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言文学优势专业建设自评报告汉语言文学优势专业建设自评报告丽水学院民族学院2015年12月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1.专业概况丽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就面向省内外招生,有近40年的历史。本专业最初主要培养师范专科人才,1996年挂靠温州师范学院,开始培养本科师范人才,200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脱离挂靠关系。长期的师范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初中、高中语文教师,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先后于2008年被确立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被确立为浙江省优势专业。在主要培养师范人才的同时,本专业还尝
2、试过培养新闻、文秘等方向的人才。自2013年开始,学校对院系作了整合,将师范教育归入教师教育学院统一管理,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相应作了调整,从2014年起,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网络新媒体小编。目前本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共有428人:其中中文121、122两个班(在民族学院)119人,中文教育13级102人、14级103人共205人(在教师教育学院)为师范方向,另外中文教育15级(在教师教育学院)大类招生,学生尚未选定专业;中文123班49人,为文秘方向;中文13级75人、中文14级47人、中文15级31人,主要培养网络与新媒体领域应用型人才。此外专升本中文14(3+2)28人、中文15
3、(3+2)79人,为文秘方向,培养熟悉网络与新媒体应用的文秘人才。(此方向人才培养相关情况纳入网络新媒体方向一并论述,下文不再一一注明。)本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6人,博士5人,有省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市“四个一批”人才1人,市“138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人才各1人。2.专业定位与目标2.1专业方向定位及确定依据 (1)网络新媒体方向专业方向定位:本专业主要面向网络与新媒体领域培养从事宣传、采编、策划、传播以及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确定依据:本专业方向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当
4、前就业形势与未来就业趋势,为了更有利于专业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而作出的。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就业岗位主要有三大类:从事教育工作;从事文秘工作;从事新闻工作。目前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施行,到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而企业、民间机构等对于文秘的需求则比较有限;报社、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虽然有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但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纸媒等传统媒体自身正面临着生存危机。显而易见,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果故步自封、仍然按照原有的模式培养人才,毕业生将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专业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基于以上严峻的形势,专业方向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调研情况可知,随着网
5、络与新媒体的普及,该领域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诸如新闻的网络发布与编辑、产品的网上推广与营销、企业的网络宣传与点击、文学的网络创作与推送等等,都离不开汉语言文学人才。所以我们认为将专业发展方向转向网络与新媒体不仅能够有所作为,而且是大有可为。(2)师范方向专业定位:以“服务山区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为宗旨,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针对山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培养素质过硬,能够扎根山区,胜任山区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等工作的优秀语文教师,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助力。确定依据: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6、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丽水学院建设“专业化、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的体制改革要求以及丽水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源状况和专业已有的基础等。2.2 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1)网络新媒体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熟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熟悉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在网络与新媒体等领域从事宣传、采编、策划、传播以及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标准:素质要求: 思想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具
7、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人文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历史哲学素养、人际交往意识、当代社会文化意识、人文关怀精神等。专业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包括文学审美素质、文学写作素质、文化审美素质,新闻传播素质等。身体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能力要求:获取知识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应用知识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践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文化创意能力。知识要求:工具性知识:
8、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大学英语四级以上外语水平;具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信息检索等知识;精通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具有计算机二级以上操作水平;熟悉公文写作、基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本专业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汉语言文字知识、中外文学知识以及传播学、秘书学、网络与新媒体等知识。跨学科知识:本专业要求学生一定程度上了解历史学、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确定依据: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从更好地适应网络与新媒体领域对人才的需要出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首先,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精通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自如地加以运用,尤其是汉语言文字的
9、表达能力,这是本专业人才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核心能力所在、竞争力所在,也是从事网络与新媒体领域工作的职业基础。其次,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够自如处理网络事务,解决网络问题,这是本专业人才介入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职业技能需要,也是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区别于其他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第三,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从事人文工作,而且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同时还要适应未来的挑战、世界的挑战,所以在素质方面、能力方面、知识结构方面相应地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2)师范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中文专业基础、丰厚的文化底蕴
10、、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过硬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能适应山区农村教学的中学语文教师。人才规格标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师工作,能为人师表,牢固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和信念。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富有情趣,意志品质坚强,能适应条件相对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具备适应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本体性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工具性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体系,背景性的科学文化和社会历史知识体系。 能够正确认识并准确理解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地位和作用,充分了解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和
11、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根据语文课程改革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掌握系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技能和策略方法,具备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语文教学实施能力、语文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方法科学,技术手段先进。 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包括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甲以上,良好的阅读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促进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学力。熟悉教育教学法规。掌握科学的教学研究方法,能熟练地检索文献和查阅收集资料,具备教学反思和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艺体特长和英语水平,具有多元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视野。 确定依据: 根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考试大纲,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大纲。2.3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 (1)网络新媒体方向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传统专业,为了打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以就业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反复推敲,数易其稿,大致的修订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2014年下半年开始着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常规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深入报社、电视台、企事业等传统行业进行调研,了解这些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的要求,并完成
13、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初稿。在这个初稿里,以文秘人才、新闻传媒人才等作为主要人才培养方向。 第二阶段:针对初稿,开展了广泛讨论。认为这个初稿所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传统,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传统行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需求比较疲软的情况下,按这个方案培养的人才不具备竞争力。经过讨论,根据前期对一些网络与新媒体调研掌握的情况,决定将新媒体人才的培养纳入到新闻传媒的人才培养之中,于是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二稿。第三阶段:在第二稿的基础上,认为还可以把步子迈的更大一点,方向更明确一点,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给我们很大启发。未来的互联网无疑会更加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14、,它对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主动融入其中。于是又专门到义乌、杭州、南京、苏州等地针对网络与新媒体展开了新一轮调研,最终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第三稿,并于2015年6月通过专家论证。(2)师范方向为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基础教育,从2013年开始就展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按照学校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修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教师教育学院“多方合作,一体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33621”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下,重新编制了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修订经过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前期调研,征
15、询各方意见,参考了本校本专业原有的培养方案,吸收了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编写经验,紧密结合本区域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形成初稿,再经多方多次反复研讨商议,几易其稿,现已基本定稿。2.4专业特色“中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中文+”指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作为核心,再根据就业岗位对技能提出的要求,附加以其他专业的知识、能力等。两个方向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社会需求,打破固有的专业壁垒,不墨守陈规,从实际出发,大胆开设了若干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走出了一条“中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网络新媒体方向走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专业,长期以来注重知识
16、的传授,轻视实践技能的培训。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网络与新媒体领域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注重人才的动手能力,对实践教学环节作了系统改革,不仅学时比例大大增加,而且实践内容更具体,目的更明确。师范方向深入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协同化:师范方向依托丽水地方政府和当地中学,坚持开展把师范生带进中学课堂,把中学优秀语文教师请进高校课堂与师范生面对面交流等活动,努力构建高校-地方政府、高校-高校、高校-中学、高校内部等多方协同的教师培养模式,协同培养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行知”化:用“行知精神”(以奉献、求真、博爱、创新为核心)搭建学生的职业精神体验平台,并用“行以求和”的方法,将精神体验通过“学生活动”和“专
17、题报告”等形式真正落到实处;用“教学做合一”理论全程强化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人本化: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培养方式。自主选专业,录取心有“语文”情的学生;自觉学专业,培养学语文之良习,教语文之良技,扎实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自由扬个性,培养富有情趣之良师;自发勤支教,体验农村教师生活,增强责任意识,实现价值认同。通过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力,呵护向善、向上的因子,关注学生生命整体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具备鲜明突出的“语文”特质。3.师资队伍3.1 数量与结构(1)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吕立汉,男,19
18、55年出生,本科学历,教授。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第一、第二届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畲族研究会副会长,丽水市政府咨询委员会成员,丽水市社科联副主席出版专著、教材近10部,获省级以上成果二等奖2项、获市厅级以上课题10多项。(2)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共有专任教师27人(本专业师范方向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教师均为教师教育学院为全校各师范专业统一配备,故此处不计入),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其中50岁以上8人,40岁以下6人。以中年教师居多,正是年富力强,出成果的时候。有教授7人,副教授14人,讲师6人,高级职称比例78%。(详见表1)职称结构比较合理。
19、表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第一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研究领域任教课程1吕立汉男60教授杭州大学 学士杭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刘基研究2杨俊才男51教授杭州大学 学士杭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 硕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3朱庆华男51教授浙江师范大学 学士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4凌硕为男37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 学士华东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 博士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文学5雷水莲女45教授浙江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学士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6吕 鸿女54教授丽水师专 中文 本科杭州大学 档案管
20、理档案管理 地方文化档案学概论7王闰吉男49教授吉首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上海师大 汉语言文字学 博士近代汉语古代汉语8刘美娟女52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现代汉语逻辑学9陈喜珍女52副教授丽水师专 中文 浙江师范大学 中文教育 研究生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10李香珠女47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 硕士唐宋词 地方文化中国古代文学11吴冬红女46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 硕士词学 地方文化中国古代文学12王拥军男43副教授杭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东南大学 艺术学 博士 美学和艺术学美学13
21、吴素萍女39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学士浙江师范大学 文艺学 硕士当代审美文化文学概论14赵仕法男52副教授丽水师专 中文浙江教育学院 中文教育应用写作写作基础15周林妹女45副教授温州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16方相成男51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硕士中学语文教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7雷艳萍女40副教授丽水师专 汉语言文学浙江大学 汉语言文学 硕士语言与文化 方言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18沈桂松男42副教授杭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 书法19王维民男47副教授
22、鲁东大学 政治 学士中国人民大学 文艺学 博士比较文化中国文化通论(双语)20叶 烨女42副教授温州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1余厚洪男39副教授丽水师专 汉语言文学武汉大学 档案学 硕士民间档案地方文化秘书实务22丁少杰男38讲师温州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教育浙江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硕士现当代文学 地方文化文案策划23金永平男38讲师浙江师范大学 英语教育 学士四川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国际汉学与比较诗学外国文学24周克平男47讲师湖南常德师范学校广西师大 文艺学 硕士文学理论文学概论 古代文论25董晓英女44讲师杭州大学 汉
23、语言文学教育学士上海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 硕士语言与文化 语法修辞现代汉语26虞晓伟女42讲师杭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北京师范大学 文艺学 硕士外国文学 文学理论 地方文化外国文学27王 菲女37讲师湖南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浙江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硕士现当代文学汉语基础表2:师范方向兼职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研究领域任教课程专职/兼职1吕嘉兴55中高杭州大学汉语言文学 学士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写作教学兼职2王碧峰女43中高杭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学士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名篇精读兼职3卢英女46中高浙江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 学士初中
24、语文教学与研究初中语文实践教学兼职(3)博士学位、双能型教师、兼职教师比例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任教师共有博士5人,博士比例为19%;硕士1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70%,博士比例有待提高。(详见表2)无双能型教师。表3: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博士、硕士学位情况统计表专任教师总数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人数27714519比例/26%52%19%70%总比例/78%89%(4)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有总体的人才引进计划,同时要求在职教师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个人提升发展计划。目前着重引进网络与新媒体等方面的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对于在职教师,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组织学习文件、教研室活动、评优、年度考
25、核等方式,树立以生为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良好风气。3.2 教育教学水平(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教授基本都有30年左右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均出版过专著,发表过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并都承担给本科生的授课任务;副教授以及讲师均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学历,年富力强,能较好地胜任相关工作。专人教师各项教学评价均在合格以上。(2)专任教师主持学科科研项目情况近三年,本专业专任教师共发表论文73篇次,其中一级刊物发表的有11篇,如朱庆华的论文艺批评中似是实非的推理、雷水莲的“中国式”婚姻的困惑与思考当代女性作家婚姻题材创作之剖析女性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等6篇文章
26、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杨俊才的陆游与“近幸”姜特立交往中的若干问题、王闰吉的唐宋禅录疑难语词考释四则等分别发表在浙江社会科学语言研究上;二级的有16篇(详见表3)。主持科研课题4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2项。李香珠老师的“南宋浙江遗民词人研究”获2015年第三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出版专著12部,参与撰写2部。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36项次,其中刘美娟撰写的专著浙江地名疑难字研究“是我国第一本分省(市)研究地名中疑难字的著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王闰吉撰写的专著祖堂集语言问题研究获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吕立汉的浙江畲族民间文献资料总目提
27、要获浙江省社科联第五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表4:二级以上刊物论文发表统计表(2012.5-2015.10)序号姓名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发表时间排名期刊级别1朱庆华论文艺批评中似是实非的推理人大复印资料2012.04独著一级2雷水莲“中国式”婚姻的困惑与思考当代女性作家婚姻题材创作之剖析人大复印资料2012.07独著一级3方相成文本多元内涵的“陌生化”探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2年独著一级4杨俊才陆游与“近幸”姜特立交往中的若干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13.01独著一级5王闰吉唐宋禅录疑难语词考释四则语言研究2013.07独著一级6雷水莲女性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人大复印资料2013.10独著一级7余
28、厚洪清代处州畲族民间田契的分类与特色探析档案学通讯2013.03独著一级8吕立汉浙江畲族民间文献资料价值初探浙江社会科学2012.041/3一级9吴冬红宋南渡词人的两京书写浙江学刊2015.05独著一级10雷水莲略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姿态宁夏社会科学2012.11独著二级11雷水莲“中国式”婚姻的困惑与思考当代女性作家婚姻题材创作之剖析湖北社会科学2012.03独著二级12吕 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急管理困境与对策图书与情报2012.08独著二级13朱琼玲赣南畲族“头牲”崇拜的人观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052/2二级14陈喜珍论苏轼饮食题材作品的创作风格名作欣赏2012.02独著二级15陈喜珍新感觉派小说与传统小说差异大家2012.04独著二级16吕立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2/2二级17吕 鸿海外华侨回乡参政分析以浙江省青田县华侨村官为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3.031/2二级18雷水莲试论重建女性文学传统的意义学术界2013.03独著二级19凌硕为夜雨秋灯膺本考论明清小说研究2013.01独著二级20余厚洪清代处州畲族民间田契缮写风格浙江档案2013.02独著二级21余厚洪1997年-2012年档案文化价值研究述评档案管理2013.03独著二级22余厚洪论丽水畲族民间契约文书的语言特色档案管理2014.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