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30KB ,
资源ID:72083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083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

1、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信息化系统(包括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及公司商业秘密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标准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涉密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定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的系统或网络,包括机房、网络设备、软件、网络线路、用户终端、存储介质等内容。第三条 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要本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科学管理、保障安全”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控制源头、归口管理、加强

2、检查、落实制度”的原则,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和国家秘密信息安全。第四条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防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标准、规定和集团公司文件要求进行设计、实施、测评审查与审批和验收;未通过国家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不得投入使用。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六条 公司成立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组织机构,人员结构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相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即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成员,信息化办公室成员即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办公室成员。1、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组员:2、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办公室主 任:副主任:成 员:第七条 信息系

3、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是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一)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二)协调处理有关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重大问题,对重大失泄密事件进行查处。第八条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办公室(简称保密办)主要职责:(一)拟定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各项保密防范措施;(二)对系统用户和安全保密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安全保密教育培训,审查涉密信息系统用户的职责和权限,并备案;(三)组织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提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保密要求;(四)会同信息中心对涉密信息系统中介质

4、、设备、设施的授权使用的审查,建立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制度,每年对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措施进行一次评审;(五)对涉密信息系统设计、施工和集成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对进入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产品进行准入审查和规范管理,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性能检测;(六)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各应用系统进行定密、变更密级和解密工作进行审核;(七)组织查处涉密信息系统失泄密事件。第十条 办公室(信息中心)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实施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制定安全保密防护方案;(二)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策略、运行安全控制、安全验证等安全技术措施;每半年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整改措施,经涉密信息系统安

5、全保密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可靠;(三)落实涉密信息系统中各应用系统进行用户权限设置及介质、设备、设施的授权使用、保管以及维护等安全保密管理措施;(四)配备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并制定相应的职责;“三员”角色不得兼任,权限设置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三员”应通过安全保密培训持证上岗;(五)落实计算机机房、配线间等重要部位的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及网络的安全管理,负责日常业务数据及其他重要数据的备份管理;(六)配合保密办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 (七)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落实应急措施,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八)按照国家

6、密码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涉密信息系统中普密设备的管理措施。第十二条 相关业务部门、班组主要职责:涉密信息系统的使用部门、班组要严格遵守保密管理规定,教育员工提高安全保密意识,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准确确定应用系统密级,制定并落实相应的二级保密管理制度。第十三条 涉密信息系统配备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其职责是:(一)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中软硬件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连续运行。系统管理员包括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系统管理员。(二)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安全技术设备、策略实施和管理工作,包括用户帐号管理以及安全保密设备和系统所产生日志的

7、审查分析。(三)安全审计员负责安全审计设备安装调试,对各种系统操作行为进行安全审计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以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每月向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一次情况。第三章 系统建设管理第十四条 规划和建设涉密信息系统时,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标准的规定,同步规划和落实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建设与安全保密措施同计划、同预算、同建设、同验收。第十五条 涉密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安全保密方案,应由具有“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机构编制或自行编制,安全保密方案必须经上级保密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第十六条 涉密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实施时,应由具有“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

8、成资质”的机构实施或自行实施,并与实施方签署保密协议,项目竣工后必须由保密办和科技信息部共同组织验收。第十七条 对涉密信息系统要采取与密级相适应的保密措施,配备通过国家保密主管部门指定的测评机构检测的安全保密产品。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的软件产品必须是正版软件。第四章 信息管理第一节 信息分类与控制第十八条 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级,按系统中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设定,严禁处理高于涉密信息系统密级的涉密信息。第十九条 涉密信息系统中产生、存储、处理、传输、归档和输出的文件、数据、图纸等信息及其存储介质应按要求及时定密、标密,并按涉密文件进行管理。电子文件密级标识应与信息主体不可分离,密级标识不得篡改。涉密信

9、息系统中的涉密信息总量每半年进行一次分类统计、汇总,并在保密办备案。第二十条 涉密信息系统应建立安全保密策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涉密信息被非授权访问、篡改,删除和丢失;防止高密级信息流向低密级计算机。涉密信息远程传输必须采取密码保护措施。第二十一条 向涉密信息系统以外的单位传递涉密信息,一般只提供纸质文件,确需提供涉密电子文档的,按信息交换及中间转换机管理规定执行。第二十二条 清除涉密计算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涉密信息时,必须使用符合保密标准、要求的工具或软件。第二节 用户管理与授权第二十三条 根据本部门、单位使用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级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人员知悉范围,以此作为用户授

10、权的依据。第二十四条 用户清单管理(一)科技信息部管理“研究试验堆燃料元件数字化信息系统”和“中核集团涉密广域网”用户清单;财会部管理“财务会计核算网”用户清单;(二)新增用户时,由用户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部门、单位审核,科技信息部、保密办审批后,由科技信息部备案并统一建立用户;“财务会计核算网”的用户由财会部统一建立;(三)删除用户时,由用户本人所在部门、单位书面通知科技信息部,核准后由安全保密管理员即时将用户在涉密信息系统内的所有帐号、权限废止;“财务会计核算网”的删除用户由财会部统一删除用户帐号、权限。第二十五条 用户标识符管理(一)用户登录系统时所使用的用户身份标识,由用户本人提出书

11、面申请,经本部门、单位审核,科技信息部、保密办审批后,由系统管理员产生,并确保用户标识在此系统生命周期中的唯一性;(二)安全保密管理员每月一次检查与用户身份标识相关的日志,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保密办报告。第二十六条 用户授权管理(一)涉密信息系统用户授权应遵循最小授权分配原则,安全保密管理员对所有用户的权限明细文档化;(二)安全审计员每月审查权限列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保密办报告。第三节 信息系统互联第二十七条 涉密信息系统必须与国际互联网和其它公共信息系统实行物理隔离。禁止将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直接接入公司内部非涉密信息系统,确因工作需要接入时必须采用符合保密标准的信息隔离交换系统

12、进行必要的边界控制措施。第五章 运行维护管理第二十八条 涉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前,应当经过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审批,未经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不得处理涉密信息。第二十九条 涉密信息系统应与用户终端实施IP-MAC,并随人员、岗位等变化及时调整。涉密信息系统的用户终端、服务器等设备设施应进行安全加固,关闭不必要的帐户、服务和端口,并设置规范的口令策略。涉密设备(导线)与外网、通讯设备(导线)和其他导体的隔离应符合保密要求。第三十条 涉密信息系统与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络等非涉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外网)的信息交换,按信息交换及中间转换机管理规定执行。第三十一条 禁止使用非涉密信息系统(包括非涉密单机)存储和

13、处理涉密信息。第三十二条 建立健全防病毒软件(含木马查杀)升级、打补丁机制,及时升级病毒和恶意代码样本库,进行病毒和恶意代码查杀,及时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补丁程序。防病毒软件应使用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防病毒软件。第三十三条 未经科技信息部审批,禁止对涉密信息系统格式化或重装操作系统,禁止删除涉密信息系统的移动存储介质及外部设备(包括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等日志记录。第三十四条 涉密应用软件开发及运行维护必须选择具有相关保密资质的单位承担,并与之签订保密协议书,协议书必须经保密办审查备案,明确保密要求,防止国家秘密的泄露。第三十五条 涉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输出应当集中管理,有效控制,建立集

14、中打印控制机制。第三十六条 涉密信息系统用户终端不准安装、运行、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严禁安装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软件。未经科技信息部审批,用户终端禁止安装或拆卸硬件设备和软件及更改系统设置。用户终端的应用软件安装情况登记备案,每季度进行一次核查。第三十七条 涉密设备严禁具有无线互联功能,不能安装红外接口、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第三十八条 对集中存放涉密信息系统服务器、交换机等涉密设备的场所列入保密要害部位管理,建立出入登记、外来人员审查等管理制度。第三十九条 涉密信息系统应采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技术保护措施。第四十条 涉密信息系统建立文档化的安全保密策略,并根据环境、系统

15、和威胁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更新安全保密策略。第四十一条 涉密信息系统建立文档化的安全保密审计报告,机密级1个月、秘密级3个月进行一次审计日志收集、整理、分析,按要求形成文档化安全审计报告并备案。第四十二条 涉密信息系统建立文档化的风险评估分析报告,每半年根据系统综合日志进行一次风险评估(自评估或检查评估),形成文档化的风险分析报告,对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第四十三条 涉密信息系统建立实时入侵检测系统,做到实时监测系统网络设备、终端和服务器的各种攻击行为。应具有漏洞扫描技术,以提前警告网络系统中系统的弱点所在,防止黑客入侵和内部人员的误用。第四十四条 涉密信息系统使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检测

16、工具对系统进行安全保密性能检测,检测工具版本应及时更新、升级。第六章 设备与介质管理第四十五条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用户终端(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工业控制机等)、扫描仪、打印输出设备及网络安全保密产品等;介质包括:纸介质、存储介质及其它记录载体(如计算机硬盘、光盘、移动硬盘、优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带、数码相机存储卡等)。第四十六条 接入涉密信息系统的设备和介质称为涉密设备和涉密存储介质,并按统一技术要求和部署方式进行管理。涉密设备和存储介质应与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众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系统内的设备、介质、设施根据其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涉密等级和主要用途。第四十

17、七条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存储介质应遵循“统一购置、统一标识、严格登记、规范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第四十八条 各部门、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涉密设备和介质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存储介质登记备案、定期核查与信息清理制度。保密办对涉密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变更、报废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责,对存储介质归口管理。第一节 设备管理第四十九条 采购管理(一)涉密设备选用国产设备,涉密系统集成与系统服务、安全产品的采购,不得进行公开招标,须在具有资质的单位和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范围内选择,且供方应具有完备的资质证明和良好的信誉,以及长期供货和代维护能力;(二)采购部门不得向供

18、应方透露涉密设备的最终用户;(三)采购的计算机,统一不配备光驱、软驱、视频设备及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红外接口、无线网卡等。确因工作需要配备的,经保密办审批后配发;(四)科技信息部做好资产清单和台帐管理,涉密设备需在保密办备案并粘贴密级标识后投入使用。台帐注明涉密设备使用人、安全责任人、安全分类以及资产所在的位置,并且每半年对涉密设备清查核对一次。第五十条 使用管理(一)各部门、单位建立涉密设备、打印机等准入审批、使用登记、销毁等备案制度。(二)涉密设备的电磁泄露发射应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标准,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涉密设备和传输线路应符合红黑隔离要求,并采取电源滤波防护措施。(三)

19、用户终端登录识别技术应采用以下二种方式之一:1、数字证书机制采用USBKey与PIN口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身份鉴别,口令长度设置不少于十位。USBKey按机密级密件管理,应及时修改初始的PIN码,并将USBKey妥善保管。2、密码口令。机密级密码口令长度不得少于十个字符,每周至少更换一次;秘密级密码口令长度不得少于八个字符,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口令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等两者以上的组合。(四)在其他信息系统使用过的设备以及新增设备接入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之前,应进行病毒(含木马)及恶意代码的检测、查杀。第五十一条 维修管理(一)涉密设备维修时,应向科技信息部提出申请,科技信息部对维修的

20、涉密设备检查诊断后,作出公司内维修或外出维修的判断,并通知部门、单位;(二)涉密设备维修原则上来公司现场维修,维修时应有专人现场监管;(三)涉密设备外出维修时,对涉密设备预先采取保密措施,拆除存储部件,并有专人在场监控维修全过程;外出维修的涉密设备,原则上不能在外存放,当日未维修完毕的应带回公司存放,次日再送出去维修;涉密设备维修时应与维修单位签订保密协议;(四)涉密设备确需恢复存储的数据、信息时,应经保密办审批后在具有涉密数据恢复资质的单位进行;(五)维修时更换下的硬盘、存储卡,必须将旧件按涉密载体进行管理,禁止将旧件抵价维修或随意抛弃;(六)维修的涉密设备应做好维修情况记录,存档备查。第五

21、十二条 变更管理(一)涉密设备变更用途时,应事先提出变更申请并清除其存储的涉密信息,经保密办审核批准后办理变更。变更程序是:1、公司内部门、单位之间调配涉密设备,由科技信息部提出变更调配计划并作技术支持,接收单位办理变更手续并到保密办变更涉密设备台帐;2、部门、单位内部调整变更涉密设备,由部门、单位领导批准,并通知保密办变更涉密计算机台帐;3、调配变更后的涉密设备要及时确定密级,并粘贴密级标识。(二)涉密设备变更密级,遵循如下保密规定:1、绝密级设备不得进行变更;2、不变更使用人及使用部门、单位,升密时存储介质(包括硬盘、储存卡)可不更换,降密或脱密时必须更换存储介质;3、变更使用人或使用部门

22、、单位,升密、降密必须更换存储介质;4、存储介质的更换由科技信息部办理,新存储介质到保密办领取,更换下的旧存储介质交保密办;5、非涉密设备变更为涉密设备,需对存储介质进行格式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拆除视频设备和无线互联功能模块。第五十三条 报废管理(一)对批准报废的信息设备拆除存储介质并交保密办集中统一销毁或再利用;(二)淘汰或报废的涉密设备,不得用于公益捐赠,或流入旧货市场。第二节 介质管理第五十四条 购置和发放(一)申请部门、单位根据需要向保密办提出所需存储介质种类、数量的申请;(二)保密办对申请进行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并按批准的种类、数量集中采购;(三)保密办按存储介质种类和密级统一

23、编号、登记、粘贴标识后发放存储介质; (四)各部门、单位由专人管理存储介质,建立台帐,定期核查。第五十五条 使用和维护(一)涉密存储介质应根据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划定密级,并在明显位置粘贴密级标识,禁止使用无标识的存储介质。涉密存储介质严禁在联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二)在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的涉密存储介质采取绑定或有效的技术接入控制措施,使涉密存储介质只能在授权的涉密计算机上使用。未采用绑定技术的涉密计算机,须采取关闭和监控数据端口(USB口)的物理防护措施进行控制;(三)严格控制其它存储介质的使用,对光盘、软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应采用关闭数据接口或禁止驱动设备使用等方式加以控制;

24、(四)禁止在低密级计算机上使用高密级存储介质,禁止在低密级存储介质上存储高密级信息;(五)高密级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低密级信息时,应当按照存储介质原标识的高密级进行管理;(六)存放涉密存储介质的场所、部位和设备应符合安全保密要求,集中统一管理;(七)禁止外来的存储介质接入涉密信息系统,如需导入信息,应采取安全准入许可制度,经部门、单位领导审批后,按信息交换及中间转换机管理规定执行;(八)存储过绝密级信息的介质不能降低密级使用;(九)严禁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mp3、mp4、优盘、手机、掌上电脑等)带入公司;严禁将涉密存储介质带出工作场所,确需携带外出,经本部门、单位领导审批且备案

25、后方可出厂,随身携带,严防被盗或丢失;(十)经保密办批准,允许与涉密信息系统相连的数码设备(如相机、录音笔)等,应按涉密载体管理;(十一)涉密存储介质的维修和维护由科技信息部统一负责,外送维修须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并送指定维修点维修;(十二)发现存储介质丢失,应立即报告本部门、单位和保密办,并及时组织查处。第五十六条 保管和销毁(一)涉密存储介质必须由本部门、单位集中统一保管并在有安全保障的保密柜中保存;(二)对重要的存储介质,应定期进行循环复制备份;(三)存储介质的报废、销毁,由应编制销毁清单,由本部门、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统一交保密办鉴定并做消磁或粉碎处理。第七章 信息交换及中间转换机管理

26、第五十七条 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与其他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必须经过中间转换机。中间转换机是指与任何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实现物理隔离、独立运行的专用计算机,专门用于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与其它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中间转换机分为非涉密中间转换机和涉密中间转换机,中间转换机上应安装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计算机病毒和恶意代码防护产品。非涉密中间转换机用于从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络和非涉密信息系统到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外部非涉密信息的载入,包括计算机病毒和恶意代码样本库、补丁程序、应用程序和其它相关信息等。涉密中间转换机用于从公司外部的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到公

27、司内部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涉密中间转换机的密级应根据转换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涉密网络中间转换机是指单位接入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员专用于信息交换的涉密计算机。专用涉密传递盘是指经技术绑定后的公司各单位内部及各部门、单位之间用于涉密信息系统与涉密单机、涉密单机之间信息传递的优盘。第五十八条 中间转换机的配置、使用与日常管理(一)涉密信息系统使用部门、单位需配置涉密网络中间转换机、非涉密中间转换机和专用涉密传递盘;(二)党政办设置1台涉密中间转换机(全公司共用),用于公司外部涉密存储介质上载涉密信息到公司涉密信息系统(或涉密单机);(三)中间转换机、专用涉密传递盘由各部门、单位中间转换

28、机管理员负责管理和使用;(四)中间转换机上应用软件由科技信息部统一安装,各单位不得安装、使用除统一安装软件以外的任何软件;(五)防病毒软件升级工作由中间转换机管理员负责完成,必须保证每周对中间转换机防病毒软件升级1次,升级包到科技信息部统一制作、拷贝,并做好升级记录;(六)中间转换机应专机专用,专人管理,不能用于其它工作。中间转换机管理员做好工作记录(包括信息名称、密级、来源、用途、时间、人员等)。第五十九条 从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和非涉密信息系统(含非涉密计算机)上载信息到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操作步骤:(一)填写审批单,经部门、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上载信息;(二)将信息上载到非涉密中

29、间机;(三)拔除上载信息存储介质;(四)在非涉密中间转换机中对上载信息进行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间谍软件、木马程序的查杀;(五)将上载信息刻录到只读光盘;(六)将存有上载信息的光盘放入涉密计算机或涉密网络中间转换机中,上载到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中;(七)记录上载过程,光盘应存档备案,存储介质格式化处理。第六十条 公司内部单台涉密计算机之间、单台涉密计算机与涉密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使用绑定措施的涉密存储介质进行交换或刻录到只读光盘;记录上载过程,光盘应存档备案。第六十一条 从公司外部涉密存储介上载涉密信息到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操作步骤:(一)填写审批单,经部门、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30、上载信息;(二)将信息上载到涉密中间转换机;(三)拔除外部涉密存储介质;(四)在涉密中间转换机中对上载信息进行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间谍软件、木马程序的查杀; (五)将需要上载的涉密信息刻录到只读光盘或拷贝到专用涉密传递盘;(六)将存有上载信息的涉密光盘或介质放入涉密计算机或涉密网络中间转换机中,上载到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中;(七)记录上载过程,光盘应存档备案,专用涉密传递盘交还中间转换机管理人员,并及时进行信息清除或格式化处理。第六十二条 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中的非涉密信息对外交换一般应当采用打印输出纸质文件方式进行,确需电子信息时在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网络中间机将上载信息刻录到只读光盘

31、,并记录上载过程,光盘存档备案。第八章 国际互联网计算机管理第六十三条 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开通前须由接入部门、单位提出申请,保密办审核,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开通、审批坚持“工作必须”的原则。第六十四条 国际互联网计算机实行专人负责、专机上网管理,严禁存储、处理、传递涉密信息和内部敏感信息。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须建立使用登记制度。第六十五条 上网信息实行“谁上网谁负责”的保密管理原则,信息上网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和批准,坚决做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对上网信息进行扩充或更新,应重新进行保密审查。第六十六条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博客等上发布、谈

32、论、传递、转发或抄送国家秘密信息。第六十七条 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众信息网下载程序和软件工具等转入涉密系统,经科技信息部审批后,按照信息交换及中间转换机管理规定执行。第九章 便携式计算机管理第六十八条 便携式计算机(包括涉密便携式计算机和非涉密便携式计算机)实行“谁拥有,谁使用,谁负责”的保密管理原则,使用者须与公司签定保密承诺书。第六十九条 涉密便携式计算机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密级,粘贴密级标识,按照涉密设备进行管理,保密办备案后方可使用。第七十条 便携式计算机应具备防病毒、防非法外联和身份认证(设置开机密码口令)等安全保密防护措施。第七十一条 禁止使用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和非涉密网络;严禁涉密便携式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