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62.60KB ,
资源ID:72179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179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

1、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第一章 地球大气(8分)1、大气是由 干洁大气 、 水汽 和 液态和固态微粒 组成的混合物。2、什么是干洁大气:指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的整个混合气体;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氮、氧和氩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 太阳紫外辐射作用 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 2030km 。4、大气中的臭氧的作用:1)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中全部的紫外C和部分的紫外B,保留对地面生物有利的紫外A;2)同时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白天、晴天、夏季 比 黑夜、阴天、冬季 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作用:1)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

2、原料;2)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对地面和空气有增温效应。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1)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角;2)直接影响地面和空气的温度;3)自然界中水分由海洋向陆地转移的使者;4)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1)吸收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放射大气逆辐射,缓冲地面的辐射冷却;3)降低大气能见度;4)充当水汽凝结核,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8、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中间层 、 热成层 和 散逸层 。9、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1)集中了3/4以上的大气质

3、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2)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4)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第二章 辐射(16分)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于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以S表示,单位W/m2光照度:阳光在物体表面的照度,大小决定于可见光的强弱(P56)太阳常数: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时,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通常采用1382W/m2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用h表示(00=h=900)可照时数: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

4、的总时数,以小时、分为单位(即昼长)日照百分率:是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它的大小说明阴晴情况,数值大说明晴天多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与暮曙光的总称(日出前和日出后的一段时间内,高空大气的散射辐射仍能投射到地面,称为暮曙光,持续时间高纬长于低纬,夏季最长,冬季最短)大气质量数:指太阳辐射路径上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在标准状况下,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面所经过的路径中,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称为一个大气质量数,是无量纲量)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亦称地面辐射差额光合有效辐

5、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在这个波谱区内量子能量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并将自身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这段波普称光合有效辐射2、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和应用(P3638)3、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1)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位置;2)一天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P39)自己看书4、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1)相同纬度,昼长随季节变化,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间;2)夏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加长,冬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缩短,春、秋分昼长不随纬度变化,全球各纬度上均昼夜平分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

6、变化规律:除北极外,春分日和秋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夏半年,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北;冬半年,日出东偏南,日落西偏南。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 吸收 、 散射 和 反射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的因素有 大气质量数 和 大气透明系数。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 选择性 的特性,其吸收光谱主要是 紫外线 和 红外线 。7、分子散射的特点:只改变辐射的方向,使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减弱;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阴天天空呈灰色的原因: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被散射的光线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故天空呈现蔚蓝色;而阴天,质点半径10000nm时,入射光的各种波长具有同等

7、散射能力,散射系数不再随波长改变,称之为漫射,故呈灰白色;而清晨和傍晚时,波长较长的红光则被散射减弱得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得较多而对蓝紫光则透过得较少,这就是旭日及落日时因为通过的大气量大,蓝紫光被散射殆尽,遂呈现红色的原因。P448、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取决于 太阳高度角、 大气质量数 和 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高度角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愈小,阳光穿透的大气量愈多,太阳直接辐射愈低,故太阳总辐射低;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原因:海拔愈高,大气柱愈短,大气稀薄且含水量和尘粒少,太阳直接辐射愈强,散射辐射愈弱,则地面接收的

8、太阳总辐射愈强P479、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0.154m 之间,其中,可见光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红外线占 43% ,紫外线占 7% 。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光谱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随着太阳高度角降低,太阳直接辐射光谱中,波长较长的部分逐渐增加,波长较短的部分逐渐减少;太阳高度角增大,散射辐射中波长较短的部分逐渐增大,波长较长的部分逐渐减少P48-4910、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H2O、CH4等。11、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为什

9、么多云的夜间地面温度比晴朗的夜间高:云多云厚时,放射辐射受阻,大气逆辐射显著增强,从而地面有效辐射就减弱,地面降温慢P5112、植物光合作用中最有效的光谱成分是 红橙光 和 蓝紫光 。光合有效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380710nm 。高山地区植物矮小和花色艳丽的原因。P5313、根据植物对白昼长短的反应,植物可分为 长日照植物 、 短日照植物 和 日中性植物。长、短日照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及其代表植物:P55长日照植物:在植物发育前期,要在较长白昼条件下,才能进入开花结实的植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油菜、甜菜等短日照植物:在植物发育前期,要在较短白昼条件下,才能进入开花结实的植物,如水稻、玉米

10、、高粱、棉花、大豆、烟草、甘薯等日中性植物:对日照长短不敏感,如荞麦、茄子、黄瓜等根据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的开花结实与光照时间的关系,分析中纬度地区长、短日照植物的开花结实时间。(找不到.)第三章 温度(13分)1、名词解释导热率(热导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用表示,单位J/(*cm*s)温度年较差:指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之差P68干绝热变化: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P77湿绝热变化:饱和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气块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大气稳定度:当空气团受到垂直方向上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使其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

11、和程度,称为大气稳定度P79逆温: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出现逆温的气层称为逆温层)活动温度(积温):指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P84有效温度(积温):指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的总和三基点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生物学零度)P832、影响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两者均随土壤孔隙度增多而减小,随土壤含水量增多而增大。解释潮湿紧密土壤温度日较差小于干燥疏松土壤的原因?P60-623、热量收支的主要方式有 辐射热交换 、 传导热交换 、 流体流动热交换 和 潜热交换 。其中,地面与近地

12、气层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辐射热交换 ,土壤中热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传导热交换 ,大气中以 流体流动热交换 为主。4、一天中,一般地面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P68-69一天中最高温度在地面累积热量最多时出现,一般为午后13时左右;因为在12时以后,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与通过其他方式所得的热量之和,仍比支出的热量多,地面贮存热量还在增加,低温继续升高。到了午后一定时间以后,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就会由于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和随着地面其他方式失热的增多,地面累积热量由正值变为负值,这时地面温度就开始下降。于是地面最高温度就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的这个时刻5、土壤温度的

13、垂直分布类型有 日射型 、 辐射型 、 清晨过渡型 和 傍晚过渡型 。各类型的代表时间分别是 13时 、 01时 、 07时 和 19时 。6、分析水面温度的变化比土壤表面要小得多的原因:水的如容量很大,约比土壤大一倍,热量收支相同的情况下,水面升温和降温幅度比土壤小一倍;水是半透明体,太阳辐射可透入相当深的水层中,所以水面升温比土壤表面小得多;水面消耗于蒸发的热量大于陆面,水面升温因而缓和;水是流体,具有流体的特性,它传递热量的主要方式是乱流和对流,通过乱流和对流,能将水面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相当厚的水层中;另外,水体中还有平流运动,造成热量的水平输送。因此,使水面温度的变化比土壤表面要小得多。

14、P72-737、一天中,通常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315时 ,最低值出现在 日出前后 。(因为地面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最高、最低温度出现时间落后土壤2h左右)8、气温日较差大小受哪些因素(1-5)的影响?有何特点?P751)纬度 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2)季节 一般夏季大于冬季,一年中春季最大 3)地形 凸出地形比平地小,低凹地形比平地大,山谷(盆地)大于山坡 4)下垫面性质 陆地大于海洋,干燥疏松土壤大于潮湿紧密土壤 5)天气状况 晴天大于阴天,大风时气温日较差小特点:一般小于土温日较差,随着距地面高度增加而减小,位相也不断落后。9、简述绝热增温和绝热冷却过程。P781)绝热增温:当

15、气块在下降过程中,因外界气压增大,外界对气块做功,在绝热的条件下,所做的功只能用于增加气块的内能,因而气块温度升高;2)绝热降温:当气块在上升过程中,因外界气压减小,气块体积膨胀对外界做功,在绝热的条件下,做功所需的能量只能由其本身内能来负担,因此气块降温。10、大气稳定度分为 稳定 、 不稳定 和 中性 三种情况。如何判断大气稳定度(-温度直减率;d-干绝热直减率;m-湿绝热直减率):P80-811)越大,大气越不稳定 2)当d时,气层绝对不稳定 4)当m水溶液;凹面平面凸面4、水面蒸发速率主要取决于 饱和差 。土壤中的水分是通过哪些方式蒸发的:1)直接在土壤表面蒸发 2)水分在土壤中某层次

16、进行蒸发之后,水汽通过土壤的孔隙到达表层逸出土表试针对这些方式提出保墒措施:在土壤变干以前可以耙松土表,以切断毛细管,使土壤水分的蒸发由第一种过程变为第二种过程,以保持下层的土壤水分;表土耙松后再进行镇压,这样既切断了毛细管,又减少了表层的孔隙度P96-975、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如何才能使空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P981)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 达到方法: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需要有蒸发源使含有一定水汽的空气冷却:A.绝热冷却:云的形成 B.辐射冷却:辐射雾的形成 C.接触冷却:暖湿气流流经的下垫面 D.混合冷却:温差较大,接近饱和的两团空气混合2)空气中有凝结核或凝华核(即大气

17、中能促进水汽凝结的微粒)6、哪些凝结物的出现可预兆晴天?为什么?P99-100露、霜、辐射雾。露与霜常形成于辐射冷却强烈的条件下,故形成露、霜和辐射雾时一般是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或早晨(根据书本自答,选择性参考)7、试述雾的种类及成因,并分析雾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种类:1)辐射雾:由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有利条件: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天气晴朗、微风、大气层结稳定 2)平流雾: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逐渐冷却而形成的,有利条件:下垫面与暖湿空气温差大、暖湿空气的湿度大、适宜的风速风向、层结较稳定意义:害处:抑制白天温度的增高、限制根系吸收作用、妨碍植物受粉结实、为病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益处:

18、寒冷季节,雾可减弱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减轻或免除低温危害,雾对茶、麻等生长有利,如“高山云雾出名茶”8、云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大气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而达到饱和或过饱和 。根据上升运动的特点,云可分为哪几类: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P1009、降水形成的宏观条件是 充沛的水汽和空气的上升运动 ,微观过程是 云滴增大为雨滴 。暖云降水的物理基础是 重力碰并增长 ;而冷云降水的物理基础是 冰晶效应 。为什么在云中,冰水共存或大小水滴共存时有利于降水的形成?P101-102当大小水滴共存时,在重力碰并增长作用下在连锁反应中水滴不断增大至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大量水滴降落时即形成降水;当冰水共存时,水滴不断蒸发,而冰

19、晶将不断增长,至一定程度时冰晶增大成大雪晶,当大雪晶下降到0等温线以下时融成雨滴,为降水10、降水强度的等级划分标准:液态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以及固态的小雪、中雪、大雪等;降水性质的划分:连续性降水、间歇性降水、阵性降水、毛毛状降水P102-10311、简述人工降水的原理和方法。P104-1051)人工影响冷云降水:冰晶效应是冷云降水的物理基础,有时冷云没能产生有效降水是由于缺少足够的冰晶,通过撒播冷冻剂或引入人工冰核的方法来创造条件,以加速冷云的降水过程,增加降水量,方法有干冰法、碘化银法 2)人工影响暖云降水:重力碰并是暖云降水的物理基础,在稳定的窄谱云中引入大水滴或

20、吸湿性物质,产生初始大水滴,改变滴谱分布的均匀性,破坏云的稳定状态,促使重力碰并过程的进行而形成降水,方法有直接在云中引入3040m的大水滴以启动重力碰并过程、撒播吸湿性物质以催云致雨12、当气温为15.0时,饱和水汽压为17.1hPa,在气温为26.3时,饱和水汽压为34.2hPa,现测得气温为26.3,水汽压为17.1hPa,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目测也不会!)第五章 气压与风1、名词解释等压面: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气压梯度力: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于空气块上的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空气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力白贝罗(风压

21、)定律:在北半球,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南半球相反P1222、气压随高度递减的速率与温度和气压的关系。P112高度上升,气压总是递减的,其递减快慢取决于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1)温度一定时,气压越高,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反之,气压越低,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2)气压一定时,空气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气压随高度减小越慢;反之,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小,气压随高度减小越快P1133、气压的水平分布可用 等压面 或 等压线 来表示。4、水平方向上作用于空气的力有 水平气压梯度力 、 水平地转偏向力 、 惯性离心力 和 摩擦力 。空气水平运

22、动的直接动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5、地转偏向力的主要特点:1)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 2)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垂直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右方,南半球相反 3)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4)大小与风速及所在纬度的正弦成正比,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P1206、自由大气中和摩擦层中空气水平运动的特点:空气的水平运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风速减弱,风向也受到干扰,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关系也遭到了破坏,表现出风向斜穿等压线从高压吹向低压的特点。在北半球,人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摩擦力越大,与等压线的交角越大,风速减小越多P124第六章 大气环流1、名词解释大气环流

23、:具有全球范围的大气瞬时以及平均的运动状况(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下垫面性质不均匀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季风: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且这两种风向的性质和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焚风:指气流翻越高大山岭时,在背风坡形成的又干又热的风海陆风:指沿海地区以一天为周期,白天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山谷风:在山区,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夜间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二者合称为山谷风(是由山坡和山谷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2、大气三圈环流中主要的气压带是 极地高压带 、 副极地低压带 、 副热带高压带 和 赤道

24、低压带 。其中,热带雨林位于 赤道低压带 中,而热带沙漠位于 副热带高压带 中。3、为什么会形成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三圈环流中有规律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出现断裂或变形,形成一个个闭合的高、低压中心,影响打气的运动和水热交换,即大气环流;冬季,东亚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蒙古高压 ;夏季,东亚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印度低压 。北半球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有 阿留申低压 、 冰岛低压 、 大西洋副高 和 太平洋副高。4、季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季风与印度季风的差异在哪里?东亚季风有何特点?P138原因 A.海陆的热力差异及其季节变化 B.行星热源的分布和极冰的作用 C.行星风带的季

25、节性位移 D.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差异 A.印度冬季风不明显,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且夏季风来得很快;中国冬季风强于夏季风且夏季风来的慢 B.印度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风最强的季节,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风区内部,多地形雨性质;中国长江流域和华南雨量集中在夏季风最盛之前,降雨主要在冬、夏季风交界的地区特点 冬夏温度相差剧烈,最冷月份和最热月份的平均温差至少在20以上,而且也有明显的雨季,这里雨季的形成主要是从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和冬季风相互作用的结果5、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陆风和山谷风都属于 热力环流 。6、焚风的形成过程:当空气翻越高山时,在迎风坡被迫抬升,空气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

26、率(1/100m)降温。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按湿绝热直减率(0.5/100m)降温,水汽凝结,产生降水,降落在迎风坡上。空气越过山顶后,沿背风坡下降,此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为减少,下降的空气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至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相同高度上的气温高得多,湿度显著减小,从而形成相对干而热的风,即梵风P1447、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在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不完整,看书)P1328、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凝结产生的水滴均降在迎风坡,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rd =1/100米,rm=0.5

27、/100米,且温度为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hPa,17.1hPa,23.4hPa,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这个目测.)第七章 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15分)1、天气、天气系统的定义。P146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指在气压、风、温度、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并能产生一定天气的大气运动系统2、气团的定义和分类。气团形成的条件。冬、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及其控制下的天气。气团:指气象要素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基本一致的大范围的空气团P148气团形成的必要条件:一是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

28、下垫面,二是要有合适的环流条件气团的分类:P1491)地理分类法:根据气团源地的地理位置和下垫面性质来对气团进行分类2)热力分类法:根据气团与所经下垫面或者气团与相邻气团的温度进行对比来划分的,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影响我国的气团多为变性气团;冬季主要有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和北极气团,其中西伯利亚气团是最主要的气团;夏季主要有热带海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极地大陆气团和赤道气团,其中热带太平洋气团是最主要的气团(气团控制天气看书)P1513、锋的定义。锋的天气特点。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定义及其天气特点。锋:指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狭窄过渡带,是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天气系统锋的天气特点:1)在

29、空间随高度向冷空气团一侧倾斜 2)两侧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发生突变 3)形成锋面云系,多阴雨天气P152冷锋:当冷气团势力较强时,推动锋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称为冷锋;天气特点:过境前温暖晴朗;过境时阴天、下雨、刮风、降温;过境后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P154-155暖风:当暖气团势力较强时,推动锋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称为暖锋;天气特点:过境前低温晴朗;过境中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P156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锋面的移动十分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称为准静止锋;天气特点:云区和降水区比暖风更广,但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可造成连阴雨天气P1574、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