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75KB ,
资源ID:72050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050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物理物体和物态变化及热力学定律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物理物体和物态变化及热力学定律教案.docx

1、高中物理物体和物态变化及热力学定律教案第九章 物体和物态变化9.1 固 体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了解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2)知道晶体分子或离子按一定的空间点阵排列。知道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通常说的晶体及性质是指单晶体,多晶体的性质与非晶体类似。(3)能用晶体的空间点阵说明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教学过程:第一节 固 体1、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分类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例如:各种金属、食盐、明矾、云母、硫酸铜、雪花、方解石、石英等都是晶体;玻璃、松香、沥青、蜂蜡、橡胶、塑料等都是非晶体。(2)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第一、晶体具有

2、天然的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无此特点。例如:食盐粒都是正方体,硫酸铜也是正方体,雪花都是六角形的、明矾外形的八面体,水晶石为六面棱柱。 第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而非体各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例如:将石蜡均匀涂在云母片上和玻璃板上,用烧红的钢针接触没有涂蜡的另一面。会看到云母上的石蜡熔化后的部分为椭圆形,玻璃板的导热性各方向相同,参看课本P56上的图15-1。又如,硫酸铜具有单向导电性,方解石发生双折射现象,也表明它们分别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上各方向不同。又如,晶体溶化有溶点,而非晶体是缓慢变为液体的过程,无熔点。 晶体又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上述的两条晶体的特点一般说是原晶体的特点

3、,多晶体中小晶粒的排列无规则、杂乱无章,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无从显示出来。2、晶体的空间点阵 单晶体和非晶体性质上的不同,可以从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做出说明。组成单晶体的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在空间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排列成整齐的行列。通常把这样的微观结构称为空间点阵。例如:食盐的空间点阵如右图所示,这正是盐粒不管大小都是正方体的原因所在。 方解石对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各个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同所致。云母片各方向上导热性质不同,是由其空间点阵决定的。云母片中微粒排列情况与课本P57上图15-2类似。9.2 液 体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表面有收缩

4、的趋势,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方向,了解表面张力系数;(2)知道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的特点;(3)了解毛细现象及其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要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这部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细管中液面上升和下降等现象;(2)液体表面收缩现象、浸润与不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的分子动理论解释是这节课的难点。表面张力的含义也是让学生不易接受的概念,只能作初级的介绍。教学教具:(1)油滴在水和酒

5、精混合液里呈球形:长方形玻璃缸、酒精和水适当的比例兑成混合液、车用机油,滴入水中呈圆球形悬浮其中;(2)带有绵线的铁丝环、有木把的钢针、烧杯、肥皂液、酒精灯;(3)演示浸润和不浸润:水银、水、玻璃板、锌片、烧杯、实物投影幻灯;(4)演示毛细现象:一组毛细管(内径大小不同)、两臂直径不等的U形玻璃管(两臂的直径比例差别大些)、水、水槽、水银、水银槽、支架、实物投影幻灯。教学过程:第二节 液 体(一)引入新课 液体与固体、液体相比较,它在宏观上突出的特性是没有一定形状,具有流动性。但它具有一定的体积,而且不易压缩,这方面特点比较接近固体。从微观上看,液体内部分子也是密集在一起的,分子间距较小,分子

6、间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分子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在很小区域内,液体分子是有规则排列的。但是液体分子区别于固体分子,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不断移动,造成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有很多区别于固体和气体的性质,今天只研究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层的性质和液体与固体的接触层的一些性质。(二)新课教学1、液体的表面现象(1)演示实验:长方形玻璃缸内,润滑机油在水和酒精混合液内,呈圆球形悬浮。 我们知道相同体积的各种形状中,只有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润滑油在混合液内呈球形,说明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演示实验:用肥皂水做实验来证明液面有收缩趋势。 把一根棉线拴在铁丝上(棉线不要

7、拉紧),铁丝环在肥皂水里浸过后,环上出现肥皂水的薄膜,用热针刺破铁丝环上、棉线两侧肥皂水薄膜的任意一部分,造成棉线被另一侧薄膜拉成弧形,棉线被拉紧。 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让环上布满肥皂水的薄膜。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圈内的那部分薄膜,外边的薄膜会把棉线拉紧呈圆形。 以上实验说明液体表面好像紧张的橡皮膜一样,具有收缩的趋势。(2)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微观解释 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形成一薄层,叫表面层。由于表面层上方是气体,所以表面层内的液体分子受到周围分子作用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一些,这样表面层分子间引力比液体内部更大一些。在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处于平衡

8、状态,而表面层内由于分子引力较大,因此表面层有收缩的趋势。(3)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表面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叫表面张力。如同一根弹簧被拉伸后,其中的一圈与另一圈之间有收缩作用一样。 说明表面张力的方向垂直液面分界线,又与液面相切。 表面张力系数是液体表面上单位长度分界线上的表面张力。同一种液体温度升高,表面张力系数减小。不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不同,如水银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大,而水又比酒精的表面张力系数大。2、浸润和不浸润(1)演示实验:用实物投影幻灯来观察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两块方形洁净的玻璃片上各滴一滴水和一滴水银,观察两种液滴在玻璃片上的状态。 再用洁净的玻璃片分别浸入盛有水和水

9、银的烧杯内,玻璃片从水中取出时其上附着一层水,而玻璃片从水银中取出时玻璃片上不附着水银。(2)说明浸润和不浸润的定义 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扩大而相互附着的现象叫做浸润。如果接触面趋于缩小而不附着,则叫做不浸润。(3)演示实验:用实物投影幻灯来观察烧杯内水面和另一烧杯内水银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有浸润或不浸润,造成液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或下降,液面弯曲,形成凹形或凸形的弯月面。(4)浸润和不浸润的微观解释 液体与固体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附着层里的分子既受固体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如果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力较弱,附着层的分子就比液体内部稀疏,在附着层里分子间

10、吸引力较大,造成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缩小的趋势,形成不浸润。反之,如果附着层分子受固体分子吸引力相当强,附着层分子比液体内部更密集,附着层就出现液体相互推斥的力,造成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扩展的趋势,形成浸润。 与学生讨论课本中习题里讲到的缝衣针放在水面上不沉没、布雨伞不漏雨水等现象。3、毛细现象(1)演示实验: 用实物投影幻灯来观察几根内径粗细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一浅水槽中,管内水面高出水槽里水面,而且越细的管,水面上升得越高。 用两侧直径大小不等的U形玻璃管,放入水银后,细管内水银面低于粗管水银面。(2)毛细现象的定义: 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叫做毛细现

11、象。(3)毛细现象的解释: 解释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的现象。浸润液体与毛细管内壁接触的附着层有扩展的趋势,造成液体与空气接触面弯曲,呈凹形弯曲,液面与管壁接触的附近的表面张力是沿液面切线方向向上的。表面张力有使液面收缩趋势,造成管内液柱上升。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与管内升高的液柱重力平衡,管内液体停止上升,液柱稳定在一定的高度,如图所示。细管越细,即管截面积小,那么液柱上升高度就越大。 可用相似的分析方法,解释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下降的现象。(4)举例说明毛细现象的应用: 纸张、棉花脱脂后能够吸水的原因在于其内部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到毛细管作用。 田间农作物的重要管理措施是锄地松土,防止

12、土地板结,其目的是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使地下水分不会快速引上而蒸发掉。课堂小结(1)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液面内相邻两部分之间的彼此相互吸引力叫表面张力。(2)液体与固体接触的表面存在着附着层,由于附着层有收缩和扩展两种趋势,形成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现象。(3)毛细现象是液体对固体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在细管中的体现。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10.1、2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2)理解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3)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2、过程

13、与方法:通过书本中的事例体会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改变内能两种方式及内能改变量度;(2)对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理解。教学教具:细铁棒、铁锤、洒精灯、木块、厚壁玻璃筒(带活塞)、硝化棉、乙醚、学生每人准备一小段钢丝等教学过程:第一节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一)复习引入提问:(1)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什么叫分子的动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什么叫分子的势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分子间

14、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4)物体的内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二)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 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

15、加了。3、知识的提练 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1)内能改变的量度 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有多种,对应不同运动形式的运动有不同形式的能,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进一步掌握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意义;(3)运用公式UWQ分析有关问题并具体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热力第一定律教学难点:能量守恒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一)复习提问 物体做什么样的运

16、动具有机械能?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二)新课教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 分析下列特殊情况:(1)如果物体只与外只有热交换,没有做功,外界传给物体4J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物体若向外界传出了4J热量,物体内能如何变化?结论:在没有做功情况下,物体与外界间传递热量Q,物体内能变化为U,则UQ,为了在此表达式中能反映物体对外界是吸热不是放热,作出规定:吸热Q取正值,放热Q取负值,由此可知:物体吸热,内能增加,放热,内能减少。(2)如果物体和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当外界对物体做了10J功,物体内能增加了多少?当物体对外做了10J功,物体内能又如何变化?结论:在无热交换情况下,UW(对外做功时

17、,W取负值)(3)如果物体内能在改变的过程中,既有热传递又有做功,例如外界对物体做了10J的功,同时物体吸收4J热量,物体的内能如何变化?(4)又如,外界对物体做10J功,物体放热4J物体内能又如何变化?又物体对外界做了10J功,物体吸热4J,物体放热4J物体内能又如何变化?综上所述:在能的转化转移过程中,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那么外界对它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如果它既没有对外做功,外界也没有对其做功,则它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用U表示物体内能的增量,用Q表示吸收的热量,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那么:UQW上式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例1:一定量的气

18、体从外界吸收了2.6105J的热量,内能增加了4.2105J,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解: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WUQ4.2105J2.6105J1.6105J2、能的转化 物体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种对应的能 机械运动机械能热运动内能 电荷运动电能化学运动化学能 生物运动生物能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原子能 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可互相转化(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可以与内能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消耗了机械能通过做功的形式转化为内能;热机中的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把气体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它形式有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如电流通过导体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炽热的灯丝发光,又把内能转化成光

19、能;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成内能)3、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众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4、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讨论:第一类永动机是否真的能永远运动下去?(它不可能持续运动的原因:虽然右边每个球的力矩大,但球的个数少,左边的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然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停在图中所画的位置上),不消耗能量的机器从来没有制成功过。能量不能创生,工程技术的任务在于设法找出合理利用能源途径和减少能量损耗,而不是去研制永动机。10.4 热力学第二定律三维教学目标1

20、、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展简史;(2)了解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以制成;(3)了解热传导的方向性;(4)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法,以及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5)了解什么是能量耗散。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及所反映出的热现象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所描述的 不发生其他变化。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器材:多媒体演示系统、自制电脑教学软件。教学过程:第四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引入新课提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没有制成?能量守恒定律是怎样表述

21、的? 在能量守恒定律中,存在着能量的 转移和 转化,具体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和内能之间存在着转移以及内能和机械能之间也存在着转化的过程,引入课题:热力学第二定律。(二)新课教学1、内能的转移:内能转移实质就是热传递。例1:冰箱中的冰激凌在停电时的融化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融化的原因。(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冰箱里的冰激凌在冰箱正常工作时并没有融化。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这种说法是否妥当。如果不妥当应该怎样说。从而得出所谓的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需要其他的物理过程参与。(以模拟动画说明内能转移过程的方向性)

22、(1)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变化。内能转移过程的方向性说明: 不产生其他变化是指没有其他物理过程参与。2、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1)第二类永动机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说明人们开始了热机理论的研究,(热机就是一种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 1824年,卡诺在论火的动力中指出 凡是有温度差的地方就能够发生动力 1834年,克拉珀龙把卡诺这一思想几何化为卡诺循环 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其中一部分对外做功W,另一部分被释放给低温热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Q1 = Q2 + W =W/ Q1 = (Q1- Q2) /Q1 =1 - Q2/ Q1,可以知

23、道Q2 越少,越高,于是人们就考虑能否让Q2不存在,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个=100的热机,就可以产生另一种永动机,可以看到这种机械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这一类永动机叫第二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机械。 如果这一类永动机能够制成,它就可以从外界诸如空气、海洋、土壤等单一热源中不断地吸取能量,而对外做功。众所周知在空气和海洋中内能是取之不尽的,这样的话飞机不用带油箱,轮船不用带燃料。人们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做了大量的尝试,但是第二类永动机始终还是没能制成。伴随着一次次的失败,终于认识到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这个结论是开尔文首先提出来的。(2)开

24、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产生其他变化。即: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形式实质是一样的,只是侧重角度不同:(1)克劳修斯表述体现热传导的方向性(2)开尔文表述体现机械能和内能之间转化的方向性3、能量耗散 自然界中的能量有的便于利用而有的不便于利用,内能作为能量发展的最终形式是没有办法把这些流散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举例:电能转化为光能再转化为内能:烤火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变为低温物体的内能都是无法将散失的内能重新再利用能量耗散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的方向性。说明能量耗散不是能量损失,只是可便于利用的能量减

25、少了。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提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使得它成为独立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个重要自然规律。说明:不仅仅在物理上存在这种方向性,在其他领域也都存在。比如:化学中的不可逆反应;生物中的进化过程的不可逆都说明了这一点。10.5 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备与人类需求间的矛盾;(2)了解常规能源的使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3)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洁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4)要求就能源与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能源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课

26、题选择及材料的收集。教学方法:学生课堂自学结合讨论归纳。教学过程:第五节 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1、能源(1)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能源有: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原子能、沼气等。(2)常规能源的储备与利用间的关系:(3)常规能源的利用与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具体有: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污染。(4)环境污染的防止:2、研究性学习课题 总课题:能源与环境 子课题:(1)研究“温室效应”的形成(起因、结果)与防止。(2)简易太阳灶的制作。(3)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4)煤和石油中的化学能从何而来?3、能源与环境保护教育(1)能

27、源与环境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如果没有能源,人就得吃生米、生菜、生肉,这对原始人来说,可以,对现代人来说,那不可想像。要把饭菜烧熟,就得能源。照明需要能源,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也需要能源,炼钢炼铁、开动机器都得有能源。 人类能源的总来源是太阳。这就是说,不仅风能、水力能、海浪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来自太阳,就是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也来自太阳。以上这些属于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生产的电力属于二次能源。 目前在人类能源当中挑大梁的一次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这些矿物燃料。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十分广泛的影响: 矿物燃料的开采要毁掉一些土地,有时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部分农田。矿物

28、燃料的运输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如海上石油运输,经常发生事故,泄漏的原油污染大片海域;就是不发生事故,压舱水的排放也常常在小范围内使海域受到污染。矿物燃料的燃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大。其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各种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已经使人们难以忍受,因为矿物燃料的燃烧总是要排放出非常多的二氧化碳,甚至达到改变空气成分的比例的程度,使地球的气温升高,这已经成了全世界格外关注、十分头疼的一个环境问题。 怎样才能减少因能源使用而带来的环境影响呢? 首先,要节约能源。减少全人类的能源消耗,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节约能源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能源本身也存在着危机。据勘察,地球上可供开

29、采的石油有816亿吨,天然气495亿吨,煤10万亿吨。现在全世界每年的能源总消耗量大体上是95亿吨标准煤,其中主要的是石油、天然气和煤,分别占45%、19%、25%,此外,还有7%的水电,3%的核能。按照目前的消费状况,石油将在三四十年内采完,煤炭虽多,也只能开采250年左右。以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些矿物能源的储量也可能提高,但是,不管怎么说,地壳运动给我们预备下的矿物燃料总是有数的,我们用一点就少一点,不悠着点儿用,恐怕是要被动的。 其次,要利用高科技,开发新能源。目前原子能发电已进入实用阶段,受控热核聚变的探索也在步步前进,有望加入人类能源的行列。 再次,要积极利用自然能。其中包括,

30、直接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海浪,潮汐发电、水力发电等。这些能源的使用,基本上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被人们称作“清洁能源”。 还有,还必须治理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最后一点必须说明的是,要注意解决广大农村的能源问题。全世界的广大农村,能源相当缺乏。全球大约有15亿农村人口用不上煤、石油、天然气这些矿物燃料,他们只能砍柴烧,或烧牛羊粪或烧作物秸秆。有的农民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剥树皮、砍灌木、铲草根、拣牛粪。这样做的结果,毁掉了很多树木,破坏了绿色植被,对生态环境也是一种巨大的破坏。由于全世界每年要烧掉4亿吨以上的牛粪和秸秆,使越来越贫瘠的土壤丧失了很多有机物还田的机会。不解决这些农民的

31、能源问题,他们的生存环境就会更加恶化,他们也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地。(2)人类优先开发的五种新能源 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三种,就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不加节制,那么,地球上这三种能源能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了。四五十年。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实在是非常非常的短促;试想一下,对于今于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到他们六七十岁的时候,如果地球上已经没有原油和天然气可用,我们能不为此感到惊愕吗?所以,开发新能源,替代上述三种传统能源,迅速地逐年降低它们的消耗量,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核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有所发展,但是核电站的最大使用期只有25-30年,核电站的建造、拆除和安全防护费用也相对不低,过多地建设核电站是否明智可取,还有待今后实践和历史来检验。那么,人类将向何处寻找新能源呢?先进国家的能源专家认为,太阳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