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5.73KB ,
资源ID:721755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175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

1、普通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人被成为万物之灵?其一:了解、适应、改变、控制环境,获得生存的安全与舒适;其二:了解自身与人己关系,改变内在精神世界,获得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情绪和动机: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动机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力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

2、特征)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使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意识的另一特点。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因果研究,在心理现象和外界刺激、心理现象和脑的活动间存在着广泛的因果关系。 相关研究:相关本身不能提供因果的信息,当两种现象被发现有相关时,甲可能是引起乙的原因,乙也可能是引起甲的原因。 个案研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它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

3、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2、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两个要求:测验的信度,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测验的效度,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或现场试验) 4、个案法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1、 从物质发展史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2、 从个体的发育史看,心理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而发展3、 从近代临床及动物实验来看,对脑的破坏会导致心理功能的丧失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2、 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心理起

4、制约作用3、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4、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构造主义 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补充:马赫 感觉的分析 列宁唯批哲学笔记机能主义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也主张研究意识,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补充: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 研究对象:将人的意识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哲学基础:实用主义 学科影响:进化论 研究方法:

5、思辨行为主义 美国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两个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对它进行客观的研究。 研究对象:外显行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行为(而且,动物行为比复杂的人类行为更具有根本性),认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刺激反应(SR)就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 哲学基础:实证主义、环境决定论 学科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研究方法:行为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

6、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研究任何心理现象都必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 系统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对人的心理现象进

7、行研究时,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各种心理现象放在整体性的、动态和相互联系的系统中进行分析。发展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把心理现象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人的心理活动。 教育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时,应从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研究。1、反射和反射弧:、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用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从刺激到反应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非条件反射:指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固定的。3、条

8、件反射: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个体在后天的生活中形成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强化:无关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在时间上的紧密结合叫强化。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即无条件刺激的皮层兴奋灶与条件刺激(由无关刺激转化而成)的兴奋灶之间暂时联系的接通。操作性条件反射(B.F.Skinner)随机行为 特定行为被强化 此行为被固化 强化:指使得有机体特定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的程序。惩罚:指使得有机体特定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的程序。经典性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A、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强化物在反应之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物在反应之后;B、经典性条件反射

9、引发的是平滑肌的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引发的是骨骼肌的反应;C、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中,有机体是被动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中,有机体是主动的。4、动力定型(动型):人脑有系统化的功能,能够把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强弱程度作用于有机体的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就是动力定型。第二章感觉的定义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作用 :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它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特殊神经能量学说(theory o

10、f specific nerve energy) 代表人物: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ller, 1801-1858) 主要观点: 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感觉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而不是刺激的性质。 我们所感觉到的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神经,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sensitivity)和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

11、(absolute sensitivity)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也成反比关系。韦伯定律 :如果以I表示最初的刺激强度,以I+I表示刚刚觉察出有变化的刺激强度,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每种感觉的差别阈限都是一种相对的常数,用数学公式表示即为: I / I=K 视觉的基本现象 明度指由光线强弱决定的视觉经验,是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色调指物体的不同色彩。 饱和度反映的是光的成分的纯

12、度。什么是闪光融合 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或闪烁临界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 ,即当断续的光刺激达到临界频率时,看到的不再是闪光而是融合的不闪动的光。 行波理论 提出者:冯贝克西(Von Bekesy)主要观点 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 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外来声音频率不同,基底膜最大振福所在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评价: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声音引起的基底膜运动

13、,但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它刺激以及其它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对感受性发生的影响,叫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中的其它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叫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一)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适应现象表现在几乎所有的感觉中,但是,在各种感觉中适应的表现和速度是不同的。 视觉:暗适应、光适应 听觉:具有选择性 触压觉:很明显 痛觉:很难发生 嗅觉:以刺激的性质为转移,也有选择性 味觉:咸淡的适应 (二)感觉对比 对比是同

14、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这在视觉中表现得很明显。 先后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先后对比现象。 二、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一)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虽然,不同感觉相互影响的规律尚未探明,但一般的趋向似乎是 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 第三章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

15、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在每一时刻里 ,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特征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定势,是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影响了后来知觉的结果。3、知觉的理解性是很明显的。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空间知觉 是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时间知觉 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

16、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客体不断变化和变化速度的知觉。 第四章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功能 1、选择的功能 2、维持的功能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无关动作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4、有时也会出现似注意而不注意、似不注意而注意的现象 按照目的性和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 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

17、程中不易产生疲劳。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 2、人本身的状态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1)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组织 ;(3)兴趣的作用 (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4)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的功用 ;(5)内外干扰的排除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对完成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根据注意的特性或品质,可将注意分为: 1、选择性注意 2

18、、持续性注意 3、分配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集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狭义:指注意持久地持续在一个特定的对象上。 广义:指注意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上,而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发生变化。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

19、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注意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 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 主要观点: 来自外界输入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出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则迅速衰退。 它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一次只能打开一个通道通过信息同时就关闭其他通道。 该理论也称为单通道理论或瓶颈理论。 衰减理论 代表人物:特雷斯曼(Treisman,1964) 主要观点: 有机体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但是,过滤器不是按“全或

20、无”原则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 信息在通路上并不完全被阻断,而只是被减弱,其中重要的信息可以得到高级的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后期(晚期)选择模型 代表人物:多伊奇和多伊奇(Deutsch Deutsch,1963)提出,诺曼(Norman,1968)加以修订。 主要观点: 所有的选择注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 注意的选择依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 智源限制理论 代表人物:卡尼曼(Kahneman,1973),诺曼和博布罗(Norman Bobrow,1975) 主要观点: 把注意看作心理智源(或资源)(cognitive capacity),认为对输入进行操

21、作的智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 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的智源,那么注意就可以指向另外的任务。 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从事操作的智源的有限数量所决定的。 人在操作几项任务时根据特定数量的智源和输出在质量上的变化,将智源量分配给这些任务的操作。 Stroop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时(如“red”)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命名时间要长于词义与颜色一致时(如 “green” )或其它中性条件(如“box” )时的命名时间(Stroop,1935,被Macleod,1991引用)。 第五章记忆(memoery)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根据记忆时

22、意识的参与程度划分,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别 (一)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 (三)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四)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五)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 1、感觉记

23、忆 (sensory memory):又叫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2、短时记忆(STM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书中讲不超过2分钟,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 直接记忆 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工作记忆指个人当时注意着的信息,为现实进行加工、操作服务的记忆过程。 短时记忆的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变化的 短时记忆的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chunk)作为单位来测量。 短时记忆的

24、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进行的。3、长时记忆(LTM):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记忆中的贮存时间超过一分钟以上,乃至一生的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1980)将长时记忆的内容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 (declarative memory):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一次获得。 提取时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记忆表象也叫表象(image)。是指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的特征 1、表象的直观性 2、表象的概括性 3、表

25、象的可操作性 反响回路(reverberatory circuit)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neuronal loop)。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个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通过脑电和神经结构的研究发现,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机制。 SPI理论 由Tulving , 1995; Squire, 1992提出。 SPI 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三个词集中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S

26、PI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这些记忆模块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 其二,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这样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就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遗忘 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识记过的内容不能提取,或者提取时有困难暂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和回忆,但有了适当的条件,记忆还可能恢

27、复永久性遗忘:不经重新学习,永远不能再认和回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的一般规律为:遗忘在识记完即开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最初遗忘速度很快,而后逐渐缓慢,到最后几乎不遗忘了。 影响遗忘的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学习程度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 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 识记者的态度保持的条件与方法: 组织有效的复习 A、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 B、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C、阅读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D、复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第六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

28、反映。 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 1、将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结论。 间接性 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理加工过程。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理加工过程(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

29、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指在头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存在形式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特点 形象性 新颖性 想象的功能 (一)预见功能 (二)补充功能 (三)替代功能 想象的种类 根据新形象

30、的形成有无目的性 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它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 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 2、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在人的实际创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3、幻想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它又不同于创造想象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 具体概念 :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 抽象概念 :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它们的相互关系 合取概念 :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