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福建省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现制定福建省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实施期为20092011年。一、产业现状(一)发展成效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08年,全省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429家,职工62.83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898.77亿元,增长15.8%,其中纺织业800.65亿元,增长13.6%;服装业847.63亿元,增长21.8%;化纤业237亿元,增长7.1%。产品产销率保持在97%。全省化纤产能18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4位;棉纺纱锭450万锭左右,纱线产能
2、15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6位;坯布能力20亿米左右,居全国第8位;纬编针织产能80万吨左右,经编产能3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5位;机织和针织面料的染整能力分别为30亿米和8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5位;服装产能位居全国第5位。2.出口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56.69亿元,同比增长6.3%;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77.84亿美元,同比增长9.29,其中,纺织业2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5,服装业55.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1%。3.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近几年,化纤行业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锦纶、涤纶以及后加工等化纤技术设备,直体融纺以及差别化水平不断提升;棉纺行业引
3、进自动络筒机、喷水、喷气、剑杆织机、新型针织机以及高效节能染整生产线等,优质纱锭和高档面料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引进新型水刺、针刺、纺粘等非织造布生产线,增加了我省产业用布的产能和品种;服装行业大量引进服装缝制、熨烫等新型装备以及CAD/CAM电子信息系列等新型装置,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4.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培育了一批具有我省特色的休闲男装、正装、羽绒、童装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装品牌。七匹狼休闲装、柒牌西服、九牧王裤子、才子衬衫、佳丽斯床上用品等18项品牌获“中国名牌”。获“中国驰名”商标45项(其中国家工商局认定15项),“福建名牌”137项,“福建著名商标”169项
4、。5.产业集聚初见成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有:晋江、长乐两个中国纺织基地市;石狮休闲服装特色市;12个以西裤、运动服装、内衣、休闲装、童装以及织造、辅料等特色名镇。纺织服装企业集群地的石狮服装城已具备较强的服装交易功能。(二)主要问题1.结构矛盾突出行业发展不协调。化纤、棉纺、服装业发展较快,产业用、家纺用纺织品发展相对滞后,化纤长丝、短纤维以及棉纺纱线比重较大,面料织造后加工能力不足。服装、家纺、印染等行业所需的高档面料、特殊功能面料等大部分靠省外或进口供应。产品结构不合理。化纤产能已占全国第三位,但常规化纤纱的比例占60以上,差别化纤维、新型人造纤维、特殊功能
5、性纤维等比重较低;高附加值的精梳纯棉、多种纤维混纺、特殊功能等纱线不能满足本省需求;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较低;服装品牌较多,纺织、化纤产品品牌较少。2.自主创新不足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用于技术开发创新的资金占销售总值的比例不到1%,小型企业的比例更低;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创新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出口形势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国际市场需求显著减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欧、中美纺织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措施
6、将对出口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后配额时代”结束后的纺织品贸易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4.亏损企业增多原料成本、能源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或大幅波动对纺织服装产业造成很大冲击,再加上外部需求减少,竞争激烈,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十分困难。200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利税总额110.01亿元,同比下降5.03%,出现了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利润总额71.29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8.9%,幅度收窄了45.63个百分点;有344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到14.16%,亏损金额达到8.28亿元。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员工就业面临困难。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
7、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站位、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突出创新、突出服务),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通过加快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联合重组和产业转移,积极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解困,培育自主品牌,加速淘汰落后,全面提升我省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二)基本原则1.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应对当前市场需求萎缩的不利局面,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内需,确保行业经济平稳运行;同时,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整体水平。2.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以新型高档纺织面料为突破口,加强产学研联合
8、,加快产业化步伐,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推进化纤、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3.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全局相结合发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品牌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同时,通过产业有序转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中小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保持就业稳定。4.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推动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同时,发挥政府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产业平稳发展和有序调整。(三)目标至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3168亿元,年均增长18.6;企业出口交货值695亿元,年均增长15;出口
9、总额118亿美元,年均增长15%;利税总额160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00亿元,年均增长15。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比例从75:10:15调整至55:20:25;培育25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自主品牌企业、3个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品牌企业集团;重点培育泉州、长乐、三明、南平、长汀等5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三、主要任务(一)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实施品牌服装带动面料发展战略。建立品牌、研发、生产和流通一体化的快速反应创新模式,大力采用先进的服装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后整理以及CAD/CAM电子辅助系统,促进品牌服装业整体升级。同时,加快化纤纺丝、纺纱、
10、织造、印染等关键环节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步伐,提高品牌服装生产所需高档面料的自给率,解决上游产品和纺织原料环节与中下游脱节的问题,不断完善延伸纺织产业链,增强协作配套和集聚发展能力,提升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调整化纤产品结构。加快上游化纤原料项目实施,增加新型化纤原料供给,引进先进纺丝、高效卷绕头以及差别化后加工等关键装置,使化纤差别化率提升到60%以上;推进生物质可降解纤维材料产业化步伐,充分发挥我省竹资源优势,加快实施溶剂法竹浆纤维、竹原纤维、竹炭纤维等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产业和家用纺织品。应用高性能新型纤维以及纺粘、水刺、针刺及复合非织造等新型技术工艺,开发生产建筑、交通、水利、环保、医疗、
11、农业、箱包、制鞋等产业用布,拓展产业用纺织品新领域;支持品牌家纺企业发展,壮大家纺行业规模。(二)积极开拓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开发生产国内外市场适销对路的高档新型纺织服装产品。大力加强面料设计、新材料应用、织造和染整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我省服装、家纺、产业用新型高档面料自给率;积极扩大内需,充分利用我省化纤以及纤维加工的优势,加快发展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产业用纺织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主要出口市场贸易环境的稳定,支持企业境外投资。鼓励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设厂或采取收购、租赁、合资合作等投资方式设立实体、物流中心和分
12、销中心等。大力发挥专业市场、专业展会的作用。依托“石狮休闲服装名城”、“晋江国家纺织产业基地”等区域品牌,继续办好“海峡西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等大型专业展会,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打造品牌,使之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纺织服装物流贸易、经济信息、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推进联合重组,培育自主品牌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支持优势龙头企业或品牌企业,通过对上下游关联企业的联合重组、产业整合,稳定就业。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品牌企业通过品牌收购、建立销售网络和国际参展、认证等,增强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引导自主品牌企业与省内中小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对接,通过技术和管理提
13、升,促进中小企业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延伸产业链,降低生产和制造成本。选择25家左右品牌企业,支持其加快技术进步,建设和完善设计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快速反应创新模式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控制力和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若干个销售收入超五十亿元品牌企业。支持纺织各行业、重点区域通过建立并发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创建行业性、区域性公共品牌。(四)加强闽台交流,推动产业对接围绕高档面料、服装时尚设计、联合创建品牌等方面开展闽台合作。加强闽台纺织服装业在技术、人才、市场、展会及管理方面的对接,引进吸收台湾纺织业高新技术、功能性面料和时尚先进产品设计理念,引导我省品
14、牌企业在台湾设立销售网点,建立行销中心,推动闽台纺织服装企业联合建设时尚设计中心和研发中心。(五)构建公共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建立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共享信息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建立跟踪制度和预警机制,及时发布行业动态信息,加强产业引导和经济运行、项目投资预警,实现从市场信息到设计、生产和管理领域过程的信息服务;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质量检测、技术研发、融资担保、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等服务;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纺织创新开发服务平台,组织实施晋江、石狮、长乐等纺织产业集群技术提升工程,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六)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产业转移积极
15、构筑山海协作通道。建立山海挂钩共建山区产业转移园区的协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沿海地区纺织企业要有效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优化结构,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创建国际品牌,逐步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将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传统纺织产业逐步向山区转移;龙岩、三明、南平等设区市要发挥资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优势,加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中区载体建设,主动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支持长汀腾飞经济开发区、三明高新技术开发区尼葛园、福建尤溪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承接沿海纺织
16、服装产业转移。四、政策措施(一)支持企业拓展市场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简化退税手续,加快退税速度;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收汇风险;稳定大宗传统商品和大型企业出口,支持纺机等新兴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扩大对台贸易,拓展产品进入台湾市场的通道;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通过品牌收购、建设销售网络等开拓国际市场。在知名网站开设福建专区,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发挥营销联盟和行业商(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组织纺织服装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览会,推动在国内中心城市及大卖场设置福建产品销售专区,提升我省纺织服装区域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应用现代营销模式带动相关联企业和产品开拓市
17、场。(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基本面良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良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纺织服装企业,允许将到期的贷款适当展期,帮助其渡过难关;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对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以其上年度小企业贷款季均余额为基数,按本年度小企业贷款季均余额增幅超过5%部分的8予以风险补偿;建立省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对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按其年度新增贷款额的5安排补偿金;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省级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周转金运行机制。2.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功能和省级再担保公司
18、的信用增级、分担风险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担保公司互信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适当简化审批程序并予以利率优惠;对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8的比例补偿,其中为台资工业企业提供担保的按16比例补偿;为纺织业调整与振兴投资项目企业承保的担保机构,可优先获得省级再担保公司的再担保。 3.拓宽融资渠道。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各类以不动产、动产、权利为抵(质)押的信贷业务,满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优先支持重点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再融资或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专项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筹集发展资金。(三)加大企业技术进步和
19、技术改造投入1.推动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对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与技术改造投资计划的项目,加强监督检查,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并按时建成投产发挥效益。2.整合省有关部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按照“部门管理、集中投入”的原则,重点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产业调整与振兴技术改造:围绕提高服装高档面料自给率、新型纤维及产业用布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化纤、纺纱、织造、印染、纺织装备等行业技术改造步伐,推进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产业调整与振兴技术创新:利用 “618”平台,推动纺织项目对接,促进项目成果产业化;组织实施纺织产业集群技术提升工程;在纺织行业集聚
20、区开展纺织、印染行业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工作;进一步完善纺织面料技术开发基地建设;支持品牌纺织服装设计创意中心、研发中心及自主品牌建设;将新型纤维、新型非织造布及现代纺织技术列入省科技开发重大专项或行业技术创新重大专项,有效突破生物质高性能等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用纺织品及环保印染后整理等关键共性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动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重点产业调整与振兴节能减排:支持纺织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政策,对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改造和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达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按150元/吨给予奖励;实施合
21、同能源管理财政补助政策,按投资总额的10%-15%给予补贴,鼓励企业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在化纤、棉纱、印染等重点行业建立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对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奖励。(四)有效引导民间资金投资1.设立省级创业投资资金。通过创业投资方式,对种子型、创新型、成长型的未上市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运作方式,引导民间资金投向纺织转型升级和高技术项目。各设区市政府可以根据创业投资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状况设立创业投资资金。2.鼓励企业并购重组。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并购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实施并购重组;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
22、务,加大对重组企业的信贷支持;对重组企业的项目用地、职工安置、行政许可审批以及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给予优先支持。3.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基础性工业,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对投资建设生物质高性能等高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新型纺织成套装备等纺织项目,支持其按国家规定的最低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融资,抵押能力不足的,经由金融部门推荐,可直接向省级再担保公司申请担保。(五)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若干意见(闽政文200925号)和相关部门出台的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对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的
23、项目,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还,通过财政预算支出全额返还给企业。(六)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政府引导的产业转移、优化区域布局的工业项目用地,实行最优惠的地价政策,按我省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适当放宽其全部付清土地出让金的期限;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允许产业转出、转入地按照依法、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口调剂使用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和信息引导;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生产营销等方面工作;支持行业协会组织省内外行业专家开展对重点企业技术诊断辅导工作;完善行
24、业预警机制,协助完善我省纺织产品出口快速反应机制;支持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走出去”培训和参加国内外专业展览会;协助行业和企业开展技术标准制定和品牌创建工作;开展行业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提高劳动者素质;支持行业协会牵头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行业共性技术发展,提高行业公共服务水平。五、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部门信息联合发布制度。相关部门要建立总结和评估制度,每年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执行进展情况及其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各设区市要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要
25、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省经贸委和发展改革委。附件:纺织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附件:纺织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一、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名称实施内容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其应用碳纤维千吨级(T-300、T-400、M-40、T-700)工艺及装备产业化生产及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芳纶1414、芳纶III工艺及装备产业化生产及应用;芳纶1313产业化水平提升,扩大应用领域。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化生产及应用。聚苯硫醚、聚对苯基并双噁唑纤维、玄武岩纤维、聚酰亚胺等特种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化及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
26、乙二醇酯等万吨级新型聚酯及纤维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光导活性炭、离子交换、维纶K-类纤维、有机和无机纳米纤维、中空纤维分离膜、医用生物特种材料等高性能纤维和高档复合材料产业化生产及应用。生物质纤维材料产业化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国产化技术与产业化生产及应用;生物法生产丙二醇、乙二醇、1-4丁二醇多元醇产业化生产及应用;万吨级竹浆、麻浆、速生林材浆及纤维的产业化生产及应用。二、产业用纺织品技术产业化及应用名称实施内容过滤用纺织品加工技术和开发应用针刺、水刺、纺粘等非织造和机织高效过滤用纺织材料及其制品的成套加工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医用纺织品产业化和应用推广纺粘、熔喷、水刺及其复合等非织造“三抗” (抗微生物
27、、抗血液、抗酒精)手术衣、洞巾等医疗用纺织品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仿生器官等医用纺织材料及制品的开发和应用。高级土工布成套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布、土工格栅、防水卷材等高档多功能土工复合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特殊装饰用纺织品产业化多功能高级帐篷材料、车用轻量化蓬盖和内饰材料、膜结构材料等特殊装饰用纺织品的加工技术和产业化应用。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产业化采用高性能纤维开发风力发电机叶片、航空和航天器预制件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农业用纺织品产业化和应用推广节水灌溉、储水材料和缓释包装材料等农用纺织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三、新型纺织机械技术装备自主化名称实施内容传统纺织机械适纺性
28、强、节能、降耗、机电一体模块化结构设计的纺织机械;再创新的集聚纺纱新技术,转杯纺纱机、自动落纱粗纱机与输送系统、细络联、络并捻设备;高速剑杆织机系列、智能喷气织机系列、智能化针织圆纬机、电脑横机、高性能经编机;差别化功能的化纤成套设备、日产200吨以上的涤纶短纤成套设备。柞蚕和桑蚕自动缫丝技术及其配套系统、绢纺新工艺成套装置。苎麻脱胶处理技术、苎麻牵切纺等高效麻纺设备。产业用纺织品装备特种和高性能化纤及复合材料专用设备、特种产业用纺织品织造设备,双组分、多头纺熔和多种成网、固网方法组合复合的生产线,薄型丙纶、涤纶热轧纺粘柔性生产线,特宽幅造纸毛毯联合机,高效针刺设备,产业用布后整理设备。染整装
29、备具备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能力的高质、高效、环保的印染成套设备;废水、余热的回收、回用设备,废气净化装置。基础件和配套件化纤专用的高速卷绕头、高速热牵伸辊、卷曲机、切断机,高速高精耐磨剑杆头、剑杆带、喷嘴、开口装置、铝合金综框、钢筘、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储纬器(输纱器)、梳理元器件、纺纱专配件、针织机织针、针刺设备中针板、刺针。纺织机械企业节能减排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型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工艺,高精化、柔性化、多功能复合加工制造技术的应用;精密锻造、冲压、精密铸造、粉末冶金、工程塑料的压塑和注塑等无切削、少切削精确成形工艺的应用;在线检测、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应用。四、品牌、公共服务体
30、系建设名称实施内容服装、家纺品牌建设具有自主品牌的服装、家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全国性服装设计创意中心建设。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具有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利用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建立的生产、销售等快速反应体系,物流配送以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预警机制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品设计开发、社会责任推广、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功能完善、能力较强的平台,以及在产业集群区建立的服务平台。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五、纺纱织造行业技术改造名称实施内容棉纺织行业利用新型及多种纤维生产高品质纱线及交织织物;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生产特
31、种天然纤维纱、线、交织织物;采用清梳联合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及喷气纺纱机、高效精梳机、集体落纱细纱机长车(1008锭以上)、粗细络联合机等先进设备生产“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精梳)产品;高档色纺纱线、色织及长丝织物生产;采用精细化、仪器化检测,提高企业电子配棉能力。毛纺织行业采用特种动物纤维,应用新型纺纱工艺技术生产高档毛织物;采用复合纺、赛络纺、紧密纺等新工艺技术生产新型纱线;短纤维半精纺生产线改造。采用节水型高效洗毛、提脂及洗毛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技术对落后的洗毛工艺设备进行改造。麻纺织行业高档麻纱与织物的生产;麻与多种纤维混纺、交织高档面料生产;生物脱胶、生物化学脱胶
32、等工艺技术的生产及应用;苎麻牵切纺的工艺开发应用。丝绸行业应用自动缫丝机、精梳配套设备、高速并线、倍捻机、新型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生产复合型、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及高档丝绸面料;新型丝绸印染和后整理技术的应用。针织行业应用经编及相关整理技术,采用碳纤维、高强聚乙烯、芳纶、玻璃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为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提供新材料;色纺纱、色纱针织产品开发生产;连续前处理设备及工艺、平幅冷轧堆染色工艺和设备、松式节能烘干机、小浴比染色机等新型工艺设备的应用。六、印染行业节能减排与技术改造名称实施内容推广印染清洁生产工艺采用冷轧堆前处理、短流程前处理、酶处理、高效水洗等先进设备和工艺进行前处理改造;采用冷轧堆染色、短流程湿蒸轧染、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