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54KB ,
资源ID:721006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100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长期留置导尿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长期留置导尿管.docx

1、长期留置导尿管1 留置导尿管的相关知识 明确导尿目的 在任何情况下,实施导尿必须有具体的导尿目的:(1)对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患者确保尿路畅通;(2)预防尿液逆流引起的上行感染;(3)尿路的检查与治疗;(4)预防尿液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伤和感染。如外阴部皮肤损伤、褥疮等。 尿管的选择 用美国产16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 导尿术的消毒方法及技术操作 在实施操作前备好所需物品,认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完整。采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周围。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导管机械性损伤尿道黏膜,因此动作要轻柔。如遇男性尿道狭窄难以插入时,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取掉针头,抽取少量灭菌石蜡油,从尿道口注入,润滑尿道重新取导尿

2、管轻轻插入膀胱见尿后,将导尿管再插入23cm接上集尿袋,再从气囊口注入1015ml灭菌注射用水,将导尿管略向外拉以确认其是否固定于膀胱颈部。最后固定外端尿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选择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已有较多报道 13 。长期导尿的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 1 。因为更换导尿管破坏了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路感染率与损伤频率成正比 2 。可见频繁多次更换导尿管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严格掌握无菌清洁技术和更换尿管、尿袋时间,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月更换导尿管1次,尿袋3天更

3、换1次 4 。 拔出导尿管时机的选择 为预防拔管后患者出现尿潴留,对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时机进行观察,结果提示,膀胱充盈尿道口有漏尿时实施拔管,比尿道口没有漏尿时拔管复插率低。尿道口有漏尿说明膀胱肌功能恢复,患者能自行排尿,可拔出导尿管。 2 护理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重点观察内容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的观察重点是:(1)观察尿流情况。检查导尿管与储尿袋衔接部位是否紧密,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2)注意导尿管插入部位及其周围有无溢尿。(3)观察尿袋中尿液的性状、尿量、尿袋的位置等。 预防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尿道口、导尿管与尿袋的衔接部位、尿袋的排尿口。预防的重点:(1)更换导尿

4、管必须按无菌操作进行。(2)保持外阴清洁。尿道口易受粪便以及分泌物的污染,应每天清洗外阴。(3)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4)防止尿液潴留、逆流,并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保持尿流畅通。为防止尿液逆流,放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每次放尿后应用酒精棉球消毒储尿袋放尿口,然后拧紧。(5)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以稀释尿液。(6)定期更换导尿管。 预防尿道损伤、尿道皮肤瘘、尿道狭窄 导尿管选择不当,患者烦躁、活动过大,易造成尿道损伤,尿道球部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形成尿道皮肤瘘,瘘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可造成尿道狭窄

5、。预防的重点:一是导尿管难以插入时不要勉强,及时与医师联系。二是若有溢尿不要盲目更换粗导尿管。三是导尿管固定囊注液不要超过20ml,并注意导尿管固定囊的位置。 预防膀胱萎缩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使膀胱壁收缩机能下降,引发膀胱功能性萎缩及容量减少。预防的重点是尽早拔管,或及早进行膀胱肌恢复性训练。 心理护理 做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注意保持室内安静、舒适,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对患者亲切和蔼,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同时采用灵活的协调技巧,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让患者多与亲人见面,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抑郁、孤独感,以最佳心理状态渡过留置尿管的时期。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至20

6、08年6月收住长沙市四医院重症脑外伤患者40例。经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更换导尿管后,出现尿道口溢尿21例,发生率54,其留置导尿时间为10120天,平均32天。 2 原因分析及对策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引起尿道口溢尿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及会阴部清洁:导尿前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新洁尔灭或120络合碘消毒尿道口及会阴。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尿后,每日次用消毒液消毒尿道口及导尿管近端10 cm,清洗会阴部清洗会阴部每日次,大便污染及尿液溢出时,及时清洗、消毒。女性患者分泌物多,可先

7、用高锰酸钾清洗,再用新洁尔灭或稀释络合碘棉球擦拭。近来有学者研究表明,使用消毒液与使用清洁水护理留置导尿患者的尿道口周围,发生尿路感染无明显差异1。 神志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昏迷的患者给其多喂水(4 h大于2 000 l)增加尿量以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目的,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 保持留置导尿系统密闭,众多学者认为:变开放式引流为密闭式引流可减少感染机会。为避免外源性感染,均不予膀胱冲洗,必须冲洗时,最好选用三腔气囊导尿管。更换集尿袋时,要洗手带无菌手套,防止污染造成逆行感染。留取尿标本时应在密闭状态下取尿,严禁不必要地打开密闭系统,增加感染机会。 保持引流通畅,经常巡视,避免引流管受压

8、、扭曲、堵塞,引流管及集尿袋勿高于膀胱水平,以防尿液反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如发现患者尿液混浊,有絮状物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更换集尿袋保证引流通畅,并取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拔管的方法:拔除尿管前,先用络合碘消毒尿道口,放出尿液,排空膀胱,以15 000呋喃西林溶液500 ml行膀胱冲洗,保留冲洗液2030 min后排净再拔管。如病情许可,最好在3周内拔管。 充盈气囊方法不当 充盈气囊有注入空气和注入生理盐水两种方法。前者由于空气为气态,分子间隔较大,吸引力相对较弱,容易外泄,致气囊塌瘪,而引起固定失败;后者向气囊内注入1015 ml生理盐水至气囊膨胀起固定和预防尿液外渗作用。 膀胱痉

9、挛 由于导尿刺激尿道黏膜和膀胱三角区易引起患者的尿道口疼痛和膀胱痉挛,也是导致溢尿的原因之一。护理上除做好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外,可遵医嘱使用解除膀胱痉挛的药物如异搏定、654-2等。 尿道括约肌松弛 长期卧床患者,会阴部肌肉弹性差,尿道括约肌松弛,伴前列腺肥大只能选择型号较小的导尿管,易致尿液外溢。尿道括约肌松弛者可选择型号大、管腔较粗的导尿管,可防止尿液外溢。部分只能选择较小型号导尿管者可垫尿垫或保鲜袋接尿,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褥疮、皮疹等并发症发生。长期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之探讨导尿管之使用时机 一般临床上当病人发生下列情况时会使用导尿管:(一)膀胱阻塞无法排尿时;(二)尿失禁且

10、会阴周围有皮肤破损之情形,或临终护理解决病人尿失禁的情形;(三)为了准确监测病危病人尿液输出量及尿液之收集;(四)协助外科手术及麻醉之进行4。放置存留导尿管依病情需要可分为短期使用及长期使用,短期使用导尿管通常定义为使用时间小于2周,使用于协助手术外科之进行、手术后病人需密切监测尿液输出量,以及解决神经性膀胱出现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液滞留等情形。长期使用导尿管通常定义为使用时间大于2周以上,使用于膀胱出口阻塞导致尿滞留或尿失禁,而无法以药物或手术等其他方法解决者;尿失禁且会阴周围皮肤破损者;以及安宁照护长期卧床且尿失禁之病人6。致病机转 导尿管的放置会破坏泌尿系统的防卫机转,破坏膀胱壁之上皮细

11、胞,造成炎症反应,使深层的黏膜细胞和细菌接触,而且会阻止尿液的完全排空,导尿管外之细胞或黏膜碎屑也可成为细菌生长的核心。易引起的致病菌常见的有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Proteus spp.、Enterococcusspp.、Pseudomonas spp.、Enterobacter spp.、Serratiaspp.、Candida spp.,大部份为病患本身肠胃道中的内因性菌丛(endogenous bowel flora)。引起的途径大致上可分为管腔内感染 (intraluminal infection)和管腔外感染(extralum

12、inal infection)当插入导尿管时,聚集在尿道口或尿道前段的微生物可直接进入膀胱而感染,而且当病人长期放置存留导尿管,微生物就更容易经由尿管外移行潜入膀胱造成感染,此为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最常发生的原因有二:经由其他病患或工作人员引起的交互感染、使用污染的液体或医疗器材7,8。危险因子 影响长期管相关之因素有导尿管放置时间长短、放置时之无菌技术、密闭式引流系统之维护、引流袋位置及排空、性别、年龄、长期卧床、大、潜在性疾病如糖尿病或摄护腺阻塞等皆是造成之危险因素。而尿滞留、长期卧床及老年病人更因长期放置存留导尿管,使得罹患的机率增加4,9。导尿管之大小及材质的选择 美国疾病管制中心1

13、981年指引建议放置导尿管时尽可能选择较小号管径且适合病人的导管,既可维持良好的引流系统,亦可减少对尿道的磨损造成伤害8。虽然经文献查证并无相关研究可证实此项建议可有效的降低,但不容置疑其可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及减少对尿道造成的损伤6。导尿管的材质一般可选择的有硅胶(silicone)、乳胶(latex)及两者混合。乳胶材质的导尿管价钱较便宜,但对病患可能会产生刺激和过敏反应;硅胶材质的导尿管,病患在使用上会比较舒服,因此一般在病患需长期使用时会选择硅胶材质之导尿管。有文献指出涂氧化银(silver oxide)之导尿管可延缓短期使用病患菌尿症之发生,而且以涂银合金(silveralloy)的导尿

14、管效果最好,因此病人使用银合金的导尿管可降低的发生,尤其是短期使用导尿管之女性病人效果最好。但亦有专家认为在选择使用不同材质的导尿管时仍应考量其经济效益,由于银合金之导尿管的价钱较高,所以一般当病人具有罹患之高危险性,且会产生严重的合并症时才会考虑使用4,6,9。建立住院病人存留导尿管相关率 传统的住院病人院内发生率调查,仍依据1988年美国疾病管制中心定义,依病人是否有放置存留导尿管及是否有症状(如发烧)之区别,加以判定是否收案为院内作为感染率计算之分子,分母为当月之住(出)院人日数或住(出)院人数,因此往往无法分辨此发生率是否与放置存留导尿管有关。民国88年11月起医院评监暨医疗品质策进会

15、推动台湾医疗品质指标计划(TQIP),针对特定重症单位执行加护病房侵入性装置(含中心导管、导尿管、呼吸器)相关感染率之调查,以病人有放置相关侵入性装置及符合感染症状(如发烧)者,列入导管相关之院内感染个案作为感染率计算之分子,分母为当月该病房住院病人有使用侵入性装置之人日数。所得之数据将可与国际、国内同级医院及全国作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各院相关侵入性措施之感染管制改善方向与重点。健保局于94年总额预算将住院病人管相关的率列入监测指标,使得各医院须建立此一指标,并重新思考预防存留导尿管相关管制措施之执行是否落实及适当性。根据Goetz等人于1995年4月至1996年9月在一家荣民医院特殊病房单位

16、进行长期管相关的率介入性的调查,定期将此感染率回馈给病房单位及主管,并对病房单位同仁进行在职教育,而经由感染率之回馈比较及在职教育之加强,使得同仁开始注意存留导尿管相关感染管制措施之执行。此介入性调查开始实施的第一季(1995年4月至6月)导尿管相关率为32 0/00,到实施后的第六季(1996年7月至9月)导尿管相关率下降为 0/00,预估可节省医疗成本403,000美元10。相关感染管制措施之探讨 一、放置导尿管无菌技术之执行: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中心1981年指引建议放置导尿管须遵守无菌技术并使用无菌器具,放置导尿管前须以含消毒剂之洗手液洗手,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布单覆盖病人,并以消毒剂清洁

17、消毒尿道口8。Carpeyi等人的研究指出放置导尿管时使用含普优酮碘(povidone-iodine)溶液消毒,并不能改善病人菌尿症之产生11。因此一般建议放置导尿管前尿道口基本的去污清洁一定要先执行,最好病人能先沐浴,以减少身上菌落之聚集。二、尿道口及会阴之清洁:定期执行尿道口及会阴的清洁可减少菌落的形成,降低细菌延着导尿管上行性感染的机会。至于应多久执行一次会阴护理是否需使用消毒剂或药膏更是众说纷纭。urke等人于1981年发表的研究指出一天使用两次含优碘溶液清洁并使用优碘药膏涂抹,与一天一次以肥皂清水清洁进行比较,并没有明显成效上的差异,相反的涂抹优碘药膏反而有较高的机会发生菌尿症12。

18、美国疾病管制中心1981年指引中亦提到每天使用优碘溶液清洁两次或肥皂清水清洁一次,皆无法证实可有效的降低长期管相关。尔后虽有Matsumoto等人于1997年发表的研究指出使用优碘溶液清洁会阴可降低菌尿症的发生,但此研究缺少未使用优碘溶液清洁之控制组进行比较,因此仍有争议13。三、导尿管之固定:美国疾病管制中心1981年指引建议放置导尿管后应确实固定,以免发生移动及拉扯。但经文献的查证仅于1962年Desautels等人对此措施进行研究,结果对降低的发生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其成效不得而知,所以此项措施只能说是为避免病人因导尿管移动或拉扯所造成尿道的伤害,并可增加病人的舒适感6,14。四、

19、维持密闭性之引流系统:Garibaldi等人于1974年发表的研究指出放置存留导尿管小于14天者,一旦破坏密闭性引流系统将会增加菌尿症之危险15。美国疾病管制中心1981年指引亦建议导尿管放置后应维持无菌且持续密闭性的引流系统;当采集尿液检体时,应在采检口先以消毒剂消毒,再以无菌空针抽取。尔后另有若干文献指出维持密闭性的引流系统以降低,仅对短期放置存留导尿管的病人有效,对长期放置存留导尿管是无法被证实的,即使导尿管增加防逆流的活瓣(catheter valve)亦无法有效降低长期放置存留导尿管病人发生6,16。五、膀胱灌洗:除非病人病情需要,否则膀胱灌洗应避免。定期使用生理食盐水、抗菌药剂或消

20、毒剂膀胱灌洗并不能降低导尿管相关的发生,虽然有研究证实可暂时降低病人尿道的菌落数,却无法长期确保可预防或降低有症状之的发生16。六、导尿管是否需定期更换:美国疾病管制中心1981年指引没有明确的指示导尿管应多久更换一次,但有建议导尿管更换之频率并不需要强制的规定。根据White与Ragland于一家长期照护中心追踪调查病人长期放置存留导尿管6个星期后,发现每2周至少更换一次导尿管的病人仅有15%未发生,而每4至6周更换一次导尿管的病人有80%未发生,因此密集的定期更换导尿管对降低并无帮助17。Raz等人于54个护理之家(Nursinghome)对发生时是否更换导尿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病人有徵

21、兆时,于开始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先更换导尿管,对降低管相关的效果较好18。七、早期拔除导尿管:有文献指出放置存留导尿管之病人即使维持密闭性系统,在10至14天仍有1/2的病人会发生菌尿症,放置30天之后绝大多数都有菌尿症发生9。Dumigan等人曾于一家500床的地区医院3个加护病房,实施允许护理人员在无医嘱的情况下,若病人病情不需继续放置存留导尿管时即可将其拔除,以及确实执行尿液常规检查与细菌培养之检验分析,结果存留导尿管相关发生率于外科加护病房降低17%,内科加护病房降低29%,冠状动脉加护病房则降低45%19。结论 由于老年人口及长期卧床的病人增加,各项导管长期放置照护之问题因应而生,而长期

22、放置导尿管后引发的问题又经常困扰着医护人员及病人的主要照顾者。美国疾病管制中心自1981年建立预防导尿管相关指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其后虽未有修订更新之版本,但仍有数篇文献加以佐证、补强,甚或质疑者,并藉由实证医学之探讨对相关感染管制措施重新思考。综观许多降低存留导尿管相关的管制措施与建议,对短期放置导尿管之病人有不错的效果,但对长期放置导尿管之病人效果却有限,因此导尿管的使用绝非必要应尽量减少使用,而放置导尿管的病人除非病情需要应尽早拔除。短期放置导尿管之病人可选择使用含银成分的导尿管;放置导尿管前清洁步骤一定要执行,如放置导尿管者洗手、戴清洁手套及协助病人会阴部位的去污清洁;并以无菌技术执行

23、导尿管之放置,定期实施病人会阴部位的清洁;对于短期放置存留导尿管的病人,应确实要求维持密闭性引流系统;长期放置存留导尿管的病人则建议每4至6周更换导尿管;另外品质确保计画的实施,建立住院病人存留导尿管相关率并定期将资料回馈给病房,举办相关感染管制措施之在职教育,都将有助于降低的发生。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对尿路感染的观察1917年Thompson walher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某医院存活的大约450名的英国士兵中,于2年之内有179例(占%)死于,根据1987-1988年唐山地区调查,在374例患者死亡病例中,肾功能衰竭占45%。患者晚期死亡原因主要是所引起的尿毒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24、1。据统计,一次导尿后,持续性细菌尿的发生率在门诊的年轻女性为1%,住院的非妊娠女性为4%,而重病卧床患者或妊娠女性为20%,管更易发生,如管1 d,感染率约50%,若为34 d,则可达90%以上,长期管则100%出现菌尿2。现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00例导致小便控制不能患者,采取与间歇导尿法进行分组对照观察,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患者均,泌尿系超声无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见表1。干预组和对照组天数和细菌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见

25、表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法:入院后用14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施行无菌,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插管时动作轻柔,深浅适度,气囊内注水10 ml,每天用%碘伏无菌棉球消毒会阴、尿道口、导尿管近端一次每日更换引流袋一个,鼓励患者多饮水,每34 h放尿1次,每次放尿量不超过500 ml为宜,保持会阴部清洁,便后及时清洗会阴,保持导尿管通畅,尿袋提高超过膀胱位置时须夹闭尿管,防止逆行感染。 干预组采取间歇导尿法:采取常规;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并给予心理护理,以取得配合;控制饮水:限制患者每天摄水量,控制在15001800 ml,防止膀胱过度充盈,早、中、晚餐各饮水400 ml(包括饮食水份、中

26、药、饮料)两餐之间饮水200 ml,要求均匀摄水,125 ml/h,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定期排尿,20:0006:00时不饮水;膀胱功能:利用刺激逼尿肌排尿反射的触发点来促进排尿,如轻叩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牵拉阴茎、龟头等方法促进自发排尿反射。耻骨上区轻叩法:通过逼尿肌对牵拉反射的反应,经骶髓排尿中枢引起逼尿肌收缩,用手指轻叩耻骨上区,引起逼尿肌收缩而不伴有尿道括约肌的同时收缩,即产生排尿。叩击宜轻而快,避免重叩,频率约100次/min,时间1520 min,睡前最后一次排尿,夜间不采取手法刺激;一般患者无尿失禁和自发性排尿,可46 h导尿1次,每次尿量保持在300500 m

27、l,出现自发排尿后可延长至每68 h导尿1次,残余尿量少于100 ml时可停止导尿3。 观察指标 1.3.1 指标 革兰阴性杆菌105 cfu/ml,革兰阳性球菌104 cfu/ml4。 1.3.2 观察与间歇导尿15 d尿细菌培养计数。 1.3.3 观察与间歇导尿30 d尿细菌培养计数。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采用2检验。 2 结果 经15 d,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细菌计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经30 d,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细菌计数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3。 3 讨论 以上结论表明,间歇导尿的患者与的患者相比较,间歇导尿患者尿细菌培养计数提示的例数明显少于的

28、例数,说明间歇导尿与相比能降低的发生率。的机械性刺激破坏了膀胱尿道的无菌状态,可引起尿道周围炎、膀胱结石,严重者可形成尿道周围脓肿、阴茎脓肿、尿瘘,出现慢性膀胱挛缩,长期连续引流可导致膀胱容量缩小,间歇导尿解决了残余尿和长期留存体内的问题,因而即使将少量病菌融入,引起新的感染,但远远比残余尿和管带来的危害要小,间歇导尿优于,主要在于可降低感染率,减少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促进逼尿肌反射的早期恢复,避免膀胱挛缩,减少阴茎阴囊的,减轻自主神经反射障碍5。1947年,Cullmann提出对患者采用无菌性间歇导尿技术,使得膀胱周期性扩张和排空,接近生理状态,大大减少了感染的发生机会,在1979年Lapides报道的218例间歇性清洁导尿患者中,仅1例发生急性肾盂肾炎,48%可保持尿内无菌6。被看作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的发病率是医务人员经常面对的一个医疗问题。间歇导尿能更好的避免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较好的导尿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