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1.57KB ,
资源ID:71920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920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doc.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doc.docx

1、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doc目 录前 言 .651总则 662术语 673基本原则 684监管体系 694.1组织建设694.2制度建设704.2.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704.2.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704.2.3统计审计制度.724.2.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744.2.5需求管理制度.754.2.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754.2.7环境管理制度.765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要点 775.1建设阶段775.1.1校园规划 775.1.2设计 805.1.3施工与工程监理及验收865.2运行维护阶段885.2.1设备系统节能(节水)885.2.2行为节能(节水)905.3各类建筑

2、节约专项措施915.3.1教学建筑.915.3.2 办公建筑925.3.3科研实验楼925.3.4学生宿舍 935.3.5学生食堂 935.3.6学生浴室935.3.7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946宣传教育 956.1课程与讲座956.1.1课程956.1.2讲座95.6.2科研与实956.2.1科研956.2.2实践966.3宣传与普及966.3.1媒体宣传966.3.2普及活动 967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办法 977.1评价打分标准及格977.2评价办法说明99前 言为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社会风尚,落实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社会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校园是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重任的基地,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费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为切实完成国务院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更好的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及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总结当前我国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制定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本导则整体上突出可操作性和引导性,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

4、供指南,为校园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教育普及等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本导则受国家住宅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和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由同济大学(主编)、浙江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六所高校共同编写完成。本导则主要起草人:谭洪卫、龙惟定、臧建彬、白玮 (同济大学) 屈利娟(浙江大学)、朱 能(天津大学)翟 俊(重庆大学)、魏庆芃(清华大学) 王崇杰、薛一冰(山东建筑大学)1总则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并规范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开展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5、为校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教育普及等各阶段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和既有学校校园建设的改建、扩建、运营、管理。以高等院校为主要适用对象,供其他各类学校参考。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应在校园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个环节中统筹考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满足校园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的示范建设,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校园中大力开展节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提倡节约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风尚。建设节约型校园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2术语节约型校园 指在学校

6、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指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和材料,节省土地和材料资源。循环经济 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校园能耗统计 指对校园所有建筑、设施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统计。校园能源审计 通过对学校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学校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校园能

7、效公示 将学校能耗总量和各部门、建筑物的单位能耗等统计数据,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使用者、管理者和全社会定期公示,以接受公众监督。需求管理 指对能源及资源使用方的管理。通过政策制度引导和激励用户节约、合理使用能源及资源。分项计量 按不同用途(如空调、采暖、照明、动力等)、不同的能源资源类型、形式(如电、燃气、燃油、水等)分别设置计测仪表实施分项计量,以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能源资源消费的状况,为制定有效的节能节约资源措施提供基础资料。3基本原则建设节约型校园,应本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控制各种资源消耗,追求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学校应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

8、工作,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组织,为持续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提供全面协调和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应注重建立有效的节约建设审查评估和管理监管体系,完善各种节约管理制度,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应使学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将节约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措施贯穿于校园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教育普及等全过程。 加强资源节约宣传和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培育校园节约文化。4监管体系4.1组织建设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房产、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

9、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可聘请校内或校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校园节约工作开展咨询、指导、推广工作,审核项目规划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技术方案,建立校园能耗标准体系和用水定额体系,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节约管理体系。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应下设办公室(如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建立院系和部门的责任人负责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节约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节约型校园建设任务。学生思想教育

10、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4.2制度建设4.2.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学校建设项目的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新建项目的专项审查校园新建项目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2) 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既有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一般既有建筑。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管理台帐;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

11、程序。应在优化运营管理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节能改造。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4.2.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1) 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并将校园节能工作与业绩考核挂钩。(2) 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3) 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应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4) 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

12、的能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和管理台帐(1) 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及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管理台帐。如大型用能设备(制冷机、锅炉、大型实验设备)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规程、能耗计量装置(仪表)的校验证明;管理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2

13、) 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包括: 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3) 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3)校园能耗定额管理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及本地区的用能、用水定额标准和实际能耗统计结果,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用能、用水定额及管理制度。4.2.3统计审计制度1)能耗统计建立校园能耗、水资源利用等基础数据的专项统计制度和方法,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挖掘节约空间,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14、1) 分类计量:可按照生活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学科研究设施、实验设施、实习设施等类别实施分类建筑物能耗计量。(2) 分项计量:根据实际条件按建筑规模、耗能规模并参照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对大型设施建筑制定能耗分项计量实施方案。列入分项能耗统计对象的新建建筑或设施应按空调、采暖、照明等用途设计独立的电力线路并配置数字计量仪表,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条件逐步配置数字计量仪表,为逐步建立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及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奠定基础。(3) 能源管理人才培训制订能耗统计实施方案、表式、分类统计标准,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并纳入能源管理岗位考核制度。(4) 能耗统计报表及能耗数据库建设

15、能源管理人员应及时、积极、准确地记录能源消耗情况,建立能源消耗统计表。能源消耗统计表应包括:建筑基本信息表(附表1);建筑物耗电量、耗气量、校园照明耗电量的逐日数据表(附表2);建筑物耗油量、耗水量、耗热水量的逐月数据表,校园维护与维修耗水量、耗油量的逐月数据表(附表3);耗热量的全年数据表(附表4);能耗分项能耗计量系统(附表5)。建筑物用能用水记录或账单,统一按实际月(指每月起始日0:00每月最末日24:00)折算。 (5) 建立校园能耗数据共享机制应统一校园能耗统计数据的内容及格式,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记录的自动化、电子化系统建设,建立可靠性强、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园能耗数据库。(6) 高耗

16、能设备设施的专项计量和能源审计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应采取专门的分项计量措施,建立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对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进行能源审计。2) 能源审计学校应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国家和本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能源统计和审计工作。(1) 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校内能源审计项目须建立如下的执行机构:学校成立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能源审计的领导和具体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能源审计工作小组应聘用校内或校外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参与。被审计的单位应指定或委托专人担任审计项目联系人。(2) 能源审计程序召集被审计的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主要运营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了

17、解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实基本信息表。分析能源费用账单,分类计算出校园各类设施能源实耗值。随机抽检10%的楼层以及重点耗能建筑,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并记录。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照度等室内参数;采用巡检方式,在整个审计阶段跟踪连续检测。(4) 能源审计内容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管理状况,包括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管理文件、所采用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技术手段。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学校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应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

18、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收集校园建筑的总能耗和主要用能子系统(空调、照明、办公设备、实验设备用能、特殊功能等)能耗,计算对应的能耗指标,从而判断建筑物整体及各主要用能系统能耗的合理性。根据用能特征计算相应的单位能耗指标。(5) 提交能源审计报告能源审计结束后应提交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应列出审计的目的和范围、被审计设备(系统)的特性和运行状况、审计结果、确定的节能措施及相应的节能量和费用,提出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最后得出审计结论。4.2.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为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节约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应建立校园资源消耗数据公示及数据共享制度。1)建立校园能源

19、、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数据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效率。2)通过校园网、媒体等公开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包括现实数据和历史对比数据)。4.2.5需求管理制度建立校园能源及资源需求管理制度。1)制订和完善能源计量、收费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2)逐步建立校园用能、用水经费的指标化管理制度。校园用能用水逐步实行“全面计量,分类管理,指标核定,全额收费”的水电经费管理方式,加强师生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和节能节水意识。3)建立校园节能节水奖励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对节能节水管理、宣传

20、、节能技术应用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4)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度。将节能降耗和节水目标任务纳入各院系、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水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5)建立校园用能用水设施档案制度。定期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用能用水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进行综合检测评价,定期维护,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4.2.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学校应建立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学校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具体实施办法。大力推动学校节能采购,禁止采购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和设备。积极采用能效高的产品。2)严格控制办公设备、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备标准,完善学生

21、公寓家具的标准化配置。3)鼓励网上采购、集中采购手段,节省交通、纸张、人工成本费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4)加强对学校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4.2.7环境管理制度建立校园环境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5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要点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200578号)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以及现行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相关法规,并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及相关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等,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

22、施工、运营全过程及用能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建设节约型校园。5.1建设阶段5.1.1校园规划1) 场地规划(1) 树立节约理念、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应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根据学校规模确定用地指标,避免土地资源的不当占用和浪费,杜绝规划设计中追求豪华奢侈之风,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2) 校园场地建设不应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校园选址应保证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

23、、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3) 校园建设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与社会资源整合和协调。(4) 合理利用校园土地,规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2) 环境整治(1) 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确保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2) 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遮雨设施。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3) 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特点,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分区收集处理;对于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回收,提高再利用的比例;将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4) 严格管理实验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和处置,减少环境污染。3)景观规划:(1) 绿地规划在绿地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中,

24、 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动物栖息地。科学研究并应用适宜的技术修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合理规划校园绿地, 努力实现校园绿地的均衡布局与绿地景观的品质提升。(2) 景观规划校园应结合地域、地形及气候特征,积极营造具有校园人文气息,符合师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交流、休息、运动等需要的校园景观, 水系规划应结合校园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可豪华奢侈建设。(3) 树木种植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注重生态平衡原则,合理选用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坪种植。4)能源规划(1) 科学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量。努力实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对口利用。(2) 结合

25、当地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3)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的制定节水规划方案。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2)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校区实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份利用。(3) 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对于新建校区或新建建筑,产生的暴雨径流量宜小于或等于建设前的水平,以减小对城市

26、暴雨径流的峰值,维持当地生态用水;对于既有校区改造或既有建筑改造,产生的暴雨径流量须小于改造前的水平。(4) 合理确定节水指标。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新建建筑规划(1) 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同时还应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2) 校园新建建筑应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3) 校园大型新建建筑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4) 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5) 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6) 既有建筑改造规划(1) 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结合校

27、园整体建设合理定位。(2) 一般既有建筑的改造应基于学校发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3) 既有建筑的改造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4)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机制,鼓励多元投资。5.1.2设计1)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环境模拟等先进设计技术,优化校园的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声环境: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对校园环境噪音进行预测评价,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GB3096-93)光环境

28、:对校园建筑布局、朝向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避免建筑间相互遮挡,确保日照及采光需求。建筑设计中积极采用自然采光。热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热设计。积极采用室外绿化、水景、透水型路面铺装等措施,缓解热岛效应。寒冷地区需积极采取防寒抗冻措施,炎热地区应积极采用遮阳设施。风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建筑布局及风环境设计,积极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环境,避免建筑风害。水环境: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确保校园的用水安全措施,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和雨水、中水、污水的循环利用设计。2) 建筑本体节能设计(1) 建筑热工设计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指标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及所属地域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根据节能要求优化建筑窗墙比。对空调房间的外窗鼓励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外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鼓励采用Low-E玻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