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石化油田开发规划培训班 培训教材第十篇第十篇潜山油藏开发前期油藏描述技术以胜利复杂潜山油藏为例讲解人 杜玉山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二00四年九月目 录第一部分 潜山油藏主要地质特点 213一、潜山油藏及其分类 213二、潜山油藏主要地质特征(以胜利复杂型潜山油藏为例) 215(一)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复杂 215(二)地层时代老,分布复杂 215(三)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极强 215(四)油藏连通状况复杂 216三、胜利复杂潜山油藏开发特征 216第二部分 潜山油藏开发前期油藏描述技术 217一、地层研究技术 217二、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技术 217三、构造裂缝研究技术
2、 217(一)井点裂缝描述技术 217(二)井间裂缝描述技术 218四、古岩溶研究技术 219(一)岩溶有关基本概念 219(二)古岩溶研究技术 220五、储集体描述预测技术 221(一)野外露头描述技术 221(二)井点储层描述技术 222(三)井间储集体预测技术 223六、储集体物性参数研究技术 226(一)总孔隙度解释 226(二)基质孔隙度解释 226(三)裂缝系统、岩块系统孔隙度解释 227(四)岩块系统、裂缝系统渗透率解释 228(五)含油饱和度解释 229七、油藏研究技术 229(一)油藏连通状况研究 230(二)油水关系分析 230(三)油藏流体性质及分布规律 230(四)油藏
3、温度、压力系统 230(五)油藏类型确定 230八、储量计算技术 230(一)储量参数确定 230(二)储量计算及综合评价 231九、潜山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231第一部分 潜山油藏主要地质特点一、潜山油藏及其分类1、潜山及潜山油气藏潜山:是指被新沉积的地层掩埋在地下的古地形突起,包括古地层被剥蚀形成的残丘、断裂作用形成的块断山、褶皱作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残余背斜等。潜山油气藏:潜山在地质时期中,经风化剥蚀、岩溶、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岩石中产生大量裂隙及溶蚀孔洞等储集空间,后期地壳下沉被新沉积的非渗透地层不整合覆盖,形成有效圈闭,油气运移并聚集其中所形成的油气藏,称为潜山油气藏。2、潜山油藏分类
4、(1)根据地层层位分类一般划分为以下三类:上古生界潜山油藏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前震旦系潜山油藏(2)根据地层岩性分类一般划分为以下四类:碎屑岩潜山油藏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变质岩潜山油藏火成岩潜山油藏(3)根据储集空间类型分类一般划分为以下三类:裂缝型潜山裂缝溶洞型潜山裂缝孔隙型潜山(4)根据构造复杂程度及地层剥蚀状况,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残丘型潜山油藏残丘型潜山油藏主要指长期风化剥蚀形成的古地形,构造简单的块状油藏。胜利油区残丘型潜山油藏一般具有以下地质特点:埋藏较浅(多小于2000m);上覆地层为第三系;地层剥蚀程度强且均匀;构造简单;储层连通好,非均质性弱;多为块状油藏。此类油藏比较典型的有胜利王
5、庄潜山、草古1潜山等。断块型潜山油藏断块型潜山油藏主要指由边界断层抬升形成的单断山潜山油藏。胜利油区块断型潜山油藏一般具有以下地质特点:埋藏中-深(小于3000m);上覆地层多为上古生界;地层剥蚀程度弱;构造较简单;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块状或层状油藏。此类潜山油藏比较典型的有胜利义和庄潜山、套尔河潜山、垦利潜山等。复杂型潜山油藏复杂型潜山油藏主要指由风化剥蚀作用及褶皱作用形成的被断层复杂化的残余背斜潜山油藏。胜利油区复杂型潜山油藏一般具有以下地质特点:埋藏深(3500m4900m);上覆地层复杂;地层差异剥蚀严重;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油藏类型多样。典型的有胜利桩西潜山、埕北30、富台潜山
6、等。二、潜山油藏主要地质特征(以胜利复杂型潜山油藏为例)(一)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复杂潜山形成期间以及潜山形成后,经历了多期强烈构造运动,导致潜山顶面及内幕断层十分发育,构造形态及断裂系统非常复杂。断层种类多、数量多、断块多。(二)地层时代老,分布复杂潜山油藏的地层时代较老,主要包括上古生界、下古生界、前震旦系的地层。地层分布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层岩性复杂:胜利下古生界潜山地层有灰岩、白云岩、页岩、泥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古生界潜山差异剥蚀、断缺严重,地层分布不稳定。地层产状复杂。(三)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极强(1)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潜
7、山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孔隙:主要类型有晶间孔隙、晶间溶孔;裂缝:主要类型有构造裂缝、风化缝、溶蚀裂缝、压溶裂缝;溶洞:主要类型有未充填溶洞、晶簇洞。储层类型:多种储集空间构成了多种储层类型。不同潜山由于其地质条件不同,储层类型存在很大差异。胜利油区潜山油藏中常见的储集体类型有:裂缝型、溶洞型、孔隙型、大缝-溶洞型、裂缝-孔隙型、裂缝-孔隙-溶洞型等。储层孔隙结构:潜山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孔、洞、缝所形成的储层,其孔隙结构及其复杂,具有双重介质甚至三重介质结构特征,导致流体在储层的渗流机理十分复杂。(2)储层几何形态复杂,“层状”特征不明显。(3)储集体发育受
8、多种因素控制,非均质性极强。储集空间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其受控的因素也有所不同。晶间孔隙:主要受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裂缝:主要受岩性、构造应力、构造位置、埋藏深度、岩层位置的控制。溶蚀孔洞:主要受岩性、溶蚀作用、后期充填的控制。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储集体发育、分布不稳定,非均质性极强,厚度、物性在平面上、纵向上变化很大。(四)油藏连通状况复杂油藏的连同状况受多种因素的控制,油藏的储层发育情况、裂缝发育情况以及断层的空间展布及其封堵性,都影响着潜山油藏的连通情况。三、胜利复杂潜山油藏开发特征1、天然能量总体较弱、弹性产率低。2、井间、纵向上产能差异大。3、油井初期产量递减快、
9、油藏开发不存在稳产阶段。4、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5、中、低含水阶段是油藏的主要采油期。6、与常规类型油藏相比,复杂潜山油藏最终采收率较低。第二部分 潜山油藏开发前期油藏描述技术一、地层研究技术1、地层对比研究地层的对比主要是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和岩心描述以及录井资料,确定岩性剖面,同时结合测井资料,确定地层对比标志层,结合地震资料,在全区进行地层对比,确定地层的分布状况。2、地层分布研究地层分布研究的内容包括研究地层的产状、地层的空间展布等。地层的产状研究主要是应用成像测井、地层倾角测井资料来确定。二、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技术目前构造以及断裂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叠前深度偏移以及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
10、料,结合测井资料,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和时深转换,进行井点层位的标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确定研究区的构造形态以及断裂系统。应用的辅助技术有相干分析技术和地震属性层切片技术。三、构造裂缝研究技术(一)井点裂缝描述技术1、岩心描述技术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大、中裂缝发育宽度、开启程度、倾角、密度、组系等特征。2、室内分析技术应用岩石薄片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分析等技术,描述微、细裂缝发育的宽度、长度、密度、配置关系等。应用古地磁分析定向技术对没有进行裂缝成像测井的井,根据岩芯的古地磁分析,研究确定裂缝的走向、倾向。3、成像测井研究技术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对裂缝的产状如裂缝走向、倾向、
11、倾角等可以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对裂缝宽度、发育密度、裂缝的开启度都可以进行定量的计算和研究,从而进一步认识裂缝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等。该技术解决了利用岩芯资料无法解决的裂缝走向、倾向等问题。4、地质录井综合分析技术通过地质录井综合分析,研究潜山地层在钻井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如钻速异常、泥浆漏失、井涌井漏等,分析裂缝的相对发育层段。(二)井间裂缝描述技术1、应力场模拟技术(1)原理简介通过地质分析确定有效裂缝的主要造缝期,并恢复古构造,在此基础上建立古地质模型;同时通过对古构造形成应力条件的模拟,确定造缝期的古应力场。在此基础上,根据岩石的脆性破裂准则,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预测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分布状
12、况。应力场模拟技术的主要技术流程如下:(2)适用性分析应力场模拟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对充分认识了潜山的现今构造,尤其是断裂系统展布必须非常落实,否则预测结果不可靠。该技术适用于构造运动相对简单,最好以单期构造运动为主的情况,多期强烈构造运动相互叠加影响的地区预测效果较差。2、相干体分析技术(1) 方法原理简介相干体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地震信息计算各道之间的相关性,突出不相关的异常现象,研究大尺度裂缝、溶洞分布状况。导致地震道间不相似的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性变化、断层、溶洞及未充填裂缝、缺乏反射层、低品质的地震数据等。针对潜山油藏,为排除因大断层、岩性横向变化而引发出的非相似性,采用相干体“沿层切片
13、”的做法来消除假象,预测裂缝、溶洞的发育区。(2) 适用性分析相干体分析技术适用以下条件:地震资料品质较高构造比较落实地层分布稳定四、古岩溶研究技术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古岩溶作用对储层中溶蚀空间的发育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认识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必须研究古岩溶的发育规律。(一)岩溶有关基本概念1、岩溶岩溶学词典(1988年出版)中将“岩溶”定义为“岩溶是指水对可溶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的化学溶蚀、机械侵蚀与再充填的地质综合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现象的统称。”岩溶应包括:岩溶作用、岩溶过程及所产生的结果(地质现象)。古岩溶研究的主要研究任务:目前通过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能够认
14、识、研究的是古岩溶(第四纪全新世之前发生的岩溶)所产生的结果(各种地质现象),我们的研究任务就是通过认识、研究古岩溶所产生的这些地质现象,寻找溶蚀空间的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进一步分析古岩溶与有效储集体分布的内在联系,指导油田的勘探、开发。2、岩溶作用及可溶岩简单讲,岩溶作用就是水对可溶岩石的溶解作用。可溶岩可划分为四大类:硫酸盐类、氯化物类、碳酸盐岩类、硫酸盐类。其中硫酸盐类岩石中最为重要的是石膏(CaSO42H2O)和硬石膏(CaSO4)。碳酸盐岩主要由方解石(化学成分CaCO3)和白云岩(CaMg(CO3)2)两种矿物组成,按它们的相对含量划分为灰岩、白云岩及其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3、岩溶
15、发育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以及水的溶蚀性、流动性是岩溶作用和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4、岩溶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地质现象)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储集空间有三大类:溶蚀洞穴、溶蚀孔、溶蚀缝。5、影响古岩溶作用的因素影响古岩溶发育的因素有很多,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地层岩性(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岩溶作为一种地质作用,受到各种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岩性是产生岩溶作用的物质基础,是最重要的内因。岩性不同,其溶解能力也不同。不同类型的可溶岩,其溶解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卤盐硫酸盐碳酸盐。碳酸岩为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可溶岩,不同类型的碳酸岩,其溶解能力也有所不同,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6、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不同成因类型的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影响岩溶发育,岩石矿物颗粒越细越易溶蚀。古地貌(古地形)古构造(断层及裂缝)古气候古水系岩溶水化学条件土壤层及植被条件、生物温度、压力条件暴露时间(二)古岩溶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流程是,首先依据潜山地层埋藏史、构造演化史,并结合岩心溶蚀缝、洞内充填物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及特征矿物的微量元素分析,确定主要岩溶期次;根据水文地质及岩溶地质研究,建立岩溶模式,并进行纵向岩溶带划分;建立标准井的古岩溶剖面,确定各岩溶带的综合响应特征,根据完钻井的岩心、录井、分析化验、测井、地震、生产测试等多种资料和信息,对所有完钻井进行古岩溶剖
17、面划分、对比,并研究纵向上不同岩溶带的古岩溶发育特征;根据完钻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恢复恢复研究区主要岩溶时期的古地貌,进一步研究不同古地貌单元岩溶发育特征。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总结岩溶发育规律、对各岩溶带进行综合评价。五、储集体描述预测技术储集体描述预测是潜山油藏描述的关键难题之一,复杂潜山由于其构造、地层、储集体的复杂多变,更加增大了储集体描述预测的难度。近几年结合油田实际生产需要,胜利科技人员就潜山储集体预测描述研究,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攻关,应用尝试了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初步形成了适合胜利复杂潜山的储集体预测描述技术及研究程序。首先,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
18、构造演化史、古岩溶演化史,对储集体所经历的成岩作用、成岩后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不同类型有效储集空间的形成机制、形成期次,分析各类储集空间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然后,相继开展野外相似露头观测描述研究、井点储层识别及描述研究,对完钻井进行有效储集体解释及评价,结合地质认识,分析总结储集体在平面上、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如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应力场分析技术、相干体分析技术、地震反演技术,等等,进行井间储集体预测、描述研究,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描述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状况。在定量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规律认识,采用合适的建模技术,建立储集体模型。(一)野外露头描述技术通过
19、选取地质条件相似的野外露头,对裂缝、溶蚀孔洞等储集空间进行观测、描述,研究岩心上无法看到的大尺度裂缝、溶洞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尤其是研究大裂缝的延伸长度、切割深度,裂缝发育程度、走向等产状特征与断层的关系,建立裂缝网络模型。首先根据相似性或可比性原则,即:两地区层位相当,岩性和沉积环境相似;两地区构造背景、局部构造形态和成因(应力场)相似;两地区裂缝成因、期次、形成环境相似;两地区相距较近。通过以上原则,选择、确定相似野外露头区;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野外观测露头,然后进行观测、描述露头区裂缝发育特征,其中主要项目包括:裂缝性质、组系;各级裂缝走向和倾角;各级裂缝发育密度;大裂缝间距;大、
20、中裂缝的延伸长度与切穿深度;裂缝发育程度、走向特征与断层的关系。在上述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露头区裂缝发育、分布规律,建立露头区裂缝网络模式。(二)井点储层描述技术1、井点储层识别技术及不同类型储层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应用录井、岩心、分析化验、FMI成像测井及CMR核磁测井、试油等多种信息,综合分析、识别储层与非储层;并总结归纳不同类型储集体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通常将储层类型划分为:裂缝型、溶洞型及孔隙型,由于常规测井资料较为丰富,可以更广泛的总结储层的发育特征,进而掌握储层发育规律。根据岩心、CT及铸体薄片等分析化验、FMI成像测井及CMR核磁测井等特殊测井、常规测井等资料、信息,研究构
21、造裂缝的组系、产状(包括走向、倾角等)、发育密度、面孔率、充填程度等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以及溶蚀孔洞、晶间孔等储集空间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2、储层测井解释标准及分类评价综合应用完钻井的各种静态及测试信息,建立有效储层解释的“四性标准”: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标准。根据完钻井的岩心、分析化验、试油、测井等资料,采用测井解释及评价技术,解释、研究储层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并对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等物性参数进行解释。在物性参数测井解释研究基础上,根据储层物性好坏进行储层分类、评价。如在埕北30潜山研究中将储层分为两大类(类、类)六亚类:溶洞型(I-A)、缝洞复合型(I-B)、大中裂缝型
22、(I-C)、孔隙小缝型(II-A)、小缝孔隙型(II-B)、孔隙型(II-C)。3、井点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根据研究工区内所有完钻井钻遇的有效储层解释结果,应用地质统计分析技术,总结储集体在平面上、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储集体发育的控制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井间储集体预测奠定基础。以裂缝发育规律研究技术为例,主要思路为:通过综合应用岩心描述技术、室内分析化验技术(如CT扫描技术)、FMI成像测井裂缝识别及评价技术、常规测井裂缝识别及评价技术、地震相干体分析技术、古应力场分析技术、构造曲率分析技术等,多种技术方法相结合,从多方面对不同尺度的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并指出研究
23、区内裂缝发育的有利区带。(三)井间储集体预测技术在完成野外相似露头区裂缝有关研究,以及研究工区井点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井间储集体预测研究。在储集体定性预测方面我们采用的技术主要有:应力场分析技术、相干体分析技术、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定量预测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合成声波测井反演技术。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技术的原理、处理流程、方法的局限性及适用条件,以及在胜利潜山的应用实例及预测效果分析:1、应力场分析技术前面已介绍,不再重述。2、相干体分析技术前面已介绍,不再重述。3、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1)原理简介裂缝具有多尺度的特点,即不同尺度的裂缝在其强度、规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
24、裂缝发育强度,可将潜山裂缝型储集体发育情况分为大、中、小、微四个等级。这些差异对地震传播速度和波的振幅、频率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我们称其为不同尺度裂缝的地震响应。反过来说,不同振幅、频率和不同波长的地震波场对不同尺度裂缝的响应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多尺度效应。用地震资料预测岩石裂缝,首先要考虑的或是要利用的就是地震波场对裂缝的多尺度效应。 对这些“效应”的研究,为我们在地质和地球物理之间建立了彼此联系和综合解释的桥梁,同时也为裂缝预测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基础性作用。边缘检测是图像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对储集层的裂缝检测与图像分析中的边缘检测有许多相似之处,提出将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理论与地震波
25、场对裂缝的多尺度特性相结合,形成了反射地震记录的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地震资料受激发、采集和处理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断距小于10m的小断层无法进行精确的描述,而含油气裂缝、孔洞的大小大多在10m以下,有的甚至在1m以下,使用地震资料要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和刻画(具体到每一个裂缝的大小和体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当空间某一区域的裂缝、孔洞比较集中时,会产生一些杂乱无章的反射,带来相邻地震道间反射的无序性(即地震道的相异性),裂缝越发育,这种相异性的表现越强烈。利用这种地震道的相异性虽然不能对每一个裂缝的大小和体积进行描述,但能对多个裂缝(或较大裂缝)对地震道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定性地研究裂缝的发育
26、程度。换句话说:当地下只有一个小裂缝或孔洞时,使用地震资料无法描述,但当地下的小裂缝或孔洞较多或较发育时,使用地震资料能感知其存在,使用地震资料不能对每一个小裂缝、孔洞的大小体积进行描述,但能对地下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定性的描述。在相干数据体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图象处理中的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结合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将二维的图象边缘检测技术转化为地震三维边缘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选取不同滤波尺度可达到对不同特征的边缘准确定位的目的,从而提高裂缝检测的精度。(2)适用性分析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对不同尺度的裂缝、溶洞均可识别,对缝洞的发育程度可做出定性判断,但无法进行定量描述。 4、合成声波测井反演技
27、术(1)原理简介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地震观测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物理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求解)的过程。广义上地震反演包含了地震处理解释的整个过程。与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振幅频率估算厚度等统计性方法相比,波阻抗反演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是储层岩性预测油藏特征描述的确定性方法。因而地震反演通常特指波阻抗反演。现在较为成熟的波阻抗反演技术有三大类,为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合成声波测井反演技术和随机反演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是一种基于正演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它通过反复修正地震层位、速度和密度构筑的地质模型,不断作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进行对比,直到二者误差最小为止,这时的岩层
28、速度及密度曲线就是反演结果。在这种反演方法中测井直接参与了反演计算,其对反演结果有直接影响,所以它使用于井资料比较丰富,沉积稳定的地区。而合成声波测井技术是一种基于地震褶积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技术,测井资料只起到对地震进行标定和提供低频信息的作用,不直接参与反演处理,它能充分发挥地震数据在横向密集的优势,将界面型的地震资料反演成岩层型的测井剖面,较客观地反映地质体在横向上的变化。适用于井少,储层横向变化大的地区。随机反演技术采用地质统计的方法将井点处的波阻抗值向空间推广,它需要对已知数据进行随机函数和变差函数分析,因此要求井资料丰富且井分布比较均匀。潜山油藏由于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开发初期
29、井资料较少,因此选择合成声波测井反演技术。(2)适用性分析该套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储层与非储层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异,如果该前提不成立,则无法应用该项技术进行储集体预测。对胜利油区下古生界潜山而言,由于储层速度与泥岩、页岩及含泥质的碳酸盐岩的声波速度很接近,该套技术适用性受到很大限制。但在太古界潜山储层与非储层速度差较明显的油藏比较适用。5、随机模拟反演技术随机模拟反演技术实现了地震反演与随机模拟方法的结合,强调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反演产生一组波阻抗数据体。在此基础上,结合井点的测井解释结果,对岩溶、裂缝发育规律的认识,以及油井生产动态反映特征,并以稀疏脉冲反演结果作对照,选定其中最佳的一套作为最终
30、的反演成果。该项技术的技术关键是随机模型的建立。由于不同的变差函数将导致不同的地质模型,所以首先要进行变差函数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同时结合对储层结构的地质认识,反复调整有关敏感参数,确立合理的变差函数。六、储集体物性参数研究技术由于潜山油藏以裂缝、孔、洞为储集空间的双重介质储层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两大系统原始含油性以及开发过程中的排油方式差异很大,因此对储层的物性特征有必要分为两大系统进行研究。裂缝系统:由细缝以上级别裂缝及其连通的孔洞所组成的孔隙系统。具低孔、高渗特点,驱动压差是排油过程中的主要驱油动力,毛管力可忽略不计。岩块系统:被裂缝系统所切割、由微缝及基质所组
31、成的孔隙系统。具有高孔、低渗特征,排油过程主要依靠毛管力自吸作用。为了消除非地层因素造成的误差,使测井资料真实的反映地下实际情况,首先对测井曲线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解释以下参数:1、总孔隙度2、基质孔隙度3、裂缝系统、岩块系统孔隙度4、裂缝系统、岩块系统渗透率5、裂缝系统、岩块系统含油饱和度(一)总孔隙度解释根据岩石密度、中子孔隙度测井资料,应用ELANPLUS软件计算总孔隙度:(二)基质孔隙度解释根据声波时差测井原理以及各种文献资料,一般认为纵波时差不反映垂直裂缝,只反映晶间孔和比较小而均匀的溶蚀孔,即其基本反映基质孔隙度,当裂缝孔隙度比较小时,可与小岩样分析孔隙度等效。用声波时差求取孔隙度的经典模型是威利时间公式:前人研究表明,该公式只适合于孔隙度低于5%和在25%30%时才接近于实际孔隙度值,当孔隙度在5%25%时,计算的孔隙度明显偏低,Raymer等人提出了下面公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