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3.31KB ,
资源ID:72336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336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同步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同步测试.docx

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同步测试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2.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3.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

2、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当时管理这一地区的中央机构是( ) A.中书省B.西藏行省C.巡检司D.宣政院4.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5.“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始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理藩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宣政院6.有人这样评

3、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 A.削弱相权B.限制君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7.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 A.丞相B.监察官C.内阁首辅D.军机大臣8.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D.九品中正

4、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9.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地方权力进一步削弱C.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D.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10.“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分化事权B.频换丞相C.重用亲信D.废除宰相11.汉书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 ) A.选拔地方人才B.征收地方赋税C.监察地方官员D.管理地方行政1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

5、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13.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B.中央监察机制完备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14.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分封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监察制度15.钱穆称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使人们热衷于当官可

6、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隋朝创立的( ) A.世官制度B.察举制度C.科举制度D.刺史制度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加强皇权,隋唐王朝在中央设计了三省六部制这一特殊权力架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个部门的长官都可称为宰相,各司其职。这一设计使中国的中央权力部门之间获得了一个有效的运转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皇权不敢为所欲为,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隋唐时的这一制度为多个朝代所沿用,并延伸出了一些变体。材料二:宋朝初年,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

7、权。为制约宰相、强化皇权,又增设了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并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初年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原因?并指出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什么权力?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农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

8、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材料三: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二十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

9、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以上摘自余秋雨十万进士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的标准并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到唐代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其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对人才的新认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材料二:观察如图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中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请

10、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说明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才出现避讳现象。A没有解释问题实质,B的说法不准确,皇帝的权力没有受到侵犯,而D项说法明显错误,所以c正确。【点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2.【答案】A 【解析】【分析】明太祖时废

11、除了丞相一职,设立殿阁大学士,帮助其处理政事。故选A。B项在清代乾隆时期创建;C项在明成祖以后出现内阁;D项说法错误,六部负责执行且不是在明太祖时设立。【点评】明代废除丞相后,逐渐地发展成内阁制度,用来分担皇帝政事,但是无决策权。其实明代政治制度需要掌握的重点只有两个: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有关废除丞相的目的和内阁的职责等也需要掌握。3.【答案】D 【解析】【分析】宣政院是元朝时开始设置的中央机构,与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并列,为元朝中央四大机构之一,管辖全国宗教事务和藏区行政事务。故选D。A项是中央行政机构;B项与材料不符,材料问的是管理西藏行省的机构;C项管理东部台湾等沿

12、海岛屿的。【点评】元代的政治体制是对原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元朝实行一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此外,元朝还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与此相关的其他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推恩令、宋太祖采取的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等措施等也需要掌握;此外,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把握。4.【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从材料中的“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能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说明察举制存在弊端,故答案为C项;A项推举权力在地方,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根据所学,察举制的举荐方式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知识和运

13、用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制度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元朝设置官员对边远地区进行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应该宣政院。所以选D。A项是清朝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故排除。B项元朝的中书省属于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不符合材料中的“地广而险远”,故排除。C项元朝的行中书省属于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故排除。因此D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6.【答案】B 【解析】【分析】由材料“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说明主张以宰相来限制君权,故选B;A项“削弱相权”与材料中“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这一信息不符

14、,故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而材料给出的是对君主进行“劝谏”,这并不意味着树立了人民主权,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言事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题中材料的大意是凡是选拔监察官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贪图富贵,二是珍惜名节,三是熟悉政治体制。所以本题选B。ACD与题意不符。【点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官8

15、.【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所述选官制度只是曹魏一个时代的,没有其他时期的制度作比较,看不出选官的标准变化,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选拔官吏的权力掌握在地方的中正官手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的局面的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后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得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是德才并举,故D项正确。【点评】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但是后来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著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9.【答案】D 【解析】【分

16、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唐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且相互制约,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故选D。A项说法错误;BD说法与三省六部不符合。10.【答案】A 【解析】【分析】解答据关键信息“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A项正确;B项应该是在汉朝时期,设立中朝,任用亲信;C项材料未体现;D项是在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11.【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中“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可以说明汉代的早期刺史的主要职能是监察

17、地方官员,后来刺史的职权越来越大,州最终凌驾于郡县之上成为了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含义与上述刺史职能不相符合,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2.【答案】D 【解析】【分析】北宋时期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另有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因此上图为北宋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故答案为D。秦朝中枢机构为三公九卿,西汉形成内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均不符合图示,排除AB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北宋时期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

18、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另有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1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不能反映中央监察机制完备,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点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和“国小则亡邪心”,联系所学可知,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

19、”。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贾谊提出这一削弱王国实力的主张。故答案为C。贾谊这一主张是针对郡国并行制的弊端而提出,与A项矛盾,排除A;B项材料不能反映;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BD。15.【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中“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是指科举制能够调动广大读书人的参政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和强化专制统治,因为科举制是较为公平,科学和合理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A B 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以团结全国

20、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可以看出此制度笼络了人才,将用人权收归中央,结合材料隋朝创立,烤鹅一得出结论,难度较小。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职能:中书:决策(或草拟诏令)门下:审议(或审核);尚书:执行;作用:使中国中央权力部门之间获得一个有效的运转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使皇权得到了限制,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2)原因:制约相权、强化皇权;参知政事权力: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宋时期中央官制的变化。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来分析考查。(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从材料“这一设计

21、使中国的中央权力部门之间获得了一个有效的运转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使皇权不敢为所欲为,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中可以概括出三省六部制的作用。(2)从材料“为制约宰相、强化皇权”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故答案为:(1)职能:中书:决策(或草拟诏令)门下:审议(或审核);尚书:执行;作用:使中国中央权力部门之间获得一个有效的运转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使皇权得到了限制,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2)原因:制约相权、强化皇权;参知政事权力: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

22、息的能力,只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难度较小,作用依据材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使皇权不敢为所欲为,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分析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为制约宰相、强化皇权,又增设了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是关键信息。17.【答案】(1)标准:贤良、孝廉;(或者品行)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2)变化:从门第(血缘)到才能。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3)认识:新式学校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新型人才是掌握自然科学和社

23、会科学知识的人才;新型人才推动近代中国振兴与发展。 【解析】【分析】标准:根据材料“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得出贤良、孝廉;(或者品行)。影响:根据“一面使布农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概括得出: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变化:根据“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得出从门第(血缘)到才能。意义:根据“打破

24、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得出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根据“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得出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根据所学,科举制把选拔官吏的权利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认识:根据“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二十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新式学校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新型人才是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人才;新型人才推动近代中国振兴与发展。故答案为(1)标准:贤良、孝廉;(或者品行)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

25、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2)变化:从门第(血缘)到才能。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3)认识:新式学校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新型人才是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人才;新型人才推动近代中国振兴与发展。【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历史材料型问答题,问题类型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答案来自于题内,一是答案来自于教材知识,此题的第一问是前者,后两问属于后种形式,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既要对基础知识熟悉,又要对史料信息的提炼准确。18.【答案】(1)察举制度推荐(2)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3)影

26、响: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举秀才”“举孝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察举制度;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推荐。(2)由图片“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九品”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九品中正制。(3)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可以从官员的来源、官员的素质、行政效率以及社会风气、社会公平等角度来,如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

27、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点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怎样演变的,体现出了怎样的趋势 秦以前:选官主要按爵位选官. 西汉:实行察举制,就是令郡县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 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意思就是品级,就是按品级、门第选官,世家大族即使无才也能做官,贫贱之人有才也没用. 隋唐:隋文帝时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至唐时得到完善. 宋元: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会试,殿试.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形式到内容都严格限制,进一步扼杀了先进思想的发展 趋势 (1)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 (2)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