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6.09KB ,
资源ID:72362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362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文化概论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文化概论讲义.docx

1、城市文化概论讲义1课程内容第一章 城市的形成与城市文化的缘起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第三节 城市文化的缘起第二章 中国古代城市与传统文化第一节 中国古代城市理念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文化第三节 中国古代城市的制度文化第四节 中国古代城市的精神文化第三章 汉字文化圈与城市文化第一节 汉字文化圈的由来及其意义第二节 汉字文化圈与日本城市第三节 汉字文化圈与朝鲜半岛的城市第四节 汉字文化圈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城市第四章 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城市文化第一节 文化全球化与城市文化第二节 信息化时代的城市文化第三节 城市文明的冲突与共存教学参考书 1.城市发展史美刘易斯. 芒福德著 中

2、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世界城市史意 L.贝纳沃罗著,科学出版社,2000 3.人类学美 泰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王瑞成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5.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陈立德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关于考试与成绩 1、书面考试(开卷) 2、成绩:平时20%(主要依据:出勤率) 考试80%第一章 城市的形成与城市文化的缘起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一.城市是什么1、 陌生人的社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3、往来。”(老子第八十章)“陌生人”的概念表明这样两层意思:一是人口的构成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城市的人口不再是血缘成分的繁衍,或者说不具有血缘繁衍的功能;二是出现了以居住而不是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组织,也即社区性的管理组织代替了族权组织。2、秩序与制度的社会 在低级野蛮社会中,各个部落常住的家是用栅栏围起来的村落。在中级野蛮社会中,开始出现了用土坯和石头盖造的群宅院,好似一个碉堡。但到了高级野蛮社会,在人类经验中首次出现了以环形垣垒围绕的城市,就表明已经有了稳定、发达的田野农业,已经有了成群的家畜,有了大量的商品贸易,有了房产和田产,人们逐渐感到需要行政长官和法官,需要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吏,还需要

4、一套措施来征募军队和维持兵役,那就需向公众征收赋税。摩尔根古代社会3、 人类生活方式升华的空间(1)大型居住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乡村居住方式。(2)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公共生活导入了人际关系。(4)城市让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让人类的精神生活得以升华。二、城市形成的时间 1、中国城市1)原始社会晚期说。2) 商代早期城市说3) 春秋初年说4) 战国年代说2、西方城市(源于中近东古埃及)1)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之初城市因素萌芽2)公元前3000年有较完整意义的城市三. 城市形成的原因1) 防卫说。2) 礼仪说。3) 王权说。4)商业贸易说第二节 城市的发

5、展一、城市人口的发展1、中国城市人口的发展。(1)人口数量的发展城虽大,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策. 赵策)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战国策.)宜阳之城方百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战国策.)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殷人足。(史记. 苏秦列传)徙天下富户十二万户居咸阳汉平帝元始二年,长安人口:“有户八万八百,人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隋唐以降,开始出现了百万人以上的大都市。隋唐首都长安、东都洛阳,人口近百万。在郡县一级的地方城市中,人口超过十万者也不少。北宋都城东京(今之开封)的人口更是登峰造极。据说人口最高年份是宋徽宗崇宁年间,达一百四十万左右

6、。 (2)人口结构的变化 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出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殡妇,化治丝巢;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间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周礼. 天官 今察洛阳,浮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沫,天下百郡千县,类皆如此。 王符潜夫论2、西方城市人口的发展 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四个:巴勒莫、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 人口超过五万的城市五个:米兰、苏黎世、巴塞罗那、科隆、伦敦二、城市规模的发展1中国城市规模的发展城为保民为之也,民众城小则益城。(左传. 隐公七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考工记)公侯之城方七里,侯伯之城

7、方五里,子男之城方方三里。(周礼)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三辅黄图)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三辅黄图)隋唐长安:84平方公里,达到顶峰。南宋都城临安:60平方公里 2、 西方城市规模的发展。古罗马时期的名城庞贝,长1200米,宽700米,呈椭圆形。古罗马城营建之初,市区南北长约6200米,东西宽约3500米。而公元一世纪后,罗马帝国各皇帝大兴土木,修建各种宏大建筑,使城市面积扩大了2倍。随着罗马帝国的势力扩展,欧洲各处出现了一批一批的新城镇。按照罗马设计师的理想设计,这些新城镇的规模应为2400X1600英尺,当时的都灵与奥斯塔(意大利西北部古城)即

8、符合这个标准,但大部分新市镇却大小不一。巴塞尔(现属瑞士)为12英亩,斯特拉斯堡为和奥尔良(现均属法国)为50英亩,伦敦为330英亩,尼姆(现属法国)为660英亩。中世纪 佛罗伦萨:200英亩1500英亩15、16世纪后的伦敦:扩大10倍 三、城市功能的发展1、 中国城市功能的变化发展。(1)原始城市:祭祀、墓葬中心(2)西周城市:王城首邑采邑:行施王权政治(3)秦统一天下,设36郡,辖800900县,迄西汉孝平帝时,凡郡国103,县邑1314,道32,候国241。(汉书. 地理志)秦汉以后形成了以地域为基础,以国都为中心,以郡县为据点的更为稳定的行政中心体系。城市的政治职能有所强化。从秦汉至

9、隋唐,我国城市体系基本形成一种以政治职能为主,兼具经济功能的传统。同时有一些特征也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某些城市的经济功能在一定时期内十分突出,几与政治职能分庭抗礼。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史记. 货殖列传)然邯郸亦漳、河间一都会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赵,东北边胡。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 史记. 货殖列传二是出现了一些宗教职能或军事职能十分强化的城市。 洛阳佛寺:西晋42,北魏初1300,北魏末30,000余汉代:朔方、武威、酒泉等;唐代:边陲城市高昌、交河(高适诗:

10、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4)宋:形成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城市群体: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东南六路为主、苏杭为中心的东南市场以成都府、梓州和兴元府为中心的蜀川诸路区域性市场以永兴军、太原和秦州为支点的西北市场 从宋代开始的这场革命至少带来了这样两个成果:一是大城市的转型与代谢。一批原先的地区行政中心城市,如饶州、真州以及后来的苏、杭、湖州等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盖过其政治功能,转型为商业化都市。此外,藉着海外贸易又产生了泉州、上海、广州等新兴的商业大城市。二是新经济都市市镇的兴起。如以转口贸易著称的临清镇、朱仙镇,以传统工矿业勃兴的自贡镇、景德镇皆此类。(5)近代:沿海城市成为新兴的

11、经济通商城市;内陆城市逐渐衰微。2、西方城市功能的发展。(1)古希腊、罗马时期:宗教、礼仪中心(2)中世纪后:城市复兴,以经济功能为主,生产型经济功能。中国:消费型(3)15世纪至近代:经济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与资本投资需求日益突出(4)近代工业革命引发的城市化:城市打破自身局限,积极向外开放四、城市发展史的启示1、城市文明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它造福人类非浅。2、城市的发展也为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不正视。“但是,城市文明除了这改善的一面,我们必须看到它的较黑暗的一面:战争、奴役、职业上分工过细,在许多地方总是在走向死亡。这些组织制度和活动组成了一种“消极的共生关系”,从过去的历史看,

12、它在大部分时间内伴随着城市,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个形式变得更为野蛮残忍,它原有的宗教上的约束力已荡然无存,成了人类发展最大的威胁。”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我们时代的人,贪大求多,心目中只有生产上的数量才是迫切的目标,他们重视数量而不要质量。在物质能量、工业生产率,在发明、知识、人工等方面,都出现愚蠢的扩张和爆炸。现在,为了挽救人类自己,人类必须集中他的注意力于控制、指导、组织、统辖的各种手段,使各种没有理智的残忍的力量服从于人类自己的生物的机能和文化的目的,否则,这些没有理智的力量,由于数量实在太大,将会摧毁人类的生命。”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3、 发展城市文化、建设人文城市,是城市发

13、展的根本方向。“我们现在必须设想一个城市,不是主要作为经营商业或设置政府机构的地方,而是作为表现和实现新的人的个性“一个大同世界的人”的个性的重要机构。”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第三节 城市文化的缘起一、 文化的含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一个社会人员所习得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是一个组织起来的一体化系统。但我们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划分出众多的亚种或层面。基于我们的目的,我们将划分出三个文化亚系统,即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怀特文化的科学)技术系统:是由物质、机械、物理、化学诸手段,连同运

14、用它们的技能共同构成的。这个系统将人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比如生产工具、技术手段、建筑材料等都属于这个系统。社会系统:是由表现集体与个人行为规范之中的人际关系所构成。比如社会、血缘、经济、伦理、政治、军事、教会、职业和专业、娱乐等均属于这个系统。思想意识系统:是由语言以及其它符号形式所表达的思想、信念、知识等所构成。比如神话与科学、传说、文学、哲学、科学、民间格言和常识性知识等属于这个系统。二、城市文化的缘起、缘起的标准:柴尔德提出的10条标准是:(1)大型居住区 (2)人口构成和功能与任何村庄都不同 (3)剩余财富的集中化(4)巨大的公共建筑 (5)从事非体力劳动的统治阶级 (6)文字 (7)

15、历法学和数学(8)专职艺术家 (9)对外贸易 (10)以居住区而不是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古梁耶夫提出的8条标准是:(1)统治者及其居住的宫殿群 (2)出现宏大的寺庙和住所 (3)最重要的宫殿和寺庙建筑与平民的房舍隔离开 (4)圣区与住宅区明显不同 (5)具有奢华的王陵与墓群 (6)产生了大型艺术品 (7)有了文字 (8)大型广场、公共建筑以及大量的住宅和居民。、城市是集合了各种新文化要素的组合体。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特点:()泰勒的三阶段说。)蒙昧阶段:人类,人类生活的特征是“人靠植物和动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不耕种土地,也不驯养动物以供食用。” )野蛮阶段:人们开始从事农业生产。野

16、蛮阶段的生活特征是“为了保障食物的储存,是指保留到下一个收获期,于是就建立了村庄和城市的生活,并在技术、知识、习惯和管理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果。”)文明阶段:则是“随着书写技术的出现而开始了。这种技术牢牢地记下了历史、法律、知识和宗教以利于将来的世纪,它把过去和未来连接成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智力和道德的锁链。”摩尔根:把蒙昧、野蛮阶段划分的更细化,分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以及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和高级野蛮社会。他把农业生产以及定居生活的出现定在中级野蛮社会,而把文字的发明使用定在高级野蛮社会。三、城市文化的结构与类型1、城市文化的一般结构物质文化:建筑、道路、通讯设施、住宅、

17、水源、各色商品、绿化环境等。 制度文化: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 精神文化: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2、城市文化的类型美国学者克拉克. 威勒斯: 特征综合体:言语、物质性特质、艺术、神话、宗教、社会制度、财产、政府和战争。自然地理学:丛林文化 台地文化 冻土文化城市的特征综合体即城市文化的类型,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地理位置、生态布局、职能分类(1)从城市的地理位置的角度司马迁在史记贷殖列传中记载了当时各地都市风尚的异同:“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齐燕、涿,南有郑、卫。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微重而矜节。濮上之邑徒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

18、风也。”“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赵,东北边胡。上谷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鸟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刼人者,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天材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1)节点位置 驿站、旅店等中途停靠点 山隘、河谷等交通控制点 运输转换点 线路交会点 2)边界位置

19、山脉与低地接触处海岸域境3)居中位置资源中心聚焦点首都(2) 从城市生态布局的角度 1)同心圆说 中心业务地区过度地带劳动者居住地带高级住宅地带边缘通勤区2)扇形说从中心业务地域向外,批发商、轻工业地带作扇形扩展,与此相连接的有低级住宅地区、以及离开了这个方向而与之并列的中级住宅地区和高级住宅地区。3)多核心说中心业务地区,轻工业地区,低级住宅地区,中级住宅地区,高级住宅地区,重工业地区,周边业务地区,郊外住宅地区,郊外工业地区。4)折衷说商业地带,呈放射状伸展,在其外侧有大工业地域,而住宅地(Hou sln8)则充填于放射线之间,接近于工业化城市的发展情况。(3)从城市的职能分类的角度 1)

20、 一般职能: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 2)特殊职能:旅游、教育、采矿、炼油等奥隆索分类法:行政城市、防御城市、文化城市、生产城市、交通运输城市、旅游疗养城市哈里斯分类法:加工工业城市、制造业城市、综合型城市、零售业城市、批发业城市、交通业城市、娱乐休养业城市、教育业城市、矿业城市、行政城市 城市的地理位置较多地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物质文化。城市的生态布局较多地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制度文化。城市的职能与功能较多地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精神文化。第二章 中国古代城市与传统文化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城市理念一、原始的城市认识1、城市与“水”。(1)鲧的传说尧听四岳言,鲧曰:“帝遭天灾,厥黎不康”乃作城以卫

21、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吴越春秋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孟子. 縢文公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山海经. 海内经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屈原天问(2)中国古代城市与水的关系 1)水利凡立国都,非近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管子2)水害夏的国都自禹至桀凡七迁,商汤建国后至盘庚迁殷前又曾五迁。(3)亲水情节(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 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

22、夫! 史记 孔子世家2、城市与“民”。(1)城与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吴越春秋内曰城,外曰郭 尔雅(2)“民”的安置合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周,五州为乡,使之相宾。周礼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管子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管子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邑。 汉书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3、城市与“兵”。(1)殷鉴与蕃屏(2)田役、兵役一体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

23、,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 周礼. 地官二、封建的城市格局 1、“中”的地位情结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合也,四时之交也,风雨之会也,阴阳之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千里,而封树之。”周礼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2、“祖”的宗法绳索商书. 盘庚有这么一段话“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这是盘庚迁都于殷时对诸侯大臣的诰辞,其念及“先王”与诸侯先祖先父们(乃祖乃父)同甘共苦创下的伟业,希望诸侯大臣能听从他的

24、迁都旨意。值得注意的是末句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云云,这里试图用祖庙同享之关系打动诸侯,商之重视宗族、先祖于此可见一斑。 3、“制”的秩序规范。天子之城方九里,公侯之城方七里,侯伯之城方五里,子男之城方方三里。 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周礼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五经异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姆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不勤。 国语. 楚语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文化一、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1、城形(1)一般形状:方形(2)汉长安:斗形帝初筑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城

25、北为北斗形,因名斗城。汉书. 元帝纪2、城墙(1)工程:土墙砖墙(2)高度与厚度孔子曾说:“大夫无百雉之城”(史记. 孔子世家),“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 隐公元年)。可见城墙等级之森严。(所谓“百雉”,指周长3百丈,高一丈。)(3)用途3、城门(1)城门系统: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城台、城楼、门洞。(2)城门的设置:周代:王五门、诸侯三门(外城则均为三门)(3)城门的地位诗. 大雅. 绵:“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汉长安城有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覆盎门、安门、西安门、章城门、直城门等唐长安则有安化门、明德门、玄武门、兴安门、丹凤门、金光门、延平门等4、城池周礼. 大

26、司徒“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沟封之”句注云:“封,起土界也,土在沟上谓之封,封上树木以为固也。”二、中国古代的住宅建筑(一)宫室建筑自古宫室一也,汉来尊者为号,下乃避之也。 风俗通义1、 上古:穴居野处2、 商代:粗具规模3、 周代:天子燕寝、诸侯路寝4、 春秋、战国:渐趋豪华。齐:大室5、 秦:(始皇35年)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之旗.。 史记6、汉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 汉书上林苑有 十二门,内分三十六苑,置有十三宫,二十五观。关中记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

27、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华榱璧珰,辇道綺属。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国古代宫室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1、 以高大为贵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士大夫三、士一。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堂、器皿之度、棺椁之厚、封丘之大,此以大为贵也。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礼记. 礼制2、以中位为尊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吕氏春秋. 博势3、以天象为法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天居。引渭水灌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 三辅黄图(二)一般民居由“穴居巢处”到“平土而居” “穴居”向上发展 “巢处”向下发展1、

28、民居与城市理念:方形住宅与城市形状的吻合(城内)五户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一百户);(城郊)五户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一百户)。 周礼. 地官2、民居与人伦思想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宗室,则父子亲、兄弟和。 礼记3、民居与人生哲学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已成万物。国语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 左传4、民居与民风民俗 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公共建筑1、从重屋到明堂(1)明堂的功能周代明堂:礼仪兼祭祀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礼记正义. 明堂位十四汉代明堂:宣讲人伦道德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 白虎通(

29、2)明堂的格局: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考工记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入之。淮南子. 主术训)现存可考的汉明堂遗址有两处,一处位于泰山主峰东南麓西城村东,东有明堂河,西有明堂泉。遗址东西长180米,南北宽80米,高17.6米,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曾出土汉代遗物,传为汉明堂故址。一处位于今西安市南门外大道东侧,建于西汉元始四年(公元前150年左右)。外围方院,四面正中有两层的门楼,院外环绕圆形水沟,院内四角建曲尺形配房,中央夯土圆形低台上有折角十字形平面夯土高台遗址。据复原后得知,中央建筑下层四面走廊内各有一厅,每厅各有左右夹室,共为“十二堂”,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层每面也各有一堂;上层台项中央和四角各有一亭,为金、木、水、火、土五室,祭祀五位天帝。五室间的四面露台用来观察天象。全体各部尺寸又有许多繁琐的数字象征意义。整群建筑十字对称,气度恢弘。2、从祭坛到佛寺商周时代:郊畴乎天子,社至乎诸侯。“冬至日祀于地上之圜丘”(周礼)“燔柴于泰坛,祭天地”(礼记)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履;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竟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3、从楼阁到会馆(1)楼阁楼与阁的区别:阁无腰檐;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