推。“形动”为“形容动词”的简写;“名?”为“名?变动词”的简写。横线为无词例。日语“名?”中有3例兼具“名?”与形容动词的词性,这些兼类词均对应汉语的形容词;日语形容

22、动词中有1例兼具副词词性,该词对应汉语的副词。 我们将考察范围限定在了双音节词中,如果将统计对象扩大为全 部丁级词,统计结果则会与我们现在得出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黄晓君:日语母语者学习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 吉林大学,2011。 被试为日语母语者,年龄为20岁左右,从小生活在日本,汉语水 平接近HSK六级。问卷中的词汇随机编排,不作任何暗示。判断时只考虑字形,不考虑词义,判断过程中不作词义的解释,不作繁简字的解释,并要求被试尽量以第一感觉为准。 j其中同形词和不同形词的认同度均为80%。 参考文献: 1日本语教育研究会.中国?Z?辘工?h?ZM.东京:文学厅, 1978. 2张纪浔.

23、日语汉字和中文汉字的异同J.日语学习与研究, 1982,(6). 3赵福堂.关于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 1983,(4). 4胡裕树,何伟渔.教日本人学汉语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 5李泉.汉语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A.第三届国 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6刘富华.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日本学生的汉 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6). 7李冰.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 纲甲级词为中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4). 8黄晓君.日语母语者学习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D.长 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关西大学中国语教材研究会.中日同形?Z小辞典M.东京:白帝 社,2011. 10黄力游.日汉同形异义词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4. 11佐藤贡悦.中日韩同字异义小辞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 社,2013. 12王永全.日汉同形异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3王萍.日汉双解学习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李梓嫣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10008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