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3.73KB ,
资源ID:72051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051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docx

1、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前 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三角测量有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中有关导线测量部分,并顾及城市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的有关要求编写,其技术内容属国内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三、四等导线测量精度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中相应等级的测量精度要求相同,部门技术要求也参照标准执行。 本标准2001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F、附录G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肖学年、姬恒炼 GH/T2007-2001目 录前言1 范围 (1) 2

2、引用范围(1)3 总则(1)4 技术设计预选点(3)5 造标和埋石(3)6 仪器检查(4)7 水平角测量(6)8 距离测量(7)9 高程测量(9)10 导线测量成果的验算、检查和验收(11)附录A(标准的附录)电磁波距边长的修正和改算(13)附录B(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外观和键盘功能的检查(15)附录C(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工作电压显示的正确性检验(16)附录D(提示的附录)全站仪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使用(17)附录E(提示的附录)全站仪测距轴预视准轴的重合性的检验(18)附录F(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倾斜补偿器的零位误差,补偿范围和补偿准确度的检验(19)附录G(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存贮卡的检验方法及要

3、求(20)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GH/2007-2001Siecifications for the third andfourth order teaverse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布测国家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的原则、方法和精度要求。适用于国家三、四等导线测量。工程测量、城市测量和地籍测量亦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钱,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把版本的可能性。 GB/T17942-200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12898-1991国家三

4、、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6818-1997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JJC7031990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CH80011991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CH/T20021992 导线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CH1002-19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19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1999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3 总 则3.1 一般规定 3.1.1 三、四等导线测量是一、二等大地网进一步加密的一种常用方法,多用于地形复杂、通视困难及不易布设三角网的地区。3.1.2 三、四等导线测量中心最弱边的边长相对长相对误差和方位角种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三、四等导线最弱边边长相对

5、对中误差和方位角中误差等 级三 等四 等边长相对中误差1/700001/40000方位角中误差2.54.5国家测绘局2001-03-05批准 2001-04-01实施GH/T2007-20013.1.3 三、四等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三、四等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边长范围附合导线长度测角中误差测边相对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水平角观测测回数Dj1Dj2三341001.51/1500001/600003N912四15502.51/1000001/40000N69 n-导线转折角度3.1.4 所有三、四等导线点均须以国家水准网为基础,用三角搞成或水准测量方法

6、测定其高程。所有导线点的高程均以其中心标石的上标为准。3.1.5 三、四等导线测量使用的仪器3.1.5.1 三、四等导线测量须使用精度不DJ2型光学经纬仪(或带电子经纬仪)合不低于级测距仪,以及相应等级的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以下简称全站仪)进行。全站仪精度等级的确定参照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3.1.5.2 用于三、四等导线测量的仪器及附属设备、气象观测仪器(表)均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测量工作。3.1.6 三、四等导线测量的记薄3.1.6.1 三、四等导线测量应优先采用电子记录方式。其技术要求应符合“CH/T2002”的要求3.1.6.2 当全站仪使用存贮卡记录时,

7、须经转换,使其存储、运输合输出格式以及测站信息等其他必要的信息格式符合“CH/T2002”的规定要求。存贮卡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1.6.3 采用手薄记录时,须一律使用铅笔现场记录在测量手薄上,严禁凭记忆补记。字字迹应整齐、清晰,手薄中各项记事应填写齐全。手薄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擦改或转抄,对原始记录有错误的数字合文字,应认真核对后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正确的数字合文字,并注明原因。角度读数中,分以下数据;距离读数中,厘米以及下数值不得更改。不得有相关数字连环划改。对作废的记录,亦应用单线划去,并注明原因合重测结果记录于何处。重测记录应加“重测”二字。3.1.7 三、四等导线测量观测时

8、间 三、四等导线测量观测时间,宜在日出后1小时至落日前1小时左右,且通视及大气条件良好,程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夏季中午大气湍流使目标不稳定时,应停止观测。3.2 三、四等导线的布设3.2.1 三、四等导线的布设应视测图、工程等需要而定,宜附合在高等级大地点上,布设程附合导线形式。在高等级大地网内布设及条附合导线时,应停止观测。3.2.2 三、四等导线宜逐级布设,如有特殊要求,可在高等级大地网内直接布设四等导线,且宜布设成带有结点的导线网。3.2.3 附合导线宜布设成等边直伸状,导线边的倾角布宜过大。导线边不宜超过10条,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3.2.4 导线边长选择可视使用的测距合测角仪器

9、的性能合所需导线点的密度而定。当条件允许时,应采用较长的边长。3.2.5 当三、四等导线做为测区的首级控制时,须布设成网形。3.2.6 导线网中,结点于高级点、结点于结点之间的导线边数布应超过7条。3.2.7 当导线的平均边长较短,附合导线边数超过10条时,应提高测角精度。3.3 采用基准国家三、四等导线测量采用1980西按安坐标系。其平面坐标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坐GH/T2007-2001标系统,各等级导线点均应计算出高斯平面的6或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3.3.2 国家三、四等导线测量的高程采用正常系统,由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算.4技术设计于选点4.1技术设计4.1.1 三、四等导线布测前应

10、进行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应在充分收集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踏勘合图上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最优的布设方案.4.1.2 技术设计前应收集资料包括测区已优的大地测量成果资料,测区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测区内有关气象水文、地质、交通等方面的资料.4.1.3 技术设计完成后,应编写技术设计书,其格式、内容、要求于审批程序合“CH/T1004”的要求.4.2选点4.2.1 在完成图上设计后,应实地选点.将图上设计的点位到实地进行检查确定.因特殊情况需更动原设计划时,应及时将改变情况上报.4.2.2 点位要求4.2.2.1 导线点须通视良好,便于观测,易于发展合使用 ,且稳定合便于保存.4.2.2.2

11、 导线边须适合光电测距仪测边.应避开大面积水域、强电磁场等水利条件.视线应超过合旁离障碍物1.5m4.2.2.3 导线边须适合测角,没有明显旁折光影响.4.2.2.4 导线边两端的高差不易过大,弱若两端点的高差是用对向三角高程方法测定,则高差的限差应符合公式(1)的要求 h 8s 103 T式中:h-导线边两端点的高差,m; s-实测边长,m; T-改等级导线边长相对中误差的分母数值. 若导线边两端点的高差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测定,则高差大小布受限制.4.2.3 导线点的命名和编号4.2.3.1 单一的附合导线应以其两端点的地名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命名或编号. 4.2.3.2 导线网内两交叉点间的若

12、干导线节称位为导线段,导线段一律以其两端点的地名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命名,并以罗马数码表示期间的导线节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导线点号,由自然地名时,在点号后用括号加注点名.4.2.3.3 当测区范围较小或作为首级控制时,克统一命名或编号.4.2.3.4 三四等导线点的命名亦克参照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其名称的编码应适用于计算机处理.5 造标和埋石5.1造标5.1.1 三、四等导线点视需要建造测量觇标,觇标类型一般采用寻常标,或其他类型的测量觇标,其标型规格参照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执行。5.1.2 建造的各类觇标形端正,基础坚实,标架稳固。照准标中心、仪器台中

13、心应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其偏差最大不应超过0.1m。视线距橹柱不应小于0.1m。GH/T2007-20015.2 埋石5.2.1 三、四等导线点均须埋设永久形测量标石,其规格和类型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响应等级要求相同。5.2.2 标石埋设时应将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然后埋设。标实周围的土亦应夯实。5.2.3 埋设的标石须使各层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得大于3mm。5.2.4 利用旧点时,应确认该点标石是否完好,并符合同等级导线点的标石规格,且能长期保存。5.3 造标、埋石工作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点之上应注明标石端面尺寸等。并办理号土地征用手续和委托保管手续。6 仪器

14、检验6.1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6.1.1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项目及限差要求按表3执行。6.1.2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技术要求、检验周期等按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表3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项目及限差要求序号检定项目DJ1DJ2DJ1DJ2DJ1DJ2新仪器作业前限 差1外观及一般性能的检验+2望远镜光学性能的检验+-3照准旋转正确性的检验+0.8格0.8格4照准部偏心差的检验+-2F80Vi变化605水平度盘偏心差的检验+-2F806光学测微器动差的测定+-237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128水平度盘光学测微器对径分划线重合一次中误差的检验+-0.51.09照准部旋转时,

15、仪器底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0.31.010光学测微器分划误差的检验+-1211水平轴部垂直于垂直之差i角的检验+101512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13光学对中器的检验(0.8-1.5m范围内)+1mm1mm注:“+”为应检验的项目,“-”为可部检的内容。6.2 全站仪6.2.1 全站仪的测距系统的检验标准6.3执行。6.2.2 全站仪电子测角系统(或电子经纬仪)的检验。6.2.2.1全站仪的检验项目和限差要求应符合表4要求。GH/T2007-2001表4 全站仪的检验项目及限差要求序号检定项目DJ1DJ2DJ1DJ2DJ1DJ2新仪器作业前限 差1外观及键盘功能+2工作电压显示

16、的正确性+符合额定值3照准旋转正确性的检验+1格1格4水平轴部垂直于垂直轴之差I角的检验+10155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基座的稳定度的检验+0.31.06测距轴于视准轴的重合性+1.51.57倾斜补偿器的零位误差,补偿范围和补偿准确度的检验+8光学对中器的检验(0.8-1.5m)范围内+1mm1mm9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注:“+”为检验的项目。6.2.2.2 检验项目中第4、5、8、9项按光学经纬仪相应项目执行。第1、2、3、6、7参照标准附录B、C、E、F(提示的附录)执行。6.2.2.3 全站仪应每年全面检验一次。6.2.3 全站仪存储卡的检验6.2.3.1 检验项目 a.存贮卡的初

17、始化; b.文件建立和删除; c.存贮卡的容量检查 d.测量于数据记录 e.数据传输 f.数据查阅 g.写保护与接触写保护6.2.3.2 各项检验均应正常。其方法参照附录G执行。6.3 测距仪的检验6.3.1 检验项目 a 外观及一般性能的检验; b 发射、接收、照准三轴关系正常性的检验; c 发光管相位部均匀性的检验;d 相幅误差的检验; e 周期误差的检验; f 加常数和乘数的检验; g 棱镜常数的检验; GH/T2007-2001 H 测程的检验; I 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J 检定符合精度的评定; K 精测频率的检验;6.3.2 检验方法、技术要求及检验周期应按JJG-703及CH80

18、01的有关规定执行。6.3.3 测距仪附件和气象仪表的检验。 所使用的光学对中器,对中杆和气象仪表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JJG703及CH800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验和校正光学对中器。7 水平角测量7.1 水平角观测前,应认真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检查站标是否稳定、安全,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进行修理; b.使用脚架观测时,根据地面的土质情况,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脚架稳固; c.测定测站点和照准点的归心元素; d.整置仪器。确定应观测的方向,检查视线是否符合要求。 e.预先编制观测度盘表。 f.使用全战仪观测时,确认仪器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并预置参数; g.采用电子记薄时,检查

19、电子记录器或存贮卡是否工作正常,按规定输入必要的测站和观测信息。7.2 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项 目限差DJI()DJ2()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书差13半测回归零差68一测回内2C互差913化归同一起始方向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697.3 当导线点上方向数超过两个时,应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其操作程序及有关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7.4 当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进行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微准变换度盘位置,左、右角分别取中数后,按左角中+右角中-360=计算闭

20、合差值,对于三等导线应部超过3.5,四等导线不超过5.0。7.5 各测回间应将度盘位置变换角,全站仪不配置度盘。DJ1型:=180+4 m DJ2型:=180+10 m7.6 水平角观测时,应调好仪器望远镜的焦距,在一测回内应保持不变,水准气泡应保持居中,其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得超过1格。若接近限度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若两倍视准差(2C)的绝对值;DJ1型仪器大于20、DJ2型仪器大于30,应在测回间视轴校正。GH/T2007-20017.7 使用全站仪观测时,其操作程序及技术要求与光学经纬仪相同。其预置的自动改正参数不得做为改正数使用。7.8 成果的重测合取舍7.8.1 凡超出本标

21、准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记错误或因中途发现观测条件不佳等原因而放弃的测回,重新观测时,不算重测。7.8.2 因测回互差超限而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重最大合最小值的回测。7.8.3 在一测站上,采用方向观测法,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绘总数的1/3时,整份成果应重测。7.8.4 方向观测一测回时,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总数的1/3时,此测绘须全部重测。7.8.5 方向观测重测时,只须联测零方向。7.8.6 观测的基本测回结果合重测结果,应一律记薄。重测与基本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采用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7.8.7 导线附合

22、条件超限时,应认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7.9 归心元素的测定7.9.1 归心元素的测定,一般采用投影面交角约为或120的三个仪器位置,各按盘左、盘右进行投影。因地形限制,也可在交角约为90的两个位置上连续投影两次,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边长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对于标石、仪器的投影不得大于5mm,对于圆筒,标心柱中心的投影不得大于10mm。7.9.2 三、四等导线观测,测站点合照准点归心元素一般只测定一次。投影距观测的时间不长三个月。8 距离测量8.1 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标6的规定。 表6 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项 目三等四等使用测距仪的等级每条边观测的总测回数8848每条边观测时段数

23、往返测各一时段或同一方向两时段往返测各一时段或同一方向两时段一测回(照准一次目标,读数若干次)读数次数44一测回读数间最大互差(mm)510510同一时段气象改正后各测回中数间的最大互差(mm)715715往返测或不同时段测距中数的最大互差2(a+b.D.10-6)2(a+b.D.10-6)注:a、b测距仪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合比例误差系数。 D-斜距观测值8.2 气象元素的测定8.2.1 距离测量使用的温度表合气压表,应为测距仪检定时使用的仪表。8.2.2 测距作业前10分钟,应预先打开温度表合气压表。通过温度表应悬挂仪器同高处、不受阳光直射且通过良好的位置;空盒气压表平置阴影下的通风处。

24、8.2.3 每条观测前、后,应在测距边两端测定大气温度盒气压数据。取两端平均值进行气象改正。8.2.4 气象数据的取位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GH/T2007-2001表7 气象数据取位要求项 目大气温度大气压力气压(hPa)气压表温度,()最下读数0.20.5或0.5mmHg0.50.10.1-mmhg为现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中应废除的单位,1mmHg=133.3224pa8.2.5 空盒气压表的气压值按式(3)计算: p=p0+0t+p刻+p补 式中:p0-空盒气压表的表面读数,hPa; 0-空盒气压表的温度系数,从检定书中查取; t-气压表上附属温度计读数, p刻-从订正表中查取的气压表刻度

25、订正值,hPa。 p补-气压表补充订正值,采用最近一次的比较值,hPa。8.3 距离测量的作业要求8.3.1 作业开始前,应使测距仪与外界温度相适应。测量时,测距仪信号指示针在回光强度的30%-80%范围内,方刻进行作业。并应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操作仪器。8.3.2 晴天作业时,须用测伞为测距仪遮蔽阳光。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8.3.3 当测距仪顺日光方向照准棱镜时,而太阳方向与测线交角小于30,也须用测伞为棱镜遮光。应避免另外的反光物体位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8.3.4 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补准离人。测距时,应暂停无线电通话。 8.4 超限处理 8.4.1 凡超出表6中限差的观测值

26、,均须重新观测。当一测回中读数较差超限时,可重测两个读数,去掉最大盒最小的观测值后,若不超出限差则采用;仍超限,则重测该测回。8.4.2 当测回间较差超限时,可重测两个测回,去掉最大盒最小的测回中数后,若不超出限差则采用;若仍超限,则重测该边长的全部成果。8.4.3 往、返或不同时段的观测值较差超限时,应分析原因,重测可靠性差的单方向距离。若仍超限,则重测另一方的距离。8.4.4 重测后,作废的观测值应用单线划去,并注明原因盒成果取舍方法。8.5 距离计算与精度评定8.5.1 观测的斜距经下列修正和改算后,得到导线边长(计算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a 气象修正; b 加常数和乘常数修正;

27、 c 周期和乘常数修正; d 斜距化为水平距离的计算; e 测站和镜站的归心改正; f 水平距离投影到参加椭球面的边长计算; g 参考椭球面上的边长归算到高斯平面的边长; h 水平距离归算到任意高程面上的边长;8.5.2 边长的精度评定 a 一次测量距离的中误差计算m0=dd 2nGH/T2007-2001式中:d=划算至同一高程面的往、返(或两次)水平距离之差,mm; n往、返距离差值的个数。 B对向观测(或两次)平均值的中误差计算 M=m02 式中:m0-一次测量距离的中误差,mm; c.边长相对中误差计算 M/D=1/(D/M)式中:D各距边长水平距离平均值; M对向观测平均值的中误差。9 高程测量9.1 三、四等导线点的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但三角高程的起算点须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