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5.03KB ,
资源ID:71948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948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长沙的美丽传说.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长沙的美丽传说.docx

1、长沙的美丽传说长沙的美丽传说长沙说沙古城稽古长沙是我国二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位于湘中偏北,湘江下游河谷两岸,自古舟楫便利,形势险要。古人云:长沙为湖南的襟要,“指顾伸缩,皆足有为。南出可拊韶州之项背,东顾则章贡(泛指江西)肘腑可抉,西下则黔(指贵州)之咽喉可塞,争南服者,不得长沙,无以成席卷之势”。故长沙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历来为中南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楚得其地而能称雄于江汉之间,秦白起先据长沙而得取川黔。长沙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属中亚热带绿阔叶林带,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终年披绿,物产丰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云:“长沙,楚之粟也。”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长沙即成为楚国

2、的粮仓。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先民们的辛勤开拓,使长沙自古就成为湖南腹地古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仍是湖南省的省会。这样一块风水宝地,何以与“沙”结缘的呢?通典州郡载,“长沙”一名取意于天子祷于山东万里沙祠的典制。太平寰宇记云:“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也有古籍谓此名乃是应兆于天上轸宿旁“长沙”小星的祥瑞,故长沙又称“星沙”可当地人却说,长沙长沙,就国为从前这里有一条比现在水陆洲长得多的沙洲。谷郎沙洲除孽龙相传那时湘江中游一带,上起湘潭,下抵湘阴,百余里都是沙洲。洲上沙丘连绵,寸草不生,时而还洪水漫卷,一片汪洋。原来它是一条孽龙的化身,洪水即

3、是它口中所啧吐。一日薄暮,洪水又泛滥成灾。一个叫谷郎的牧羊人因家园被毁,便在山上歇宿。正欲解酒葫芦呷酒御寒,一身材魁梧、容貌丑陋的汉子向他索酒,接过葫芦,一饮而尽。那汉子酒醉失言,露出雷神身分。机智的谷郎趁他酣睡之机,披起他的神衣飞至长洲中央,用他的神锤神錾,将孽龙断成数段。鲜血浸透沙土,茫茫沙滩化成许多小洲,这便是以后的马洲、鹅洲、牛头洲、水陆洲、傅家洲等。这些洲后来有沉有浮,有断有续,到明清之际逐渐自南而北合为牛头洲、橘子洲、傅家洲。不久,牛头洲又与橘子洲首尾衔接,即为现代之橘子洲。由于龙血的滋润,沙洲成为肥美沃土家园。谷郎则成了山神,湘江岸边的谷山是他的化身,附近团山、尖山是他降龙所用的

4、锤、錾。长沙沙水水无沙长沙说沙,还得说到白沙井。白沙井在城南回龙山下有井四口,每口各边长度不及半米,却四季不竭不溢,随舀随涨。因其水自沙石中渗出,故名“沙土”。然而,此水正如昔日井旁龙王庙中“常德德山有德,长沙沙水无沙”一联所云,出于沙而无沙。不仅无沙,而且极其清冽美味,长沙府志说它“汲之,桶底浮于桶面”;湘城访古录云:“其泉清香甘美,夏凉而冬温。煮为茗,芳洁不变。为酒不酢不滓。浆者不腐。为药剂不变其气味。霍乱吐泻,一饮良已。”用白沙井水酿出的酒自古有名。晋代文学家谢惠连赋中即有“饮湘吴之醇酹”之吟。杜甫发潭州诗亦有“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之唱。今之名酒“白沙液”,采用白沙井水,在继承传统工

5、艺的基础上,吸取我国“八大名酒”的工艺特色,使其香既有泸州大曲的浓香,又有茅台的酱香。唯其如此,白沙井曾被誉为“长沙第一泉”、“天下第一泉”,也有将其与济南趵突泉、杭州虎跑泉、贵州漏趵泉并称为天下四大名泉的。文人墨客们更将其雅称为“星泉溥润”、“玉醴流甘”。既是“沙水”何以无沙呢?这自然是由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决定的。然而,民间则说白沙井之“沙”与自然界的沙并无关系,而是因其上应星宿。潇湘属翼轸二星,长沙一域所上应者为轸星侧之小星长沙星,而具体对应点则正是白沙井。民间也有说白沙井之“沙”和白沙姑娘有关:早先此处既没有山也没有井,当地百姓吃水用水全靠一口水塘。但它不久即为一黑龙所糟踏。一天,一丹顶白

6、鹤因误饮塘水而中毒,幸得当地老农相救。白鹤病愈飞走几天后,一位名叫白沙的姑娘来这里开起了面铺。黑龙闻讯化身一黑汉子前来调戏,白沙姑娘以面条招待。黑汉子吞咽之间,姑娘轻拂掸尘,面条顿时变成一串铁链,牵住黑龙肚肠。姑娘将筷子插地变作拴龙铁柱,随即又招来一座小山压住黑龙,并令其啧吐清水。就在乡亲们惊诧之际,白沙姑娘寂然无影,镇龙的小山下却出现了这口水井。为纪念白沙姑娘,人们便将其唤做“白沙井”。橘子洲美橘飘香橘子洲,简称橘洲。相传西晋永兴二年(305)始成此洲。宋太平寰宇记载:因“其上多橘,故以为名”。又因洲上原有传为宋代所建之水陆寺,故又称水陆洲。橘洲素为长沙有名的风景胜地。“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

7、更里有渔歌”,水陆寺中这副对联颇为贴切地概括了这里风光的特色。唐宋以来,文人学士来游者甚众,留下不少名篇佳句。如唐齐已游桔洲诗就颇有声色:“春日上芳洲,经春兰杜幽。此时寻橘岸,昨日在城楼。鹭立青枫杪,沙沉白浪头。渔家好生计,檐底系扁舟。”宋代名画家宋迪等作潇香八景图(潇湘夜雨、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山市晴岚、江天暮雪),其中江天暮雪即为水陆洲风光。善化县志载:此洲上曾有刊石,刻潇湘八景图,并传说北宋嘉佑年间长沙大西门外(今五一西路湘江大桥东头)曾筑八景台。宋书画家米芾为潇湘八景图作总序、小序并题诗。其中江天暮雪小序为:“岁暮江空,风严水结,冯夷剪冰,乱飘洒雪,浩歌者

8、谁?一蓬载月,独钓寒潭,以寄清绝。”诗为:“蓑笠无踪失钓船,彤云暗澹混江天。湘妃独对君山老,镜里修眉已皓然。”郭沫若1938年2月来长沙,也在一篇小文中描绘过橘洲的早春风光:“那平坦而有疏落之趣的水陆洲,怕是长沙的最好的特征吧!无论从湘江两岸平看,无论从岳麓山顶俯瞰,那横在湘水中的一只长艇,特别令人醒目。清寒的水气,萧疏的落木,淡淡点缀着。潇湘二字中所含有的雅趣,俨然为它所独擅了。”青年毛泽东也曾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词传世,今刻于橘洲公园中央汉白玉纪念碑,碑名“橘子洲头”四字,亦为毛泽东手书。关于水陆洲的来历,除谷郎降龙外,还有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湘江边上有个心地善良的孤身老渔翁胡子爹。渔民

9、们见他年事已高,让七个最会纺织、绣花的姑娘给他织了条上面绣着大河、小洲、橘树、柳树的雪白腰带。胡子老爹十分高兴,当即束于腰间。一天打渔时,突遇暴风雨,滔天的巨浪使渔船怎么也无法靠岸。万分危急之中,胡子爹将那根雪白的腰带向渔民们抛去。腰带一着水,立刻就变成了一块陆地:形如腰带,长满橘树、垂柳。渔民们得救了,胡子爹却不知去向。后来有人说,胡子爹是神仙,使了法术救了大家;也有说,他只是个好心肠的普通渔民,又到别处救人去了。胡子爹究竟是人是神,无人知晓,他那腰带着水而变成陆地的“水陆洲”却再也没有消失马王堆汉墓惊世长沙一带所发现的春秋战国到汉代的墓葬,大多保存较完好。如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二百八十

10、多件,发现了用于战车的长兵器,有长达3.1米的木柄铜戟等,还有一批具有典型楚文化特征的陶礼器。咸家湖畔的西汉封国王陵,出土三方玉印和玛瑙印以及双面透雕玉佩等文物,均十分精美。其墓室结构也为研究西汉帝王葬制提供了实证。1972至1974年相继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更为世人惊叹。马王堆汉墓在长沙东郊4公里处。原为一座封土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的马鞍形土堆。东边的称一号墓,西边的称二号墓,一号墓下面还覆盖着一个墓葬,称三号墓。在未发掘以前,关于马王堆的来历有着种种的传说和猜测。清长沙县志、善化县志等认为是五代时楚王马殷及其家属的墓葬或“疑冢”。在民间,也传马殷与马王堆有瓜葛。传说马王堆本是张果老奉玉帝

11、之命,帮助愚公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时畚箕里掉下的两团泥巴。有一天,马殷(时人称马王)骑着千里驹到郊外狩猎。途中马腿折断,经过那两个土堆时,被人抬着的伤马忽地滚将下来,在土堆边一小湖里饮水后,断腿顿时复原。于是人们将这小湖唤作“放马湖”,千里驹断腿处唤作“马跛岭”,后因马王忌讳“跛”字而改称“马坡岭”。不久,马王又来此狩猎。回城时见一灰兔闪于路旁,乃穷追不舍。至一破庙前,野兔不见,却出来一位长须灰眉老人,告诉他:“此乃福寿之地,帝王卧榻之所,死后若葬于此,子孙洪福无量。”说罢飘扬而逝。马王如梦方醒,拜称此庙为“大王庙”。回府后,即命人在土堆上为自己修筑陵寝。据说,他临死前还曾在陵寝前监工。马王死后

12、,其儿将他安葬于陵寝之中。此后,人们便把这一带统称为“马王堆”了。然而,太平寰宇记等则认为是西汉刘发之母唐姬、程姬的“二姬墓”、“双女冢”。另外,也有说这土堆因其形似马鞍故原名“马鞍堆”,后演变而为“马王堆”。三座墓相继挖掘以后,真像大白。根据二号墓出土的“长沙丞相”、“軑侯之印”、“利苍”的三颗印章,及一、三号墓许多缄封随葬物上“軑侯家臣”封泥,再证以史记、汉书,可确认二号墓中埋葬的是汉代长沙诸侯国丞相利苍。史载利苍以军功任相,被封为第一代軑侯,食邑七百户。吕后执政第二年(公元前186年),曾给当时一百三十七位列侯排定座次。軑侯为第一百二十位。该年利苍卒。一号墓中保存至今震惊世界的女尸,为利

13、苍之妻辛追,葬于公元前166年左右。三号墓为利苍之子,埋葬时间比一号墓略早。在民间,关于軑侯和他妻儿的身世另有说法。相传不知是刘邦的哪皇孙,继位后一切如意,唯一忧虑的是三宫六院无一能给他留下龙种。后宰相建议他和皇后商量后,暗找民女进宫。皇后怕将来当不了皇太后,又怕自己失去体面,故与皇上“约法三章”:一、暗地选来民女,落在正宫,不准让任何人知道;二、有了太子要公开宣布为正宫所生;三、太子断了奶,即将民女打入冷宫。结果,长沙一个名叫彩娥的民女被选中,不久即得子。此后一切依“约法三章”进行。彩娥倍受冷落,一次气愤至极狠拧太子肚脐,留下深深印痕。皇后为绝后患,在三尺白绫上写了赐彩娥死的懿旨,交一老太监

14、执行。老太监出于同情,将懿旨交给彩娥,并将她扮成小太监送出城外。彩娥四处漂泊,一年到了甘肃平凉县,实在走投无路,便跳崖自尽。不想被挂于山腰的树上,后又被做豆腐的单身汉曹二亮救起。二人相濡以沫,结为夫妻。不久,新皇上登基,彩娥诉说身世,让曹二亮替她进京认子。凭那三尺白绫和肚子上的指甲印,新皇帝悉知原委,决计请母亲进宫当太后,彩娥怕儿子有失皇家面子,乃请与曹二亮居于长沙老家。皇帝于是封曹二亮作軑侯,食邑长沙,自己每年借口巡视民情,带着宫里稀罕物前来长沙探母。那年他带来外国进贡的甜瓜,所以女尸肚里留有甜瓜子。因他不准曹二亮与他娘合葬,故二人分葬于一、二号墓。马王堆三座汉墓是三座珍贵的地下宝库,它的建

15、构和三千余件陪葬品,为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经济和文化艺术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这三座汉墓规模相当宏大。一号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深16米。二、三号墓规模稍小。三座墓葬的土方估计在6万立方米以上。其棺椁规模之大,也使人难以想象。以一号墓为例:椁有外、中、内三层,棺也有外、中、内三棺。六层棺椁套迭,再加上木棺四周及上部堵塞木炭,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真塞封固,厚60到130厘米。正因为如此,外界空气和湿气被隔绝,故发尸保存完好。其外椁由七十块木板组成。现存板材50个立方米,大概需原木200立方米以上。最大的一块椁板长4.88米,宽1.52米,厚0.26米,重3000多斤,原木直径当

16、在2米以上1内棺为彩绘漆棺,棺上所绘风云变幻的宇宙太空和一百多个活灵活现的神怪,令人赞叹不已。覆盖在内棺上的帛画绘有天上、人间和地下三界景色,色彩艳丽,线条准确,堪为珍品。三号墓中亦出土四幅帛画。出土文物有漆器、竹笥、丝织品、木俑、陶器、帛书、竹简、农畜产品,以及中草药等。那五百多件漆器光泽如新,三号墓出土的锥画狩猎纹漆奁,花纹细如发丝,必须就着阳光才能看清。众多丝织品巧夺天工,有一件素纱蟑衣,长1.28米,且有长袖,然而重量仅49克,不足一市两!三号墓出土的十二万字近三十种帛书,包含着天文、哲学、历史、地理、医学等方面内容,其中多种为早已失传的佚书,成为我国古籍发现史上的一件大事。出土文物中

17、还有一顶据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乌纱帽,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义。马王堆汉墓中最重要的发现,无疑还是一号墓中保存异常完好的女尸:在地下埋葬了两千多年,仍毛发俱全,皮肤尚有弹性,解剖时发现连肠胃中残存的一百三十八粒甜瓜子也一如原貌。由此可推测,这位軑侯夫人可能是因某种急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在吃过甜瓜后不久暴死的。这具西汉女尸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其解剖过程曾拍成科教片西汉古尸研究,成为医学史上的珍贵资料。现一、二号墓的墓坑已填塞,恢复了封土原貌,三号墓墓坑作了保护性整修加固,并新建大跨度顶棚,供参观游览。另在湖南省博物馆内建有马王堆汉墓专用陈列室。捞刀河关羽掉刀长沙是东吴孙氏发迹之地。孙权之父孙坚原任长沙太

18、守,镇压过区星领导的长沙地区农民起义。董卓窃国,孙坚率先讨伐。唐人因有“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之诗句。191年,孙坚为袁术攻荆州刘表中箭身亡。其子孙策结交高级士族周瑜,将孙坚旧部带至江东,得吴会稽五郡和庐江郡(今江西境内),建立孙氏政权。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位。晋以后,长沙城内建有孙坚庙,并追封孙策为长沙桓侯。庙毁于清末。208年,曹操击破荆州刘表。刘备与孙权结盟,同谋赤壁大战击破曹军,定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局面。所谓“西蜀健儿犹转战,中原名士几登楼”,正是长沙这折冲樽俎、兵戈杀伐年代的形象写照。赤壁大战后,刘备巧用诸葛亮之计,先后夺取荆州和襄阳,继而挥师南下,取零陵、桂阳、武陵和长沙四

19、郡,其中攻占长沙之战打得最为激烈精彩。后经罗贯中三国演义出神入化的艺术虚构和民间传说的艺术渲染,古城长沙便留下许多真真假假的故事和遗迹。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关羽战长沙,十分精彩。书中说,黄汉升,又名黄忠,原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又为长沙太守韩玄手下大将。关羽来取长沙,将守将杨龄一刀斩于马下。韩玄令年近六旬的黄忠出战。两马相交,战一百余回合不分胜负。韩玄见天色将晚,恐黄忠有失,乃鸣金收兵。第二日,两人继续大战。五十回合后,关羽正欲使拖刀计,黄忠忽然马失前蹄,被掀倒在地。关羽本欲一刀砍下,但觉如此赢了不光彩,乃饶了黄忠,让他回去换马前来再战。民间传说,黄忠被从马上掀翻时,马的前蹄已踏成一口井。这口井

20、至今还在,冬暖夏凉,四季不竭。第三日,韩玄坐在城上,观二人继续大战。相传当时韩玄观战处即天心阁。关黄二人战了三十余回合,黄忠诈败欲用箭取,但想起关羽昨日不杀之恩,便空拽两次弓弦。不想关羽以为黄忠不会射箭,便放心追赶。这时黄忠一箭射中云长盔顶红缨。关羽带箭回阵,方知黄忠射法非凡。韩玄见情大怒,欲斩黄忠。民间传说,关羽被射中红缨后大吃一惊,带箭回寨路经长沙城北一条叫涝溪水的小河时,竟把大刀掉在河中。门将周仓一直捞了七里水路才把刀捞起,于是人称此河为“捞刀河”,落刀处为“落刀嘴”,上游七里之处的小镇为“捞刀镇”。一说关羽掉刀乃在打下长沙以后。那是刘备、诸葛亮亲自来长沙摆筵庆功时,周仓多喝了几碗,扛着

21、关羽那把八十一斤重的青龙偃月刀,跟在关羽马后,走到这条小河边时,猛听天上一声炸雷,吓得朝前一栽,刀柄恰巧打在赤兔马屁股上。马受惊而腾跃,后蹄将刀踢到河里。这落刀的地方后来就叫落刀嘴,这条河就叫捞刀河。大刀捞起来后,关羽发现刀被河石碰缺了口,心中甚为不快。义子关平请来远近闻名的磨刀剪好手罗铁匠为关羽磨刀。罗铁匠准备就绪,适逢老天下雨。雨水顺着帐檐流下,正好当磨刀水。他整整磨了三天,终于在农历五月十三日把刀磨好。后人就把这天叫做磨刀日,这天下的雨叫磨刀水。自此以后,罗铁匠名声更大,他住过的地方被叫做“罗汉庄”。捞刀河的刀剪也名扬四海。三百年前,长沙南门有老董同兴店铺专营刀剪,享誉国内,其作坊即在捞

22、刀河一带。后仿者纷起,新董同兴、真董同兴、老董同兴、老老董同兴、真真老老董同兴等,不下二十家。直到现在还是名牌货,在全国剪刀评比会上曾比下过剪刀大王“王麻子”和“张小泉”。人们说,这是因为它们沾了关老爷宝刀的锐气。刘备占领了长沙等四郡以后,继续向江汉平原扩张,这就使吴蜀之间利害冲突加剧。公元215年,吴国遣吕蒙攻下长沙、桂阳、武陵三郡。刘备急派关羽率兵驻扎长沙外围。两军对峙,一触即发。后鉴于“曹操在北”、两国乃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吴东蜀西。就长沙城而言,市中心区一边属吴,岳麓区一带归蜀,扁舟横渡,即异国之殊。直到关羽败走麦城,蜀方丢弃荆襄,长沙才全部归属东吴。吴设湘东、衡阳二郡,湘东郡治设在

23、临湘县(今长沙)。吴蜀这番争斗,又在长沙的湘江两岸及外围的资水河畔留下唤作关公渡、甘宁渡的古渡口,以及鲁肃驻扎水军的据点和太史慈屯聚陆军的要地。天心阁西王饮弹天心阁在长沙市旧城墙东南角,与岳麓山遥相对峙。阁高三层,建于巍峨的城垣之上,登临可俯瞰全城远眺岳麓,南望回龙山、妙高峰树疏烟袅,加之城下北侧原有田塘,夕照之中,碧波荡漾,故阁上额书:“楚天一览”;联云:“四面云山皆到眼;万家烟火最关心”。清时还有高阁插云、麓山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之“天心四景”说。阁建于何时无考。阁名据传源于星象之说:此处地脉隆起,必将文运昌隆,因于城墙建“天心”、“文昌”二阁以应之。后“天心”一匾独存,故称天心阁。其

24、名始起乾隆长沙府志。乾隆年间重修,李汪度有重修天心阁记。正因其地势高峻,居全城之冠,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攻打长沙时,也主要从这里进攻。他们在阁旁挖掘地道,多次埋设火药,将城垣炸开数丈。但由于清政府纠集冀豫黔桂数省兵力,广西提督向忠武又把草潮门城上旧有五千斤大炮移至天心阁上,西王萧朝贵不幸在炮击中身亡,太平军围攻失败。此后清政府对天心阁多次加固,增设炮台九座,驻重兵把守,并将这尊发生过作用的大炮,长期陈列在阁上,以夸耀其武功。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会员陈家鼎等回湘组织同盟会分会机关,其办事处一度设于天心阁内。辛亥革命后,拆除城墙时保留了天心阁城楼及附近一段城墙。1924年以天心

25、阁为主景辟建天心公园。1916年秋在阁台侧建午炮亭,每日正午鸣炮一响,以作全城标准时间。1924年旧阁改建,并仿效北京文渊阁形制,两厢培建二轩。1938年毁于大火,仅城堞一角幸存。1983年按原式样重建,并修补了城墙。现天心公园游客密度甚高。岳麓山南岳之足 “碧峰屏开,秀如琢玉”,岳麓山如一道秀丽的天然屏障,濒临湘江,横亘于长沙西侧。岳麓山,又名麓山、灵麓峰,因为南岳之足,故以麓名。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南岳记云:“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盛宏之荆州记亦云:“麓山盖衡山之足,又名灵麓峰,乃南岳七十二峰之数。”岳麓山虽为南岳尾峰,却亦“高明广大,具岳之体”:前有凤凰山、玉屏山、大小天马

26、山;后有桃花岭、绿峨岭;南有金牛岭;北有圭峰,如群峰簇拥祝融峰一般拱卫在它的身旁,故唐刘禹锡有“群峰朝拱如骏奔”之句。在民间传说中,岳麓山的来历也和南岳有关。相传圣祖来南岳传道时,衡山还只是一座孤峰。为不负南岳美称,乃向上天乞求赏赐其七十二个弟子每人一座山峰。得上天应允后,令众弟子去四方云游布道,约定以成绩最好者的传经处为标志,确定各峰走向。结果是排行最小的云麓和尚功劳最大。他沿着湘江水流走,沿途做好事,在岳麓山这个地方,还与乌龟精展开了一场恶战。那龟精不思苦修,却化身道士以勾引生魂,凡喝他的“仙水”者皆一病不起。云麓至此,发现蹊跷,极力阻止人们上当。龟精怀恨在心,唆使洞庭龙王的五个太子前往南

27、岳圣祖前诬告云麓。云麓不怕龙子威胁,继续与龟精斗法,终于发现了龟精道袍上六角形花纹中隐藏的解“仙水”之法以“人心血”治之。云麓于是以银针刺胸,取心血救人。龟精见法术已破,乃变着原形直扑云麓。危急之中,云麓将一腔热血全部抛洒。洒到树上,梁红了树叶,这里于是有了遍地红叶;洒在病人身上,病人马上康复他自己倒下了,倒下的地方渐渐升高为一座山。南岳圣祖决定南岳七十二峰沿云麓传经之路摆开,云麓殉难处为第七十二峰,取名岳麓山,并将害人的龟精永远压在岳麓山下。同时,还将诬告云麓的五个龙子永远留在南岳前面,这便有了“五龙朝圣”的景观。岳麓山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岳麓书院、麓山寺、爱晚亭

28、、望湘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等保留至今。自唐以来,骆宾王、杜甫、朱熹、米芾、袁枚等著名诗人学者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吟颂麓山的诗文。它的怀抱中还长眠着黄兴、蔡锷等近代仁人志士。山区盛产“麓山红橘”等,颇为著名。白鹤泉 “白鹤泉”的得名,与一些传说有关。宋赴抃题咏云:“灵脉本无源,因禽漱玉泉;自非流异禀,谁识洞中仙。” “禽漱玉泉”的故事,在麓山流传久远。相传古时有一对洁白的仙鹤飞到这里,见泉水甘甜异常,清澈见影,便爱上这里不想飞走了。从那以后,泉中便有一双鹤影,泉水也越发清澈甜润,而且用手捧起泉水时,手里就会出现一双鹤影。以泉水煮开泡茶时,蒸气缭绕,亦酷似白鹤起舞。于是,人们便唤它为白鹤泉

29、。那么,现在白鹤怎么又不见了呢?传说当时暴戾的长沙王得知此事,便令侍从不分朝夕渡江背水,供其享用。一日舟至江中忽遇狂风,水罐被颠翻,滴水无存。侍从急中生智,就近取净水回宫交差。长沙王沏茶时不见白鹤翱翔,怒以欺君之罪杀之。仙鹤闻知,悲愤而飞。泉中从此不复有鹤影,但“白鹤泉”的名字却传了下来。也有说,白鹤泉本是一个叫王小二的采石工为解众民工干渴而偷挖的井,因有白鹤夜至,井水一下变得清亮甘甜。府尹闻知欲借此升官发财,便令王小二挑此井水上京贡奉给皇帝。皇帝饮之,龙颜大悦,令小二今后按期用车送水,误期立斩。一个冬雨之日,路滑马乏,车翻水撒。王小二只得以附近井中之水搪塞。皇帝饮后大怒,王小二答道白鹤因天冷

30、而飞走。皇帝令大臣前往察看,井中果然没有白鹤,且水也没有甜味。原来那白鹤是玉帝派来的仙鹤,为搭救王小二,在大臣来之前飞回天上去了。人们感其恩德,仍唤此井为“白鹤泉”。据载,泉眼历代多有整修。清光绪三年粮道夏献云建亭于其上,并有翰林院编修杨翰所书白鹤泉碑。碑刻题跋与诗句。跋云:“岳麓志:白鹤泉出清风峡,味甘冽,冬夏不竭。宋儒张子(栻)有酌白鹤泉、憩清风峡诗,又与朱子(熹)城南唱和,有兰涧、石濑诗。宪云筑台其上,爱录二夫子诗镌于石,非但备名山胜事,亦欲使游者景仰前贤云。”张栻酌白鹤泉诗颇得个中滋味: 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泉醒舌根,满座松声问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有

31、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后亭废碑存。现遮亭为1956年所建。亭中藻井上画有仙鹤一对,俯看泉井时可见白鹤随波影舞动。有茶室依山而筑,供泉水麓峰云雾茶,味美趣雅。 “半”字显才半山亭为六方形凉亭。相传此地原有半云庵,为上下山必经之处,游人赏景,香客朝圣,和尚下山购物,挑担回寺,皆常在此憩息。一日,麓山寺一烧火僧兴之所至,戏以“半”字为题作诗一首:“山半山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嵌。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间房舍云分半,半听松声半听琴。”诗中句句有半字,却又毫无牵强之意,且对仗工整,颇具谐趣。住持闻知此事,惊其才能,不复令其烧火,而授以佛经,让其日夜持读

32、。后半云庵颓圮,“半”字诗却流传于世。后世在此筑亭者,取其首句“山半”二字,将亭名曰“半山亭”。 “爱晚”含情爱晚亭在清风峡台地上首,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所建。罗典是清代著名经学家,官至鸿胪寺少卿,因而人称罗鸿胪。他在书院执教二十七年,多次受朝廷嘉奖。亭上有罗典撰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据说此联上下联前一句经程万颂修改,罗原句为:“忽讶艳红榆”、“好将丛翠点”。亭前有溪涧,因涧旁多芳兰而名“兰涧”。涧中水流击石有声,人称“石濑”。亭四周枫树成林,秋时枫红如火,景色犹佳,故亭原名红叶亭、爱枫亭。后所以称爱晚亭,据说与袁枚有关(也有说为毕秋帆所易)。袁枚为江南名才子,传说一年秋天来长沙,许多人慕名前往拜会,独罗典不予理睬。他不赞赏袁枚提倡的“性灵说”和为文做诗的标新立异,对袁枚招收女弟子更是看不惯。为防袁枚来访,于书院牌楼帖:“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请退之”一联。子路姓仲名由,孔子门徙。韩愈字退之,谥文公。此联意为袁枚不似子路、韩愈,我罗典不想见您。两天后,袁枚见此联,摇头一笑,递上拜帖。罗典称病不见。袁枚走后,罗典叫人泼水冲洗院前台阶,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