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04.03KB ,
资源ID:720338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2033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1、历史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遇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到后面的答题卡里。共50分,每小题2分)1. “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作复比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 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城基本格局B. 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 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 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从材料中“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的信息说明分封制对文化格局的形成起到奠定基础作用,故B项正确。A项中疆域没有涉及;C主要是思想控制;D是文化心理,均不符合题意。2.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达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方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A. 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 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 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

3、断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以其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寻求如何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故此题应选C项。选项ABD不是核心问题,均排除3.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以魏碑和“二王”行书最具代表性。魏碑字体多为隶、楷,而行书则被称为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仅王羲之兰亭序中“点”的写法至少有圆点、坚点、平点、撇点、反捺点、曲头点、集尾点等10多种不同的写法,中国书法艺术汉字结构的可塑

4、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碑体大都不采用行书字体的主要因素是A. 受作者身份的影响B. 受书写材料的影响C. 受书写内容的影响D. 受作者性格的影响【答案】B【解析】碑体最初是刻在铭石上面的字体,石碑这种书写材料质地坚硬,并不适合行书字体的流动特点,故B正确;作者身份与碑体的字体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书写内容与碑体的字体也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作者性格显然与碑体的字体也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故选B。4. 东汉农书四民月令中最重要的指示是关于每月的节门和礼仪,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开始,接着是二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月里都有节日和礼仪。这主要表明东汉时期A. 政府高度重视对民间的教

5、化B. 封建礼仪贯穿于农业生产中C. 传统礼仪思想得以有效传承D. 宗法制在民间贯彻较为得力【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开始,接着是二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月里都有节日和礼仪”等反映了传统礼仪思想得以有效传承,故选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民间教化信息,故A错误;礼仪并没有贯穿与农业之中,故B错误;宗法制不是材料体现信息,故C错误。5. 宋代对土地流转实行“输钱印契”制度,就是在土地买卖过程中,买卖者必须到国家专门机关购买经官府印押的红契(上地过户证),只有拥有买卖地块的红契,买主才能取得该地块的

6、合法所有权。据此,宋代输钱印契”的实行A. 有效抑制了七地兼并B. 保证了小农经济的稳定C. 使得白耕农数量减少D.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对土地流转实行“输钱印契”制度,说明政府并不禁止土地的买卖兼并,这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使自耕农数量减少,故C选项正确;“输钱印契”制度不禁止土地的买卖兼并,故A选项错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故D选项错误。故选C。6. 明末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末行,翻刻踵布”。这一现象反映了A. 商品经济繁荣B. 市民文化流行C. 印刷工艺提高D

7、. 思想控制削弱【答案】B【解析】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文字说明明代末期出版业繁荣,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市民文学兴盛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故答案选B,.商品经济繁荣、印刷工艺提高和思想控制削弱均不符合题意,故A C D三项错误。7.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由材料

8、关键信息“王阳明”“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等,材料涉及的是王阳明的心学,D项符合题意。A项的“四民”“秩序”,B项的“整合社会阶层”,C项的“百姓生计”,材料均没有涉及。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8.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 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 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答案】D9. 明朝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如此描述杭州城,“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之海错,处之磁,严之漆,衢之橘,温之漆器,金之酒”齐聚于此。出现

9、以上现象的原因是A. 商品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B. 商品生产存在地域性差异C. 杭州是当时全国的经贸中心D. 长途贩运贸易的全面展开【答案】D【解析】材料“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齐聚于此”反映了杭州城汇集各地的商品,而明朝商品经济发展,长途贩运贸易使各地商品能够汇集杭州,故D正确;商品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往往表现为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材料并不能说明这一趋势,故A错误;商品生产的地域性差异并不能解释各地商品能够汇集杭州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杭州是当时全国的经贸中心,故C错误。故选D。10.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

10、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从材料 “厘金”的增加说明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故A错误;“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说法错误;C与题干无关。故应选D。11. 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

11、,“阅之不觉鸣咽”。这些令他“鸣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B12. 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 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B. 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C. 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 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试图通过承认英

12、国的特权来争取外交承认。故选D.13.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单命道路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1928年这一时间信息分析可知,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

13、模式,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4. 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政府给予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以部分权力;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A. 扩大了企业的月主权B. 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C.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D. 开启了城市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政府给予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以部分权力;企业实

14、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等反映企业扩大自主权的问题,故选项;改革开放的开始是月份,故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以后,故C错误;城市体制改革是198年,故D错误。15. 历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上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A.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B. 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C. 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D. 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秋序【答案】B【解析】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是在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15、,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因此二者都强调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 项;CD两项与二者最突出的特点不符。所以答案选B。16. 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 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B. 提倡不同等级问的市民通婚C. 要求在婚姻关系小尊亲敬老D. 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罗马法的认识以及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对市民的婚姻自

16、由进行了限制,比如:男性要达到适婚年龄,如果是家子的情形,还要征得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故D项正确。混淆了公民与市民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市民都是公民,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并不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故B项错误。这种尊亲敬老是有条件的,即在家子情形下,市民的婚姻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17.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丘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

17、一项是A. 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 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 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 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城邦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对公民不利,但从政治上能保障公民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不存在真正的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但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强调法律是公民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故C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受法律保护,故D项错误。18.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味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

18、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上义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 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 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有知识的人才能拥有德行,有德行的人才能做美好的事,故认同人的理智本能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D项正确。智者学派是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而苏格拉底是批判这种现象,排除A。智者学派是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且B项中的“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否认绝对权威,而是强调苏格拉底认同人的理智本能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排除C。19. 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上不能犯错误”

19、。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A. 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B. 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C. 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D. 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锆误何不能犯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使追究国王责任有了法律根据,通过追究签署大臣的责任,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故B项错误;该法案不一定能保证国王不犯错,故D项错误。20. 1787年费

20、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 民主主义B. 平等主义C. 自由主义D. 共和主义【答案】D【解析】贵族爵位是君主政体的产物,1787年宪法明确做此规定,体现了否定君主制的要求,与君主制政体相对应的是共和制。君主政体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形式,民主、平等、自由是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的共同特征。21. 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恩格斯这分析A. 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B. 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

21、用认识不足C. 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的重任D. 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答案】B【解析】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国家的分裂,恩格斯的分析是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所以A项错误。CD两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所以答案选B。22.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 公私合营B. 新经济政策C. 罗斯福新政D. 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私合营是新中国对资本主义

22、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不可能“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和“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在贸易方面允许自由贸易,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以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目的,与题意信息矛盾,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模式,不允许私人贸易的存在,故D项错误。23.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执政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同到亚当斯密时代

23、。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A. 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B. 重要产业收归国有C. 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拧经济D. 扩大失业救济范围【答案】A【解析】材料撒切尔夫人“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可知,这反映了面对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困境,撒切尔夫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和缩减福利制度的规模,降低税收以调动私人企业生产和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上述做法可视作回复到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故选A。B、C是二战后初期采取的经济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D英国应该是减少失业救济范围,与材料不符,排除。所以选A24. 美国学者沃勒斯

24、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 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C. 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的全球化,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B、C两项的表述均与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不符,故排除;迄今,全球的市场经济尚未形成,故排除D项;题目中的信息“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

25、的”体现了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故本题应选A项。25. 1907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写道:“那些面具并不是任何雕塑品,我长时间地盯着它,终于慢慢明白过来,某种深刻的转变正降临到我的头上。”受其影响,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这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 欧洲文化霸权地位的崩溃B. 欧洲艺术全盘颠覆了传统C. 非洲艺术已是立体主义D. 欧非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美术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B、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要注意题中的作品仅仅是个案,不能以此推断全部,而D从题中“受其影响,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

26、幅绘画亚威农少女” 可得出,故正确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26.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有同学在研究近代中西经济交流时找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村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材料二请回答:(

27、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中国与与欧洲在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地位:16-18世纪:中国在贸易中占优势,欧洲则处于贸易逆差。原因: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水平领先欧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对现世生活的追求;经济水平低于亚洲。地位: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输出农产品,输入工业品;西方控制中国的原料出口,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原因:欧洲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进行商品输出;发动战

28、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2)特点:出口以农产品、手工制成品为主;以原料出口为主,半制品、制成品很少;出口货物比例不协调;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影响:使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加速小农经济的解体;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村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

29、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16-18世纪和19世纪60年代以后两个阶段分别概括指出不同时期中国与与欧洲在贸易中的地位。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两个时期中西方经济、政治、政策、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1873年到1936年中国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出口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出口商品结构、半殖民地性质等方面概括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等方面,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说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27.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情况:继

30、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诸的中义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约,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

31、、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19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两项特征并进行解读。(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参考答案: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瓦解”);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亦可)解读:结合中国和世界信息进行解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典型全国卷41题的题型,解读此类试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的知识对材料中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本题可以从材料中“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瓦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